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装饰用带框的门装置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的内部装饰用带框的门装置。
技术背景
安装在建筑房屋内的居室入口等的门设置部的内部装饰用的带框门装置广为人知。该门装置在门框一侧地纵框部,门的一侧边通过合叶(hinge)枢轴支撑着。另外,前述门框和门在关闭门的状态下,在前述门框的周围被横缠的绑带(band)紧绑也广为所知(参照日本专利第2653984号公报)。根据该现有技术,使前述门在前述门框内旋转移动之后,使设置在前述门的另一侧边缘的锁本体的碰簧销(latch bolt)和设置在前述门框另一侧的纵框部内侧面的撞针构件(striker)结合。
前述目前的门装置在由前述绑带紧绑前述门框和门的状态下,嵌入安装在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在前述门框通过钉子或者木螺钉(wood screw)等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之后,前述绑带被在任意地方切断取下。
前述目前的门装置可以在使门枢轴支撑在门框上的状态下安装到门设置部。这样,能够节省安装操作所需的人手和时间,但是,通过前述绑带将门框和门紧绑的这种目前的门装置,存在由于绑带的绑缚力度引起门框的左右纵框部向框内方向变形的问题。
图17为具有由绑带紧绑的门框和门的目前的内部装饰用带框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门1厚度规格约为33mm。为了覆盖隐藏住建筑房屋内门设置部的整个周面,门框2的纵深(被称为框纵深的框前后面之间的尺寸)被设定为与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相同程度。
该内部装饰用带框门装置安装于比如在建筑房屋内在居室墙壁上开口的门设置部。另外,居室的标准壁厚即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在日本高层住宅约为60~80mm,木造房屋住宅约为120mm。前述纵深长度在欧美或者中国等的以砖砌(brick laying)、石砌或土胚砌(block)为基础(base)的住宅中超过200mm。因此,被设定为与前述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相同程度的门框2的纵深尺寸,比门1的厚度大得多。
目前的门装置中,如图17所示,在门框2内,使门1的前面(图17中上侧一面)贴近门框2的前面。在该状态下,使门1的一侧边通过合叶4枢轴支撑在门框2的一边的纵框3a上。这样,可旋转地将门1支撑在门框2内和其前方。向门框2内旋转门1,使设置在门1的另一边上的锁本体的碰簧销(未图示)和设置在门框2的另一纵框3b的内侧面上的撞针构件(未图示)互相结合。在该关门状态下,门框2和门1被缠绕在门框2周围的绑带5紧紧绑住。
前述目前的门装置,门框2和门1被绑带5紧紧绑住之后,随着时间的流失,门框2的左右纵框部3a、3b因绑带5的紧绑力变形。即,如图17的两点虚线所示,纵框部3a、3b从通过门1而受到来自框内方向的阻挡力的前边一侧,向未能获得来自框内方向的阻挡力的后边一侧变形,从而向框内方向倾斜。
因此,目前的门装置由于绑带5发生松动,在门1的枢轴支撑一侧的相反侧,对于门框2,在前后方向上发生晃动。这样,将门框2和门1嵌入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时的操作性降低。
在前述关门状态下,设置在门1的支撑部相反一侧的锁本体的碰簧销和设置在门框2的另一纵框部3b的内侧面的撞针构件互相结合在一起。可是,由于在该结合状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间隙,故不能避免门1的晃动。另外,在绑带5的松动较大时,前述锁本体的碰簧销会从撞针构件中脱离出来,门1的晃动幅度变得更大。
嵌入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的门框2在由绑带5紧绑门框2和门1的状态下,通过钉子或木螺钉固定在前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目前的门装置,其门框2的左右纵框部3a、3b会因绑带5的紧绑力如上述那样发生倾斜变形。因此,将纵框部3a、3b完全地固定于前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就困难。为此,切断取下绑带5之后,需要再打入钉子或木螺钉等,将纵框部3a、3b完全地固定于前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所以,将门框2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上的操作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装饰用带框的门装置,该门装置不会使门框和门在门框的纵框部发生变形地紧绑所述门框和门,能够轻松地进行门框和门嵌入门设置部的操作和将门框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的操作。进而,提供一种能够遮挡前述门设置部的整个周面,获得良好外观的门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门装置具备:
具有比所述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还小的厚度的门;
门框,该门框至少由左右一对的纵框部和上框部构成,具有与所述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相同程度的纵深尺寸,嵌入所述门设置部且固定在其周面上;
门挡部件,该门挡部件在将所述门框固定于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后,安装在所述门框的内侧面上;
前侧及背侧边饰,该前侧及背侧边饰设置在所述门框的前面侧和后面侧,遮蔽所述门框和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之间的缝隙,
所述门通过将该门的一侧边由合叶枢轴支撑在所述门框的一边的纵框部上,可在所述门框内和其前方旋转地设置,并且在该门的另一侧边上设置有具有从其侧边进出的碰簧销的锁本体,
在所述门框的另一纵框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所述门框内旋转所述门时与所述碰簧销结合的撞针构件,并且在所述门框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与向所述门框内旋转所述门时的门的后面对应的、用于安装所述门挡部件的安装部,
另外,在所述门框的左右纵框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处,分别在由所述门挡部件遮蔽的区域内,设置有从所述门框的内侧面贯通至外侧面的绑带通过孔;
所述门框和所述门在所述锁本体的碰簧销与所述撞针构件结合的关门状态下,由通过所述绑带通过孔内的绑带紧紧绑住,
