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保持排泄物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8-19656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具有透液性表面层、不透液性里面层、夹在上述两层之间的吸液性芯,芯由上层芯和下层芯构成。上层芯由从前腰围区朝向裆下区延伸的前部芯和从后腰围区朝向裆下区延伸的后部芯构成。在该尿布中,前部芯的后端部和后部芯的前端部在裆下区在纵向上间隔所需尺寸,覆盖上层芯的上面的表面层在前部芯的后端部和后部芯的前端部朝向下层芯侧弯曲,同时表面层折入上下层芯之间。
在该尿布中,在前部芯和下层芯之间形成着从前腰围区朝向裆下区开口的兜,在后部芯和下层芯之间形成着从后腰围区朝向裆下区开口的兜。
该公报所公开的尿布,不具备用于使前后部芯的前后端部与下层芯相互间离的构成,难以在前后部芯与下层芯之间形成可收容大便的空间。在该尿布中,即使兜张开口在前后部芯与下层芯之间形成了微小的空间,当从表面层侧朝向尿布的厚度方向下方施加穿用者的体压时,空间被压瘪而使兜地口闭合。在该尿布中,当兜口闭合时,不能向其中收容大便,大便向前后部芯上流动,有时附着穿用者的皮肤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形成着不会简单地闭合的大便收容空间,在其空间中收容大便而可以确实地防止大便向穿用者的皮肤附着。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在纵向上具有前腰围区和后腰围区、位于该两腰围区之间的裆下区;而且,具有吸液性第一芯和吸液性第二芯;该吸液性的第一芯以上述裆下区为中心朝向上述前后腰围区延伸,其面对皮肤的面由透液性层覆盖,同时其非面对皮肤的面由不透液性层覆盖;该吸液性第二芯与上述第一芯的面对皮肤的面重叠并从上述前腰围区朝向上述裆下区延伸,而且其面对皮肤的面和非对面皮肤的面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液性层覆盖,其特征在于,从上述第一芯的面对皮肤的面朝向厚度方向凹陷的凹部形成在上述第一芯的横向中央区,并从上述裆下区朝向上述前腰围区延伸,上述第二芯堵塞延伸到上述前腰围区的上述凹部的顶部开口,同时堵塞延伸到上述裆下区的上述凹部的顶部开口的一部分,从上述裆下区朝向上述前腰围区延伸的第一大便收容空间形成在上述第二芯和上述凹部之间,上述凹部的顶面开口的一部分露出而与上述第一大便收容空间相连的大便进入口形成在上述裆下区。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子,面对皮肤的面和非面对皮肤的面至少一部分由透液性层覆盖的吸液性第三芯位于上述第一芯的面对皮肤的面的侧,并从上述后腰围区朝向上述裆下区延伸,上述凹部形成在上述第一芯的横向中央区并从上述裆下区朝向上述前后腰围区延伸,上述第三芯堵塞延伸到上述后腰围区的上述凹部的顶部开口、同时堵塞延伸到上述裆下区的上述凹部的顶部开口的一部分,从上述裆下区朝向上述后腰围区延伸的第二大便收容空间形成在上述第三芯和上述凹部之间,与上述第一大便收容空间和上述第二大便收容空间相连的上述大便进入口形成在上述裆下区的上述第二芯和上述第三芯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例子,具有与上述凹部的深度基本相同的高度的从该凹部的底部向上方隆起的许多壁部沿横向间隔预定尺寸并在上述第一芯的面对皮肤的面上向纵向延伸,由上述壁部在横向上分割上述凹部。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又一个例子,上述壁部延伸在除了上述前后腰围区之外的上述裆下区。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又一个例子,覆盖上述第一芯的面对皮肤的面的透液性层与上述凹部和上述壁部密切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表面层侧表示的尿布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线剖面图。
