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055999.7 (22)申请日 2020.06.10 (73)专利权人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 路69号 (72)发明人 荣建忠谢元一冯小军黄晓露 卢国建何勤理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乐易联创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51269 代理人 赵何婷 (51)Int.Cl. F04D 25/06(2006.01) F04D 29/56(2006.01) F04D 29/00(2006.01) B01D 47/06(2006.0
2、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水雾风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水雾风扇, 包括 保护外壳以及设置在保护外壳内的叶片驱动总 成, 叶片驱动总成包括驱动电机以及安装在驱动 电机输出端的叶片组件, 保护外壳包括筒形壳体 和调节机构, 筒形壳体一端成型有的锥状的扩径 筒体, 调节机构设置在筒形壳体内壁与驱动电机 之间, 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定位块以及固定在两个 定位块之间的滑杆, 定位块与筒形壳体内壁固定 连接, 驱动电机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杆滑动配合 的滑套, 筒形壳体上安装有可用于使驱动电机滑 动的推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机构, 可以在推杆机构的作用下使叶片驱动总成前后
3、来回移动, 从而达喷雾处相对于扩径筒体距离改 变, 最终来达到水雾喷洒作用范围及射程的目 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212272581 U 2021.01.01 CN 212272581 U 1.一种新型水雾风扇, 其特征在于, 包括保护外壳以及设置在保护外壳内的叶片驱动 总成, 所述叶片驱动总成包括驱动电机以及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叶片组件, 所述保护 外壳包括筒形壳体和调节机构, 所述筒形壳体一端成型有的锥状的扩径筒体, 所述扩径筒 体与筒形壳体同轴分布, 且所述扩径筒体的扩径端位于扩径筒体远离所述筒形壳体的一 侧, 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筒形壳体内壁与驱动电机之间,
4、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定位块以及固 定在两个定位块之间的滑杆, 所述定位块一侧与所述筒形壳体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电 机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杆滑动配合的滑套, 所述筒形壳体上安装有可用于使驱动电机沿筒 形壳体向扩径筒体一侧靠近或远离滑动的推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雾风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机构有两组, 两组调节 机构分别位于驱动电机的两侧与筒形壳体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雾风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径筒体的扩径端内嵌设有 防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雾风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控制盒, 所述推杆机构安装在控制盒与筒形壳体内壁之间。
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水雾风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板、 第二限位板以及与控制盒电连接的电动推杆, 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在控制盒上, 所述第二 限位板固定在筒形壳体的内壁上, 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雾风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外壳以及安装 在外壳两端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 所述外壳内加工有若干条沿第一轴套至第二轴套走向 布置的流道孔, 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的外端面上均加工有若干个过水孔, 每个所述过 水孔至少与其中一条流道孔连通, 所述第一轴套的外端设置有连接盖, 所述连接盖一侧与 所述第一轴套上所
6、有的过水孔之间形成注水腔, 且所述连接盖上加工有与其注水腔连通的 进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水雾风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机还包括主轴, 所述 主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主轴的两端, 且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均于所述主轴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密封, 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 主轴之间设置有密封端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水雾风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组件包括连接头和固定 环, 所述连接头套装在所述主轴远离所述第一轴套的一端, 且所述连接头位于所述固定环 的内孔中, 