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标签通信方法及支持该通信方法的手机和系统.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1082599
  • 上传时间:2018-03-30
  • 格式:PDF
  • 页数:23
  • 大小:1.38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85200.3

    申请日:

    2008.12.16

    公开号:

    CN101742486A

    公开日:

    2010.06.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W 8/26申请日:20081216|||公开

    IPC分类号:

    H04W8/26(2009.01)I; H04W88/02(2009.01)I; G06K7/00

    主分类号:

    H04W8/26

    申请人:

    郭佳

    发明人:

    郭佳

    地址:

    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亿豪东街46号天一新村A2栋5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签通信方法及支持该通信方法的手机和系统,通过该方法主叫可以在一次通信过程中轻松建立与被叫之间的话音通信。该标签通信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主叫用户在标签通信手机上输入被叫逻辑地址,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数据网建立起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的数据连接。b.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对逻辑地址进行处理,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c.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返回结果表返回给标签通信手机,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话音网发起对被叫方向物理地址的话音呼叫;d.标签通信手机建立与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连接,完成话音通信;e.用户通话完毕挂机,一次标签通信结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标签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主叫用户在标签通信手机上输入被叫逻辑地址,按拨出键后,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数据网发起对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的数据通信,建立起数据连接; b.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在业务控制CPU的控制下连通地址存储设备,对逻辑地址进行判断、查找被叫物理地址、匹配处理,在一个位置相关呼叫中,搜索、匹配电子地图,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 c.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根据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将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填入返回结果表,返回给标签通信手机; d.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话音网发起对被叫方向物理地址的话音呼叫,根据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及被叫用户物理属性,标签通信手机建立与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连接,完成话音通信; e.用户通话完毕挂机,一次标签通信结束。
    2: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逻辑地址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字母、数字、符号及他们的组合,是被叫终端手机、固定电话的标签标识码,指引作为主叫方的标签通信手机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信息交互,完成被叫物理地址、被叫属性的直接查找,最终建立话音通信连接。
    3: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有唯一的公众数据网物理接入地址,该物理接入地址及路由信息已设定在标签通信手机中,当启动一次标签通信时,标签通信手机首先在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物理接入地址的指引下,通过公众数据网接入该设备。
    4: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公众数据网包括PLMN、PSTN、INTERNET。
    5: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对逻辑地址进行判断是指分析主叫要求连接的逻辑地址是否为位置相关呼叫,如是位置相关呼叫,则首先搜索电子地图对逻辑地址进行进一步匹配,找出被叫相应的逻辑地址,然后对相应的逻辑地址进行查找、匹配处理,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如不是位置相关呼叫,则直接对逻辑地址进行查找、匹配处理,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
    6: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被叫物理地址是指被叫电话号码,是由数字串构成。
    7: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电子地图中存储有逻辑地址及其对应的地理位置。
    8: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对逻辑地址进行判断,当主叫要求呼叫距离自己最近的某一机构时,其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2.1.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发送位置请求给标签通信手机; 2.2.标签通信手机启动定位功能,完成定位; 2.3.标签通信手机将位置信息传送给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 2.4.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搜索电子地图,对照标签通信手机位置和逻辑地址,找出相应的被叫逻辑地址; 2.5对查找到的逻辑地址进行查询、匹配、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
    9: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是由一个或多个逻辑地址及其对应的物理地址构成的。
    10: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是指被叫物理地址映射表或者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地址映射表。
    11: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是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地址时,支持隐身呼叫功能,显身状态一方无法看到隐身状态一方的物理号码。
    12: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返回结果表含有下一层子菜单时,主叫可以再次选择,是一种交互式的选择。
    13: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逻辑属性是指用户在地址存储设备中以逻辑地址为依据记录备案的路由分配、接听条件、转移条件、隐身状态、显身状态。
    14: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物理属性是指被叫电话号码及其忙闲状态。
    15: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标签通信手机建立与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连接是将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和物理属性相分离,呼叫过程中分层对其进行处理、交换及连接控制。
    16: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标签通信手机建立与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连接包括两种形式:当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均为显身时,直接建立标签通信手机——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当主、被叫有一方为隐身呼叫时,建立标签通信手机——隐身呼叫设备——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
    17: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c属于逻辑层面的数据通信,步骤d-e属于物理层面的话音通信,一次完整的标签通信是由属于逻辑层面的数据通信和属于物理层面的话音通信分层、组合完成的。
    18: 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d中所述根据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将返回结果表返回给标签通信手机,建立话音连接,当主、被叫任意有一方逻辑属性为隐身状态时,其建立话音连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地址返回给标签通信手机; 3.2.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主、被叫的真实物理地址传给隐身呼叫设备; 3.3.标签通信手机发起对隐身呼叫设备物理地址的呼叫; 3.4.隐身呼叫设备发起对被叫物理地址的接力呼叫; 3.5.连接主、被叫,形成标签通信手机——隐身呼叫设备——被叫手机或固定电话的话音通道。
    19: 一种支持标签通信功能的手机,包括天线、天线电路、无线收信模块、无线发信模块、基带信号处理器CPU、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定位模块、SIM卡模块、键盘矩阵模块、显示模块、FLASH、SRAM、振铃模块、灯光模块、附件设备、话音模块和电源子系统(PMU),其特征在于该手机内设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SIM卡模块和FLASH中存储有逻辑地 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在公众数据网中的物理接入地址及路由表,标签通信手机在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的控制下,输入被叫逻辑地址,通过公众数据网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中获取被叫物理地址,从而发起对被叫的话音呼叫,主叫可以在一次通信过程中分别同公众数据网和公众话音网连接,分层进行数据和话音的组合通信,最终完成主叫与被叫用户的话音连接及通话。
    20: 权利要求19所述支持标签通信功能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控制标签通信手机同公众数据网和公众话音网连接的路由分配,控制标签通信手机分层、组合完成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并控制标签通信手机各模块协同完成建立与被叫用户话音通信的任务。
    21: 权利要求19所述支持标签通信功能的手机,其特征在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在公众数据网中的物理接入地址已提前存储在FLASH中,也可以重新设置,重新设置后的物理接入地址及路由信息保存在SIM卡模块中。
    22: 一种支持标签通信功能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标签通信手机、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业务控制CPU、隐身呼叫设备、地址输入编辑设备、地址存储设备、电子地图存储设备GIS、公众数据网、公众话音网、手机、固定电话。
    23: 权利要求22所述支持标签通信功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在公众数据网中分配有唯一的物理地址接入号码,当启动一次标签通信时,标签通信手机首先在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物理接入地址的指引下,通过公众数据网接入该设备。
    24: 权利要求22所述支持标签通信功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隐身呼叫设备在公众话音通信网中分配有固定的物理地址接入号码,是隐身呼叫状态下主叫呼叫的中转设备,具有屏蔽主、被叫电话号码的功能。
    25: 权利要求22所述支持标签通信功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地址存储设备中按一定规则有序地存放着地址映射数据表,以备快速检索和调用。
    26: 权利要求22所述支持标签通信功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业务控制CPU用来控制逻辑地址信息映射获得被叫方向物理接入地址,控制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传输返回结果表、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地址给标签通信手机,传输主、被叫物理地址给隐身呼叫设备。
    27: 权利要求22所述支持标签通信功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公众数据网包括PLMN、PSTN、INTERNET。

