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数码防伪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息的传输,尤其涉及一种借助GSM网杜绝商品假冒违法行为的系统及其方法。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产品制造商和商品的信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须面临的难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此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仍然无法杜绝假冒行为。究其原因,现有的防伪技术手段主要有激光防伪、荧光防伪、磁性防伪、温变防伪和特种制版印刷等,通过上述防伪手段所制造出来的防伪标识其结构一般较容易被破译,成为不法分子假冒的对象,甚至成为假冒商品的护身符和保护伞。有些防伪标识尽管仿冒不易,但同时鉴别也难,要识别这些防伪标识往往需要借助专门的技术、工具或者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普通消费者在这种只有微小差别的假冒防伪标识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公开号为CN120482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包括厂家代码、生产代码、生产日期和N位随机码的信息数码防伪编码方法,公开号为CN1246688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商品数码识别防伪及商品营销管理系统,专利号为5592561的美国专利也公开了一种商品防伪的方法及其系统,上述专利文献虽然提出了一种与传统防伪手段完全不同的思路。但仍没有形成快捷、实用并覆盖全国范围的商品防伪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完全杜绝假冒行为并能覆盖较大范围的移动数码防伪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地技术措施来实现,设计一种移动数码防伪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应用信息编码技术,采用分段有序编码和随机生成编码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产生不重复的产品防伪编码;
b.建立入网产品防伪编码数据库和防伪查询处理平台及其管理软件;
c.把b.步骤所建立的防伪编码数据库和防伪查询处理平台并入现有GSM手机网络,使之成为一个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防伪查询网络;
d.制作与防伪编码数据库的编码一一对应的、内层夹有防伪编码的防伪标识物,把该标识物贴在入网产品之上;
e.消费者撕下防伪标识物的表层,即露出里层的产品防伪编码,用手机访问防伪查询网络即可立即知道所购产品的真假,每一个编码被访问一次即失效。
上述移动数码防伪方法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作为基础。因此,还必须设计一种移动数码防伪系统,该系统包括:
防伪产品数据库及管理软件,用于储存、管理入网产品的防伪数据;
一个或多个防伪查询处理平台,用于完成用户的数据接收和检测、数据的分离处理、防伪编码的解密、数据查询和查询结果返回:
系统维护管理平台及管理软件,用于录入产品的数据信息、产生与产品一一对应的防伪编码,防伪数据的日常维护、功能限制或开通,添加新注册入网用户,开通某类商品的防伪查询,注销已发放的防伪编码;
GSM网络、移动服务交换中心和短信息服务中心,用于提供消费者利用手机直接访问移动数码防伪系统的通讯通道;
数据传输设备,包括两台通过DDN通道双向连接的路由器和交换式集线器,用于提供GSM网络和短信息服务中心与防伪查询处理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交换式集线器作为上述防伪产品数据库、防伪查询处理平台和系统维护管理平台之间信号传递的交换中心;其中的一台路由器通过网线和SMPP网关与短信息服务中心双向连接,另一台路由器网线与交换式集线器双向连接。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移动数码防伪系统硬件构成示意图;
图2是产品防伪编码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防伪产品数据库的结构框图;
图4是入网产品防伪信息形成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产品防伪编码分层查询的流程图;
图6是防伪查询处理平台与短信息中心实现端口连接的过程示意图;
图7是系统维护管理平台安全认证流程图:
图8是防伪查询处理平台的工作流程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移动数码防伪系统包括:
(一)防伪产品数据库及管理软件,用于储存、管理入网产品的防伪数据;所述防伪产品数据库建立在两台服务器上,其中一台服务器用于日常的查询、维护和管理,另一台服务器用于热备份,两台服务器分别通过100M网线口与交换式集线器双向连接;备份服务器定时对运行服务器执行备份操作。当运行服务器发生损坏时,备份服务器能自动切换入系统中,保证系统不间断运行:数据库是前台运行的保障,为了保证数据库的信息绝对不受病毒感染、黑客破坏等情况,数据库设计了多级访问认证,多极访问权限,和代理访问等手段,为了防止计算机的突发事件,还使用了镜像备份和定时备份的措施,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良好的运行。数据库包括用户权限管理、软件访问认证管理、产品数据信息管理和自动维护;用户权限管理包括用户名表、访问权限表和用户权限组表;软件访问认证管理包括软件登记表和软件用户组表;产品数据信息管理包括注册地区号表、注册商家表、产品信息表和产品编码表;自动维护包括备份和索引,如图3所示。
(二)一个或多个防伪查询处理平台及管理软件,用于完成用户的数据接收和检测、数据的分离处理、防伪编码的解密、数据查询和查询结果返回;防伪查询处理平台运行在工业控制专用计算机上,每个防伪查询处理平台分别通过100M网线口与交换式集线器双向连接;当业务量增加时,只要增加查询处理平台就能马上投入到查询处理运行中,其软件的工作流程如图5和图8所示。
(三)系统维护管理平台及管理软件,用于录入产品的数据信息、产生与产品一一对应的防伪编码,防伪数据的日常维护、功能限制或开通,添加新注册入网用户,开通某类商品的防伪查询,注销已发放的防伪编码等多种功能;所述系统维护管理平台是一台安装有系统维护管理软件的计算机,该计算机通过100M网线口与交换式集线器双向连接。管理系统的安全机制是这部分的关键所在,所有的操作都必须经过安全认证后才能够顺利执行。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限定给数据库的管理员和少数维护成员,对不同的维护人员授予不同的管理权限,日常的产品信息录入,防伪编码屏蔽,查询功能的开通与否等基本功能,授予维护成员;用户权限管理,商家注册,防伪编码生成,数据删除等高级权限则只授予管理员和少数技术员。在每次的数据更新之前都再次询问用户名和密码。其工作流程如图7所示。
移动数码防伪系统的编码和解码是该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她关系到防伪系统是否安全可靠,是否能真正杜绝假冒,资源是否充分利用,性能是否稳定。因此移动数码防伪系统的编码特性有以下特点:1编码标识有唯一性和使用一次性,一个防伪标识只使用一次。2使用复合编组和加扰码的算法,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同一类型号的商品,在标识上根本看不出任何的相关和联系性。3采用了随机跳跃性的编码过程,需要产生一组编码时,计算机从不同的组库中选取随机个数值。所选出来的数值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寻的。编码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
(四)交换式集线器,作为上述防伪产品数据库、防伪查询处理平台和系统维护管理平台之间信号传递的交换中心,防伪产品数据库、防伪查询处理平台和系统维护管理平台分别与交换式集线器通过网线双向连接。
(五)GSM网络、移动服务交换中心和短信息服务中心,用于提供消费者利用手机直接访问移动数码防伪系统的通讯通道;只要GSM网络能覆盖的地区,就能利用这个通道进行防伪查询。这部分设备有:GSM通信网,移动服务交换中心(MSC),短消息服务中心(SMSC),短消息点对点协议通信网关。其中GSM网络、MSC和SMSC都是移动局的通信设备,但为了实现移动局和服务增值商的通信要求,特别增加了SMPP协议网关,用于识别SMPP协议的通信请求。SMPP协议是基于TCP/IP协议基础上,专用于短消息实体(短消息服务增值商)和短消息服务中心之间实现数据通信的一种协议。目前使用的比较广泛的是华为公司的M900INtess-SMAXⅡ系统提供的SMPP协议。如果直接通过SMPP协议实现短消息实体和SMSC之间的通讯,是十分烦琐,复杂的,所以在M900INtess-SMAXⅡ系统中还提供了短消息扩展接口协议(SMEI),它包含了SMPP的协议的所有内容,另外提供了用户管理的功能,而且能以API函数形式使用该协议,通过这些API函数,将SMPP协议以API函数的形式供扩展短消息实体直接使用,省去处理建立连接、握手、重建链路等工作,大大简化了处理流程,提高了运行的效率。SMEI提供的常用API接口函数有:初始化接口函数:IFInitInterface;退出接口函数:IFExitInterface;用户向短讯中心注册登录函数:Login_R;用户向短讯中心注销接口函数:Logout;向指定的地址发送短讯函数:SubmitA;检查接口有无下发消息函数:HasDeliverMessage;读取下发的短讯内容函数:GetDeliverSMEx。
(六)数据传输设备,包括两台通过DDN通道双向连接的路由器,用于提供GSM网络和短信息服务中心与防伪查询处理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其中的一台路由器通过网线和SMPP网关与短信息服务中心双向连接,另一台路由器网线与交换式集线器双向连接。在运行的初始阶段,使用2M的DDN通道。因为在初始阶段,加入移动数码防伪系统的产商和用户的数量都少,用2M的数据通道就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但随着宣传和该系统优越性能的体现,注册的商家和产品的不断增加,用户的访问量将以成倍地增长,以后的扩容只需按实际的访问量扩充DDN通道的带宽和增加防伪查询处理平台的数量,就能满足需求的增长。用户所有的查验信息都是通过短信息的形式传到短信息服务中心(SMSC),且由短信息服务中心将普通短信息和防伪查验信息分离出来。