图4是在连接了前后腰围区的穿用状态下表示的图1的尿布的立体剖面图。
图5是表示其它的实施例的尿布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6是图5的C-C线剖面图。
图7是图5的D-D线剖面图。
图8是在连接了前后腰围区的穿用状态下表示的图5的尿布的立体剖面图。
图9是表示其它的实施例的尿布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E-E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开放形的尿布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
图1是从表面层2侧表示的尿布1A的局部剖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图3是图1的B-B线剖面图。图4是在连接了前后腰围区30、32的穿用状态下表示的图1的尿布1A的立体剖面图。在图1中,用箭头X表示横向,用箭头Y表示纵向。
尿布1A具有夹在透液性表面层2和不透液性里面层3之间的第一芯4、夹在透液性层5之间的吸液性第二芯6、实质上不透液性的防漏翻边7。尿布1A在纵向上具有前腰围区30和后腰围区32、位于前后腰围区30、32之间的裆下区31。
第一芯4以裆下区31为中心朝向前后腰围区30、32延伸着。第一芯4具有在前后腰围区30、32向横向延伸的两端部4a、在两端部4a之间向纵向延伸的两侧部4b。在第一芯4的两端部4a的外侧向横向延伸的一对端翼8。在第一芯4的两端部4b的外侧向纵向延伸着一对侧翼9。侧翼9在裆下区31中朝向尿布1A的横向内方画弧。第一芯4,其面对皮肤面4c由表面层2覆盖,其非面对皮肤面4d由里面层3覆盖,这些面4c、4d与表面层2和里面层3接合着。
在第一芯4的横向中央区形成着从面对皮肤的面4c向其厚度方向凹陷的凹部10。凹部10从裆下区31朝向前腰围区30沿纵向延伸,到达第一芯4的端部4a附近。凹部10具有底面10a和侧面10b,在这些面10a、10b上密切接合地表面层2。
第二芯6夹着表面层2地与第一芯4的面对皮肤的面4c重叠,从前腰围区30向裆下区31延伸。第二芯6具有在前腰围区30和后腰围区31上向横向延伸的两端部6a、在两端部6a之间向纵向延伸的两端部6b。
第二芯6的面对皮肤的面6c和非面对皮肤的面6d被透液性层5覆盖,其面6c、6d与透液性层5接合着。透液性层5在第二芯6的端部6a折曲,朝向端翼8延伸。
在尿布1A中,第二芯6堵塞延伸到前腰围区30的凹部10的顶部开口,同时堵塞延伸到裆下区31的凹部10的顶部开口的一部分。第一芯4和第二芯6通过表面层2和透液性层5固接其芯4、6的端部4a、6a和两侧部4b、6b。
在尿布1A上形成着被第二芯6的非面对皮肤的面6d和凹部10的底面10a及侧部10b围绕的大便收容空间11。空间11从裆下区31向前腰围区30延伸。在尿布1A的裆下区31中,凹部10的顶部开口的一部分未被第二芯6堵塞,顶部开口的一部分露出而形成与空间11相连的大便进入口12。
该芯4、6是短纤浆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混合物、或短纤浆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与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混合物,压缩为所需的厚度。其芯4、6为了防止聚合物粒子的脱落或变形,其整体最好被薄纸覆盖。作为聚合物粒子可以使用淀粉类、纤维素类、合成聚合物类的粒子。
防漏翻边7位于侧翼9上,并向纵向延伸。翻边7具有固接缘部7a、自由缘部7b、固定两端部7c。固接缘部7a在第一芯4的两侧部4b的外侧附近向纵向延伸,上述自由缘部7与固定缘部7b并行并具有向第一芯4的面对皮肤的面4c的上方的立起性,上述固定两端部7c位于前后腰围区30、32,并朝向尿布1A的横向内方倒伏。在翻边7中,固定缘部7a固接在侧翼9上,固定两端部7c固接在端翼8上。
在翻边7中,从固定缘部7a向横向外方延伸着侧部7d。在自由缘部7b上以伸长状态安装在着向纵向延伸的弹性构件13。弹性构件13被自由缘部7b的一部分覆盖着。
在尿布1A中,其以表面层2为内侧向纵向弯曲,弹性构件13进行收缩,翻边7的自由缘部7b向第一芯4的面对皮肤的面4c的上方立起。在前腰围区30中,翻边7的自由缘部向第二芯6的面对皮肤的面6c的上方立起。