所述固定环与所述连接头之间固定有若干叶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7、新型水雾风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的侧环 壁上均加工有过渡沉槽, 所述第一轴套上的所有过水孔均与其过渡沉槽相互连通, 所述第 一轴套上的过渡沉槽与所述外壳上的所有流道孔连通, 所述第二轴套上的所有过水孔均与 其过渡沉槽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轴套上的过渡沉槽与所述外壳上的所有流道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水雾风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套上的每个过水孔 内均设置有喷雾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272581 U 2 一种新型水雾风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风扇设备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新型水雾风扇。 背景技术 0002 水
8、雾风扇是一种新研发的环保风扇, 由于其独特的功能, 在降温、 加湿、 排烟、 除尘 除臭等领域应用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而现有的水雾风扇中仅能通过调节电机的功率大小 来改变水雾喷洒的射程及范围, 使用存在一定不足。 0003 有鉴于此, 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水雾风扇, 该水雾风扇通过设置调节机构, 可以在推杆机构的作用下使叶片驱动总成前后来回移动, 从而达喷雾处相对于扩径筒体距 离改变, 最终来达到水雾喷洒作用范围及射程的目的。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水雾风扇, 包括保护外壳以及设置 在保护外壳内的叶片驱动总成,
9、 叶片驱动总成包括驱动电机以及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 叶片组件, 保护外壳包括筒形壳体和调节机构, 筒形壳体一端成型有的锥状的扩径筒体, 扩 径筒体与筒形壳体同轴分布, 且扩径筒体的扩径端位于扩径筒体远离筒形壳体的一侧, 调 节机构设置在筒形壳体内壁与驱动电机之间, 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定位块以及固定在两个定 位块之间的滑杆, 定位块一侧与筒形壳体内壁固定连接, 驱动电机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杆 滑动配合的滑套, 筒形壳体上安装有可用于使驱动电机沿筒形壳体向扩径筒体一侧靠近或 远离滑动的推杆机构。 0006 进一步地, 调节机构有两组, 两组调节机构分别位于驱动电机的两侧与筒形壳体 内壁之间。 000
10、7 进一步地, 扩径筒体的扩径端内嵌设有防护网。 0008 进一步地, 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控制盒, 推杆机构安装在控制盒与筒形壳体内壁之 间。 0009 进一步地, 推杆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板、 第二限位板以及与控制盒电连接的电动推 杆, 第一限位板固定在控制盒上, 第二限位板固定在筒形壳体的内壁上, 电动推杆安装在第 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 0010 进一步地, 驱动电机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两端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 外壳 内加工有若干条沿第一轴套至第二轴套走向布置的流道孔, 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的外端面 上均加工有若干个过水孔, 每个过水孔至少与其中一条流道孔连通, 第一轴套的外端设置 有连
11、接盖, 连接盖一侧与第一轴套上所有的过水孔之间形成注水腔, 且连接盖上加工有与 其注水腔连通的进水孔。 0011 进一步地, 驱动电机还包括主轴, 主轴设置在外壳内, 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分别可 转动地套设在主轴的两端, 且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均于主轴与外壳之间形成密封, 第二轴 说明书 1/6 页 3 CN 212272581 U 3 套与主轴之间设置有密封端盖。 0012 进一步地, 叶片组件包括连接头和固定环, 连接头套装在主轴远离第一轴套的一 端, 且连接头位于固定环的内孔中, 固定环与连接头之间固定有若干叶片。 0013 进一步地, 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的侧环壁上均加工有过渡沉槽, 第一轴
12、套上的所 有过水孔均与其过渡沉槽相互连通, 第一轴套上的过渡沉槽与外壳上的所有流道孔连通, 第二轴套上的所有过水孔均与其过渡沉槽相互连通, 第二轴套上的过渡沉槽与外壳上的所 有流道孔连通。 0014 进一步地, 第二轴套上的每个过水孔内均设置有喷雾器。 00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1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雾风扇通过设置调节机构, 使驱动电机可在推杆机构 的作用下朝靠近或远离扩径筒体的方向移动, 以达到在叶片组件处形成的水雾相对扩径筒 体之间的距离可调节的目的, 当整体叶片驱动总成靠近扩径筒体时, 水雾可扩散的范围随 扩径筒体的内腔形状内增加, 从而使最终被风力吹出的水雾