该绑带缠绕在比所述门框的所述绑带通过孔靠前的部分的周围,在所述门框固定于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后,该绑带被切断取下。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门装置,门框的纵框部不会发生变形,门框和门被前述绑带紧紧绑住。另外,能够轻松地进行门框和门的嵌入操作以及将门框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上的操作。并且,门设置部的整个周面被前述门框所遮挡,故能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门装置中,在前述门框的前后面上分别沿其周方向设置边饰嵌入槽时,优选在前述门框前面的边饰嵌入槽的绑带缠绕部分,可取下地嵌入与前述边饰嵌入槽的槽宽大致相同厚度的增强部件。通过这样做,门框外侧面的前边缘和边饰嵌入槽之间的部分,在绑带缠绕部分的附近,能够防止因绑带的紧绑力产生缺损。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门装置具备:
具有比所述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还小的厚度的门;
门框,该门框至少由左右一对的纵框部和上框部构成,具有与所述门的厚度相同程度的纵深尺寸的框本体,并且在该框本体的后面的外侧边上形成有向该框本体部的后方突出的伸出板部,嵌入所述门设置部的前侧部分且固定在其周面上;
辅助框,该辅助框至少由左右一对的纵框部和上框部构成,具有与所述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和所述门框的框本体的纵深尺寸之差相同程度的纵深尺寸,在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门框的伸出板对应的切口部,在内侧设置有比所述门框的框本体部的内侧面还向框内方向突出的门挡部,在将所述门框固定在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后,使所述切口部与所述门框的所述伸出板重叠,使前面与所述门框的框本体部的后面接触,固定在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以及
前侧及背侧边饰,该边饰分别设置在所述门框的前面侧及所述辅助框的后面侧,遮蔽所述门框及辅助框和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之间的缝隙,
所述门通过将该门的一侧边由合叶枢轴支撑在所述门框的一边的纵框部的框本体部上,可在所述门框内和其前方旋转地设置,并且在该门的另一侧边上,设置具有从其侧边的端面进出的碰簧销的锁本体,
在所述门框的另一纵框部的框本体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所述门框内旋转所述门至与该门框内的前面大致平行时与所述碰簧销结合的撞针构件,
另外,在所述门框的左右纵框部的所述伸出板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处,分别在所述框本体部的正后面,设置有贯通所述伸出板部的内外面的绑带通过部,
所述门框和所述门,在所述锁本体的碰簧销和所述撞针构件结合的关门状态下,由通过所述绑带通过部内的绑带紧紧绑住,
该绑带缠绕在所述门框上,并且在所述门框固定于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后,所述辅助框固定于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前,被切断取下。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门装置,门框的纵框部不会发生变形,门框和门被前述绑带紧紧绑住。另外,能够轻松地进行门框及门嵌入门设置部的操作和将门框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上的操作。并且,门设置部的整个周面被前述门框和辅助框所遮挡,故能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门装置中,优选在前述门框的框本体的后面上沿其周方向设置辅助框结合槽,在前述辅助框的前面沿其周方向设置嵌入前述辅助框结合槽的门框结合凸部。这样,可容易且不会产生错位地使前述辅助框正确地与固定于门设置部周面的门框接触,从而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上。
另外,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门装置中,在前述门框的框本体的前面和前述辅助框的后面,分别沿其周方向设置边饰嵌入槽时,至少在前述门框的框本体前面的边饰嵌入槽的绑带缠绕部分,可取下地嵌入与前述边饰嵌入槽的槽宽大致相同厚度的增强部件。通过这样做,前述门框外侧面的前边缘和边饰嵌入槽之间的部分,在绑带缠绕部分的附近,能够防止因绑带的紧绑力产生缺损。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门装置具备:
具有比所述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还小的厚度的门;
门框,该门框至少由左右一对的纵框部和上框部构成,具有比所述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小且比所述门的厚度大的纵深尺寸,嵌入所述门设置部的后侧部分,固定于其周面上;
辅助框,该辅助框至少由左右一对的纵框部和上框部构成,具有与所述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和所述门框的纵深尺寸之差相同程度的纵深尺寸,将所述门框固定在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后,使后面与所述门框的前面接触,固定在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
在将所述门框固定在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后,安装在所述门框的内侧面的门挡部件;以及
前侧及背侧边饰,该边饰分别设置在所述辅助框的前面侧及所述门框的后面侧,遮蔽所述辅助框以及门框和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之间的缝隙,
所述门通过将该门的一侧边由合叶枢轴支撑在所述门框的一边的纵框部上,可在所述门框内和其前方旋转地设置,并且在该门的另一侧边上,设置具有从其侧边的端面进出的碰簧销的锁本体,
在所述门框的另一纵框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所述门框内旋转所述门至与该门框内的前面大致平行时与所述碰簧销结合的撞针构件,并且在所述门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向所述门框内旋转所述门时的门的后面相对应、用于安装所述门挡部件的安装部,
另外,在所述门框的左右的纵框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处,在分别被所述门挡部件遮蔽的区域内,设置有从所述门框的内侧面贯通至外侧面的绑带通过孔;
所述门框和所述门在所述锁本体的碰簧销和所述撞针构件结合的关门状态下,由穿过所述绑带通过孔内的绑带紧紧绑住,
该绑带缠绕在比所述门框的所述绑带通过孔靠前的部分的周围,在所述门框固定于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后,所述辅助框固定于所述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前,该绑带被切断取下。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门装置,门框的纵框部不会发生变形,门框和门被前述绑带紧紧绑住。另外,能够轻松地进行门框及门嵌入门设置部的操作和将门框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上的操作。并且,门设置部的整个周面被前述门框和辅助框所遮挡,故能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门装置中,优选在门框的前面上沿其周方向设置辅助框结合槽,在辅助框的后面沿其周方向设置嵌入前述辅助框结合槽的辅助框结合凸部。这样,可容易地且不会产生错位地使前述辅助框正确地与固定于门设置部周面的门框接触,从而可固定在门设置部周面上。