    说明书


    标签通信方法及支持该通信方法的手机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通信方法及支持该通信方法的手机和系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以逻辑地址为标识码发起数据通信,最终完成对该逻辑地址映射的物理地址的话音通信,在一次通信过程中能分别完成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方法及支持该通信方法的手机和系统,通过该方法及支持该通信方法的手机和系统,主叫方可以在只知道被叫用户的标签——逻辑标识码,而不知被叫电话号码的情况下,直接在一次通信过程中将属于逻辑层面的数据通信和属于物理层面的话音通信分层、组合控制,建立主、被叫之间的通信连接。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条件下,一次成功的话音呼叫,主叫终端首先要输入物理地址——即一串数字构成的电话号码,以通信号码为目的发起呼叫,通过物理通道仅做一次通信,主叫终端无路由选择定向功能,属于基于网络局端设备的解决方案。主叫用户需要呼叫某一用户,需输入该用户电话号码并发起呼叫,若不知道对方电话号码,则需先查到对方电话号码,再对该电话号码发起呼叫。通常做法是呼叫114或者12580等服务号码,通过话音通信的方式获得被叫的电话号码,结束通话后,再次发起一次话音呼叫,接通被叫用户。

        该技术存在6个明显的缺陷,1.对未知电话的一次成功呼叫需要做两次独立的话音呼叫,操作麻烦,且浪费话音通道资源,成本较高。2.主叫终端只有物理地址标识、寻址及呼叫功能,用户拨打电话时输入的是一串难记难懂,无意义的数字串,记忆麻烦,当被叫(例如明星、政治要员)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愿公开自己电话号码,而又愿意在某些时间段同外界联系时,现有技术就难以解决了。3.当主叫不知道自己位置或者行政管辖时,若想寻找自己最近的某一机构联系方式时,现有技术无法直接解决。4.路由分布在网络中的各个局端设备中,用户数据及参数属性的设定及改动,需要在全网的各个局端交换设备设置参数,经常涉及到增加局端设备、开发调试等工作,风险较高,复杂度高,工程周期长,且网络接续效率低下。5.主叫终端无路由选择定向功能,是主叫方单项的指定号码接通,不能更好的引导主叫选择欲接通的被叫。6.逻辑功能很弱,逻辑和物理地址相混淆,不能屏蔽不同物理设备之间的差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六个明显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标签通信方法及支持该通信方法的手机和系统,该通信方法是基于终端设备的解决方案,采用逻辑地址作为通信终端设备的标识码,将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相分离,屏蔽了以往使用物理地址进行呼叫时所带来的不便,直接通过简单地输入欲接通电话者的逻辑地址,发起对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的数据通信,获得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通过该物理地址就可以接通被叫者电话。此外,标签通信采用了分层的逻辑——物理地址映射树的结构表达方法,可提供多级的用户选择菜单,主叫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熟悉的文字标签逐级查看,选定自己最希望接通的目标用户。通过该方法及支持该通信方法的手机和系统,主叫可以在一次通信过程中直接、简单、轻松地建立与被叫之间的通信。