13、的喷洒范围更大、 射程相应变 短且作用面更大, 适用于大范围烟气的初步排烟作业; 而当整体叶片驱动总成远离扩径筒 体时, 水雾可扩散的范围在筒形壳体内几乎不变, 从而使最终被风力吹出的水雾的喷洒范 围更集中、 射程相应变长, 适用于烟气处理尾部排烟作业。 0017 总体而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雾风扇可通过机械自动调节的方式来实现 喷雾范围和射程改变的目的, 相比于目前改变电机功率来实现水雾喷射范围和射程的方式 更加巧妙, 实现的成本更低、 损耗更小, 非常具有实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4、应当理解, 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 因此不应被 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雾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图1所示水雾风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雾风扇去掉保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叶片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标: 2-叶片驱动总成; 3-保护外壳; 201-驱动电机; 202-控制
15、盒; 203-连接头; 204-叶片; 205-固定环; 206-滑套; 207-第一限位板; 2011-外壳; 2012-主轴; 2013-第一轴 套; 2014-第二轴套; 2015-密封端盖; 2016-连接盖; 2017-过水孔; 2018-过渡沉槽; 2019-流 道孔; 301-筒形壳体; 302-扩径筒体; 303-防护网; 304-定位块; 305-滑杆; 306-电动推杆; 307-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16、 所描 说明书 2/6 页 4 CN 212272581 U 4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6 因此, 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 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应注意到: 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 因此, 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
17、 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 直”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 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 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等仅用于区 分描述,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 此外,
18、术语 “平行” 、“垂直” 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 而是可以稍微倾 斜。 如 “平行” 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 “垂直” 而言更加平行, 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 行, 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0 “大致” 、“基本” 等用语旨在说明相关内容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精确, 而是可以有一 定的偏差。 例如:“大致等于” 并不仅仅表示绝对的相等, 由于实际生产、 操作过程中, 难以做 到绝对的 “相等” , 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 除了绝对相等之外,“大致等于” 还包括上 述的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 以此为例, 其他情况下, 除非有特别说明,“大致” 、“基本” 等用语 均为与上述类似
19、的含义。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设 置” 、“安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 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 含义。 0032 实施例 0033 请参照图1图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水雾风扇包括保护外壳3以及设置在保 护外壳3内的叶片驱动总成2, 整个叶片驱动总成2主要是驱动叶片旋转形成定向风力以及 喷出水雾, 水流先经高速离
20、心运动分解为细微水滴, 再借助叶片的作用使水滴形成水雾并 最终将水雾吹向某处。 为了达到水雾喷向远处的喷洒范围和射程能够轻松并有效调节, 来 适应不同降温排烟情况进行喷洒, 本申请对保护外壳3进行了一定改进。 具体地, 所述叶片 驱动总成2包括驱动电机201以及安装在驱动电机201输出端的叶片组件, 所述保护外壳3包 括筒形壳体301和调节机构, 所述筒形壳体301可以是方筒状、 圆筒状或其他规则及大致规 则的筒形状, 此处采用圆筒状。 所述筒形壳体301一端成型有的锥状的扩径筒体302, 作为优 选地, 扩径筒体302为大致的喇叭状, 所述扩径筒体302与筒形壳体301同轴分布, 且所述扩
21、径筒体302的扩径端即大口端位于扩径筒体302远离筒形壳体301的一侧, 扩径筒体302的缩 径端即小口端与筒形壳体301等径并采用平滑式过渡连接。 此保护外壳3的组成形式便具备 说明书 3/6 页 5 CN 212272581 U 5 了使水雾扩散的基础结构条件, 在所述扩径筒体302的扩径端内嵌设有防护网303, 防护网 303的作用一是起到防护作用, 防止外部物体靠近高速旋转的叶片组件, 二是使水雾喷洒时 再次形成撞击并作用成更小的雾滴状。 所述防护网303可以采用常见的网格状, 此处采用多 个同心环通过多根连杆相互固定的形式, 多根连杆绕最内侧同心环的圆心呈均匀的周向布 置。 0034
22、 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筒形壳体301内壁与驱动电机201之间, 本实施例中, 所述调 节机构有两组, 两组调节机构分别位于驱动电机201的两侧与筒形壳体301内壁之间, 从而 来保证驱动电机201的调节稳定性。 以单组调节机构为例展开说明,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 定位块304以及固定在两个定位块304之间的滑杆305, 所述定位块304一侧与筒形壳体301 内壁固定连接, 固定连接的方式为螺接, 为了定位块304与筒形壳体301内壁更好地贴合, 所 述定位块304远离驱动电机201的一侧为外凸的弧面, 该弧面可与筒形壳体301内壁较好地 契合。 所述驱动电机20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杆305滑动配