在该情况下,至少在设置于前述门框前面的前述辅助框结合槽的绑带缠绕部分,可取下地嵌入与前述辅助框结合槽的槽宽大致相同厚度的增强部件。通过这样做,门框外侧面的前边缘和辅助框结合槽之间的部分,在绑带缠绕部分的附近,能够防止因绑带的紧绑力产生的缺损。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门装置,为从被绑带紧绑的门框和门的前面一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2为从被绑带紧绑的门框和门的后面一侧观看第一实施例的门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门装置中门框和门的紧绑部分的截面图。
图4为设置在门上锁本体和门框上的撞针构件的截面图。
图5为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门装置安装到门设置部的终了状态的截面图。
图6为表示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门装置的门设置部周面的门框固定方法的放大截面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门装置,为从被绑带紧绑的门框和门的前面一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8为从被绑带紧绑的门框和门的后面一侧观看第二实施例的门装置的立体图。
图9为第二实施例的门装置中门框和门的紧绑部分的截面图。
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例的门装置安装到门设置部的终了状态的截面图。
图11为表示相对于第二实施例的门装置的门设置部的周面的门框及辅助框固定方法的放大截面图。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门装置,为从被绑带紧绑的门框和门的前面一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13为从被绑带紧绑的门框和门的后面一侧观看第三实施例的门装置的立体图。
图14为第三实施例的门装置中的门框和门的紧绑部分的截面图。
图15为表示第三实施例的门装置安装到门设置部的终了状态的截面图。
图16为表示相对于第三实施例的门装置的门设置部周面的门框及辅助框固定方法的放大截面图。
图17为表示目前门装置的被绑带紧绑的门框和门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图1~图6为本发明的内部装饰用带框的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1及图2为从被绑带紧绑的门框和门的前面一侧及后面一侧观看的立体图。图3为前述门框和门的紧绑部分的截面图。图4为设置在前述门上锁本体和前述门框上的撞针构件的截面图。图5为安装到门设置部的终了状态的截面图。图6为表示相对于前述门设置部周面的门框固定方法的放大截面图。
本实施例的门装置具备:具有厚度比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还小的门10、门框11、门挡部件24以及前侧及背侧边饰25、26。门框11具有左右一对纵框部12、13和上框14。门框11嵌入前述门设置部,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门挡部件24在将门框11固定于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后,安装在门框11的内侧面。边饰25、26在将门框11固定于门设置部的周面之后,安装在门框11的前面一侧和后面一侧。这些边饰25、26覆盖隐藏门框11和门设置部周面之间的缝隙。
门10和门框11都是木制品。门10厚度规格约为33mm。门框11具有与前述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相同程度、比如相对于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为2~10mm左右的短纵深尺寸(被称为框纵深的框前后面之间的尺寸)。
在图1及图2中,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和上框14像是一体物,但实际的门框11由左右一对纵框部件和上框部件的端部互相结合而成。
如图1及图3所示,在门框11内使门10的前面(图3中上侧面)靠近门框11的前面。该门10的一侧边的上端一侧和下端一侧两处由合叶15枢轴支撑在门框11的一纵框部12上。该门10可以在门框11内及其前方(图3中上方)旋转移动。
在门10的另一边的内部,如图4所示,设置了具有从该门10的另一边的端面进出的碰簧销17的锁本体16。在门框11的另一纵框部13的内侧面设置有撞针构件19。在使门10在门框11内旋转移动与门框11的前面平行时,该撞针构件19与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结合。
锁本体16和撞针构件19都是市场上销售的。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与设置在锁本体16内的未图示的凸轮机构(cam mechanism)结合。碰簧销17通过把手(handle)18的旋转操作被引入门10内,通过复位弹簧从门10的端面突出来。把手18在门10的前面一侧和后面一侧分别设置在前述凸轮机构的凸轮轴两端。
撞针构件19由撞针槽(striker box)19a和在其开放边形成的撞针托板(striker plate)19b构成。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的前端嵌入撞针槽19a内。撞针槽19a嵌入设置于门框11的另一纵框部13的内侧面的凹入部。使撞针托板19b面接在纵框部13的内侧面。撞针托板19b由木螺钉(未图示)固定在纵框部13上。
在门框11的内侧面(左右纵框部12、13及上框1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门挡部件24的安装部20。在门框11内,该安装部20在使门10旋转移动与门框11的前面平行的状态下,与门10后面的正后方相对应。
门挡部件24如图5及图6所示,由跨一侧面的全长、形成了凸部的方棒状木材制成。安装部20具有与门挡部件24的凸部宽幅大致相同的宽度的沟槽。该沟槽在门框11的内侧面沿其周方向设置。在本说明书中,将门挡部件安装部20也称作门挡部件安装槽。
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上,在其高度方向的两个地方比如被上下合叶15枢轴支撑部附近的部位,分别设置有绑带通过孔21。这些绑带通过孔21位于被门挡部件24覆盖隐藏的区域内,从门框11的内侧面贯通到外侧面。本实施例中的绑带通过孔21在门挡部件安装槽20内从其槽底面贯通到前述门框11的外侧面设置。
在门框11的前后面(左右纵框部12、13及上框14的前后面)沿各自的周方向设置有用于安装前侧及背侧边饰25、26的边饰嵌入槽22、23。这些槽22、23沿着门框11的周方向设置。
边饰25、26为木材加工品或树脂或金属制成品。在边饰25、26的后面,跨其全长突出设置有嵌入边饰嵌入槽22、23的脚板部。