在端翼8上以伸长状态安装着向横向延伸的带状的腰围用弹性构件14。在裆下区31的侧翼9上以伸长状态安装着向纵向延伸的多条腿围用弹性构件15。
在后腰围区32的侧翼9上固接着向横向内方延伸的带式固接件16基端部。在带式固接件16的自由端部上涂敷着粘接剂(未图示)。在前腰围区30的里面层3的外面上安装着由塑料薄膜构成的矩形的目标带17。目标带17成为与带式固接件16相对的固接区。
在端翼8中,如图2所示,表面层2的端部2a和里面层3的端部3a从第一芯4的端部4a向纵向外方延伸,其端部2a、3a的相互重合的部分被固接着。从第二芯6的端部6a向纵向外方延伸的透液性层5的端部5a其相互重叠的部分被固接着,而且,固接在表面层2的端部2a上。翻边7的固接两端部7c固接在透液性层5的端部5a上。腰围用弹性构件14夹在表面层2的端部2a和里面层3的端部3a之间,固接在其端部2a、3a上。
如图3所示,在侧翼9中,表面层2的侧部2b从第一芯4的两侧部4b向横向外方稍微延伸,从表面层2的侧部2b进一步向横向外方延伸着里面层3的侧部3b和翻边7的侧部7d。侧部2b夹在侧部3b和侧部7d之间,固接在其侧部3b、7d上。侧部3b和侧部7d的其相互重合的部分被固接着。
从第二芯6的两侧部6b向横向外方延伸的透液性层5的侧部5b其相互重合的部分被固接着,而且,夹在表面层2的侧部2b与翻边7的固定缘部7d之间,固接在侧部2b与固定缘部上。腿围用弹性构件15夹在里面层3的侧部3b和翻边7的侧部7d之间,固接在其侧部3b、7d上。
在穿用尿布1A时,将后腰围区32的侧翼9重合在前腰围区30的侧翼9的外侧,通过粘接剂将带式固接件16的自由端固接在目标带17上,连接前腰围区30和后腰围区32。连接了前后腰围区30、32的尿布1A上如图4所示地形成着腰围开口18和腿围开口19。
在尿布1A中,从第二芯6的面对皮肤的面6c侧朝向尿布1A的厚度方向下方施加着穿用者的体压,即使空间11被稍微压瘪,空间11也不会完全被闭合。
在尿布1A中,多量的软便和水样便排泄到裆下区31,即使其大便在表面层2上扩散而朝向前腰围区30移动,其大便的大部分也从大便进入口12被收容在空间11中。在该尿布1A中,由于其大便不会在第二芯6上移动,因此,可以确实防止在前腰围区30中大便向穿用者的皮肤附着。其大便被收容在空间11中后,其水分被第一芯4和第二芯6吸收并保持,固形成分被保持在空间11中。
在尿布1A中,立起的翻边7的自由端部7b形成排泄物的壁障,可以防止来自侧翼9的排泄物的泄漏。
图5是表示其它的实施例的尿布1B的局部剖立体图。图6是图5的C-C线剖面图。图7是图5的D-D线剖面图。图8是在连接了前后腰围区30、32的穿用状态下表示的图5的尿布1B的立体剖面图。图5的尿布1B与图1的尿布1A的不同点如下。
在该尿布1B中,在第一芯4的横向中央区形成着凹部10,该凹部10从裆下区31朝向前腰围区30和后腰围区32延伸。凹部10到达第一芯4的两端部4a附近。尿布1B具有夹着表面层2与第一芯4的面对皮肤的面4c重叠的第三芯20。
在第一芯的裆下区31上,从凹部10的底面10向上方隆起的许多壁部21在横向上间隔预定尺寸并向纵向延伸。凹部10在其横向上由壁部21分割。在凹部10中,在底面10a和侧面10b上密切接合着表面层2,同时在壁部21上密切接合着表面层2。
在尿布1B中,也可以壁部21从裆下区31向前后腰围区30、32延伸,到达第一芯4的两端部4a附近,由壁部21在横向上分割形成在前后腰围区30、32上的凹部10。
第三芯20从后腰围区32向裆下区31延伸着。第三芯20具有在后腰围区32和裆下区31向横向延伸的两端部20a、在两端部20a之间向纵向延伸的两侧部20b。
第三芯20其面对皮肤的面20c和非面对皮肤的面20d被透液性层5覆盖着,这些面20c、20d与透液性层5接合着。透液性层5在第三芯20的端部被折曲,朝向端翼8延伸。
在尿布1B中,第三芯20堵塞延伸到后腰围区32的凹部10的顶部开口,同时堵塞延伸到裆下区31的凹部10的顶部开口的一部分。第一芯4和第三芯20通过表面层2和透液性层5固接其芯4、20的端部4a、20a和两侧部4b、20b。
第三芯20是与第一及第二芯4、6同样的混合物,压缩为所需的厚度,第三芯20其整体最好被薄纸覆盖着。