        该通信方式步骤如下:

        a.主叫用户在标签通信手机上输入被叫逻辑地址,按拨出键后,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数据网发起对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的数据通信,建立起数据连接;

        b.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在业务控制CPU的控制下连通地址存储设备,对逻辑地址进行判断、查找被叫物理地址、匹配处理,在一个位置相关呼叫中,搜索、匹配电子地图,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

        c.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根据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将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填入返回结果表,返回给标签通信手机;

        d.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话音网发起对被叫方向物理地址的话音呼叫,根据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及被叫用户物理属性,标签通信手机建立与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连接,完成话音通信;

        e.用户通话完毕挂机,一次标签通信结束。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逻辑地址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字母、数字、符号及他们的组合,是被叫终端手机、固定电话的标签标识码,指引作为主叫方的标签通信手机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信息交互,完成被叫物理地址、被叫属性的直接查找,最终建立话音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有唯一的公众数据网物理接入地址,该物理接入地址及路由信息已设定在标签通信手机中,当启动一次标签通信时,标签通信手机首先在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物理接入地址的指引下,通过公众数据网接入该设备。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公众数据网包括PLMN、PSTN、INTERNET。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对逻辑地址进行判断是指分析主叫要求连接的逻辑地址是否为位置相关呼叫,如是位置相关呼叫,则首先搜索电子地图对逻辑地址进行进一步匹配,找出被叫相应的逻辑地址,然后对相应的逻辑地址进行查找、匹配处理,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如不是位置相关呼叫,则直接对逻辑地址进行查找、匹配处理,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被叫物理地址是指被叫电话号码,是由数字串构成。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电子地图中存储有逻辑地址及其对应的地理位置。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对逻辑地址进行判断,当主叫要求呼叫距离自己最近的某一机构时,其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2.1.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发送位置请求给标签通信手机;

        2.2.标签通信手机启动定位功能,完成定位;

        2.3.标签通信手机将位置信息传送给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

        2.4.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搜索电子地图,对照标签通信手机位置和逻辑地址,找出相应的被叫逻辑地址;

        2.5对该查找到的逻辑地址进行查询、匹配、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是由一个或多个逻辑地址及其对应的物理地址构成的。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是指被叫物理地址映射表或者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地址映射表。

        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述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是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地址时,支持隐身呼叫功能,显身状态一方无法看到隐身状态一方的物理号码。

        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述返回结果表含有下一层子菜单时,主叫可以再次选择,是一种交互式的选择。

        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逻辑属性是指用户在地址存储设备中以逻辑地址为依据记录备案的路由分配、接听条件、转移条件、隐身状态、显身状态。

        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物理属性是指被叫的电话号码及其忙闲状态。

        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标签通信手机建立与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连接是将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和物理属性相分离,呼叫过程中分层对其进行处理、交换及连接控制。

        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标签通信手机建立与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连接包括两种形式:当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均为显身时,直接建立标签通信手机——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当主、被叫有一方为隐身呼叫时,建立标签通信手机——隐身呼叫设备——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

        进一步地,步骤a‑c属于逻辑层面的数据通信,步骤d‑e属于物理层面的话音通信,一次完整的标签通信是由属于逻辑层面的数据通信和属于物理层面的话音通信分层组合完成的。

        进一步地,步骤c‑d中所述根据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将返回结果表返回给标签通信手机,建立话音连接,当主、被叫任意有一方逻辑属性为隐身状态时,其建立话音连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地址返回给标签通信手机;

        3.2.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主、被叫的真实物理地址传给隐身呼叫设备;

        3.3.标签通信手机发起对隐身呼叫设备物理地址的呼叫;

        3.4.隐身呼叫设备发起对被叫物理地址的接力呼叫;

        3.5.连接主、被叫,形成标签通信手机——隐身呼叫设备——被叫手机或固定电话的话音通道。

        标签通信手机在现有手机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对原有SIM卡模块、FLASH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功能。其主要工作模块功能如下:

        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它与手机其它各模块均有线路连接,是完成标签通信呼叫连接的关键控制模块,控制标签通信手机向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发送逻辑地址,获得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控制标签通信手机同公众数据网和公众话音网连接的路由分配,控制标签通信手机分层组合完成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并控制手机各模块协同完成建立与被叫用户话音通信的任务。

        定位模块:获取手机坐标位置信息,配合完成标签通信中与位置相关的逻辑地址的呼叫。

        FLASH:FLASH存储器,支持页模式FLASH,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在公众数据网的初始物理接入地址及路由表存放在此模块。

        SIM卡模块:标签通信的手机用户身份模块,是用户功能实体,包含了所有的用户数据,特别是鉴别用户过程和与手机用户有关的信息,由SIM卡及相关接口电路组成。另外,重新设置的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在公众数据网中物理接入地址及路由信息也保存在此模块。

        标签通信系统包括标签通信手机、逻辑层面通信系统和物理层面通信系统。

        标签通信手机支持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是标签通信的发起端。当标签通信手机在地址存储设备中记录备案,设定逻辑属性为隐身时,标签通信手机发起的呼叫为主叫隐身。

        逻辑层面通信系统主要完成逻辑通信,其进一步包括如下部分:

        公众数据网:是标签通信手机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交换媒介,建立标签通信手机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提供数据交换及连接服务。

        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该设备有唯一的公众数据网物理接入地址,当启动一次标签通信时,标签通信手机首先在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物理接入地址的指引下,通过公众数据网接入该设备。用于作为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转换的通信接口,接收标签通信手机从数据通道发来的请求及逻辑地址等参数,检查逻辑地址表达结构,剥离无关字词或标记,形成正确内容,然后在业务控制CPU的控制下,根据逻辑地址快速查找相应的物理地址、逻辑属性等用户资料,由其形成返回结果表回传给标签通信手机。

        地址输入编辑设备:将逻辑地址及对应的物理地址,用户逻辑属性(如:显身、隐身、接听条件等)输入到地址映射表中,地址输入既可以由运营商按照用户要求输入,也可以支持用户自己定义和修改部分参数。

        地址存储设备:将地址映射数据表按一定规则有序地存放起来,以备快速检索和调用;

        电子地图存储设备GIS:各电话号码映射的物理地址以经纬度坐标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该设备中,提供位置信息查找服务。

        业务控制CPU:完成对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地址输入编辑设备、地址存储设备、隐身呼叫设备的处理控制。用于控制在地址存储设备上建立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相互映射的映射表,并根据映射表建立相应的地址映射关系,控制依据逻辑地址信息查找被叫方向物理接入地址的搜索过程,传输返回结果表、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地址给标签通信手机,传输主、被叫物理地址给隐身呼叫设备。

        物理层面通信系统主要完成物理通信,其包括如下部分:

        公众话音网:是标签通信手机与隐身呼叫设备、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传输交换媒介,建立标签通信手机与隐身呼叫设备、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传输通道,提供话音交换及接续服务。

        隐身呼叫设备:当主、被叫用户任意一方逻辑属性为隐身呼叫时,通过话音通道,接通标签通信手机发出的话音呼叫,并按照业务控制CPU发来的被叫用户物理地址,发起向被叫用户的呼叫,并利用本设备的交换功能将主叫标签通信手机与被叫用户手机、固定电话的话音通道连接起来,使得主、被叫双方能够进行话音通话。此时,显身呼叫方用户无法看到、得到隐身呼叫方用户的物理地址。

        手机,固定电话:是标签通信系统中的被呼叫方通信终端设备,该终端的物理地址与自己的逻辑地址对应映射,在地址存储设备中记录备案,是主叫方要呼叫的被叫终端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标签通信手机增设了逻辑地址呼叫功能,用户输入的是有意义的自然文字,符合人们逻辑习惯,方便主叫记忆;

        2.主叫标签通信手机输入标签建立数据通信后会有一个可选的标签菜单,是互动式的选择接通,可以更好的引导客户选择欲接通的被叫终端;

        3.基于该通信方法,一个逻辑地址可以对应多个物理地址,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相分离,屏蔽了不同通信终端、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及运营商之间的各类物理设备之间的差异,可实现一号通及市话移机不改号等功能,只需对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进行数据录入和配置即可实现,无须对现网的交换设备及局端交换设备做任何的升级改造——节省成本,降低网络复杂性及互联互通的复杂性,实施风险较低。同时提高了网络效率,在同样交换网络设备配置、同样话务负载的条件下,提高了接续效率和速度,改善了交换网络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投入成本。降低了网络设备的负荷量,简化了交换网络设备的接续处理工作,使其能够发挥交换上的优势,避开其信息处理上的劣势,大大降低了整个电信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的性价比。缩短了新业务的开发投产周期以及提高了业务部署的灵活性;

        4.被叫用户可以随时定义自己的参数逻辑属性,(如路由、接听条件、转移条件等),操作简单、容易、快速、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标签通信应用原理图;