门10的一边由合叶15枢轴支撑在门框11的一纵框部12上。在门框11内,旋转门10与门框11的前面平行,使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与撞针构件19结合。在这种关门状态下,门框11和门10由绑带26紧绑住。绑带27穿过绑带通过孔21横缠在比门框11的绑带通过孔21还靠前的前侧部分的周围。该绑带27在将门框11固定于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的周面之后,被切断取下。
绑带27为与打包用绑带相同的非伸缩性树脂绑带。该绑带27在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的高度方向上的两个地方、即设置绑带通过孔21的部分,分别穿过绑带通过孔21内横缠绷紧。通过该绑带27,门框11和门10以在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之间不会产生错位移动的力度被绑紧。在该状态下,在门10的前后任一面位置,绑带27的两端被熔融。图1中,符号27a表示绑带两端的熔融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通过在撞针构件19上临时安装碰簧销托板28,就使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与撞针构件19在无晃动的状态下结合起来。再者,如图3所示,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的内侧面和门10的两侧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处,设置隔板(spacer)29。该隔板29至少夹入与绑带27的缠绕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在门框11的前面,增强部件30可取下地嵌入边饰嵌入槽22的至少缠绕部分。再有,如图2所示,在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的下端部临时安装临时门挡部件31。在该状态下,门框11和门10由绑带27紧紧绑住。
碰簧销托板28为合成树脂制成型品。该碰簧销托板28具有形成于与撞针托板19b同等面积的平板部的一面上的轮毂部(boss)。该轮毂紧密地嵌入撞针槽19a内。在轮毂的中心,设置有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紧密地嵌入的碰簧销嵌入孔。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嵌入临时安装在撞针构件19上的碰簧销托板28的碰簧销嵌入孔内。
碰簧销托板28的平板部的厚度,与门框11的设置了撞针构件19的纵框部13的内侧面和门10侧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大致相同。该平板部通过绑带27的绑缚力被夹在纵框部13和门10之间。
隔板29被夹在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的内侧面和门10的两侧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内。该隔板29为与前述缝隙大致相同厚度的板片。该隔板29通过绑带27的绑缚力夹住,不致在纵框部12、13和门10之间脱落。隔板29的长度可以是任意的,只要是使其至少与绑带27的缠绕部分对应即可。
增强部件30嵌入门框11的前面的边饰嵌入槽22中。增强部件30为具有与边饰嵌入槽22的槽宽大致相同的厚度和比边饰嵌入槽22的深度仅大一点(几mm左右)的宽度的板片。该增强部件30以其一边从门框11的前面突出的状态嵌入边饰嵌入槽22内。增强部件30的突出部被绑带27按压,从而被固定住而不致从边饰嵌入槽22内脱离出来。增强部件30的长度可以是任意的,主要是其至少处于绑带27的缠绕部分即可。
临时门挡部件31的材料利用相应于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及上框14的内侧面长度来切断门挡部件24后的多余材料。该临时门挡部件31在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下端部分,通过分别将其凸部(相当于门挡部件24凸部的部分)分别嵌入门挡部件安装槽20内,临时安装在那里。该临时门挡部件31从后面抵住门10下端的两侧部分。
上述门装置在门框11和门10由绑带27紧绑的状态下,嵌入安装在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为该安装进行的施工,按如下顺序进行。
首先,将由绑带27紧绑的门框11和门10嵌入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如设置在图5及图6所示的居室墙壁A上的开口部,确定位置。
该操作在门10旋转至门框11内的关闭状态下进行。门10通过绑带27的绑紧力被支撑住,不会在门框11上产生晃动。被紧绑的门框11和门10可以将手放在门框11的纵框部12、13或者上框14上进行搬运。这样,一人即可轻松搬动。
然后,如图6所示,在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及上框14的外侧面和门设置部的周面之间的缝隙内,重叠地插入适当数量的适当厚度的板材32。板材32插入避开对应绑带27部分的位置。通过该板材32,门框11的位置被稳定住。在该状态下,打入钉子a或者木螺钉等将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及上框14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钉子a或者木螺钉等在门框11的周方向上,以一定间隔从门挡部件安装槽20内及前背面的边饰嵌入槽22、23打入门设置部的周面(居室墙壁A的端面)。
在该施工例子中,门框11在门挡部件安装槽20内及前后面的边饰嵌入槽22、23的位置,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门框11只要能获得足够的固定强度,也可仅在门挡部件安装槽20内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或者,门框11也可以在前后面的边饰嵌入槽22、23内,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或者,该门框11也可以在门挡部件安装槽20内及前后面的边饰嵌入槽22、23的任一位置(优选是在与门挡部件安装槽20之间的间隔较大的后面上的边饰嵌入槽23内),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
在门10前后面的任一侧,在任意部位割断紧绑着门框11和门10的绑带27后,通过牵引绑带27的一端,从门框11取出绑带27。
旋转把手18,通过使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从撞针构件19脱离,将门10向门框11的前方打开。然后,从撞针构件19取下碰簧销托板28。并取下夹在纵框部12、13的内侧面和门10的两侧边端面之间的隔板29、嵌入边饰嵌入槽22内的增强部件30和分别临时安装在纵框部12、13的下端的临时门挡部件31。
另外,门框11向门设置部的嵌入及固定,也可以在取下锁本体16的把手18的状态下进行。在此情况下,将门框11固定在门设置部之后,通过以适当的工具旋转锁本体16的凸轮轴,使碰簧销17从撞针构件19脱离。或者,将门框11嵌入门设置部固定之后,通过旋转安装在锁本体16的把手18,使碰簧销17从撞针构件19脱离。
之后,如图5所示,在门框11的内侧面,将门挡部件24的凸部嵌入门挡部件安装槽20内。接着通过黏结剂或者暗钉将门挡部件24安装在门框11上。再在门框11的前后面位置,分别使前侧及背侧边饰25、26的后面贴在居室墙壁A的壁面。将前述脚板部嵌入边饰嵌入槽22、23,通过以黏结剂或者暗钉安装在门框11上,结束该门装置的安装施工。
