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骨墙面的施工法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钢骨墙面的施工法,特别是指一种先使用连接器,将墙面结构的支架与横梁予以接固,以便于架设墙面结构,再将墙面结构与上、下楼层钢筋网周边弯设的锚定钢条相接因,再前后两面铺上网格片后,即可直接由墙面结构上方灌注混凝土,如此而得到一施工快速、结构结实的钢骨墙面施工法。
现有的钢骨墙面建筑(如图1所示),大都是于上、下横梁10间以铁线绑固、铁钉钉固模板A,再于前后二相对模板A内填灌混凝土11,待混凝土11于一段时间凝固后,再将模板A一一拆下,此即为现有的钢骨结构的墙面建筑,然而,现有的墙面施工法于施工时欲存在有下列的缺失:
一、因模板易腐蚀,其使用寿命不长,造成成本耗费,且建筑工人于拆模时须以撬杆将模板撬开,实际费力、费事。
二、当墙面造于上、下楼层的横梁间时,虽然墙面底端及左、右两侧能与钢骨结合,但墙面顶端与横梁虽使用水泥浆料涂敷,但实际上其结合性甚差,进而影响建筑物的结构性安全。
三、当墙面造于上、下楼层的横梁外侧时,墙面的重量无法由钢骨结构体分担,故墙面本身负荷过重,亦影响墙面结构。
四、拆模后水泥墙面厚度相差较大,于修整墙面时须花费相当的时间。
五、当发生地震或受到撞击时,容易产生龟裂。
六、当墙面内埋设管路(PVC塑料管)时,由于管路两侧的壁面较薄,易因地震或日晒产生龟裂,造成下雨时渗水进入室内的现象。
因此,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方法确实存在有上述缺失,而长年以来均未能有所突破,以至于建筑业主不仅无法承担日益高涨的工资,而且墙面结构亦无法有效改良。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迅速将墙面结构架设于钢骨结构体上、下横梁之间或外侧面,以供架设后于灌注混凝土时,墙面结构稳固,不摇晃、倒埸,并且当墙面结构架设于上、下横梁外侧面时,墙面重量可由钢骨结构体予以分担,以减轻墙面负荷。
一种钢骨墙面的施工法,包括
(1)构筑钢骨结构体:在建筑基地上架设出建筑物的钢骨结构体,该钢骨结构体内设横梁隔层;
(2)铺设楼层的钢筋网:先于横梁上方铺设楼层钢板,楼层钢板上方再铺设钢筋网,钢筋网周边弯设有锚定钢条,该锚定钢条分别向上及向下凸伸;
(3)接设连接器:接于建筑钢骨结构体的横梁上;
(4)架设墙面结构:将墙面结构设于钢骨结构体地上横梁的连接器,该墙面结构由数支架及网格片组接而成,各支架可设由二平行角钢中间焊接有连续弯曲的连接条,而各支角架间再穿设有数横向钢条及数直竖钢条,并与锚定钢条接固;
(5)灌注混凝土:将混凝土直接由墙面结构顶端灌入墙面结构内,及至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即牢牢附着支架、网格片、横向钢条、直竖钢条及锚定钢条;
(6)整平墙面:待整幢建筑物的墙面完成后,再以水泥浆料涂于墙面,并以镘刀抹平。
如此,藉由上述的步骤流程施工,即完成钢骨墙面的施工,并且施工后的墙面结构稳固、安全性高,施工后所获得的墙面可耐震、耐撞、防止龟裂、渗水。
其中连接器后方设有一状接合部,前侧设且组接片,组接片内设有数接孔。
其中支架的角钢的外侧面挖设有数穿孔,角钢另侧面顶端焊固有接片,接片内设有数穿孔,而二网格片一侧的底端设有与各支架之间等距设置的凹孔,如此于架设墙面结构时,即可将网格片的底端凹孔套接下楼层连接器的组接片及接片两侧后,再以螺接元件螺固于各支架两侧的穿孔。
其中各支架间穿设的横向钢条,可穿接于各墙面结构中各支架的连接条上,且该连续弯曲的连接条内每一层可均穿接横向钢条,又于两两支架间的横向钢条上再焊固直竖钢条。
其中横向钢条可设以二钢条中央部位搭接重叠,以增加墙面中段的强度。
其中当墙面结构架设于钢骨结构体的上、下横梁间时,可不使用连接器,而下楼层的锚定钢条于横梁上方直接向上凸伸,上楼层的锚定钢条则先截取数段锚定钢条,再焊固于上楼层的横梁下方,然后在架设墙面结构时,直接将支架等距分布于锚定钢条侧边,再将锚定钢条与支架的连接条接固,然后再接设横向钢条、直竖钢条及网格片。
图1为本发明现有的方法建筑的墙面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墙面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合纵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组合横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纵剖面图。
