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1111158
  • 上传时间:2018-03-31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523.7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77399.5

    申请日:

    2008.11.19

    公开号:

    CN101521405A

    公开日:

    2009.09.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2J 9/0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郑文秀变更后权利人:宏秀电气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25604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新光工业区振兴路8号变更后权利人:325604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新光工业区振兴路8号登记生效日:2012111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2J9/06; H01H33/66

    主分类号:

    H02J9/06

    申请人:

    郑文秀

    发明人:

    苏 杭; 陈 勇; 郑文秀

    地址:

    325604浙江省乐清市柳市新光工业区振兴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主真空断路器、备用真空断路器、轨道和可沿着轨道往复移动的轨道车;轨道车在沿着轨道向着接近主电源接线触头方向移动时,带动主真空断路器和备用真空断路器向着接近主电源接线触头方向移动、最终可使主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与主电源接线触头闭合、主真空断路器的出线柱与主电源出线触头闭合;轨道车在沿着轨道向着接近备用电源接线触头方向移动时,带动主真空断路器和备用真空断路器向着接近备用电源接线触头方向移动、最终可使备用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与备用电源接线触头闭合、备用真空断路器的出线柱与备用电源出线触头闭合。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化、稳定性和安全性均比较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主真空断路器(2)、备用真空断路器(3)、轨道(4)和可沿着轨道(4)往复移动的轨道车(5);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包括三个进线柱(21)、三个出线柱(22)和三个用于通断所述各进线柱(21)和与其相应的一个出线柱(22)之间电路的真空灭弧机构;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也包括三个进线柱(31)、三个出线柱(32)和三个用于通断所述各进线柱(31)和与其相应的一个出线柱(32)之间电路的真空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进线柱(21)和出线柱(22)均设置在其远离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一侧端;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进线柱(31)和出线柱(32)均设置在其远离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一侧端;
    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与主真空断路器(2)的进线柱(21)和出线柱(22)电连接的三个主电源接线触头(23)和三个主电源出线触头(24),所述各主电源接线触头(23)与主真空断路器(2)的一个进线柱(21)配合,所述各主电源出线触头(24)与主真空断路器(2)的一个出线柱(22)配合;
    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与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进线柱(31)和出线柱(32)电连接的三个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和三个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所述各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与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一个进线柱(31)配合,所述各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与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一个出线柱(32)配合;
    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主体和备用真空断路器(3)并排设置在轨道车(5)上;所述轨道车(5)位于主电源接线触头(23)和备用电源接线触头之间,也即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主体和备用真空断路器(3)也位于主电源接线触头(23)和备用电源接线触头之间;
    所述轨道车(5)在沿着轨道(4)向着接近主电源接线触头(23)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和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向着接近主电源接线触头(23)方向移动、最终可使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进线柱(21)与所述主电源接线触头(23)闭合、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出线柱(22)与所述主电源出线触头(24)闭合;
    所述轨道车(5)在沿着轨道(4)向着接近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和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向着接近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方向移动、最终可使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进线柱(31)与所述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闭合、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出线柱(32)与所述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闭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是铠装式壳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主电源触头固定板(6)和备用电源触头固定板(7);所述主电源接线触头(23)和主电源出线触头(24)固定设置在所述主电源触头固定板(6)上;所述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和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固定设置在所述备用电源触头固定板(7)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进线柱(21)和出线柱(22)是上下两排设置;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进线柱(31)和出线柱(32)也是上下两排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5)的动力为手动、电动或手电动混合动力。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进线柱(21)与所述主电源接线触头(23)闭合、和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出线柱(22)与所述主电源出线触头(24)闭合是同步闭合;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进线柱(31)与所述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闭合、和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出线柱(32)与所述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闭合也是同步闭合。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电压互感器(8),所述电压互感器(8)设置在所述轨道车(5)的正上方的壳体(1)内壁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变压器(91)和第二变压器(92);所述三个主电源出线触头(24)的出线与第一变压器(91)电连接;所述三个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的出线与第二变压器(92)电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主电源出线触头(24)与相应的一个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电连接。