另外,门挡部件24和前侧边饰25及背侧边饰26的安装,可以任意顺序进行。
以上说明的门装置,具备具有与建筑房屋内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相同程度的纵深长度的门框11。在门框11内,门10的前面紧挨门框11的前面。门10的一侧边通过合叶15枢轴支撑在门框11的一侧纵框部12。该门10可在门框11内和其前方进行旋转。门10的另一侧边设置有锁本体16。在门框11的另一纵框部12的内侧面,设置有与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结合的撞针构件19。对应于向门框11内旋转门10时的门10的正后面,设置有门挡部件24的安装部分(门挡部件安装槽)20。在门框11的左右纵框部12、13上,被门挡部件24遮挡的区域内(门挡部件安装槽20内)设置有绑带通过孔21。绑带通过孔21从门框11的内侧面贯通到外侧面。向门框11内旋转门10,使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与撞针构件19结合。在该关闭状态下,门框11和门10通过绑带27被紧绑住。该绑带27通过绑带通过孔21内横着缠绕在前面一侧部分的周围。这样,左右纵框部12、13不会变形,门框11和门10被紧紧绑住。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将门框11及门10嵌入门设置部的操作和将门框11固定于门设置部的周面的操作。并且,由于门设置部的整个周面被门框11遮挡,所以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
上述实施例的门装置,在门框11的前后面上分别沿其周方向设置有边饰嵌入槽22、23。如图3所示,在门框11前面的边饰嵌入槽22的至少绑带缠绕部分上,可取下地嵌入增强部件30。增强部件30的厚度与边饰嵌入槽22的槽宽大致相同。因此,可以防止在绑带缠绕部分的附近,由于绑带27的紧绑力而使门框11外侧面的前边缘和边饰嵌入槽22之间的部分受损。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增强部件30的宽度比边饰嵌入槽22深度仅仅大一点儿。在该增强部件30的一侧边缘从门框11的前面突出的状态下,增强部件30嵌入边饰嵌入槽22内。这样,如图3所示,能够使绑带27从门框11的前面隔开进行缠绕。因此,可以防止门框11的前面被绑带27摩擦产生擦伤。
第二实施例
图7~图11表示本发明的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7及图8为从被绑带紧绑的门框和门的前面一侧及后面一侧观看的立体图。图9为门框和门的紧绑部分的截面图。图10为安装到门设置部的终了状态的截面图。图11为表示对于门设置部周面的门框及辅助框固定方法的放大截面图。
本实施例的门装置具有:门10、门框33、辅助框37和前侧及背侧边饰47、48。门10具有比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还小的厚度,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约33mm厚度的规格品。框本体33a具有左右一对纵框部34、35和上框36。框本体33a具有与门10的厚度大致相同的、比如比门10的厚度短5~10mm左右的纵深尺寸。在框本体33a背面的外侧边处,设置有向框本体33a后方突出的伸出板33b。该门框33嵌入门设置部的前侧部分,固定于其周面上。辅助框37由左右一对纵框部38、39和上框40构成。辅助框37的纵深尺寸与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和门框33的框本体33a的纵深尺寸之差大致相同。比如,为比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和门框33的框本体33a的纵深尺寸之差短2~5mm左右的纵深尺寸。在辅助框37的外侧面处,设置有与门框33的伸出板33b对应的切口部37a。在辅助框37的内侧设置有门挡部件37b。门挡部件37b比门框33的框本体33a的内侧面还向框内方向突出。将门框33固定到门设置部的周面之后,使切口部37a与门框33的伸出板33b重叠。在将辅助框37的前面与门框33的框本体33a的背面接触的状态下,辅助框37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在将门框33和辅助框37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之后,边饰47、48分别安装在门框33的前面一侧及辅助框37的后面一侧。边饰47、48遮挡住门框33及辅助框37和门设置部周面之间的缝隙。
在图7和图8中,门框33的左右纵框部34、35和上框36显示为连续的一体物。辅助框37的左右纵框部38、39和上框40也显示为连续的一体物。但实际上,门框33和辅助框37都是通过互相连接木制的左右一对纵框部件和上框部件构成的。
如图7及图9所示,在门框33内,门10的一边的上端一侧和下端一侧两处,通过合叶41枢轴支撑在门框33的一纵框部34的框本体上。该门10可以在门框33内和其前方(图9中上方)进行旋转。
在门10的另一边的内部,设置有图4所示的锁本体16。在门框33的另一纵框部35的内侧面设置有图4所示的撞针构件19。
在门框33的框本体33a的后面,沿其周方向设置有辅助框结合槽42。在辅助框37的前面,沿其周方向设置有嵌入辅助框结合槽42的门框结合凸边43。
在门框33的左右纵框部34、35的伸出板33b上,在其高度方向的两个地方,比如通过上下合叶41而枢轴支撑的支撑部附近,分别设置有绑带通过口44。绑带通过口44位于框本体33a的正后面,贯通伸出板33b的内面和外面。
该实施例的绑带通过口44设置为向伸出板33b的后边开口的槽状。绑带通过口44也可以在伸出板33b的框本体33a一侧部分上设置为孔状。
在门框33的框本体33a前面和辅助框37的后面,分别沿其周方向设置有用于安装前侧及背侧边饰47、48的边饰嵌入槽45、46。
边饰47、48为木材加工品或树脂或金属制成品。在该边饰47、48的后面,跨其全长突出形成有嵌入边饰嵌入槽45、46的脚板部。
门10的一边通过合叶41被支撑连接在门框33的一纵框部34上。向门框33内旋转门10,使其与门框33的前面平行。使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与撞针构件19结合在一起。在该关门状态下,将绑带(非伸缩性树脂绑带)49穿过绑带通过口44横缠在门框33的周围。门框33和门10通过绑带49紧绑在一起。在将门框33固定于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周面之后将辅助框37固定于门设置部周面之前,该绑带49切断取下。
绑带49在门框33的左右纵框部34、35高度方向的两个地方,即设置绑带通过孔21的部分,分别穿过绑带通过口44内横缠起来,在该状态下拉紧。该绑带49以使门10在纵框部34、35之间不产生错位移动的力度紧绑住门框33和门10。在该紧绑状态下,在门10的前侧或者背侧,绑带49的两端黏结在一起。图7中,符号49a表示两端的黏结部分。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撞针构件19上临时安装有图4所示的碰簧销托板28。并且,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与撞针构件19在无晃动的状态下扣在一起。另外,如图9所示,在门框33的左右纵框部34、35的内侧面和门10的两侧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内,夹入隔板50。隔板50至少被夹在对应于绑带49缠绕部分的位置。在门框33前面(框本体33a的前面)的边饰嵌入槽45的绑带缠绕部分上,可取下地嵌入增强部件51。还有,如图8所示,在门框33的左右纵框部34、35的下端部,临时安装有临时门挡部件52。在这种状态下,门框33和门10被绑带49紧紧绑住。
