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003249
  • 上传时间:2018-03-24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823.6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67666.4

    申请日:

    2006.03.23

    公开号:

    CN1838202A

    公开日:

    2006.09.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9F 9/313公开日:20060927|||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9F9/313(2006.01); H05K7/20(2006.01)

    主分类号:

    G09F9/313

    申请人: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发明人:

    郑光珍

    地址:

    韩国京畿道

    优先权:

    2005.03.23 KR 10-2005-002402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顾珊;魏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适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设置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部的底板、设置在该底板上并适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路单元和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之间的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元件和第二散热元件,该第一散热元件包括产生碎屑的材料,并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设置且适于耗散由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产生的热,该第二散热元件覆盖该第一散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并适于防止碎屑从第一散热元件释放。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适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设置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部的底板;
    设置在该底板上并适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路单元;和
    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之间的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
    第一散热元件,其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设置,并适于耗散由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产生的热;和
    第二散热元件,其覆盖第一散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并适于防止碎屑从第一散热元件释放。

    2.
      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散热元件附着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表面。

    3.
      权利要求2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散热元件被设置为覆盖第一散热元件的整个后侧。

    4.
      权利要求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散热元件从第一散热元件的侧表面进一步延伸以接触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表面。

    5.
      权利要求4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散热元件比第一散热元件更薄。

    6.
      权利要求2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适于使第一散热元件附着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粘合材料。

    7.
      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散热单元与底板间隔开。

    8.
      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散热元件包括石墨类材料,并且第二散热元件包括金属类材料。

    9.
      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散热元件包括石墨类材料,并且第二散热元件包括通过包含用热解碳涂敷第一散热元件的工艺形成的热解碳膜。

    10.
      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散热元件是薄片,该第二散热元件借助于设置在第一散热元件上的粘合层附着于该第一散热元件。

    11.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适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设置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部的底板;
    设置在该底板上并适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路单元;和
    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之间的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
    第一散热元件,其包括石墨类材料并且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设置;和
    覆盖该第一散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散热元件。

    12.
      权利要求1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散热元件附着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并且其中第二散热元件覆盖该第一散热元件的整个后侧。

    13.
      权利要求12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散热元件从第一散热元件的侧表面进一步延伸以接触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表面。

    14.
      权利要求1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散热元件比第一散热元件更薄。

    15.
      权利要求1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散热元件包括热解碳膜,并通过包括用热解碳涂敷第一散热元件的工艺形成。

    16.
      权利要求1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散热元件是薄片,并借助于设置在第一散热元件上的粘合层附着于该第一散热元件。

    17.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适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设置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部的底板;
    设置在该底板上并适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路单元;
    包括第一材料并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散热元件;和
    第二散热元件,包括第二且不同的材料并覆盖该第一散热元件,且适于防止碎屑从该第一散热元件释放。

    18.
      权利要求17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散热元件比第一散热元件更薄。

    19.
      权利要求17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散热元件围绕第一散热元件的外围接触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20.
      权利要求17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第一材料包括高热导率的石墨材料,第二材料包括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寿命期间不释放碎屑的材料。

