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集成电路阻挡层和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1104455
  • 上传时间:2018-03-31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500.6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69586.3

    申请日:

    2009.09.10

    公开号:

    CN101944504A

    公开日:

    2011.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1/768申请日:20090910|||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1/768

    主分类号:

    H01L21/768

    申请人:

    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江宏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优先权:

    2009.07.08 US 12/499,622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姜燕;陈晨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电路阻挡层和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该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包含形成第一介电层于包含第一导电层的基板上,形成第二介电层于第一介电层上,形成孔洞于第二介电层中且孔洞暴露第一导电层,形成阻挡层于孔洞内,以及形成第二金属层于阻挡层上。形成阻挡层的一实施例包含形成金属层于孔洞内,以及在包含等离子体的环境中进行处理工艺以形成氧化金属层于金属层上,其中等离子体由包含氧化剂的气体形成。形成阻挡层的另一实施例包含形成金属层及氮化金属层于孔洞内,以及在包含等离子体的环境中进行处理工艺以形成氧化金属层于金属层及氮化金属层上,其中等离子体由包含氧化剂的气体形成。本发明可提供有效的铜扩散阻障能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包含如下步骤 : 形成一第一金属层于一基板上 ; 以及 于一等离子体环境中进行一处理工艺, 以形成一氧化金属层于该第一金属层上, 其特 征在于该等离子体是由包含氧化剂的气体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工艺在 100℃以下的温度进行。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等离子 体是借由施加 1000 至 2000Watt 的射频能量于该气体。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工艺在压力 介于 5 至 20mTorr 进行。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气体还包含还原 剂。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氧化剂是氧气, 该还原剂是氢气, 该基板是硅晶片。
    7: 一种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包含如下步骤 : 形成一氮化金属层于一基板上 ; 以及 于一等离子体环境中进行一处理工艺, 以形成一氧化金属层于该氮化金属层上, 其特 征在于该等离子体由包含氧化剂的气体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工艺在 100℃以下的温度进行。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等离子体是 借由施加 1000 至 2000Watt 的射频能量于该气体。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工艺在压 力介于 5 至 20mTorr 进行。
    11: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气体还包含还 原剂。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氧化剂是氧 气, 该还原剂是氢气, 该基板是硅晶片。
    13: 一种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包含如下步骤 : 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一基板上, 该基板包含一第一导电层及一第一介电层 ; 形成一孔洞于该第二介电层中, 该孔洞暴露该第一导电层 ; 于一等离子体的环境中进行一处理工艺, 以形成一阻挡层于该孔洞内, 其特征在于该 等离子体由包含氧化剂的气体形成 ; 以及 形成一第二金属层于该阻挡层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形成该阻挡层包 含: 形成一金属层于该孔洞内 ; 以及 进行该处理工艺以形成一氧化金属层于该金属层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形成该阻挡层包 2 含: 形成一氮化金属层于该孔洞内 ; 以及 进行该处理工艺以形成一氧化金属层于该金属层上及该氮化金属层上。
    16: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工艺在 100℃以下的温度进行。
    17: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等离子体是 借由施加 1000 至 2000Watt 的射频能量于该气体。
    18: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工艺在压力 介于 5 至 20mTorr 进行。
    19: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气体还包含还原 剂。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氧化剂是氧气, 该还原剂是氢气, 该基板是硅晶片。

