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使用电池及AC转换器来工作的无线电接收机等的电源电路。 在小型无线电接收机和磁带录音机等中具有这样的结构:内置电池,把该电池作为电源来工作,在连接了AC转换器时,把该AC转换器作为电源来工作。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AC转换器来说,通常在AC转换器供给的直流电压中包含有脉动成分,所以由电池和AC转换器作为电源而工作的电子产品的电源电路是如图2所示那样构成。
即,在图2中,1表示无线电接收机和磁带录音机等的本体电路,2表示其系统控制用的微计算机。3表示内置的如4,5V的电池,4表示外接电源插口,该插口4具有插入AC转换器(未图示)的输出插头而进行连接的输入接点4P,4N,同时还具有在插入AC转换器的输出插头时成为断开状态的常闭开关接点4A,4B。由此,一但在插口4中插入AC转换器的输出插头,来自该AC转换器的直流电压就以接点4P为十接点4N为一的极性供给接点4P,4N。
5表示波纹滤波器,其不但具有此时常数用的电阻器11、12及电容器21,而且还具有电阻器13、三极管31、32及二极管41。6是电源控制用的开关。
因此,在连接AC转换器的情况下,一但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其由微机2检测出来,由微机2的输出而使三极管33导通。由此,接点4P的直流电压通过波纹滤波器5地电阻器11加到三极管32的基极上,此时,由于三极管33是导通的,则三极管32也成为导通状态,由此,三极管31也成为导通状态。因此,接点4P的直流电压通过三极管31作为其工作电压而供给本体电路1。即,成为电源接通的状态。
此时,三极管32的基极-发射极间的电压与二极管41的正向电压大致相等,因而二极管41的正极直流电位大致等于三极管32的基极电位。通过波纹滤波器5而除去脉动成分的直流电压被加到三极管32的基极上。
因此,在二极管41的正极上就得到了除去脉动成分的直流电压,则除去了脉动成分的直流电压提供给本体电路1。此时,由于接点4A、4B为断开状态就不会消耗电池3的直流电压。
但是,一但开关6成分断开状态,由微机2的输出而使三极管33被关断,由此三极管32被关断而使三极管31也被关断。因而,不会给本体电路1提供工作电压。即,成为电源断开状态。
另一方面,在没有连接AC转换器的情况下,由于插口4的接点4A、4B为导通状态,则电池3的直流电压通过接点4A、4B加到三极管31的发射极上。由此,对应于开关6的接通或断开,三极管31也成为导通或关断状态,与使用AC转换器时相同,本体电路1的电源为接通或断开。
这样,对于图2的电源电路,在连接了AC转换器时,来自该AC转换器的直流电压提供给本体电路1,尽管在该直流电压中含有脉动成分,在除去了该脉动成分之后提供给本体电路1,而在没有连接AC转换器时,内置电池3的直流电压供给本体电路1。
但是,对于图2的电源电路,在使用电池3的直流电压的情况,其直流电压通过三极管31供给本体电路1,此时,三极管31的发射极-集电极间的电压降成为损失。为了减小该电压损失,减小电阻器13的值而加大三极管32的集电极电流,由此就加大了三极管31的基极电流而使三极管31完全导通。
然而,一但减小电阻器13的值,通过三极管31的集电极→二极管41→电阻器13→三极管33的电流通路而流通的电流变大,则电流损失变大。
使用AC转换器时,虽然含有脉动成分的直流电流供给三极管31的发射极,但由于是从其集电极上输出除去脉动成分的直流电压,就应改变看法,三极管31的发射极-集电极间的电压降对应于脉动成分而变化,由此变化而得到除去脉动成分的直流电压。
因此,三极管31的发射极-集电极间的电压降必须大于来自AC转换器的直流电压中所含的脉动成分的总振幅,由此就产生了电压损失。
这样,这些电流损失和电压损失,在使用AC转换器时,不成问题,而在使用电池3工作时,就缩短了该电池3的寿命,同时也降低了实际上所能供给本体电路1的电源电压。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由此,在本发明中具有下列其标号对应于后述实施例的各部分:
插入AC转换器的输出插头的外接电源插口4;
在上述输出插头插入外接电源插口4时,成为断开的第1开关装置4A、4B;
在上述输出插头插入外接电源插口4时,成为接通的第2开关装置31;
波纹滤波器5;
外接电源插口4具有在插入上述输出插头时同该插头联连的输入接点4P;