    说明书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参考、在此引入并要求根据35 U.S.C.§119的对PLASMADISPLAY APPARATUS该申请的所有权益,该申请较早地于2005年3月23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并被赋予序列号No.10-2005-0024024。
    技术领域
    一种具有散热单元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散热单元具有改进的结构并耗散由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产生的热。
    背景技术
    一般,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是利用气体放电现象显示图像的平面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在多种显示特性方面是优越的,例如显示能力、亮度、对比度、余像、和视角。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可被制造成具有大的屏幕尺寸同时还很薄。因此,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作为能代替阴极射线管(CRT)的下一代显示装置而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与PDP平行设置的底板、安装在底板的背表面上以驱动PDP的电路单元、和容纳PDP、底板和电路单元的外壳。气体放电发生在PDP中以便该PDP能显示图像。
    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上显示图像导致产生大量的热。当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被长时间驱动时,这种热使PDP的显示性能退化,并导致电路单元的可靠性退化。为了有效地将由PDP产生的热耗散,可以在PDP和底板之间安装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通常附着于PDP的背表面以接收并耗散由PDP产生的热。
    然而,该散热单元可以是由具有高热导率但是释放碎屑的材料形成的。当散热单元的导电碎屑被引入例如形成电路的地方时,可能发生短路。除此之外,导电碎屑污染PDP上的电路单元。因此,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耐久性会降低,或者PDP的显示性能会退化。
    同时,当在不良条件下长时间驱动PDP时,散热单元与PDP的粘附会减弱。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散热单元的耗散性能会退化,并且由于PDP和散热单元之间的振动会产生噪声。因此,需要克服这些问题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改进设计和散热单元的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改进设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有效地散热同时防止碎屑或颗粒产生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设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设计,其中散热单元与显示面板的粘附不会随着时间而退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设计,其中散热单元的性能在显示器的整个寿命中较不易于退化。
    借助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可以实现这些和其它目的,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适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设置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部的底板、设置在该底板上并适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路单元和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之间的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元件和第二散热元件,该第一散热元件包括产生碎屑的材料,并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设置且适于将由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产生的热耗散,该第二散热元件覆盖该第一散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并适于防止从第一散热元件释放碎屑。
    第一散热元件可以附着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面上。第二散热元件可以被设置为覆盖第一散热元件的整个后侧。第二散热元件可以从第一散热元件的侧面进一步延伸以接触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面。第二散热元件可以比第一散热元件更薄。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适于使第一散热元件附着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的粘合材料。散热单元可以与底板间隔开。第一散热元件可以包括石墨类材料,并且第二散热元件可以包括金属类材料。第一散热元件可以包括石墨类材料,并且其中第二散热元件可以包括通过包含用热解碳涂敷第一散热元件的工艺制造的热解碳膜。第二散热元件可以是薄片,第二散热元件可以借助于设置在第一散热元件上的粘合层附着于第一散热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适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设置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部的底板、设置在该底板上并适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路单元和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之间地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元件和覆盖该第一散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散热元件,该第一散热元件包括石墨类材料并且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设置。
    第一散热元件可以附着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并且第二散热元件可以覆盖第一散热元件的整个后侧。第二散热元件可以从第一散热元件的侧表面进一步延伸以接触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表面。第二散热元件可以比第一散热元件更薄。第二散热元件可以包括热解碳膜并且可以通过包括用热解碳涂敷第一散热元件的工艺制造。第二散热元件可以是薄片并且可以借助于设置在第一散热元件上的粘合层附着于第一散热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适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设置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部的底板、设置在该底板上并适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路单元、和包括第一材料并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散热元件、以及包括第二且不同的材料并覆盖该第一散热元件,以及适于防止碎屑从该第一散热元件释放的第二散热元件。第二散热元件可以比第一散热元件更薄。第二散热元件可以围绕第一散热元件的外围接触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第一材料可以是高热导率的石墨材料,第二材料可以是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寿命期间不释放碎屑的材料。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考虑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更完整的认识及其附属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并被更好地理解,其中类似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单元的方框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图1的截面图;
    图5是图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散热单元的透视图;和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100。图1的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100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110、底板140、和电路单元150。PDP 110可以是利用气体放电现象显示图像的任何种类的PDP。例如,如图2所示的表面放电三电极交流(AC)PDP可以用作PDP 110。