    说明书

    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网络中,有许多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例如煤矿和炼油厂,这些单位一旦发生停电事故,将会给单位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在这些单位的供电系统中,都需要备有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当主电源出现停电事故时,备用电源必须立即投入恢复供电,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需要通过双电源切换机构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进行手动切换或自动切换。
    传统的双电源切换机构是采用两台高压开关柜加一套极其复杂的电气联锁装置,严防两条回路并列运行。这种双电源装置有以下三大缺陷:(1)闭锁不可靠:目前,电气连锁可靠性太低,严禁使用,机械连锁装置国家又无统一设计规范标准,只能由各地自行设计、改造。(2)操作复杂,且容易卡塞,造成电力事故;(3)投资大,需购两台开关柜,然后设计闭锁装置,再改装到开关柜上。
    另外还有一种困难是,主电源和备用电源的电压不同,相差较大,例如10KV的主电源和24KV的备用电源,如何在这两路电源之间实现转换,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稳定性和安全性均比较好的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主真空断路器、备用真空断路器、轨道和可沿着轨道往复移动的轨道车;所述主真空断路器包括三个进线柱、三个出线柱和三个用于通断所述各进线柱和与其相应的一个出线柱之间电路的真空灭弧机构;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也包括三个进线柱、三个出线柱和三个用于通断所述各进线柱和与其相应的一个出线柱之间电路的真空灭弧机构;所述主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和出线柱均设置在其远离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的一侧端;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和出线柱均设置在其远离所述主真空断路器的一侧端;壳体内还设有用于与主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和出线柱电连接的三个主电源接线触头和三个主电源出线触头,所述各主电源接线触头与主真空断路器的一个进线柱配合,所述各主电源出线触头与主真空断路器的一个出线柱配合;壳体内还设有用于与备用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和出线柱电连接的三个备用电源接线触头和三个备用电源出线触头,所述各备用电源接线触头与备用真空断路器的一个进线柱配合,所述各备用电源出线触头与备用真空断路器的一个出线柱配合;所述主真空断路器主体和备用真空断路器并排设置在轨道车上;所述轨道车位于主电源接线触头和备用电源接线触头之间,也即所述主真空断路器主体和备用真空断路器也位于主电源接线触头和备用电源接线触头之间;所述轨道车在沿着轨道向着接近主电源接线触头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主真空断路器和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向着接近主电源接线触头方向移动、最终可使所述主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与所述主电源接线触头闭合、所述主真空断路器的出线柱与所述主电源出线触头闭合;所述轨道车在沿着轨道向着接近备用电源接线触头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主真空断路器和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向着接近备用电源接线触头方向移动、最终可使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与所述备用电源接线触头闭合、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的出线柱与所述备用电源出线触头闭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是铠装式壳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有主电源触头固定板和备用电源触头固定板;所述主电源接线触头和主电源出线触头固定设置在所述主电源触头固定板上;所述备用电源接线触头和备用电源出线触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备用电源触头固定板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和出线柱是上下两排设置;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和出线柱也是上下两排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车的动力为手动、电动或手电动混合动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与所述主电源接线触头闭合、和所述主真空断路器的出线柱与所述主电源出线触头闭合是同步闭合;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的进线柱与所述备用电源接线触头闭合、和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的出线柱与所述备用电源出线触头闭合也是同步闭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压互感器,所述电压互感器设置在所述轨道车的正上方的壳体内壁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所述三个主电源出线触头的出线与第一变压器电连接;所述三个备用电源出线触头的出线与第二变压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主电源出线触头与相应的一个备用电源出线触头电连接。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了两台真空断路器并排设置在轨道车上,利用轨道车的移动来带动两台真空断路器移动,从而实现在两路电源之间切换,其结构同利用两台开关柜以及相应的机械连锁装置相比,结构较为简单,同时由于两台真空断路器分别是各自独立通断与闭合,工作性能上也较为稳定、可靠。
    (2)本发明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压互感器,所述电压互感器设置在所述轨道车的正上方的壳体内壁上;由于高压电路所用互感器体积较大,本发明将其设置在轨道车的正上方的壳体内壁上,使得本发明具有占地较小的优点。
    (3)本发明中,所述各主电源出线触头与相应的一个备用电源出线触头电连接,在具体使用中,再将其与外接变压器电连接,这种结构主要是针对主电源电压和备用电源电压相同时优先采用的简化结构。
    (4)本发明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所述三个主电源出线触头的出线与第一变压器电连接;所述三个备用电源出线触头的出线与第二变压器电连接。这种结构是针对主电源电压和备用电源电压不相同时优先采用的结构,利用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将主电源电压和备用电源电压变为可以直接给负载供电用的适合电压,有效克服了难以在不同电压的双电源之间切换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所示标记为:壳体1,主真空断路器2,进线柱21,出线柱22,主电源接线触头23,主电源出线触头24,备用真空断路器3,进线柱31,出线柱32,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轨道4,轨道车5,主电源触头固定板6,备用电源触头固定板7,电压互感器8,第一变压器91,第二变压器9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和图2显示了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是一种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见图1至图2,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主真空断路器2、备用真空断路器3、轨道4和可沿着轨道4往复移动的轨道车5;所述轨道车5的动力为手动、电动或手电动混合动力。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包括三个进线柱21、三个出线柱22和三个用于通断所述各进线柱21和与其相应的一个出线柱22之间电路的真空灭弧机构(图上未画出);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也包括三个进线柱31、三个出线柱32和三个用于通断所述各进线柱31和与其相应的一个出线柱32之间电路的真空灭弧机构(图上未画出);
