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水雾评价装置 本发明涉及评价车辆用灯具灯室内的水雾的水雾评价装置。
车辆用灯具中,通常由前面车灯玻璃和灯体构成灯室,但是,在该灯体的后部往往设有连通灯室和灯具外部空间的通气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预防随着反复开灯关灯在灯室内产生气压变化的现象,从而,使得不易在灯室内产生水雾(即,由水分产生的雾气)。
另一方面,在这种车辆用灯具中,如果不充分地考虑通气孔的结构和配置,则自灯具外部空间通过该通气孔浸入灯室内的水分就会在车灯玻璃内表面等处结露而产生水雾。
这种水雾的产生状况在试验台试验中不能高精度地进行评价,故通过将灯具安装在实际车辆上,使车辆行走而进行评价。
但是,这种水雾评价方法,由于每次进行水雾评价都要将灯具安装在实际车辆上,故不易反复进行多次水雾评价,难于在短时间内得到高精度的水雾评价结果。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的水雾评价装置,可由试验台试验得到高精度的水雾评价结果。
本发明的水雾评价装置通过设置规定的隔壁可在其前后空间设定不同地环境,从而实现上述目的。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水雾评价装置对由前面车灯玻璃和灯体形成灯室、并在上述灯体上形成连通上述灯室和灯具外部空间的通气孔的车辆用灯具,评价发生在上述灯室内的水雾,包括:将上述灯具外部空间在灯具外周部分割为前方空间和后方空间的隔壁,和将上述后部空间设定为和上述前方空间不同的环境的后方空间环境设定机构。
由上述水雾评价装置进行水雾评价的对象即车辆用灯具不限于特定种类的灯具,可以是前照灯,也可以是标识灯。
上述灯具外周部的上述隔壁的分割位置无特别限定,可以是前面车灯玻璃的外周部的位置,也可以是灯体外周部的位置,还可以是跨前面车灯玻璃及灯体两者的位置。此时,根据尽可能将灯具外部空间的环境设定为接近实际车辆安装状态的环境,使得可进行水雾评价的观点,最好沿将车辆用灯具安装在车体时,该车辆用灯具沿露出车体外部空间的部分和不露出的部分的分界线设定分割位置。另外,上述分界线的位置通常往往设定在前面车灯玻璃和灯体的接合面附近。
由上述后方空间环境设定机构设定的后方空间的环境只要是和前方空间不同的环境,则不限定为特定的环境,例如可采用假定为发动机室内的环境或假定为行李箱内的环境等。
如上述结构所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水雾评价装置可由隔壁将灯具外部空间分割为前方空间和后方空间,同时,可由后方空间环境设定机构将后方空间设定为与前方空间不同的环境,故即使不象目前这样将灯具安装在实际车辆上,也可以将灯具外部空间的环境设定为接近实际车辆安装状态的环境而进行水雾评价。
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试验台试验中也可得到高精度的水雾评价结果。由于可这样通过试验台试验进行水雾评价,故可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多次水雾评价,从而可低成本地进行水雾评价。
上述结构中,只要在前方空间设置撒水机构及照射机构,向前面车灯玻璃进行撒水和加热用光束照射,即可通过假定降雨、洗车或日照等,得到接近实际车辆安装状态的灯具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水雾评价的精度。
上述结构中,只要使后方空间环境设定机构采用具有在灯体附近生成规定空气流的空气流生成机构、和控制后方空间的温度、湿度的温度、湿度控制机构的结构,即可将后方空间的环境设定为接近发动机室内等的环境,可提高对前照灯等的水雾评价的精度。
这种情况下,只要使空气流生成机构采用具有送风通道和吸引通道的结构,即可通过适当调节两通道的配置将灯体附近的空气流设定为更接近安装有灯具的实际车辆的状态,从而可更进一步提高水雾评价的精度。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的水雾评价装置的侧剖面图;
图2是上述水雾评价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显示车辆发动机室内的空气流的状态图。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及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的水雾评价装置10的侧剖面图和平面图。
如图所示,该水雾评价装置10是用于评价发生于车辆用灯具2的灯室4内的水雾的装置,其评价对象即车辆用灯具2为头灯。该车辆用灯具2由前面车灯玻璃6和灯体8形成灯室4,灯体8上设有连通灯室4和灯具外部空间的多个通气孔8a。