    说明书


    集成电路阻挡层和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和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尤其涉 及一种借由在包含氧化剂的环境中使用等离子体加强处理工艺以形成阻挡层的集成电路 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 (Al) 及其合金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制备集成电路结构的电路连线。随着电路元 件的尺寸缩小, 电路连线的元件数目持续增加, 因而需要使用非常细电路连线的先进电路 设计。然而, 铝 (Al) 及其合金的电致迁移及热致空洞 (thermally induce voiding) 现象 限制了在高密度电路连线的应用。此外, 铝合金的另一重要问题为其电阻高于其它导电材 料。
         为了避免铝 (Al) 及其合金的缺点, 其它金属 ( 金、 铜、 银 ) 已被尝试用以取代铝 (Al) 及其合金。 铜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 因而成为主要替代选择。 然而, 铜在集成电路材料 ( 例如硅及氧化硅 ) 中的扩散相当迅速, 因而无法在集成电路中直接以铜线取代铝线。因
         此, 需要特殊的工艺及材料克服铜的扩散及粘附问题, 方可实现以铜取代铝作为电路连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 法, 其借由在包含氧化剂的环境中进行等离子体加强处理工艺以便提供有效的铜扩散阻障 能力。该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包含形成一第一金属层于一基板上, 以及 在包含等离子体的环境中进行一处理工艺以形成一氧化金属层于该第一金属层上, 其中该 等离子体由包含氧化剂的气体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借由在包含氧化剂 的环境中进行等离子体加强处理工艺以便提供有效的铜扩散阻障能力。 该集成电路阻挡层 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包含形成一金属层及一氮化金属层于一基板上, 以及在包含等离子 体的环境中进行一处理工艺以形成一氧化金属层于该金属层上及该氮化金属层上, 其中该 等离子体由包含氧化剂的气体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其借由在包含氧化剂的 环境中使用等离子体加强处理工艺。 该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包含形成一第 一介电层于包含一第一导电层的一基板上, 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该第一介电层上, 形成一 孔洞于该第二介电层中且该孔洞暴露该第一导电层, 形成一阻挡层于该孔洞内, 以及形成 一第二金属层于该阻挡层上。形成该阻挡层的一实施例包含形成一金属层于该孔洞内, 以 及在包含等离子体的环境中进行一处理工艺以形成一氧化金属层于该金属层上, 其中该等 离子体由包含氧化剂的气体形成。 形成该阻挡层的另一实施例包含形成一金属层及一氮化 金属层于该孔洞内, 以及在包含等离子体的环境中进行一处理工艺以形成氧化金属层于该 金属层上及该氮化金属层上, 其中该等离子体由包含氧化剂的气体形成。本发明可提供有效的铜扩散阻障能力。
         上文已相当广泛地概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使下文的本发明详细描述得以获得较 佳了解。构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标的的其它技术特征将描述于下文。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应了解, 可相当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的概念与特定实施例可作为修改或设计其它结构 或工艺而实现与本发明相同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应了解, 这类等效建构无法脱 离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附图说明
         借由参照前述说明及下列附图,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得以获得完全了解。 图 1 例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阻挡层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 图 2 及图 3 例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 ; 图 4 至图 7 例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 图 8 至图 10 例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阻挡层的制备方法。 其中,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 10 集成电路结构 12 基板 14 第一介电层 16 第一导电层 18 第二介电层 20 孔洞 22 第一金属层 24 氮化金属层 26 第一氧化金属层 28 第二氧化金属层 30 第二金属层 32 第一金属层 34 氮化金属层 36 第一氧化金属层 38 第二氧化金属层 40 第二金属层 50 阻挡层 50A 阻挡层 50B 阻挡层 52 第二导电层 100 阻挡层制备方法 102-110 步骤 120 反应器 140 反应室 142 真空系统5101944504 A CN 101944511