查验信息要发送到鸿联移动数码防伪处理中心需经过短信息接口协议和传输介质综合来实现。目前的短信息扩展协议接口(SMEI)是移动局采用了移动通信短信息统一接口标准,该接口协议由华为技术提出的,并得到信息产业部认可,在全国统一推广。该协议基于TCP/IP网络通信协议基础上,具有开放性,支持多用户同时连接,有连好的兼容性,包含了现有短信息的所有信息协议和内容,能应用于各种平台上开发利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到了IFInitInterface、IFExitInterface、Login_R、Logout、SubmitA、HasDeliverMessage、6etDeliverSMEx等接口函数,分别实现了,端口初始化、端口释放、登录连接、关闭连接、发送提交、端口检测、读取用户数据。实现端口连接的过程如图6所示。
当用户要查询某一商品的真假时,将18位防伪编码输入到短信息的内容中,在发送号码中输入315,按发送键;当短消息服务中心接收到315这个号码时,产生有查询信息请求这个事件;防伪查询处理平台检测到这个事件后,就调用读消息过程,取得用户输入的防伪编码和用户的手机号码;接着按防伪编码查询防伪产品数据库,如果该编码不存在,则自动拨用户手机号返回如下信息:“这编号不存在,这是假冒伪劣产品”,如果编码存在,且第一次接收查询,则给用户返回该产品的详细说明,说明这是正品。若是第二次或两次以上接受了查询,则除了返回用户该产品的详细说明外,还提示这是假冒产品。用户获得以上信息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保护自身的权益。
有了上述移动数码防伪系统作为硬件基础,我们就有条件设计出一种与现有防伪技术完全不同的移动数码防伪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应用信息编码技术,采用分段有序编码和随机生成编码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产生不重复的产品防伪编码;所述产品的防伪编码有18位,前两位代表地区编码,以识别入网企业的所在地区;第三至第七位为入网企业编码,以入网企业的行业和先后顺序进行编码;前两段是采用有序的编码方式,这种编码方法有利于数据管理和维护,大大提高查询和访问的效率。第8至18位为计算机随机生成的无规律、不重复的入网产品移动电子数码,如图2所示:采用随机码的方式使假冒者根本上不知道那个号码已投入使用,这就无从假冒,若假冒者也采用随机的方式,那他的成功率是几百万分之一,这样的概率,即使做了,也是白费功夫。最后一位是校验位,这一位加大保护入网企业和产品的力度,也提高了识别真伪的效率。目前采用的是对产品随机编码取校验和。
b.建立入网产品防伪编码数据库和防伪查询处理平台及其管理软件;
c.把b.步骤所建立的防伪编码数据库和防伪查询处理平台并入现有GSM手机网络,使之成为一个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防伪查询网络;所述步骤c.是采用GSM网短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用户与防伪编码数据库和防伪查询处理平台之间数据的双向传输。
d.制作与防伪编码数据库的编码一一对应的、内层夹有防伪编码的防伪标识物,把该标识物贴在入网产品之上;
e.消费者撕下防伪标识物的表层,即露出里层的产品防伪编码,用手机访问防伪查询网络即可立即知道所购产品的真假,每一个编码被访问一次即失效。其查询过程如下:打开产品的防伪标识,在手机上输入短信息查询码95*315,然后输入防伪标识上的防伪编码,通过GSM手机网络与防伪编码数据库和防伪查询处理平台接通并与所储存的密码档案进行核对,如果密码正确,手机将收到短信息“您所查询的产品是**公司(厂)生产的产品,已通过检验,是正牌产品,欢迎选购”;如果密码错误,手机将收到短信息“您所查询的产品,密码错误,谨防假冒,如有疑问,可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消费者委员会举报”;如果密码正确,但已被查询过(即产品已经出售),手机将收到短信息“您所查询的产品防伪码已经作废,该码已于*年*月*日*时*分被查询,谨防假冒”。
由于数据库的记录数目非常多,随着该系统的推广应用,以后可能有上亿的记录数。在如此多的记录中,要作到迅速查找出某条记录,并将与其相关的信息返回给用户,这需要有一套效率非常高的查询方法。因此我们使用了分类、分层、结合索引表查询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查询一条记录,只需要一秒内就能得到要查询记录的相关产品信息。查询的层次结构如图5所示。当查询过程在1、2、3的进程中就退出来,则返回:你所查询的产品,防伪编码不正确,谨防假冒,如有疑问,可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消费者委员会举报。当执行到进程4时,如果是第一次接受查询,则返回:你所查询的产品是**公司的产品,已通过检验,是正牌产品,欢迎购买。若是已经接受过查询,则返回:该防伪码已经作废,该码于*年*月*日*时*分被查询,谨防假冒。
与现有防伪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移动数码防伪系统及其方法具有以下优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拨打查询编码的形式查询该商品是否已销售过,是否为伪劣产品,因此从技术上作到了完全杜绝假冒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