隔板50夹在门框33的左右纵框部34、35的内侧面和门10的两侧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内。由板片制成的隔板50的厚度,与前述缝隙大致相同。该隔板50通过绑带49的紧绑力夹在纵框部34、35和门10之间,不会脱落。隔板50的长度可以是任意的,重要的是对应于绑带27的缠绕部分即可。
增强部件51嵌入门框33前面的边饰嵌入槽45内。由板片制成的增强部件51的厚度,与边饰嵌入槽45的槽宽大致相同。增强部件51的宽度比边饰嵌入槽45的深度仅大一点(数mm左右)。该增强部件51嵌入边饰嵌入槽45内,处于增强部件51的一侧边从门框33的前面突出的状态。该突出部被绑带49按压住,所以增强部件51被固定住,不会从边饰嵌入槽45内脱出。增强部件51的长度可以是任意的,重要的是至少处于绑带49的缠绕部分即可。
临时门挡部件52由加工成与辅助框37的前侧边部分大致相同形状的木材制成。临时门挡部件52通过将临时门挡部件52前面的凸部(相当于设置在辅助框37前面的门框结合凸部43的部分)嵌入辅助框结合槽42内,分别临时安装在门框33的左右纵框部34、35的下端。门10下端的两侧部分通过该临时门挡部件52从后面一侧被抵住。
上述门装置在门框33和门10由绑带49紧绑在一起的状态下,嵌入安装在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该安装施工按以下顺序进行。
首先,将被绑带49紧绑在一起的门框33和门10嵌入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比如设置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居室墙壁A上的开口部的前侧部分,确定位置。该操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同样,可由一人轻松进行。
其次,如图11所示,在门框33的左右纵框部34、35及上框36的外侧面和门设置部周面之间的缝隙内,重叠插入适当数量的适当厚度板材53a。板材53a避开对应于绑带49部分的位置插入进去。板材53a具有与门框33的包括伸出板33b在内的纵深尺寸相同程度的宽度。通过该板材53a,门框33的位置得到稳定。在该状态下,打入钉子a或木螺钉,将门框33的左右纵框部34、35及上框36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上。钉子a或木螺钉在门框33的周方向,以一定间隔从门框33的伸出板33b的内侧面及门框前面的边饰嵌入槽45内打入门设置部周面内(居室墙壁A的端面)。
在该实施例中,在门框33的伸出板33b及边饰嵌入槽45内,将门框33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可是,只要该门框33能够获得足够的固定强度,也可仅在伸出板33b的位置,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
然后,将紧绑门框33和门10的绑带49在门10的前后面的任意一侧的任意地方切断,之后,通过牵引绑带49的一端,将绑带49从门框33取出。
旋转把手18,通过使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从撞针构件19内脱离出来,将门10向门框33的前方打开。将撞针托板28从撞针构件19中取出。另外,取出夹在纵框部34、35和门10之间的隔板50、嵌入边饰嵌入槽22的增强部件51和临时安装在纵框部34、35下端的临时门挡部件52。
另外,门框33嵌入及固定在门设置部的操作,也可以在取下锁本体16的把手18的状态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将门框33固定在门设置部之后,通过以适当的工具旋转锁本体16的凸轮轴,使碰簧销17从撞针构件19内脱离出来。或者,将门框33嵌入门设置部固定下来之后,通过旋转安装在锁本体16的把手18,使碰簧销17从撞针构件19内脱离出来。
将辅助框37嵌入门设置部的背侧部分,使该辅助框37的外侧面的切口部37a和门框33的伸出板33b重叠。再使辅助框37的前面贴近门框33的框本体33a的后面。并通过将辅助框37前面的门框结合凸部43嵌入门框33的框本体33a后面的辅助框结合槽42内,确定辅助框37的位置。
接下来,如图11所示,通过在纵框部38、39及上框40的外侧面和门设置部的周面之间插入重叠适当数量的具有适当厚度的板材53b,稳定辅助框37的位置。板材53b的宽度尺寸,与比辅助框37的切口部37a靠背侧的部分大致相同。在该状态下,从其后面的边饰嵌入槽46内将钉子a或木螺钉打入门设置部的周面上,将纵框部38、39及上框40固定于门设置部的周面。
之后,如图10所示,将前侧及背侧边饰47、48的后面贴近居室墙壁A的壁面。再将前述足板部嵌入门框33前面的边饰嵌入槽45和辅助框37后面的边饰嵌入槽46内。最后,通过黏结剂或暗钉将这些边饰48、49安装在门框33及辅助框37上,完成门装置的安装施工。
上述第二实施例的门装置的门框33在具有与门10厚度大致相同的纵深尺寸的框本体33a后面的外侧边上,设置有向框本体33a后方突出的伸出板33b。该门框33被嵌入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前侧部分,固定在其周面上。辅助框37具有与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和框本体33a的纵深尺寸之差大致相同的纵深尺寸。在辅助框37的外侧面处,设置有与门框33的伸出板33b对应的切口部37a。在辅助框37的内侧设置有比框本体33a的内侧面还向框内方向突出的门挡部件37b。将门框33固定到门设置部的周面之后,使辅助框37的切口部37a与门框33的伸出板33b重叠。在将辅助框37的前面接在门框33的框本体33a的后面的状态下,辅助框37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门10的一边通过合叶41被支撑连接在门框33的一纵框部34的框本体33a上。门10可以在门框33内和其前方进行旋转。门10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锁本体16。在另一纵框部35的框本体33a的内侧面,设置有撞针构件19。撞针构件19与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结合。在纵框部34、35的伸出板33b上,框本体33a的正后面处设置有贯通伸出板33b的内外面的绑带通过口44。向门框33内旋转门10,使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与撞针构件19结合。在该关门状态下,门框33和门10由绑带49紧紧绑住。该绑带49通过门框33的绑带通过口44内。因此,纵框部34、35不会变形,门框33和门10被紧紧绑住。这样,将门框33和门10嵌入门设置部的操作和将门框33固定在门设置部周面的操作可以轻松地进行。并且,门设置部的整个周面被门框33和辅助框37所遮挡,故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在框本体33a的后面,沿其周方向设置有辅助框结合槽42。而且,在辅助框37的前面,沿其周方向设置有嵌入辅助框结合槽42的门框结合凸部43。因此,可以轻松地且不会发生错位地将辅助框37正确地与固定于门设置部周面的前述门框33接触,将其固定在门设置部周面上。