        图2是标签通信手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分层的逻辑——物理地址映射树的示意图;

        图4是一次典型的标签通信流程控制图;

        图5是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被呼叫工作流程图;

        图6是显身通信接续成功的正常呼叫流程图;

        图7是被叫隐身通信接续成功的正常呼叫流程图;

        图8是主叫隐身通信接续成功的正常呼叫流程图;

        图9是标签通信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标签通信系统包括标签通信手机(1)、逻辑层面通信系统(12)和物理层面通信系统(13)。

        标签通信手机(1)支持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是标签通信的发起端。当标签通信手机(1)在地址存储设备(6)中记录备案,设定逻辑属性为隐身时,标签通信手机(1)发起的呼叫为主叫隐身。

        逻辑层面通信系统(12)主要完成逻辑通信,其包括如下部分:

        公众数据网(2):是标签通信手机(1)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交换媒介,建立标签通信手机(1)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提供数据交换及连接服务,包括PLMN(GSM、CDMA、3G等)、PSTN、INTERNET。

        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该设备有唯一的公众数据网物理接入地址,当启动一次标签通信时,标签通信手机(1)首先在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物理接入地址的指引下,通过公众数据网(2)接入该设备。用于作为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互换的通信接口,接收标签通信手机(1)从数据通道B发来的请求及逻辑地址等参数,检查逻辑地址表达结构,剥离无关字词或标记,形成正确内容,然后在业务控制CPU(8)的控制下,根据逻辑地址快速查找相应的物理地址、逻辑属性等用户资料,由其形成返回结果表回传给标签通信手机(1),该返回结果表是包含了逻辑地址——物理地址的映射表,是由逻辑地址表达的路由选择数据表。若标签通信手机(1)发来的请求命令是位置相关查询(例如查询自己最近的公安局),则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还需要向标签通信手机(1)发送请求手机地理地址命令,在收到标签通信手机(1)发来的位置信息后,再做进一步的查找处理。

        若查找中发现被叫用户逻辑属性为隐身呼叫,则向主叫标签通信手机(1)返回指向被叫用户隐身呼叫设备(9)的物理地址,同时,在业务控制CPU的控制下,将实际的被叫物理地址发送给隐身呼叫设备(9),使得接下来主叫标签通信手机(1)通过无线话音通道A,无线话音通道B呼入到隐身呼叫设备(9)后,能够由隐身呼叫设备(9)通过话音通道B的呼出路由继续接力呼出,最终完成主叫标签通信手机(1)——隐身呼叫设备(9)——被叫用户手机(10)、固定电话(11)的话音连接通道。

        若查找中发现主叫用户逻辑属性为隐身呼叫,则向主叫标签通信手机(1)返回指向主叫用户隐身呼叫设备(9)的物理地址,同时,在业务控制CPU(8)的控制下,将实际的被叫物理地址发送给隐身呼叫设备(9),使得接下来主叫标签通信手机(1)通过无线话音通道A,话音通道B呼入到隐身呼叫设备(9)后,能够由隐身呼叫设备(9)通过话音通道B的呼出路由继续接力呼出,最终完成主叫标签通信手机(1)——隐身呼叫设备(9)——被叫用户手机(10)、固定电话(11)的话音连接通道。

        地址输入编辑设备(5):用来将逻辑地址及对应的物理地址,用户逻辑属性(如:显身、隐身、接听条件等)输入到地址映射数据表中,存储到地址存储设备(6)中,地址输入既可以由运营商按照用户要求输入,也可以支持用户自己定义和修改部分参数;

        地址存储设备(6):将地址映射数据表按一定规则有序地存放起来,以备快速检索和调用;

        电子地图存储设备GIS(7):各逻辑地址映射的地理地址以经纬度坐标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该设备中,提供位置服务信息;

        业务控制CPU(8):完成对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地址输入编辑设备(5)、地址存储设备(6)、隐身呼叫设备(9)的处理控制。用于控制在地址存储设备(6)上建立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相互映射的映射表;并根据映射表建立相应的地址映射关系;根据地址映射关系及用户属性确定呼叫方式和路由;控制从标签通信手机(1)发来的逻辑地址信息快速查找出对应的被叫方向物理接入地址,形成返回结果表,回传给标签通信手机(1);控制将隐身呼叫设备(9)的物理地址传给标签通信手机(1);控制主、被叫物理地址传输给隐身呼叫设备(9)。

        物理层面通信系统(13)主要完成物理通信,其包括如下部分:

        公众话音网(3):是标签通信手机(1)与隐身呼叫设备(9)、被叫手机(10)、固定电话(11)之间的话音传输交换媒介,建立标签通信手机(1)与隐身呼叫设备(9)、被叫手机(10)、固定电话(11)之间的话音传输通道,提供话音交换及连接服务,包括PLMN(GSM、CDMA、3G等)、PSTN。

