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尿布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尿布。
在美国专利第469527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两侧部分具有侧翼和防漏翼的一次使用尿布。侧翼通过在从吸液性芯的侧缘部向侧方水平延伸出的背面层上重叠覆盖芯的表面并向侧方延伸出的表面层而形成,防漏翼通过在侧翼的表面上接合与表面层分体的层片或通过在侧翼中使表面层画倒U字形地突出而形成。在侧翼的外侧缘部上以伸长状态安装着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防漏翼具有与侧翼接合着的基缘部和在翼宽度方向上与上述基缘部相面对的自由缘部,在其自由缘部上以伸长状态安装着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尿布中,防漏翼在弹性构件收缩时其自由缘部向从尿布表面立起的方向运动而起到防漏堤的作用。水平延伸的侧翼在弹性构件收缩时,以芯的侧缘部为支点其外侧缘部朝向尿布内方并接近立起的防漏翼地运动。在穿用尿布时,在侧翼成为这样的状态时本来应该覆盖穿用者的腿周的侧翼而倒入尿布的内侧,不仅不能起到其作用,而且增强穿用时的不舒适感。另外倒入的侧翼重叠在漏翼上而妨碍防漏翼的立起。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防止尿布穿着时弹性伸缩性侧翼向尿布内侧倒入的尿布。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地一次性使用尿布具有沿腰围方向延伸的横向和与该横向直交的纵向,包括透液性表面层、不透液性背面层、夹在该两层间的吸液性芯、位于向上述芯的纵向延伸的侧缘的外方并在上述纵向上具有弹伸性缩性的侧翼,由从上述芯的侧缘向侧方延伸出的层形成上述侧翼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是,上述侧翼具有上述层和层叠在上述层上的至少一片层,由在横向上与上述芯的侧缘离开并以伸长的状态向上述纵向延伸的腿围弹性构件赋予上述弹性伸缩性,在上述尿布的纵向的至少中央部分通过在上述横向上使层叠的上述层的片数及种类的任何一方变化而将上述芯的侧缘和上述弹性构件之间划分成高刚性区域和低刚性区域,靠近上述芯地设置上述高刚性区,靠近上述弹性构件地设置上述低刚芯区域。
在该发明中具有如下的最佳实施形态。(1)在上述尿布的表面侧具有由不透液层构成的、在上述纵向上具有弹性伸缩性的顶缘部和与上述尿布表面形成为一体的基缘部,在上述尿布处于向上述纵向弯曲了的状态时,形成上述顶缘部从上述尿布的表面向上方可立起的防漏翼。(2)上述防漏翼的基缘部在上述侧翼的至少上述中央部分位于上述芯的侧缘和上述弹性构件之间,上述侧翼在上述基缘部和上述弹性构件之间被划分为上述高刚性区域和低刚性区域。(3)在上述侧翼上配置着一条或相互并行的多条的弹性构件,在位于最内侧的上述弹性构件的内侧,上述侧翼被划分为上述高刚性区域和低刚性区域。(4)上述高刚性区域含有上述表面层和里面层的至少一方、和与它们分体的与上述一方结合的层。(5)上述高刚性区域含有至少上述表面层、里面层、形成上述防漏翼的不透液层。(6)从上述腿围弹性构件的最内侧的部分到上述高刚性区域的距离为1-10mm的范围。
图1是一次性使用尿布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Ⅱ-Ⅱ剖面的尿布的局部图。
图3是处于穿用状态时的尿布的与图2相同的图。
图4是表示一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
图5是表示另一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
图6是表示又一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
图7是表示再一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尿布。