上述实施例的门装置,在门框33的前面(框本体33a的前面)和辅助框37后框的后面,分别沿其周方向设置有边饰嵌入槽45、46。如图9所示,在门框33前面的边饰嵌入槽45的至少绑带缠绕部分,可取下地嵌入与边饰嵌入槽45的槽宽大致相同厚度的增强部件51。因此,门框33外侧面的前边部和边饰嵌入槽45之间的部分,在绑带缠绕部分,能够防止因绑带49的紧绑力而受损。
并且,上述实施例中,边饰嵌入槽45的增强部件51的宽度比边饰嵌入槽45的深度仅大一点。该增强部件51的一侧边在从门框33的框本体33a的前面突出的状态下嵌入边饰嵌入槽45内。因此,如图9所示,能够从门框33的前面隔开地缠绕绑带49。所以,能够防止门框33的前面被绑带49摩擦产生擦伤。
第三实施例
图12~图16表示本发明的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图12及图13为从被绑带紧绑的门框和门的前面及后面一侧观看的立体图。图14为前述门框和门的紧绑部分的截面图。图15为安装到门设置部的终了状态的截面图。图16为表示对于前述门设置部周面的门框及辅助框固定方法的放大截面图。
本实施例的门装置具有:门10、门框55、辅助框59、门挡部件70和前侧及背侧边饰71、72。门10为具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约33mm厚度的规格品。门10的厚度比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还小。门框55嵌入门设置部的背侧部分,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上。门框55的纵深尺寸比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小,比门10的厚度大,比如为比门10的厚度大5~10mm左右的尺寸。门框55由左右一对纵框部56、57和上框58构成。辅助框59由左右一对纵框部60、61和上框62构成。辅助框59的纵深尺寸与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和门框55的纵深尺寸之差大致相同。比如,为比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和门框55的纵深尺寸之差短2~5mm左右的尺寸。在将门框55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后,使辅助框59的后面与门框55的前面接触,将该辅助框59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上。在将门框55固定于门设置部的周面上之后,将门挡部件70安装在门框55的内侧面上。边饰71、72分别设置在辅助框59的前面侧和门框55的后面侧。这些边饰71、72遮挡住辅助框59及门框55与门设置部周面之间的缝隙。
在图12和图13中,门框55的纵框部56、57和上框58显示为连续的一体物。辅助框59的纵框部60、61和上框62也显示为连续的一体物。但实际上,门框55和辅助框59都是通过互相连接木制的左右一对纵框部件和上框部件构成的。
如图12及图14所示,在门框55内侧,门10的一边的上端一侧和下端一侧两处通过合叶63被支撑连接在门框55的一纵框部56的框本体上。该门10可以在门框55内和其前方(图14中上方)进行旋转。
在门10的另一边内部,设置有图4所示的锁本体16。在门框33的另一纵框部35的内侧面设置有图4所示的撞针构件19。
在门框55的内侧面(左右纵框部56、57及上框58的内侧面)设置有门挡部件70的安装部64。门挡部件70设置在向门框55内旋转使其与门框55的前面平行时的门10的正后面。
门挡部件50如图15及图16所示,由方棒状的木材制成。在门挡部件70的一侧面跨门挡部件70的全长设置有凸部。设置在门框55上的安装部64由设置在门框55内侧面的槽构成。该槽沿着门框55的周方向设置。该槽的宽度与门挡部件70的凸部的宽度大致相同。以下,将该安装部64称作门挡部件安装槽。
在门框55的前面沿其周方向设置有辅助框结合槽65。在辅助框59的前面沿其周方向设置有嵌入辅助框结合槽65的门框结合凸部66。
门框55的左右纵框部56、57上,在其高度方向的两个地方比如在由上下合叶63连接的部分附近分别设置有绑带通过孔67。绑带通过孔67位于被门挡部件70覆盖隐藏的区域内,从门框55的内侧面贯通到外侧面。该实施例的绑带通过孔67设置成从安装槽64内的底面贯通到门框55的外侧面。
在辅助框59的前面和门框55的后面分别沿其周方向设置有边饰嵌入槽68、69。这些槽68、69是用于安装前侧及背侧边饰71、72的。
边饰71、72是木材的加工品或树脂或金属的制成品。在边饰71、72的后面,跨边饰71、72的全长突出设置有嵌入边饰嵌入槽68、69的足板部。
门10的一边通过合叶63枢轴支撑在门框55的一纵框部56上。向门框55内旋转门10使其与门框55的前面平行。使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与撞针构件19结合。在这种关门状态下,绑带(非伸缩性树脂)73穿过绑带通过孔67横缠在门框55的周围。门框55和门10被绑带73紧紧绑住。该绑带73在固定于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的周面之后,在将门框59固定于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的周面之前,被切断取下。
绑带73在门框55的左右纵框部56、57的高度方向上两个地方即设置绑带通过孔67的部分,分别通过绑带通过孔67内被缠绕拉紧。该绑带73以不会使门10在纵框部56、57之间产生错位移动的力度紧紧绑住门框55和门10。在该紧绑状态下,在门10的前侧或者背侧位置,绑带73的两端溶接在一起。图14中,符号73a表示绑带两端的溶接部分。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碰簧销托板28临时安装在撞针构件19上。另外,使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与撞针构件19在无晃动的状态下结合。再者,如图14所示,门框55的左右纵框部56、57的内侧面和门10的两侧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处,夹着隔板74。隔板74至少夹入与绑带73的缠绕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在门框33的前面的辅助框结合槽65的绑带缠绕部分,可取下地嵌入增强部件75。如图13所示,在门框55的左右纵框部56、57的下端临时安装临时门挡部件76。在这种状态下,门框55和门10由绑带73紧紧绑住。
隔板74夹在门框55的左右纵框部56、57的内侧面和门10的两侧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内。由板片做成的隔板74的厚度,与前述缝隙大致相同。该隔板74靠绑带73的紧绑力夹持在纵框部56、57和门10之间,不会脱落。隔板74的长度可以是任意的,重要的是至少对应绑带73的缠绕部分即可。
增强部件75嵌入门框55的前面的辅助框嵌入槽65。由板片制成的增强部件75的厚度,与辅助框嵌入槽65的槽宽大致相同。增强部件75的宽度比辅助框嵌入槽65的深度仅大一点(几mm左右)。该增强部件75嵌入辅助框嵌入槽65内,增强部件75的一侧边从门框55的前面突出来。由于该突出部分通过绑带73按压住,所以增强部件75被固定住不致从辅助框嵌入槽65内脱离出来。增强部件75的长度可以是任意的,主要是其至少处于绑带73的缠绕部分即可。
对应于纵框部56、57和上框58内侧面的长度,切断门挡部件70后,产生剩余材料。该剩余材料作为临时门挡部件76使用。通过将临时门挡部件76的凸部(相当于门挡部件70的凸部的部分)嵌入纵框部56、57下端的安装槽64,临时门挡部件76分别临时安装在门框55上。临时门挡部件76从门10的后面抵住门10下端的两侧部分。