        隐身呼叫设备(9):当主、被叫用户任意一方逻辑属性为隐身呼叫时,通过话音通道B,接通主叫标签通信手机(1)呼入的话音呼叫,并按照业务控制CPU(8)发来的被叫用户物理地址,发起向被叫用户的呼出呼叫,并利用本设备的交换功能将主叫标签通信手机(1)与被叫用户手机(10)、固定电话(11)的话音通道连接起来,使得主、被叫双方能够进行话音通信。此时,显身呼叫一方用户无法看到、得到隐身呼叫一方用户的物理地址。

        手机(10)、固定电话(11):是标签通信系统中的被呼叫方联系终端,该终端的物理地址与自己的逻辑地址对应映射,在地址存储设备(6)中记录备案,是主叫方要呼叫的被叫终端通信设备。

        标签通信手机(1):是通过无线数据通道A、无线话音通道A分别同公众数据网(2)、公众话音网(3)连接的。公众数据网(2)通过数据通道B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连接,建立标签通信手机(1)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分别与地址输入编辑设备(5)、地址存储设备(6)、电子地图存储设备GIS(7)、业务控制CPU(8)有线路连接。业务控制CPU(8)与隐身呼叫设备(9)也有线路连接。隐身呼叫设备(9)通过话音通道B与公众话音网(3)连接,公众话音网(3)的另一端连接被叫手机(10)、固定电话(11),建立标签通信手机(1)与被叫手机(10)、固定电话(11)之间的话音传输通道。

        图2所示标签通信手机,在现有手机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13),对原有SIM卡模块(14)、FLASH(15)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功能。

        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13):它与手机其它各模块均有线路连接,是完成标签通信呼叫连接的核心关键模块,控制标签通信手机(1)向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发送逻辑地址,获得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控制标签通信手机(1)同公众数据网(2)和公众话音网(3)进行连接及选择过程,控制标签通信手机(1)分层组合完成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并控制手机各模块协同完成建立与被叫用户话音通信的任务。

        定位模块(16):获取手机坐标位置信息,配合完成标签通信中与位置相关的逻辑地址的呼叫。当标签通信手机(1)收到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发来索要位置信息时,在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13)的控制下,完成位置定位,以经纬度坐标值数据的形式将标签通信手机(1)的地理位置回传给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

        FLASH(15):FLASH存储器,支持页模式FLASH,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在数据网的初始物理接入地址及路由表存放在此模块。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在数据网中物理接入地址及路由信息没有重新设置的情况下,当标签通信手机(1)发起数据通信时,在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13)的控制下,标签通信手机(1)是通过FLASH存储器中的初始物理接入地址的指引接入到连接在数据网中的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

        SIM卡模块(14):标签通信的手机用户身份模块,是用户功能实体,包含了所有的用户数据,特别是鉴别用户过程和与手机用户有关的信息,由SIM卡及相关接口电路组成。另外,重新设置的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在公众数据网中物理接入地址及路由信息也保存在此模块,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在公众数据网中物理接入地址及路由信息重新设置后,当标签通信手机(1)发起数据通信时,在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13)的控制下,标签通信手机(1)通过SIM卡模块(14)中重新设置的物理接入地址的指引接入到连接在公众数据网中的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4)。标签通信控制处理模块S‑MCU(13)同其他各模块之间有线路连接。

        图3所示是分层的逻辑——物理地址映射树的示意图,图中L表示为一个逻辑地址,P为一个物理地址,N表示为空。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X1是一个存放有逻辑地址的树根;X2是一个既有逻辑地址,又有物理地址的结点;X3是一个只存有逻辑地址的结点,其下一级X4是存有逻辑地址及对应物理地址的结点;X5是只存有物理地址的一个结点;X6是只存有逻辑地址的结点;而X7则是一个既无逻辑地址,也无物理地址的结点。在标签通信中,X7这种状态的结点是没有用的,即实际是不需要存在的。

        在一次标签通信中,主叫用户在输入完一个逻辑地址X1后,标签通信手机会向连接在电信网络上的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发起一次数据连接请求,数据连接建立后,标签通信手机会将用户已输入的逻辑地址X1传送给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在查找、转换后,形成返回结果表,并传送给标签通信手机,返回结果表包括X2、X3、X4、X5、X6这5个结点,由主叫用户进行选择,返回结果表中存放有相应的逻辑——物理地址映射树表。

        主叫终端用户利用终端上的人机交互界面(如键盘,方向键,选定键,触摸屏等),对菜单进行浏览和选择,这时,标签通信手机的显示屏上可以有多个结点,分别是:X2结点,该结点包括逻辑地址及对应的物理地址;X3结点,该结点只有一个逻辑地址,选择进入该结点后,其下一级子菜单为X4结点,该结点包括多个逻辑地址及对应的物理地址;X5结点,该结点只有一个逻辑地址;X6结点,该结点只有一个逻辑地址,没有对应的物理地址,也没有下一级子菜单。