图1中用局部剖立体图所示的一次性使用尿布1具有沿穿用者的腰围方向延伸的横方向以及与横向直交的纵向,在纵向上形成着前腰围区6、后腰围区7以及位于该两区6、7间的裆下区8。尿布1还具有透液性表面层2、不透液性背面层3和夹在该两层2、3之间的透液性芯4,在芯4的周缘外方形成着在端缘部向横向延伸的端翼11、12、在两侧缘部向纵向延伸的一对侧翼13。在尿布1的内面侧形成着的沿侧翼13向纵向延伸的一对防漏翼14。在后腰围区7的各侧缘部上分别安装着用于固定接合在上述前腰围区6的外面上的带式固定件16。后腰围区7的端翼12具有向横向延伸的一条或多条腰围弹性构件17,该腰围弹性构件17以伸长状态接合在形成翼12的表背面层2、3中的至少一方内面上。侧缘部翼13具有向纵向延伸的一条或相互并行的多条腿围弹性构件18,防漏翼14具有向纵向延伸的一条裆下区弹性构件19。
图2是表示沿将图1的尿布1在纵向二等分割的中心线Ⅱ-ⅡⅠ的断面的一部分。芯4是将以粉碎浆料作为主体的芯材21用薄纸覆盖而形成的,表面层2和背面层3从芯4的侧缘23向外方延伸出并被层叠,通过热熔粘接剂10结合着。背面层3比表面层2更向外方延伸,一直延伸到水平的侧翼13的侧缘24。在侧翼13中,在背面层13的内面侧通过热熔粘接剂(未图示)以伸长状态安装着腿围弹性构件18,覆盖该弹性构件18地由粘接剂在背面层3的内面和表面层2的外面上结合着的不透液层26由从侧翼13分支并向尿布1的内方延伸的部分形成防漏翼14。图示例的腿围弹性构件18由E1、E2、E3三条构成。
防漏翼14具有作为从侧翼13起的分支部的基缘部28和在翼14的宽度方向与基缘部28相对的自由缘部29。在自由缘部29中通过折返结合不透液层26而形成的袋31的内面上通过热熔粘接剂(未图示)以伸长状态结合着裆下区弹性构件19。防漏翼14向尿布1的内方倒伏,其纵向两端部32、33(参照图1)结合在表面层2的外面上。
侧翼13在其全长中,至少中心线Ⅱ-Ⅱ附近的部分具有例如由图2的断面形状构成的层叠构造。即,翼13具有:含有弹性构件18并且背面层3和不透水性层26两层重叠结合着的、在横向上弯曲刚性低的第一区域41;表背面层2、3和不透水性层26三层重叠层结合着的、横向弯曲刚性高的第二区域42;处在芯4的侧沿23和防漏翼14的基缘28之间的、表面层2和背面层3两层重叠结合着的第三区域43。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被直线M划分,第二区域42和第三区域43被直线N划分,在各区域41、42、43区域中其层叠的层的数量不同。第1-3区域41-43的横向尺寸是p、q、r,最好是p为5-100mm,q为10-50mm,r为0-30mm,从最内侧的腿围弹性构件E1到第二区域42的划分线M的距离D为0.5-30mm、更好为1-10mm。第1-3区域41-43的刚性由根据JIS L-1096的克拉克织物刚性测试法测定时,最好是第一区域41的刚性G1是50-100mm,第二区域42的刚性G2是100-250mm,刚性G2比刚性G1大至少30mm。第三区域43的刚性G3没有特别的限定,有比刚性G2大的情况和有比刚性G2小的情况。刚性G1-G3可以通过制作与该部位的层叠构造相同的构造的试验片进行测定。
图3是穿着时的尿布1的与图2相同的图,在图1、图2那样地形成的尿布1中,在穿着时其被位于地面上时,腿位弹性构件18和裆下区弹性构件19收缩,各自的翼13、14上产生折皱,尿布1的内面变凹地沿纵向弯曲。这时,防漏翼14如图2中用双点划线所示地,其自由缘部29以基缘部28为支点向尿布1的内侧立起。因为在弯曲的状态下穿用尿布1困难,在将尿布向纵向微量地拉使其大致平坦时,立起的侧翼13其刚性低的第一区域41在第1、2区域41、42的划分线M和最内侧的弹性构件E1之间朝向尿布1的下方去地进行反转,第一区域41如图所示地向尿布1的侧方延伸。防漏翼14由于牵拉其立起高度稍稍变低。侧翼13处于这样的状态时若穿用尿布1,侧翼13不会向尿布1的内侧倒入。换句话说,不会用芯4和穿用者的身体夹住侧翼13。因此在该尿布1中侧翼13密接在穿用者的腿周上起着本来的功能,可以确实地防止体液的泄漏,另外,即不会产生由于侧翼13的倒入使尿布1的穿用感变坏的情况,也不会妨碍防漏翼14的立起。