上述门装置在通过绑带73紧绑门框55和门10的状态下,嵌入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安装。该安装施工按以下顺序进行。
首先,将被绑带73紧绑在一起的门框55和门10嵌入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比如设置在图15及图16所示的居室墙壁A上的开口部的背侧部分,确定位置。该操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同样,可由一人轻松进行。
其次,如图16所示,在门框55的左右纵框部56、57及上框58的外侧面和门设置部周面之间的缝隙内,重叠插入适当数量的适当厚度板材77a。板材77a避开对应于绑带73部分的位置插入进去。板材77a具有与门框55的纵深尺寸相同程度的宽度。通过该板材77a,门框55的位置稳定。在该状态下,打入钉子a或木螺钉,将门框55的左右纵框部56、57及上框58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上。钉子a或木螺钉在门框55的周方向以一定间隔,从结合槽65即门框后面的边饰嵌入槽69内打入门设置部的周面内(居室墙壁A的端面)。
然后,将紧绑门框55和门10的绑带73在门10的前后面的任意一侧的任意地方切断,之后,通过牵引绑带73的一端,将绑带73从门框55取出。
旋转把手18,通过使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从撞针构件19内脱离出来,将门10向门框55的前方打开。将撞针托板28从撞针构件19中取出。另外,取出夹在纵框部56、57和门10之间的隔板74、嵌入辅助框结合槽65的增强部件75和临时安装在纵框部56、57下端的临时门挡部件76。
另外,门框55嵌入及固定在门设置部的操作,也可以在取下锁本体16的把手18的状态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将门框55固定在门设置部之后,通过以适当的工具旋转锁本体16的凸轮轴,使碰簧销17从撞针构件19内脱离出来。或者,将门框55嵌入门设置部并固定下来之后,通过旋转安装在锁本体16的把手18,使碰簧销17从撞针构件19内脱离出来。
向门框55内旋转门10,使之处于关门状态。在该状态下,将辅助框59嵌入门设置部的前侧部分。使辅助框59的后面与门框55的前面接触的同时,将辅助框59前面的门框结合凸部66嵌入门框55后面的辅助框结合槽65内,确定位置。
接下来,如图16所示,通过在纵框部60、61及上框62的外侧面和门设置部的周面之间插入重叠适当数量的具有适当厚度的板材77b,稳定辅助框59的位置。板材77b的宽度,与辅助框59的纵深尺寸相同。在该状态下,从其前面的边饰嵌入槽68内将钉子a或木螺钉打入门设置部的周面上,将纵框部60、61及上框62固定于门设置部的周面。
之后,如图15所示,将门挡部件70的凸部嵌入安装槽69内,通过黏结剂或暗钉安装在门框55的内侧面。并使前侧及背侧边饰71、72的后面贴近居室墙壁A的壁面上。将前述足板部嵌入辅助框59前面的边饰嵌入槽68和门框55后面的边饰嵌入槽69内。将这些边饰71、72通过黏结剂或暗钉安装在辅助框59及门框55上,完成门装置的安装施工。
安装在门设置部的门装置,在枢轴支撑门10的门框55的前侧,即门10的打开方向,有辅助框59。这样,门10通过辅助框59内向其前方打开。
该门装置中,如图14及图15所示,辅助框59的左右纵框部60、61及上框62的外侧面与门框55的外侧面大致一致。另外,纵框部60、61及上框62的内侧面的位置仅以比门框55的内侧面、比前述碰簧销17的突出长度大的尺寸向外侧方向后退。根据该构造,在门10向前方打开时,回避了碰簧销17的突出部摩擦辅助框59的内侧面。
上述第三实施例的门装置具有门框55和辅助框59。门框55的纵深尺寸比建筑房屋内的门设置部的纵深长度还小,且比门10的厚度还大。该门框55嵌入门设置部的背侧部分,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上。辅助框59的纵深尺寸与门设置部的纵深尺寸和门框55的纵深尺寸之差同等程度。将门框55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之后,辅助框59的后面与门框55的前面接触,该辅助框59被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门10的一边通过合叶63枢轴支撑在门框55的一纵框部56上。该门10可以向门框55的前方打开。在门10的另一边上设置有锁本体16。在门框55的另一纵框部57的内侧面设置有与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结合的撞针构件19。在门框55的内侧面设置有门挡部件70的安装部(门挡部件安装槽)64。安装部64与向门框55内旋转门10时的门10的正后面相对应。另外,在门框55的纵框部56、57上设置有绑带通过孔67。绑带通过孔67分别位于被门挡部件70遮挡的区域内。该绑带通过孔67从门框55的内侧面贯通到外侧面。向门框55内旋转门10,使锁本体16的碰簧销17与撞针构件19结合。在该关门状态下,门框55和门10被绑带73紧紧绑住。该绑带73穿过绑带通过孔67内缠绕在比门框55的绑带通过孔67靠前面一侧的部分的周围。因此,纵框部56、57不会变形,门框55和门10被紧紧绑住。这样,将门框55和门10嵌入门设置部的操作和将门框55固定在门设置部周面的操作可以轻松地进行。并且,门设置部的整个周面被门框55和辅助框59所遮挡,故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
另外,在该第三实施例的内装用门装置中,在门框55的前面沿其周方向设置有辅助框结合槽65。还在辅助框59的后面沿其周方向设置有嵌入辅助框结合槽65的门框结合凸部66。因此,可使辅助框59轻松且不会产生错位地与固定于门设置部的周面的门框55正确地接触,固定在门设置部的周面。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至少在设置于门框55前面的辅助框结合槽65的绑带缠绕部分,可取下地嵌入与辅助框结合槽65的槽宽大致相同厚度的增强部件75。因此,门框55的外侧面的前边部分和辅助框嵌入槽65之间的部分在绑带缠绕部分的附近,能够防止由绑带73的紧绑力引起的缺损。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辅助框嵌入槽65的增强部件75的宽度比辅助框嵌入槽65的深度仅大一点。在该增强部件75的一侧边从门框55突出的状态下,增强部件75嵌入辅助框嵌入槽65内。因此,如图14所示,可以使绑带73从门框55的前面隔开进行缠绕。所以,能够防止门框55的前面因绑带73摩擦产生的擦伤。
第一~三实施例的变形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将门框11做成由左右纵框部和上框构成的三方框。在上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将门框33、35和辅助框39、59分别做成由左右纵框部和上框构成的三方框。不过,门框11、33、55和辅助框39、59的任一个都可以由将左右纵框部的下端嵌入门设置部时切断剩下的框材连接而成。或者,门框33、35和辅助框39、59的任一个都可以是在下部具有下框板的四方框。
设置上述实施例一至三的门装置的门设置部,不只局限于两侧面和上侧面由居室墙壁A的端面构成的门设置部。比如,也可以适用于靠近居室的一侧设置的门设置部。或者,也可以适用于一侧面和上侧面由居室墙壁的端面构成,另一侧面由其他居室墙壁的壁面构成的门设置部。或者,如设置在走廊中途的门设置部那样,也可以安装在两侧面分别由居室墙壁的壁面构成,上侧面由走廊的顶面或从顶面垂下的垂壁的端面构成的门设置部等处。该情况下的边饰做成配合门设置部的周面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