    现在转到图2,图2的PDP 110包括前面板120和面对该前面板120的后面板130。前面板120包括前基板121和形成在该前基板121的背表面上的维持电极对122。维持电极对122包括X电极123和Y电极124。前介电层125覆盖维持电极对122,并且保护层126形成在介电层125的背表面上以覆盖介电层125。维持电极对122的X电极123和Y电极124分别用作共用电极和扫描电极,并且被设置以在其间形成放电间隙。X电极123包括X透明电极123a和设置成接触X透明电极123a的X汇流电极123b。类似地,Y电极124包括Y透明电极124a和设置成接触Y透明电极124a的Y汇流电极124b。
    后面板130包括后基板131、形成在后基板131的前表面上并沿与维持电极对122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而延伸的寻址电极132、和覆盖该寻址电极132的后介电层133。障肋134形成在后介电层133上并且限定放电空间135。磷光体层136形成在放电空间135中,并且放电气体填充放电空间135。障肋134设置为以便至少一个寻址电极132位于相邻的障肋134之间、并且障肋134平行于该寻址电极132延伸。每个放电空间135标记了维持电极对122的电极和寻址电极132彼此相对的位置。虽然障肋134被示为排列成条纹图案,但是它们可以替代地排列成其它图案,例如矩阵图案。
    返回来参考图1,底板140设置在PDP 110的后侧。底板140可以由金属例如铝制成。底板140支撑PDP 110并且接收和耗散由PDP110产生的热。如图1所示,底板140可以具有沿远离PDP 110的方向弯曲的上边缘、下边缘和侧边缘以防止变形。加固元件141也可以安装在底板140的后侧上。
    底板140和PDP 110可以借助诸如双面带的粘合元件142互相附着。换句话说,粘合元件142形成为条纹并且沿着底板140和PDP 110的边缘设置在底板140和PDP 110之间。每个粘合元件142的一侧附着在底板140上,并且其另一侧附着在PDP 110上,以便底板140和PDP 110互相耦接。
    每一个均包括多个电气元件的电路单元150设置在底板140的背表面上。由电路单元150产生的电信号通过信号传送元件145传送到PDP 110。该信号传送元件145可以是柔性印刷电缆、载带封装、膜上芯片等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3所示,每个电路单元150可以包括图像处理器151、逻辑控制器152、寻址驱动器153、X驱动器154、Y驱动器155、和电源156。图像处理器151将外部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产生内部图像信号,例如每一个8位的红、绿、和蓝图像数据、时钟信号、和垂直及水平同步信号。逻辑控制器152根据从图像处理器151接收的内部图像信号产生驱动控制信号SA、SY、和SX。寻址驱动器153处理该驱动控制信号SA、产生显示数据信号、并且将其施加到寻址电极132。X驱动器154处理驱动控制信号SX并且将处理结果施加到X电极123。Y驱动器155处理驱动控制信号SY并且将处理结果施加到Y电极124。电源156产生图像处理器151和逻辑控制器152、寻址驱动器153、X驱动器154、和Y驱动器155所需的工作电压,并且将工作电压提供给它们。电路单元150连同PDP 110和底板140一起装在外壳(未示出)中,由此形成等离子体显示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散热单元160插在底板140和PDP 110之间。参考图4和5,散热单元160包括第一散热元件161和覆盖该第一散热元件161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散热元件162。
    第一散热元件161位于由PDP 110和底板140之间的粘合元件142所限定的空间内,并具有板的形状且平行于PDP 110和底板140。第一散热元件161可以宽到使第一散热元件161的边缘能接近粘合元件142以保证足够的耗散区域。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配置。
    第一散热元件161由高热导材料形成,例如石墨类材料。如图4所示,第一散热元件161可以安装在PDP 110的背表面上。这里,第一散热元件161所使用的石墨具有晶体结构,其中当在2500和3000℃之间的电阻炉中烘焙时无定形碳结构改变。
    第一散热元件161和PDP 110可以借助完全形成在面向第一散热元件161的PDP 110的表面上的粘合材料而互相附着。这样形成的第一散热元件161在工作期间接收由PDP 110产生的热,并且沿平行于PDP 110的表面的方向快速地传播热。因此,热分布可以在PDP 110上更均匀,以便可以降低由于由热的局部积累导致磷光体层136(参见图2)的退化引起的余像。
    第一散热元件161可以由能释放碎屑的材料,例如一种石墨制成。添加第二散热元件162以覆盖第一散热元件161来防止来自第一散热元件161的碎屑和颗粒逸出。因此,第二散热元件162防止了来自第一散热元件161的碎屑污染等离子体显示装置100的其余部分并使电路单元150短路。
    如图5所示,第二散热元件162可以形成为覆盖第一散热元件161的整个背表面。第二散热元件162可以由不产生碎屑的金属类材料制成,并可以接收来自第一散热元件161的热以及通过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平稳地将热耗散。第二散热元件162优选是具有比第一散热元件161的厚度更小的薄膜,以便最小化第一散热元件161的散热性能的退化。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第二散热元件162的这些尺寸。
    当第一散热元件161由能释放碎屑的材料例如石墨类材料形成时,第二散热元件162可以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期间形成,以防止来自第一散热元件161的碎屑被释放。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元件162可以是通过用热解碳(pyrolitic carbon)涂敷第一散热元件161形成的热解碳膜。该热解碳使用热解碳(Pyc)涂敷技术来涂敷,其中热解碳通过化学汽相淀积(CVD)变成薄膜。通过在第一散热元件161上由热解碳膜形成第二散热元件162,当第一散热元件161安装在PDP 110和底板140之间时没有碎屑产生。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碎屑污染电路单元150或PDP 110引起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100的耐久性的退化。
    如图5所示,第二散热元件162可以形成为不仅覆盖第一散热元件161的背表面还覆盖其侧表面,并且通过具有接触PDP 110的背表面的延伸部分162a而从侧表面进一步延伸。第二散热元件162的延伸部分162a借助粘合材料附着在PDP 110的背表面上。
    通过包括上述第二散热元件162,第一散热元件161与PDP 110的附着可保持得更牢固,并由此进一步改善了散热单元160与PDP 110的附着。因此,由PDP 110产生的热可以更平稳地传递到第一散热元件161并从那里耗散。由于在PDP 110和散热元件160之间不存在间隙,因此可以降低由于振动产生的噪声。另外,由于第二散热元件162不仅覆盖第一散热元件161的背表面还覆盖其侧表面,因此可以防止碎屑从第一散热元件161的侧表面流出。虽然第二散热元件162在图4和5中被示为仅覆盖第一散热元件161的后侧,但是可以将第二散热元件162设计为完全包围第一散热元件161。
    如图4所示,具有这种结构的散热单元160可以通过空间170与底板140间隔开。该空间170可以防止由电路单元150产生的热从底板140传播到PDP 110,或者防止由PDP 110产生的热经由底板140从散热单元160传播到电路单元150。
    现在转到图6,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200的截面图。图6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200包括具有前面板220和后面板230的PDP 210、底板240、和电路单元250。如图6所示,粘合元件242和散热单元260设置在PDP 210和底板240之间。加固元件241安装在底板240上。如图6所示,散热单元260可以通过空间270与底板240间隔开。
    参考图6,散热单元260可以包括第一散热元件261、涂敷在该第一散热元件261上的粘合层262、以及第二散热元件263,其是接触粘合层262的表面的薄片。第二散热元件263附着在粘合层262的相反侧上,而不是粘合层262的接触第一散热元件261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可以防止碎屑产生的改进的散热单元。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将碎屑引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电路单元引起的短路。此外,设计了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散热单元以改善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附着。这样,由于PDP和散热单元之间不存在间隙,因此由PDP产生的热可以更有效地传送到散热单元,由此降低了由于振动产生的噪声。而且,在制造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时防止了从散热单元产生碎屑。这使得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耐久性提高,并改善了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以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的改变。

    关 键  词:
    等离子体 显示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00324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