    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进线柱21和出线柱22是上下两排设置;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进线柱31和出线柱32也是上下两排设置。
    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进线柱21和出线柱22均设置在其远离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一侧端;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进线柱31和出线柱32均设置在其远离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一侧端;
    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与主真空断路器2的进线柱21和出线柱22电连接的三个主电源接线触头23和三个主电源出线触头24,所述各主电源接线触头23与主真空断路器2的一个进线柱21配合,所述各主电源出线触头24与主真空断路器2的一个出线柱22配合;
    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与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进线柱31和出线柱32电连接的三个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和三个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所述各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与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一个进线柱31配合,所述各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与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一个出线柱32配合;
    所述壳体1是铠装式壳体。所述壳体1内设有主电源触头固定板6和备用电源触头固定板7;所述主电源接线触头23和主电源出线触头24固定设置在所述主电源触头固定板6上;所述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和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固定设置在所述备用电源触头固定板7上。
    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主体和备用真空断路器3并排设置在轨道车5上;所述轨道车5位于主电源接线触头23和备用电源接线触头之间,也即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主体和备用真空断路器3也位于主电源接线触头23和备用电源接线触头之间;
    所述轨道车5在沿着轨道4向着接近主电源接线触头23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和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向着接近主电源接线触头23方向移动、最终可使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进线柱21与所述主电源接线触头23闭合、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出线柱22与所述主电源出线触头24闭合;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进线柱21与所述主电源接线触头23闭合、和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的出线柱22与所述主电源出线触头24闭合是同步闭合;
    所述轨道车5在沿着轨道4向着接近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主真空断路器2和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向着接近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方向移动、最终可使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进线柱31与所述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闭合、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出线柱32与所述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闭合;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进线柱31与所述备用电源接线触头33闭合、和所述备用真空断路器3的出线柱32与所述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闭合也是同步闭合。
    见图1,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电压互感器8,所述电压互感器8设置在所述轨道车5的正上方的壳体1内壁上。
    所述各主电源出线触头24与相应的一个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电连接,具体是使用电缆点连接,图上未画出。这种结构主要是针对主电源电压和备用电源电压相同时优先采用的简化结构。
    (实施例2)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变压器91和第二变压器92;所述三个主电源出线触头24的出线与第一变压器91电连接;所述三个备用电源出线触头34的出线与第二变压器92电连接。这种结构是针对主电源电压和备用电源电压不相同时优先采用的结构,利用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将主电源电压和备用电源电压变为可以直接给负载供电用的适合电压,有效克服了难以在不同电压的双电源之间切换的技术难题。
    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具有积极效果:
    (1)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由于采用了两台真空断路器并排设置在轨道车上,利用轨道车的移动来带动两台真空断路器移动,从而实现在两路电源之间切换,其结构同利用两台开关柜以及相应的机械连锁装置相比,结构较为简单,同时由于两台真空断路器分别是各自独立通断与闭合,工作性能上也较为稳定、可靠。
    (2)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电压互感器8,所述电压互感器8设置在所述轨道车5的正上方的壳体1内壁上;由于高压电路所用互感器体积较大,实施例1和实施例2将其设置在轨道车5的正上方的壳体1内壁上,使得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具有占地较小的优点。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关 键  词:
    智能 双电源 转换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智能双电源转换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11115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