内置电池3通过第1开关装置4A、4B同本体电路1的电源线相联接;
外接电源插口4的输入接点4P通过第2开关装置31和波纹滤波器5的串联电路同本体电路1的电源线相联接。
在使用内置电池3时,该电池3的输出电压不通过波纹滤波器5而供给本体电路1,在使用AC转换器时,该A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通过波纹滤波器5供给本体电路1。
在图1中,在插口4的接点4B与接地之间连接电池3,接点4A同三极管35的发射极相联接,同时其集电极同本体电路1的电源线相联接。在三极管35的基极与接地之间,串联联接电阻器15和三极管33的集电极·发射极,微机2的输出供给三极管33的基极。
在插口4的接点4P与接地之间,串联连接电阻器11、12,电容器21与电阻器12并联连接,同时,接点4P通过三极管31的发射极·集电极而同三极管35的发射极相联接。三极管32的基极同元件11、12、21的连接点相联。其集电极三极管31的基极相联,在三极管32的发射极与接地之间,串联连接电阻器13和三极管34的集电极·发射极间,三极管34的基极通过电阻器14同插头4的接点4P相联接。
在三极管3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32的发射极之间联接二极管41。插口4的接点4N接地。
根据这样的结构,一但连接了AC转换器,来自该AC转换器的直流电压就提供给插口4的接点4P,进行而通过电阻14加到三极管34的基极上,则三极管34成为导通状态。而且接点4P的直流电压通过波纹滤波器5的电阻器11加到三极管32基极上,此时,由于三极管34导通而使三极管32导通,由此三极管31成为导通状态。
因此,接点4P的直流电压通过三极管31提供给三极管35的发射极。
一但开关6接通,由微机2的输出使三极管33导通,由于三极管35导通,来自三极管31的直流电压通过三极管35供给本体电路1作为其工作电压。即,成为电源接通状态。
此时,由于三极管32的基极-发射极间电压与二极管41的正向电压大致相等,则二极管41的正极直流电位与三极管32的基极电位大致相等,通过波纹滤波器5而除去脉动成分的直流电压加到三极管32的基极上。
因此,在二极管41的正极上得到了除去了脉动成分的直流电压,则除去了脉动成分的直流电压提供给了本体电路1。此时,由于接点4A、4B为断开状态,就不会消耗电池3的直流电压。
一但开关6被断开,由微机2的输出使三极管33被关断,由此使三极管35成为关断状态。因此,不供给本体电路1工作电压,即,成为电源断开状态。
另一方面,在没有连接AC转换器的情况下,由于插口4的接点4A、4B为接通状态,则电池3的直流电压通过接点4A、4B供给三极管35的发射极。因此,对应于开关6的接通或断开,三极管35成为导通或关断状态,与使用AC转换器时相同,本体电路1的电源成为接通或断开。
这样,对于该电源电路,在连接了AC转换器时,来自该AC转换器的直流电压供给本体电路1,同时尽管在该直流电压中含有脉动成份,则在除去该脉动成分之后供给本体电路1,在没有连接AC转换器的情况下,内置电池3的直流电压供给本体电路1。
此时,在电池3的直流电压供给本体电路1的情况下,该直流电压只通过三极管35的发射极·集电极间而供给本体电路1,此时,由于三极管35能完全导通,就能使三极管35上的电压损失减小。在三极管35完全导通状态下,尽管设定了电阻器15的值,但由于与流过二极管41的电流无关,就能减小电流损失。
因此,既不会降低实际上所能供给本体电路1的电源电压,也不会缩短电池3的寿命。
象上述那样,由于考虑到在使用AC转换器时,三极管31的发射极·集电极间电压降对应于脉动成份而变化以除去脉动成份,因此,在使用AC转换器时,由于电压损失不成问题,三极管31的发射极·集电极间的电压降能够确实大于来自AC转换器的直流电压中所含脉动成份的总振幅,因此,就能确实除去脉动成份。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例子的接线图;
图2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接线图。
在图中,1是本体电路;
2是微型计算机;
3是电池;
4是外接电源插口;
5是波纹滤波器;
11~15是电阻器;
21是电容器;
31~35是三极管;
41是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