         说载台 基板 莲蓬头 气体源 电力供应器明书3/5 页144 146 148 150 152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例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阻挡层制备方法 100 的流程图。该制备方法 100 包含 在基板 ( 例如硅晶片 ) 上制造集成电路的工艺步骤。 在某些实施例中, 所述工艺步骤依附图 的顺序实施。在其它实施例中, 所述工艺步骤的至少两个步骤可同时实施或以不同的顺序 实施。例如, 步骤 108 及步骤 110 可以相反顺序实施, 也即先实施步骤 110 再实施步骤 108。 次要步骤或辅助步骤 ( 例如在反应室之间移动基板、 处理控制步骤或其相似的步骤 ), 均为 此一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 故在此予以省略。该制备方法 100 的一部分可使用整合处理系 统的反应模块, 例如美商应用材料公司的 ENDURA 整合处理系统即为此类系统之一。下文即 参照图 7 简要地说明适合的反应器 120。 图 2 及图 3 例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结构 10 的制备方法。首先, 形成一第 二介电层 18 于一基板 12 上, 该基板 12 包含一第一导电层 16( 例如设置于一第一介电层 14 内的铜层 )。该基板 12 可还包含设置于该第一介电层 14 下方的硅基板、 导体及绝缘材料。 之后, 利用光刻及蚀刻工艺形成一孔洞 20 于该第二介电层 18 内, 且该孔洞 20 暴露该第一 导电层 16。然后, 形成一阻挡层 50 于该孔洞 20 内及该第二介电层 18 上, 再形成一第二导 电层 52( 例如铝层 ) 于该阻挡层 50 上, 如图 3 所示。该阻挡层 50 覆盖该孔洞 20 的底面及 侧壁, 以便防止该第一导电层 16 内铜原子与该第二导电层 52 内铝原子的交互扩散。
         图 4 至图 6 例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阻挡层 50A 的制备方法, 其中图 4 及图 5 可视 为图 3 的预定区域 54 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 4, 在形成该孔洞 20 于该第二介电层 18 内部 之后, 形成一第一金属层 22 于该孔洞 20 内及一氮化金属层 24 于该第一金属层 22 上。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金属层 22 以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 例如溅镀技术 ) 制备于该 第一导电层 16 上的钛 (Ti) 层或钽 (Ta) 层, 该氮化金属层 24 以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 例如 反应性溅镀技术 ) 制备于该第一金属层 22 上的氮化钛 (TiN) 层或氮化钽 (TaN) 层。
         参考图 5, 在包含等离子体的环境中进行一处理工艺以形成一第一氧化金属层 26 于该第一金属层 22 上, 其中该等离子体由包含氧化剂 ( 例如氧气或臭氧 ) 的气体形成。该 处理工艺可视为一回火 (annealing) 工艺。此外, 该处理工艺也形成一第二氧化金属层 28 于该氮化金属层 24 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该第一氧化金属层 26 及该第二氧化金属 层 28 是氧化钛 (TiO) 层或氧化钽 (TaO) 层。在该处理工艺之后, 形成一第二金属层 30 于 该第二氧化金属层 28 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该第二金属层 30 以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 例如溅镀技术 ) 制备于该第二氧化金属层 28 上的钛 (Ti) 层或钽 (Ta) 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该处理工艺的实施步骤包含 : 将具有该第一金属层 22 及 该氮化金属层 24 的基板 12 置放于一反应室中, 输入包含氧化剂的气体至该反应室, 施加射 频能量至该反应室中以进行等离子体加强氧化工艺。施加射频能量 (1000 至 2000Watt) 于 包含氧化剂的气体, 该氧化剂 ( 氧气 ) 即离子化而形成等离子体。离子化的氧气具有较佳
         的氧化能力。若未施加射频能量, 氧气必须被加热至 270℃以上的高温方可离子化, 而如此 高温将大幅地提升该第一导电层 16 内铜原子的扩散能力。相对地, 本发明借由施加射频能 量于氧气, 该处理工艺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实施, 至少可调降至 100℃, 甚至可调降至室温。
         图 6 例示该阻挡层 50A 在该处理工艺后的纵深分析图。在实施该处理工艺之前, 该氮化金属层 24 具有柱状晶体结构, 而该第一导电层 16 内的铜原子即沿着柱状晶体结构 的晶界扩散。参考图 5 及图 6 可知, 该氮化金属层 24 内含氧原子, 也即具有柱状晶体结构 的氮化金属层 24 在该处理工艺中被氧化。换言之, 该氮化金属层 24 的柱状晶体结构的晶 界被氧原子填塞, 因此该处理工艺提升了该阻挡层 50A 对该第一导电层 16 内铜原子与该第 二导电层 52 内铝原子的交互扩散的阻障能力。
         除了填塞该氮化金属层 24 的柱状晶体结构的晶界, 该处理工艺也形成该第一氧 化金属层 26 于该第一金属层 22。 该第一氧化金属层 26 并非柱状晶体结构, 因而没有晶界, 也即该第一氧化金属层 26 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第一导电层 16 内铜原子与该第二导电层 52 内铝原子的交互扩散。由于实施该处理工艺即可形成该第一氧化金属层 26 于该第一金属 层 22, 且该第一氧化金属层 26 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第一导电层 16 内铜原子与该第二导电层 52 内铝原子的交互扩散, 因此图 1 的步骤 110 的处理工艺可以在步骤 108( 形成该氮化金属 层 24) 之前实施。 图 7 例示一等离子体氧化反应器 120, 其可用于实施图 1 所示的工艺方法 100 的部 分步骤。特而言之, 图 7 所示的反应器实施例仅用以例示说明, 不应用以限缩解释本发明的 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可了解本发明的方法也可用其它反应器或处理系统实施。
         参考图 7, 该等离子体氧化反应器 120 包含一反应室 140, 其由真空系统 142 维持 在真空状态。 该反应室 140 的内部配置一载台 144, 用以承载一待处理基板 146。 该载台 144 具有一内嵌式电极 ( 未显示于图中 )。在该载台 144 上方设有一莲蓬头 148, 其具有一气体 入口电极 ( 未显示于图中 ), 气体源 150 的气体经由该莲蓬头 148 分散进入该反应室 140 内 部。换言之, 该反应室 140 协助将该气体转变成该等离子体于该载台 144 上方。该等离子 体氧化反应器 120 还包含一射频电力供应器, 其借由气体入口电极耦合于该莲蓬头 148, 并 借由内嵌式电极耦合于该载台 144。实施等离子体氧化工艺的功率约为 1000 至 2000Watt, 且该反应室 140 的压力约介于 5 至 20mTorr。