        图4是一次典型的标签通信流程控制图,手机用户在标签通信手机上输入标签识别码,建立标签通信手机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的数据连接,在计数器规定时间内,连续发送建立标签通信手机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数据连接的请求,若计数器满,还没有连接成功,则返回信息“连接标签中心失败”的信息。建立连接成功,则将用户输入的逻辑地址传送给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对逻辑地址进行判断解析,判断是否需要手机位置信息,需要则向标签通信手机发送位置索要信息,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收到坐标位置信息后对照电子地图,对逻辑地址进行查找、匹配;不需要位置信息则直接查找、匹配、将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填入返回结果表,然后传送给标签通信手机。当查询失败则返回标签通信手机“查询不到”信息;当返回多个逻辑地址及对应的物理地址时,用户选择其中一个自己需要的被叫方向物理地址发起话音呼叫;当返回的只有一个逻辑地址及对应的物理地址时,则直接发起话音呼叫。连接成功,被叫摘机,则进入通话过程;连接不成功或者被叫不接听,则做呼叫失败处理。通话结束,用户挂机,一次标签通信结束。

        图5是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被呼叫工作流程图,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收到主叫标签通信手机从无线数据通道发来的建立连接请求,建立主叫标签通信手机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的数据连接,接收主叫标签通信手机用户输入的逻辑地址,并对其进行解析。判断是否是与位置有关的呼叫,当主叫需要距离自己最近的某一逻辑地址的物理连接地址时,则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向标签通信手机发送索要其当前地理位置信息的指令,主叫标签通信手机发来位置信息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搜索电子地图对逻辑地址进行查找、匹配处理;对一般的逻辑地址直接进行查找、匹配,然后查找主叫标签通信用户逻辑属性、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及物理地址,将被叫物理地址填入返回结果表内。当主、被叫任意一方逻辑属性为隐身呼叫时,修改返回结果表中的被叫物理地址,使其指向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接入地址,并将实际的被叫和主叫用户物理地址传送给隐身呼叫设备,然后将填好的返回结果表传送给主叫标签通信手机;当主、被叫方的逻辑属性都不为隐身时,则直接将填好的返回结果表传送给主叫标签通信手机。一次对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的呼叫工作结束。

        图6是显身通信接续成功的正常呼叫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主叫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数据网建立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的数据连接,发起查找请求命令(A01);地址存储设备按照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收到的请求命令查找数据,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A02);地址存储设备将查找到的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返回给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A03);由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填入返回结果表,通过公众数据网回传给终端标签通信手机(A04);如果返回的结果表含有下一层子菜单时,主叫标签通信手机可以再次选择,直到找到对应的被叫方向物理地址为止,即主叫标签通信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可以信息交互,多次选择(A05);主叫标签通信对被叫方向物理地址发起话音呼叫(A06);通过公众话音网的连接,被叫用户的手机或者固定电话振铃(A07);被叫摘机,建立话音通道(A08);主、被叫双方进入通话过程中(A09);当任意一方挂机,通话结束(A10)。

        图7是被叫隐身通信接续成功的正常呼叫流程图,如图所示:主叫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数据网建立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的数据连接,发起查找请求命令(B01);地址存储设备按照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收到的请求命令查找数据,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B02);地址存储设备将查找到的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返回给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B03);由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填入返回结果表,通过公众数据网回传给终端标签通信手机(A04);如果返回的结果表含有下一层子菜单时,主叫标签通信手机可以再次选择,直到找到对应的被叫方向物理地址为止,即主叫标签通信手机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可以信息交互,多次选择(B05);当被叫的逻辑属性为隐身时,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主、被叫方的物理地址传送给隐身呼叫设备(B06);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接入地址传送给主叫标签通信手机(B07);主叫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话音网的连接,发起对隐身呼叫设备的话音呼叫(B08);隐身呼叫设备收到主叫标签通信手机的呼叫后通过公众话音网的交换和连接,发起对被叫手机、固定电话的接力呼叫(B09);被叫摘机,建立主、被叫之间的语音通道(B10);主、被叫双方进入通话过程中(B11);当任意一方挂机,通话结束(B12)。