水雾评价装置10具有:在前面车灯玻璃6和灯体8的接合面附近将灯具外部空间分割为前方空间12A和后方空间12B的隔壁14、和将后方空间12B设定为与前方空间12A不同的环境的后方空间环境设定机构16。
隔壁14由隔壁本体14A和沿灯体8的外周形状安装在该隔壁14A上的密封部件14B构成。后方空间环境设定机构16具有:在灯体8附近生成规定的空气流的空气流生成机构18,和控制后方空间12B的温度、湿度的温度、湿度控制机构20。
空气流生成机构18具有送风通道22和吸引通道24。送风通道22设置在车辆用灯具2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附近,开口朝前,由未图示的送风泵向灯体8吹出空气。另一方面,吸引通道24设在车辆用灯具2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附近,开口朝前,由未图示的吸引泵将后方空间12B内的空气吸入。通过这些送风通道22和吸引通道24生成沿着灯体8的空气流。
参照图3说明生成这种空气流的理由。
图3是显示车辆100的发动机室102内的空气流的状态的平面图。
如图所示,车辆行走时,行使风如箭头A所示,通过前格栅104及散热器106流入发动机室102内。车辆停止时,若发动机108旋转,也会通过散热器风扇的驱动强制性吸入外部空气,如箭头A所示流入发动机室102内。这样流入的空气在发动机室102内如箭头B所示,沿发动机108流向后方,然后,如箭头C所示,碰到缓冲板110上而向左右两侧拐弯,沿缓冲板112向前方折回。然后,如箭头D所示,从后侧碰到车辆用灯具2的灯体8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后,如箭头E所示,沿灯体8向车宽方向内侧流动,与箭头B所示的气流合流。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送风通道22及吸引通道24生成与这样在发动机室102内产生的沿灯体8的空气流相同的气流。
在图1及图2中,水雾评价装置10的后方空间12B作为恒温恒湿槽构成,由恒温恒湿控制部构成温度、湿度控制机构20。该温度、湿度控制机构20程序控制后方空间12B的温度、湿度,以得到与预先测得的实际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温度及湿度大致相同的温度及湿度。
在水雾评价装置10的前方空间12A,设有向前面车灯玻璃6撒水的撒水机构26和向前面车灯玻璃6照射加热用射线的照射机构28。撒水机构26由多个喷嘴喷散未图示的供水机构供给的水,其撒水量可适当调节。照射机构28将多个白炽灯点亮进行光束照射,其照射时间可适当调节。
如上所详述的,本实施例的水雾评价装置10采用如下的结构:利用隔壁14可将灯具外部空间分割为前方空间12A和后方空间12B,同时,利用后方空间环境设定机构16可将后方空间12B设定为与前方空间12A不同的环境,故即使不象目前这样将灯具安装在实际车辆上,也可将灯具外部空间的环境设定为接近实际车辆安装状态的环境而进行水雾评价。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试验台试验中也可得到高精度的水雾评价结果。由于可这样通过试验台试验进行水雾评价,故可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多次水雾评价,从而可低成本地进行水雾评价。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前方空间12A设置有撒水机构26及照射机构28,由此可向前面车灯玻璃6进行撒水和光束照射,故可通过假定降雨、洗车或日照等,得到接近实际车辆安装状态的灯具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水雾评价的精度。
本实施例中,由于后方空间环境设定机构16采用具有在灯体8附近生成规定空气流的空气流生成机构18、和控制后方空间12B的温度、湿度的温度、湿度控制机构20的结构,故可将后方空间12B的环境设定为接近发动机室内等的环境,可提高对头灯即车辆用灯具2的水雾评价的精度。
而且,由于该空气流生成机构18通过送风通道22和吸引通道24沿灯体8向车宽方向内侧形成空气流,故可将灯体8附近的空气流设定为极接近实际车辆的状态,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水雾评价的精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水雾评价的对象即车辆用灯具2为头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是雾灯等辅助前照灯或前转向信号灯、后组合灯等标识灯,通过采用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结构,也可得到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