图4-6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行态的与图2相同的图。在图4的尿布1,背面层3由宽度窄的不透液性的塑料薄膜51和结合在薄膜51的外面上的宽度宽的无纺布52形成。含有腿围弹性构件18的第一区域41由背面层3的无纺布52和形成防漏翼14的无纺布制不透液性层26两片构成,第二区域42由无纺布制表面层2、两片背面层3、不透液性层26的四层构成,第三区域43如表面层2和两层背面层3的三层构成。在图中处于层叠状态的层,通过热熔粘接剂10相互结合着,结合着的层的刚性按照第一区域41、第三区域43、第二区域42的顺序依次变高。在这样的尿布1中侧翼13也可以在第1、2区域41、42的分界线M处如图3所示地进行弯曲,第一区域41也可向尿布1的侧方延伸。
在图5的尿布1中,覆盖芯4的以粉碎浆料为主体的芯材4A上下薄纸53、54向芯材4A的外方延伸,形成侧翼13的一部分。在侧翼13中,含有腿围弹性构件18的第一区域41由与表背面层2、3和不透液性层26分体的疏水性层56和不透液性层26两层构成形成,第二区域42其一部分由表背面层2、3、薄纸53、54、不透液性层26五层形成,其它的部分由表背层2、3、不透液性层26、疏水性层56四层形成着。第三区域43由表背层2、3和薄纸53、54四层形成。在这样的尿布1中,区域划分线M的紧接着的内侧的第二区域42的刚性G2比第一区域41的刚性G1至少高30mm,第一区域41可以如图2那样地向侧方延伸。在这样的第一区域41中,疏水性层56、或疏水性层56和不透液性层26采用透气度高的薄片,容易使腿围的通气性良好。
在图6的尿布1中侧翼13的第一区域41由背面层3和不透液性层26的两层形成,第二区域42由表背面层2、3、不透液性层26、与这些层2、3、26分体的高刚性化层57的四层形成。处于层叠状态的层都由热熔粘接剂10或熔接相互结合,防漏翼14沿芯4的侧缘23向尿布1的内方延伸。这样的尿布1的第三区域43其尺寸r实质上是0,在该尿布1上不存在第三区域43。层57是用于与第一区域41的刚性G1相比特别提高第二区域42的刚性,其使用无纺布或塑料薄膜。该尿布1的第一区域41也可以如图3那样地向尿布1的外方延伸。
图7也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与图2相同的图。图的尿布1与图2的不同,没有防漏翼14,另外,腿围弹性构件18是一条宽度宽的带状的构件,另外,侧翼13的第一区域41含有腿围弹性构件18,由不透液性塑料薄膜或无纺布构成的背面层3和最好是具有不透液性的无纺布构成的内面层71两层形成,第二区域42由表背面层2、3和内面层71三层形成,第三区域43由表背面层2、3两层形成。在第一区域41中,腿围弹性构件18从其内侧缘18A到第1、2区域41、42的划分线M的距离D为0.5-30mm、最好是1-10mm。该尿布1如果放置在地板上则侧翼13像图2的双点划线那样地立起,但通过将尿布1向纵向稍微牵拉,侧翼13在划分线M的附近进行反转像图3那样地向侧方延伸。为了使侧翼13的该反转容易,最好尽量缩小距离D,使第二区域42和弹性构件18的内侧缘18A接近。在如图1-6的例子那样地腿围弹性构件18是多条时,位于最内侧的弹性构件18和第二区域42的划分线M的距离D是0.5-30mm,最好是1-10mm,这与图2说明的相同。在图示例的尿布1中,不会产生侧翼13倒入向内方妨碍防漏翼14的立起的现象,消除了由那样地倒入所带来的体液的泄漏和穿用感的恶化。在该尿布1中在内面层71的内侧缘71A到达了芯4的侧缘23时,第三区域43的尺寸r成为0。
在本发明中第一区域41的刚性G1与第二区域42的刚性G2之差除了通过像图例那样地在各区域使层叠的层的层数变化来获得外,也可以通过在层叠的层数相同的情况下使层叠的层的厚度或材料的种类变化来得到。
在本发明的一次使用尿布中,在穿用它时,由于侧翼的外侧缘部向尿布的外方延伸,侧翼不会倒入向尿布的内方,可以确实地起到侧翼的本来的作用。另外,也不会有由于侧翼的倒入而使尿布的穿用感变坏、妨碍防漏翼的立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