        图8是主叫隐身通信接续成功的正常呼叫流程图,如图所示:主叫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数据网建立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的数据连接,发起查找请求命令(C01);地址存储设备按照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收到的请求命令查找数据,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C02);地址存储设备将查找到的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返回给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C03);由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填入返回结果表,通过公众数据网回传给终端标签通信手机(C04);如果返回的结果表含有下一层子菜单时,主叫标签通信手机可以再次选择,直到找到对应的被叫方向物理地址为止,即主叫标签通信手机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可以信息交互,多次选择(C05);当主叫的逻辑属性为隐身时,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主、被叫方的物理地址传送给隐身呼叫设备(C06);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接入地址传送给主叫标签通信手机(C07);主叫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话音网的交换和连接,发起对隐身呼叫设备的话音呼叫(C08);隐身呼叫设备收到主叫标签通信的呼叫后屏蔽掉主叫的物理号码,通过公众话音网的交换和连接,发起对被叫手机、固定电话的接力呼叫(C09);被叫摘机,建立主、被叫之间的语音通道(C10);主、被叫双方进入通话过程中(C11);当任意一方挂机,通话结束(C12)。

        如图9所示:以上过程可归纳为一种标签通信的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主叫用户在标签通信手机上输入被叫逻辑地址,按拨出键后,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数据网发起对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的数据通信,建立起数据连接;

        b.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在业务控制CPU的控制下连通地址存储设备,对逻辑地址进行判断、查找被叫物理地址、匹配处理,在一个位置相关呼叫中,搜索、匹配电子地图,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

        c.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根据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将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填入返回结果表,返回给标签通信手机;

        d.标签通信手机通过公众话音网发起对被叫方向物理地址的话音呼叫,根据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及被叫用户物理属性,标签通信手机建立与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连接,完成话音通信;

        e.用户通话完毕挂机,一次标签通信结束。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逻辑地址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字母、数字、符号及他们的组合,是被叫终端手机、固定电话的标签标识码,指引作为主叫方的标签通信手机与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之间信息交互,完成被叫物理地址、被叫属性的直接查找,最终建立话音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有唯一的公众数据网物理接入地址,该物理接入地址及路由信息已设定在标签通信手机中,当启动一次标签通信时,标签通信手机首先在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物理接入地址的指引下,通过公众数据网接入该设备。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公众数据网包括PLMN、PSTN、INTERNET。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对逻辑地址进行判断是指分析主叫要求连接的逻辑地址是否为位置相关呼叫,如是位置相关呼叫,则首先搜索电子地图对逻辑地址进行进一步匹配,找出被叫相应的逻辑地址,然后对相应的逻辑地址进行查找、匹配处理,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如不是位置相关呼叫,则直接对逻辑地址进行查找、匹配处理,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被叫物理地址是指被叫电话号码,是由数字串构成。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电子地图中存储有逻辑地址及其对应的地理位置。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对逻辑地址进行判断,当主叫要求呼叫距离自己最近的某一机构时,其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2.1.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发送位置请求给标签通信手机;

        2.2.标签通信手机启动定位功能,完成定位;

        2.3.标签通信手机将位置信息传送给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

        2.4.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搜索电子地图,对照标签通信手机位置和逻辑地址,找出相应的被叫逻辑地址;

        2.5对该查找到的逻辑地址进行查询、匹配、生成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是由一个或多个逻辑地址及其对应的物理地址构成的。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映射表是指被叫物理地址映射表或者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地址映射表。

        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述被叫方向物理地址是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地址时,支持隐身呼叫功能,显身状态一方无法看到隐身状态一方的物理号码。

        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述返回结果表含有下一层子菜单时,主叫可以再次选择,是一种交互式的选择。

        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逻辑属性是指用户在地址存储设备中以逻辑地址为依据记录备案的路由分配、接听条件、转移条件、隐身状态、显身状态。

        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物理属性是指被叫的电话号码及其忙闲状态。

        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标签通信手机建立与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连接是将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和物理属性相分离,呼叫过程中分层对其进行处理、交换及连接控制。

        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标签通信手机建立与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连接包括两种形式:当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均为显身时,直接建立标签通信手机——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当主、被叫有一方为隐身呼叫时,建立标签通信手机——隐身呼叫设备——被叫手机、固定电话之间的话音通道。

        进一步地,步骤a‑c属于逻辑层面的数据通信,步骤d‑e属于物理层面的话音通信,一次完整的标签通信是由属于逻辑层面的数据通信和属于物理层面的话音通信分层组合完成的。

        进一步地,步骤c‑d中所述根据主、被叫用户逻辑属性,将返回结果表返回给标签通信手机,建立话音连接,当主、被叫任意有一方逻辑属性为隐身状态时,其建立话音连接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3.1.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隐身呼叫设备的物理地址返回给标签通信手机;

        3.2.逻辑地址/物理地址解析转换设备将主、被叫的真实物理地址传给隐身呼叫设备;

        3.3.标签通信手机发起对隐身呼叫设备物理地址的呼叫;

        3.4.隐身呼叫设备发起对被叫物理地址的接力呼叫;

        3.5.连接主、被叫,形成标签通信手机——隐身呼叫设备——被叫手机或固定电话的话音通道。

        

    关 键  词:
    标签 通信 方法 支持 手机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标签通信方法及支持该通信方法的手机和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08259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