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窗式空调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在空调器的底盘侧壁上设置排水孔,通过与换气杆和换气阀体相连接的排水孔盖的移动来完成排水孔打开或关闭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是对于室内环境进行制冷或制暖,由此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机器,大致上分为一体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
一体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在功能上虽然相同,但是一体式空调器在同一个机壳内设置了制冷、散热的零部件,穿墙设置在墙面或者设置在窗户上,而分体式空调器在室内机上设置了制冷装置,在室外机上设置了散热以及压缩装置,室内机和室外机利用冷媒导管连接。
图1是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换气阀体及换风杆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室外侧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的窗式空调器由形成外表的机箱2;安装机件的底盘3;设置于底盘室内侧的室内面板4;室内面板4下侧形成有将空气吸入到空调器内部空间的进风口4a;其上侧形成将空调器内部调节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的排风口4b;室内面板4的内侧依次设置蒸发器6;室内风扇7及空气引导装置8(8a、8b、8c);
空气引导装置8包括安装室内风扇的空气引导板8a;在空气引导板8a前面安置有挡板8b;挡板8b上有将通过蒸发器6流动的空气引导到室内风扇7的通孔,安装在挡板8b上侧及空气引导板8a上端前方,引导空气流向室内面板上的排风口4b的导风罩8c。空气引导板8a将窗式空调器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隔断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空气引导板8a后面的室外部分设置有风扇电机14;引导架10;室外风扇11、冷凝器12、压缩机16及具有进、排风口的室外面板(未图示);底盘3上设计有聚集、排出蒸发器流下来的冷凝水的接水盘(未图示)。电机14的旋转轴向相反方向伸出机壳外并延伸一定距离,分别连接室内风扇7及室外风扇11。当接入电源时压缩机16和电机14运转,冷媒经压缩机16压缩后通过蒸发器6、冷凝器12、膨胀阀(未图示)进行循环,随着风扇电机14的运转,室内风扇7和室外风扇11开始转动,室内空气通过室内面板4的进气口4a进入空调机,与蒸发器6进行热交换,变为冷气后,由室内面板4的排气口4b排回室内;室外空气由室外面板的进气口进入空调器的室外部分,经室外风扇11、冷凝器12进行热交换后变为暖气由室外面板排气口排出到空调器外的室外大气环境中。
在密闭的空间内,人停留一段时间以上,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氧气减少,空气变得污浊,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时需要打开门或窗通风,让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进行空气流通。但是这样会使已降低的温度又升高,浪费能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已在窗式空调器中安装有换气阀。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进行通风,窗式空调器在空气引导板8a的右上方设有一个四方形的通孔8a,该通孔是空气从室外部分流入室内部分的通道。在通孔8a的对应位置设置有换气阀体18,换气阀体18可将通孔8a封闭,换风杆17与换气阀体相连接,并穿过导风罩8b伸出室内面板4外一定的距离。
当阀体将通孔堵住时,室内外部分的空气不能流动交换,而当用户需要换气时,顺着换风杆17的径向拉动换风杆17,换气阀体18向室内部分移动,通孔的出口处与空调器室内部分的空间连通,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通孔即可进入空调器的室内部分,从而将新鲜空气排放到室内。
在导风罩8c的内部,设有限位装置,使得换气阀体18的移动受到一定限制,不会无限制地移动到导风罩8c的外部。在室内面板4的相应位置上,有让换风杆17通过地孔。
在空调器制冷工作时,蒸发器上汇集的冷凝水滴落到底盘内,通过室外侧的风扇向冷凝器打水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率,但是当空调器停止运转时底盘内的冷凝水无法自动排出,长期存水容易对底盘造成腐蚀,因此在空调器停用时应及时将底盘中的冷凝水排出。如图3所示,在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朝向室外的一侧都设置有排水孔20,而且为了在空调运转时将排水孔封闭,排水孔上都配置有与排水孔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排水孔盖(未图示),在空调器停用时使用者将排水孔盖打开就可以将底盘内存积的冷凝水排出。
但是,如上所述的已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不足点:
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中,排水孔和排水孔盖同时设置在空调器室外侧的远端,在空调器停止使用需要进行排水时,使用者需要在室外侧手动将排水孔盖打开。由于排水孔设置在窗式空调器的底盘上,在用户打开或重新关闭排水孔盖的过程中空调器本身会对使用者的动作造成阻碍,从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无法轻易的将冷凝水从底盘中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空调器的底盘侧壁上设置排水孔,通过与换气杆和换气阀体相连接的排水孔盖的移动来完成排水孔打开或关闭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包括:排水孔,设置在空调器的底盘上,打开时将底盘内汇集的冷凝水引导排出;排水孔盖,在空调器工作时封堵住排水孔,防止冷凝水外流,排水孔盖设置在空调器的机箱内部,通过连杆与窗式空调器中用于关闭换气用通孔的换气阀体相连接;通过操作换风杆的前后移动带动排水孔盖移动,从而完成排水孔盖对排水孔的打开和封闭。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排水孔设置在空调器底盘的侧壁上。
所述的排水孔的下侧边缘与底盘的底面平齐。
所述的排水孔盖采用对应于排水孔位置的挡板结构,并且随换气杆的前后位移而前后滑动,从而打开或封闭排水孔。
所述的在底盘上、对应排水孔的位置设置与底盘侧壁平行的导板,从而在导板与底盘侧壁之间形成导槽;将挡板状的排水孔盖置于导槽内,排水孔盖可在导槽的引导下前后滑动。
所述的空调器的换风杆、换气阀体、连杆和排水孔盖为一体成型。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中,排水孔盖设置在空调器的机箱内部,通过连杆与窗式空调器中用于关闭换气用通孔的换气阀体相连接;换风杆的前后移动能够带动排水孔盖移动,从而完成排水孔盖对排水孔的打开和封闭。用户只需在室内通过换气杆就可以完成排水孔的开闭操作,使用者的操作更加简单,不需要打开窗户从室外侧进行,也无须考虑排水孔盖的遗失问题。当空调器停止运行时使用者可以在换风的同时及时将底盘中的冷凝水迅速的排出到室外,避免了存积的冷凝水对空调器底盘的腐蚀作用,延长了空调器整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窗式空调器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换气阀体及换风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室外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中排水孔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中排水孔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图5所示,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中,排水孔20设置在空调器的底盘3上,打开时将底盘内汇集的冷凝水引导排出;排水孔盖21在空调器工作时封堵住排水孔,防止冷凝水外流,排水孔盖设置在空调器的机箱内部,通过连杆22与窗式空调器中用于关闭换气用通孔的换气阀体18相连接;换气阀体上设置的换风杆向室内侧延伸,并且穿过空调器的室内面板进入到室内,在室内侧留有足够的可供操作的长度,空调器的换风杆、换气阀体、连杆和排水孔盖为一体成型,上述部件可以通过工业塑料的浇铸一次性完成。为避免连杆在传递换风杆动作时由于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断裂,在连杆的每个转角的折弯部分都进行材质的加固或者采用弯角的结构。通过操作换风杆17的前后移动带动排水孔盖移动,从而完成排水孔盖对排水孔的打开和封闭。
本发明中的排水孔设置在空调器底盘的侧壁上,排水孔的下侧边缘与底盘的底面平齐,这样可以保证冷凝水能够迅速完全的从底盘中排出,在空调器停机后底盘上存留尽可能少的冷凝水,侧壁上设置排水孔同样也是为了使排水孔盖的打开和关闭动作更加简单和容易实现,排水孔盖只需紧贴着底盘的侧壁移动就可以实现排水孔的开闭。
排水孔盖采用对应于排水孔位置的挡板结构,在底盘上、对应排水孔的位置设置与底盘侧壁平行的导板23,从而在导板与底盘侧壁之间形成导槽24;将挡板状的排水孔盖置于导槽内,排水孔盖可在导槽的引导下随换气杆的前后位移而前后滑动。排水孔盖随不同的滑动方向和滑动幅度不同可以露出底盘侧壁上的排水孔或者挡住底盘侧壁上的排水孔,从而打开或封闭排水孔。
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中,排水孔盖设置在空调器的机箱内部,通过连杆与窗式空调器中用于关闭换气用通孔的换气阀体相连接;换风杆的前后移动能够带动排水孔盖移动,从而完成排水孔盖对排水孔的打开和封闭。排水孔的开闭操作,用户只需在室内通过换气杆就可以完成,使用者的操作更加简单,不需要打开窗户从室外侧进行,也无须考虑排水孔盖的遗失问题。当空调器停止运行时使用者可以在换风的同时及时将底盘中的冷凝水迅速的排出到室外,避免了存积的冷凝水对空调器底盘的腐蚀作用,延长了空调器整机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然会利用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成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