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睡眠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睡眠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空调器,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如果晚上睡觉时设定的温度感觉舒适,早上常常会被冻醒;为了使早上不会被冻醒,睡觉前温度就必须设置的高一点,然而,较高的温度却使人难以入睡,这就使得空调器的舒适感很差。
为了解决该问题空调器生产厂家想了很多办法,例如设置专门的睡眠模式,然而,多数厂家的睡眠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该问题。
目前空调器厂家大多采用的睡眠模式为:制热模式下,在开始的连续3个小时内,设定温度每小时自动降低1℃;制冷模式下,在开始的连续2小时内,设定温度每小时自动升高0.5℃,如果室温大于26℃,设定温度不作调整,睡眠8小时后自动关机。睡眠运行中,风向定时可独立设定,风量恒为微风。
实际上这种睡眠模式并不完全符合睡觉期间人体体温变化的规律,所以,不能使人感觉睡的很舒适。因而就出现了根据人的睡眠规律给出不同控制方法的控制模式,如专利200710048020.6空调器睡眠模式运行控制方法中,就将人类的睡眠过程分为入睡、熟睡和起床阶段,从而分别进行控制,然而,这种控制仅限于制冷模式,对于抽湿以及制热模式均未提及,而这两种模式下,更要根据不同的睡眠时间来拟定不同的温度设定值,同时,由于夏天,人身上所盖的衣物也比较单薄,此时也不仅仅是单一的降温控制就能满足人们的睡眠温度需求,因而,如何根据人体的睡眠需要,设计出适应性更广、更加贴合人体睡眠习惯和体感温度的睡眠运行控制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符合人体睡眠规律的、适用性更广的空调器睡眠运行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器的睡眠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空调器运行在入睡阶段、熟睡阶段以及起床阶段,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入睡阶段其设定温度T先上升后下降,熟睡阶段和起床阶段空调设定温度逐步上升;空调器在除湿或制热模式下运行时,其设定温度T在入睡阶段逐步下降,在熟睡阶段以及起床阶段逐步上升。人体在开始入睡时,体感温度的不断下降才能由浅睡进入深睡。入睡阶段,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导致体感温度下降不了,人就会很难入睡。所以,此时空调器的温度设定应该比原来的设定温度低。在进入熟睡阶段以后,体感温度基本稳定下来,为了保持熟睡状态,这时应该维持室内温度的恒定。而起床阶段,代谢加快,体感温度上升,睡眠较浅,所以,需要升高室内温度,使人得到一种清爽的感觉。但是在制冷模式下,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在睡觉时,身上盖的纺织物较少,因此在入睡阶段空调的设定温度要先上升,再下降。
在制冷模式下,开始睡眠后的t 1时刻,空调设定温度T比运行开始的设定温度T0升高T1;在入睡后的t2时刻,T=T0-T2;在入睡后的t3时刻,T=T0-T3;在入睡后的t4时刻,T=T0+T4;在入睡后的t4~t5时刻,设定温度T比运行开始的设定温度T0逐渐升高T5;其中从入睡到t3时刻为入睡阶段,t3~t4为熟睡阶段,t4时刻之后为起床阶段,t1、t2、t3、t4、t5是逐渐变大的。在制冷模式下,根据不同的睡眠阶段制定不同的温度值,从而更加符合人体的睡眠规律。
t1=15mi n,T1=0.5℃;t2=45min,T2=1℃;t3=2h,T3=0℃;t4=4h,T4=1℃;t5=8h,T5=2℃。根据一般人的睡眠规律制定相应的值。
在除湿模式下,在入睡后的t6时刻,T=T0-T6;在入睡后的t7时刻,T=T0;在入睡后的t7~t8时刻,T=T0+T8;其中从入睡到t6时刻为入睡阶段,t6~t7为熟睡阶段,从t7时刻之后为起床阶段,t6、t7、t8是逐渐变大的。除湿模式下,按照温度先下降,再逐步升高的规律设定温度值。
t6=1h,T6=2℃;t7=3h,T=T0℃;t8=8h,T8=1℃。根据一般人的睡眠规律制定相应的值。
在制热模式下,在入睡后的t9时刻,T=T0-T9;在入睡后的t10时刻,T=T0-T10;在入睡后的t10~t11时刻,T=T0-T11;其中从入睡到t9时刻为入睡阶段,t9~t10为熟睡阶段,从t10时刻之后为起床阶段,t9、t10、t11是逐渐变大的。制热模式中,寒冷的天气下,身上的纺织物较多,因此,在制热模式下温度模式也符合先下降,再升高的规律。
t9=2.5h,T9=5℃;t10=5h,T10=2.5℃;t11=8h,T11=1℃。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的睡眠运行控制方法根据人体在不同季节,不同外界温度下的温度变化规律,设计了分别适用于制冷模式、除湿模式以及制热模式下的睡眠运行控制方法,更符合人体睡眠规律,同时适用性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各个模式下的空调设定温度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医学研究表明:室内温度对人睡觉的影响非常大,仅仅1℃或2℃的室温变化,就会对皮肤温度和体内温度产生影响,其对防止睡眠过程中出汗及受冷,对保证睡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如附图1所示,为各个模式下设定温度的变化曲线图。
炎热天气,人们在睡觉时,身上盖的纺织物较少,在制冷模式下,从开始睡眠到2h这段时间内为入睡阶段,在刚刚停止活动并开始睡眠至15min的这段时间内,空调设定温度比运行开始的设定温度T0逐渐升高0.5℃;在入睡后的15min~45min期间,空调设定温度逐步降低,直至45min时,此时空调设定温度比运行开始的设定温度T0降低1℃,以防止出汗;此后,空调设定温度开始逐渐上升,直至入睡后的2h时,也是即将进入熟睡前,将空调设定温度升高到运行开始的设定温度T0。入睡后的2h~4h这段时间内为熟睡阶段,此时空调设定温度T也是逐渐上升的,直到4h时刻,此时比运行开始的设定温度T0升高1℃。在入睡后的4h至睡醒之前为起床阶段,此阶段,空调设定温度仍然逐步上升,此阶段体感温度上升,睡眠变浅,为了有一种清爽的感觉,设定温度比运行开始的设定温度逐渐升高2℃。
在除湿模式下,为了得到较舒适的湿度,入睡后的空调设定温度逐渐下降,直至1h时刻,此阶段为入睡阶段,空调设定温度比运行开始的设定温度T0逐步降低2℃。入睡后的1h~3h,此阶段为熟睡阶段,设定温度开始逐步升高,3h时刻,温度上升到运行开始的设定温度T0。在入睡后的3h~8h,为起床阶段,此阶段空调设定温度T在T0的基础上逐渐升高1℃。
寒冷的天气,人们在睡觉时,身上盖的纺织物较多,因此,在制热模式下,从入睡后到2.5h为入睡阶段,此时设定温度比运行开始的设定温度T逐步降低5℃。在入睡后的2.5~5h为熟睡阶段,空调设定温度T逐步升高,5h时空调设定温度T比运行开始的设定温度T0低2.5℃。在入睡后的5h~8h为起床阶段,空调设定温度T继续逐渐升高,直至(T0-1)℃。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睡眠运行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