在尿布1B上形成着被第三芯20的非面对皮肤的面6d和凹部10的底面10a及侧部10b围绕的大便收容空间22。空间22从裆下区31向后腰围区32延伸。在尿布1B的裆下区31中,凹部10的顶部开口露出于第二芯6的端部6a和第三芯20的端部20a之间,而形成与空间11、22相连的大便进入口12。
如图6所示,从第三芯20的端部20a朝向纵向外方延伸的透液性层5的端部5a其相互重合的部分被固接,而且固接在表面层2的端部2a。翻边7的固接两端部7c固接在透液性层5的端部5a上。
如图7所示,从第三芯20的两侧部20b向横向外方延伸的透液性层5的端部5b其相互重合的部分被固接着,而且夹在表面层2的侧部2b与翻边7a之间,固接在侧部2b和固接缘部7b上。
在尿布1B中,由于排泄的大便收容在空间11中,同时还收容在空间22中,因此可以防止后腰围区32中的来自端翼8的大便的泄漏。在该尿布1B中,可以确实地防止在前腰围区30和后腰围区32处对穿用者的皮肤附着大便。
由于在第一芯4的裆下区31上延伸着许多壁部21,壁部21成为壁障,可防止大便的横向流动。在尿布1B中,由于第二芯6和第三芯20的端部6a、20a在裆下区31与壁部21重叠,壁部21支撑加在尿布1B的厚度方向下方的穿用者的体压,因此,空间11、22比图1的尿布1A更难以被压瘪。
图9是表示其它的实施例的尿布1C的局部剖立体图。图10是图9的E-E线剖面图。图9的尿布1C与图1的尿布1A的不同点如下。
在尿布1C中,第一芯4与第一芯4的面对皮肤的面4c重叠的第二芯6夹在表面层2和里面层3之间。表面层2在第二芯6的端部6a处朝向第二芯6的非面对皮肤的面6c之侧折曲,而且折入第一芯4的面对皮肤的面4c与第二芯6的非面对皮肤的面6d之间。
在尿布1C中,第二芯6的面对皮肤的面6c被表面层2覆盖,除去端部6a之外的第二芯6的非面对皮肤的面6d和第一芯4的面对皮肤的面4c被表面层2覆盖着。表面层2固接在其面4c、6c、6d上。夹在第一芯4和第二芯5之间的表面层2与第二芯6的非面对皮肤的面6c密切接合,同时与凹部10的底面10a和侧面10b密切接合。
在该尿布1c上与图1相同地形成着由第二芯6的非面对皮肤的面6c和凹部10的底面10a及侧面10b围绕的大便收容空间11。空间11从裆下区31朝向前腰围区30延伸着。在尿布1c的裆下区31中,凹部10的顶部开口的一部分未被第二芯6堵塞,顶部开口的一部分露出而形成与空间11相连的大便进入口12。
表面层2和透液性层5可以使用亲水性纤维无纺布、或具有许多微细的开孔的塑料薄膜。里面层3可以作用疏水性纤维无纺布、不透液性塑料薄膜、重叠了疏水性纤维无纺布的两层无纺布、在疏水性纤维无纺布上固接塑料薄膜的复合薄片的任何一种。防漏翻边7可以使用疏水性纤维无纺布。
里面层3和防漏翻边7可以使用由具有高强度且富有柔软性的纺粘法制成的纤维无纺布夹着具有高耐水性的熔吹法纤维无纺布而成的复合无纺布。
作为无纺布可以使用射流喷网法、针刺法、熔吹法、热粘合法、纺粘形、化学粘合法、气穿法的各种制造方法制成的无纺布。作为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可以使用烯烃类、聚脂类、聚酰胺类的各纤维、由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聚脂构成的芯鞘类复合纤维或并排形复合纤维。
表里层2、3和透液性层5的固接、防漏翻边7的固接、芯4、6、20相对于表里面层2、3或透液性层7的接合、弹性纤维13、14、15的安装可以使用热密封或超声波接合等的热熔接方法。
本发明,除了可用于开放形尿布之外,还可适用于前后腰围区预先连接着的短裤形的尿布。
根据本发明一次性尿布,由于从裆下区朝向前腰围区延伸的大便收容空间形成在第二芯和凹部之间,大便从大便进入口收容到空间中,因此大便不会在第二芯上移动,可以确实地防止在前腰围区大便向穿用者的皮肤附着。在该尿布中,从第二芯的面对皮肤的面朝向尿布的厚度方向下方作用穿用者的体压,即使空间被稍微压瘪,空间也不会完全闭合。
凹部从裆下区朝向前后腰围区延伸,而且具有第三芯的尿布,由于排泄的大便收容在形成在第二芯和凹部之间的空间中,还收容在形成于第三芯和凹部之间的大便收容空间中,因此可以防止来自后腰围区的端翼的大便的泄漏。在该尿布中,可以确实地防止在前腰围区和后腰围区向穿用者的皮肤附着大便。
另外,在第一芯的凹部上形成了许多壁部的尿布中,壁部成为大便的壁障,可以防止大便的横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