有关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及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所示,详述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2,本发明主要包括如下的步骤及方法:
1、构筑钢骨结构体:在建筑基地上以钢搭建架设出建筑物的钢骨结构体2,该钢骨结构体2内每一楼层周围均架设有钢的横梁20隔层。
2、铺设楼层的钢筋网:先于横梁20上方铺设楼层钢板21,上方再铺设钢筋网22,并且钢筋网22周边弯设有锚定钢条220,该锚定钢条220分别于横梁20外侧向上及向下凸伸(一楼地面的锚定钢条220则仅向上凸伸)。
3、接设连接器:于建筑物的钢骨结构体2的横梁20上、下各等距焊固有数个连接器3(如图2、图3所示),该连接器3后方设有一状的接合部30,前侧设有一组接片31,组接片31内左、右两侧各设有二接孔310,又连接器3以接合部30焊固于横梁20上。
4、架设墙面结构:该墙面结构4是架设于钢骨结构体2的横梁20外铡面,该墙面结构4(如图2,图4所示),由数支架40及二网格41螺接,各支架40间再穿设数根横竖钢条42及数根直竖网条43,而其中支架40设由二平行角钢400中间焊接有连续弯曲的连接条401,又角钢400的外侧面上挖设有数个穿孔402,角钢400另侧面顶端焊固有接片403,接片403内左、右两侧各设有二穿孔404;二网格片41设由螺接元件N螺固于支架40的二角网400外侧穿孔402上,该网格片41设为网状结构,且后侧网格片41底端设有与各支架41间等距设置的凹孔410(凹孔410图示中未示出,凹孔410是当架设上一楼层时,可套接下楼层墙面结构4上方的接片403及连接器3的组接片31);组接架设时,首先将各支架40组接于连接器3侧边(请参阅图2所示)分别以螺接元件N穿过连接器3的接孔310,再螺固于接片403的穿孔404,而由于穿孔404设为长条孔状可便于架设时误差的调节,再将横向钢条42穿接数层于各支架40的连接条401上,并且每一层横向钢条42穿入有二钢条420,二钢条420仅于中央部位搭接重叠,(如图5,图6所示,P为搭接重叠部位),以增加墙面中段的强度,待穿设并焊固完横向钢条42之后,再焊固直竖钢条43于两两支架40间的横向钢条42,再将钢筋网22周边弯设的锚定钢条220与墙面结构4的横向钢条42相接固(可以金属线绑固或以焊固方式接固),最后再将网格片41组接于墙面结构4之前、后两侧,再以螺接元件N螺固网格片41于支架40角钢400外侧面的穿孔402,如此即完成一侧墙面结构4的架设工作,然后再施工另侧的墙面结构4及上一楼层的墙面结构4,直至整幢建筑物的墙面结构4均架设完成。
5、灌注混凝土:将混凝土5直接由最底楼层墙面结构4的网格片41顶端开一小开口灌入,而混凝土5具流动性,可流通于相互贯通的支架40(如图6所示)及至混凝土5凝固后,混凝土5即牢牢附着支架40、钢格片41、横向钢条42、直竖钢条43及锚定钢条220,然后待混凝土5定型后即可再施工上一楼层的墙面。
6、整平墙面:待整幢建筑物的墙面完成后,再以水泥浆料6涂于墙面(请参阅图6所示),并以镘刀抹平墙面,而由于本发明的墙面平整,未有现有的以模板架设的凹凸不平现象,故于整平墙面时可较为轻松、省力。
又当墙面结构4使用于钢骨结构体2的上、下横梁20间时(请参阅图7所示),则可省略连接器3不用,下楼层的锚定钢条220于横梁20上方直接向上凸伸,上楼层的锚定钢条220则系先截取数段锚定钢条220,再配合下楼层所凸伸的锚定钢条220位置,同数个设置于上楼层的横梁20下方,然后在架设墙面结构4时,直接将支架40等距分布于锚定钢条220侧边,再接固上、下锚定钢条220于支架40的连接条401,然后再依上述方法穿接横向钢条42于各支架40的连接条401上,再焊固直竖钢条43于两两支架40间的横向钢条42,再螺接钢格片41后灌注混凝土5,最后整平墙面,即可完成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确实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
1、墙面结构架接时由于支架先与连接器或锚定钢条接固定于横梁,故架接墙面结构时稳固不摇晃或倒塌。
2、混凝土凝固后无须折除模板,并且墙面平整度佳,易于施工者修整墙面。
3、当墙面造于上、下楼层的横梁外侧时,混凝土凝固后墙面结构籍锚定钢条与钢骨结构体相结合,可使墙面重量由钢骨结构体分担,以减轻墙面负荷。
4、即使发生地震由墙面结构与横梁固接,不会有墙面倒塌或发生危险之虞。
5、墙面内埋设管路(PVC塑料胶管)时,由于墙面外侧有网格片保护,故即使管路两侧的壁面较薄,于地震、强烈日晒后亦不会有龟裂的情况发生。
6、可整幢建筑物的墙面结构架设完后,再逐层灌浆,达到施工人员一次进场后即施工完成,没有以往架设墙面及灌浆须不断交叉进场,而发生的待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