         图 8 至图 10 例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阻挡层 50B 的制备方法, 其中图 8 及图 9 可 视为图 3 的预定区域 54 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 8, 在形成该孔洞 20 于该第二介电层 18 内 部之后, 形成一第一金属层 32 于该孔洞 20 内及一氮化金属层 34 于该第一金属层 32 上。 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该第一金属层 32 以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 例如溅镀技术 ) 制备于该第 一导电层 16 上的钛 (Ti) 层或钽 (Ta) 层, 该氮化金属层 34 以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 例如反 应性溅镀技术 ) 制备于该第一金属层 32 上的氮化钛 (TiN) 层或氮化钽 (TaN) 层。
         参考图 9, 在包含等离子体的环境中进行一处理工艺以形成一第一氧化金属层 36 于该第一金属层 32 与该氮化金属层 34 之间。此外, 该处理工艺也形成一第二氧化金属层 38 于该氮化金属层 34 上。该等离子体由包含氧化剂 ( 例如氧气或臭氧 ) 及还原剂 ( 例如 氢气 ) 的气体形成。较佳地, 氧气与氢气的流量介于 200 至 600sccm, 氢气的流量比介于 60 至 9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该第一氧化金属层 36 及该第二氧化金属层 38 是氧化钛 (TiO) 层或氧化钽 (TaO) 层。在该处理工艺之后, 形成一第二金属层 40 于该第二氧化金属
         层 38 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金属层 40 以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 例如溅镀技 术 ) 制备于该第二氧化金属层 38 上的钛 (Ti) 层或钽 (Ta) 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该处理工艺的实施步骤包含 : 将具有该第一金属层 32 及 该氮化金属层 34 的基板 12 置放于一反应室中, 输入包含氧化剂及还原剂的气体至该反应 室, 施加射频能量至该反应室中以进行等离子体加强氧化工艺。施加射频能量 (1000 至 2000Watt) 于包含氧化剂及还原剂的气体, 该氧化剂 ( 氧气 ) 及还原剂 ( 氢气 ) 即离子化而 形成等离子体。若未施加射频能量, 氧气必须被加热至 270℃以上的高温方可离子化, 而如 此高温将大幅地提升该第一导电层 16 内的铜原子的扩散能力。相对地, 本发明借由施加射 频能量于氧气, 该处理工艺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实施, 至少可调降至 100℃, 甚至可调降至室 温。
         图 10 例示该阻挡层 50B 在该处理工艺后的纵深分析图。在实施该处理工艺之前, 该氮化金属层 34 具有柱状晶体结构, 而该第一导电层 16 内的铜原子即沿着柱状晶体结构 的晶界扩散。参考图 9 及图 10 可知, 该氮化金属层 34 内含氧原子, 也即具有柱状晶体结构 的氮化金属层 34 在该处理工艺中被氧化。换言之, 该氮化金属层 34 的柱状晶体结构的晶 界被氧原子填塞, 因此该处理工艺提升了该阻挡层 50B 对该第一导电层 16 内铜原子与该第 二导电层 52 内铝原子的交互扩散的阻障能力。 除了填塞该氮化金属层 34 的柱状晶体结构的晶界, 该处理工艺也形成该第一氧 化金属层 36 及该第二氧化金属层 38, 其可视为该阻挡层 50B 的一部分。 该第一氧化金属层 36 及该第二氧化金属层 38 并非柱状晶体结构, 因而没有晶界, 也即该第一氧化金属层 36 及 该第二氧化金属层 38 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第一导电层 16 内铜原子与该第二导电层 52 内铝 原子的交互扩散。
         此外, 图 10 所示的氮化金属层 34 的含氧率小于图 6 所示的氮化金属层 24 的含氧 率, 此一结果是由于在该处理工艺中加入还原剂 ( 氢气 ), 其有助于降低氧气对该氮化金属 层 34 的氧化能力。换言之, 本发明可借由改变氧气 / 氢气比率而调整该处理工艺的氧化能 力。若未加入氢气, 则工艺条件 ( 例如射频功率、 反应时间及反应压力等 ) 必须细心控制, 以便避免该氮化金属层 34 发生过度氧化而产生过多的金属氧化物, 其增加了该阻挡层 50B 的电阻。 相对地, 借由加入还原剂 ( 氢气 ), 本发明除了细心控制工艺条件之外, 也可借由改 变氧气 / 氢气比率而调整该处理工艺的氧化能力而避免发生过度氧化。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 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了解, 在 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 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可作种种的替换 及修饰。 例如, 上文揭示的许多工艺可以不同的方法实施或以其它工艺予以取代, 或者采用 上述二种方式的组合。
         此外, 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上文揭示的特定实施例的工艺、 机台、 制造、 物质的成份、 装置、 方法或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了解, 基于本发明教示及揭示工艺、 机台、 制造、 物质的成份、 装置、 方法或步骤, 无论现在已存在或日后开发的, 其与本发明实 施例揭示的以实质相同的方式执行实质相同的功能, 而达到实质相同的结果, 也可使用于 本发明。 因此, 所附的权利要求用以涵盖用以此类工艺、 机台、 制造、 物质的成份、 装置、 方法 或步骤。
        

    关 键  词:
    集成电路 阻挡 结构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集成电路阻挡层和集成电路结构的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10445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