23、合的滑套206, 驱动电机201通过 该滑套206与滑杆305滑动连接, 当驱动电机201靠近扩径筒体302时, 水雾可扩散的范围随 扩径筒体302的内腔形状内增加, 从而使最终被风力吹出的水雾在扩径筒体302形成散射状 态, 最终达到喷洒范围更大、 射程相应变短(阻力作用)但作用面更大的目的; 反之, 当驱动 电机201远离扩径筒体302时, 水雾可扩散的范围在筒形壳体301内几乎不变(聚流状态), 从 而使最终被风力吹出的水雾的喷洒更集中、 射程相应变长。 0035 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 所述筒形壳体301上安装有可用于使驱动电机201沿筒形壳 体301向扩径筒体302一侧靠近或远离滑动的
24、推杆机构。 具体地, 所述驱动电机201上设置有 控制盒202, 所述推杆机构安装在控制盒202与筒形壳体301内壁之间, 推杆机构包括第一限 位板207、 第二限位板307以及与控制盒202电性连接的电动推杆306, 所述第一限位板207固 定在控制盒202上, 所述第二限位板307固定在筒形壳体301的内壁上, 此处的固定方式可以 是卡接、 螺接或焊接中的任一种, 所述电动推杆306安装在第一限位板207和第二限位板307 之间, 控制电动推杆306伸长或缩短, 可控制驱动电机201在滑杆305上来回滑动, 从而达到 自动靠近或远离扩径筒体302的目的。 通过机械控制自动调节的方式来实现喷
25、雾范围和射 程改变的目的, 相比于目前改变电机功率来实现水雾喷射范围和射程的方式更加巧妙, 实 现的成本更低、 损耗更小。 0036 由于叶片驱动总成2处于高温烟气环境, 外部高温和内部高温常常会导致驱动电 机201的烧毁, 为了能够对驱动电机201进行及时的冷却保护, 请参照图4和图5, 所述驱动电 机201包括电机的主体结构, 即主轴2012、 外壳2011、 转子和定子, 所述外壳2011为大致的筒 状壳体, 其外壁上除了加工有所述滑套206外, 其外环壁上还加工有若干散热翅片, 所述控 制盒202固定在外壳2011上, 所述主轴2012同轴设置在外壳2011的内孔中, 主轴2012一端
26、伸 出外壳2011并作为整个驱动电机201的输出端。 为了对主轴2012进行回转支承, 所述外壳 201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轴套2013和第二轴套2014, 所述第一轴套2013和第二轴套2014 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套设在主轴2012位于壳体2011内的两端, 且所述第一轴套2013和第 二轴套2014均于主轴2012与外壳2011之间形成密封, 该密封方式可通过增加密封套或密封 法兰等密封结构形式实现, 也可以通过自身形状匹配并填充密封圈得以实现, 从而来保证 外壳2011内较好的密封性能。 0037 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轴套2014为大致的法兰状, 第二轴套2014缩径端的外环壁 说
27、明书 4/6 页 6 CN 212272581 U 6 与外壳2011的内孔壁配合, 并辅以密封圈进行密封, 第二轴套2014缩径端的内孔通过轴承 与主轴2012可转动配合, 所述第二轴套2014扩径端的内端面与外壳2011的端面紧密贴合, 且第二轴套2014扩径端的内孔与主轴2012之间套装有密封端盖2015, 密封端盖2015的作用 一是增加第二轴套2014与主轴2012之间的密封性能, 二是增加第二轴套2014安装在外壳 2011与主轴2012之间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轴套2013为大致的封盖形式, 第一轴套2013扣接 在外壳2011的端口处, 并通过在第一轴套2013与外壳2011之间
28、设置密封圈, 配合第一轴套 2013自身的密封性能便可实现较好的密封作用, 所述第一轴套2013的内孔与主轴2012之间 通过轴承实现可转动连接。 0038 由于整个驱动电机201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会影响整个驱动电机201的内部散热 性能, 尤其是处于高温烟气环境中, 一旦驱动电机201持续高速运转, 其烧毁的概率会大大 增加, 因此需要对驱动电机201进行及时并有效地冷却保护措施。 所述外壳2011内加工有若 干条沿第一轴套2013至第二轴套2014走向布置的流道孔2019, 作为优选地, 每条流道孔 2019的走向均与主轴2012的轴向平行, 若干条流道孔2019均绕主轴2012的中轴
29、线周向均匀 分布。 所述第一轴套2013和第二轴套2014的外端面上均加工有若干个过水孔2017, 此处的 外端面是指对应的第一轴套2013或第二轴套2014远离转子的一侧端面; 所述第一轴套2013 上的过水孔2017均关于第一轴套2013外端面中心呈均匀的周向分布, 同样地, 所述第二轴 套2014上的过水孔2017均关于第二轴套2014外端面中心呈均匀的周向分布, 所述第一轴套 2013和第二轴套2014上的每个过水孔2017至少与其中一条流道孔2019连通, 即表示不论是 第一轴套2013还是第二轴套2014上的过水孔2017一端均与外壳2011上的一条或多条流道 孔2019连通, 这
30、样便能保证整个水流通道的畅通性, 冷却水从第一轴套2013处的过水孔 2017流入, 经其中的一条或多条流道孔2019再分别从第二轴套2014处的过水孔2017流出, 不仅实现水流的输送, 同时还能对外壳2011进行及时的冷却散热, 尤其是定子结构处, 充分 的冷却降温措施很有必要。 0039 在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轴套2013和第二轴套2014上的过水孔2017数量相等, 并等于整个外壳2011上流道孔2019的数量, 单个第一轴套2013上的过水孔2017与单个流道 孔2019再与单个第二轴套2014上的过水孔2017形成一组流道, 这种水流通道分布方式不仅 利于加工, 而且每个水流通
31、道具有独立性, 不容易发生共同堵塞的现象。 而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轴套2013和第二轴套2014的侧环壁上均加工有过渡沉槽2018, 过渡沉槽2018为加 工在对应轴套侧环壁上的一道沉槽; 所述第一轴套2013上的所有过水孔2017均与其过渡沉 槽2018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轴套2013上的过渡沉槽2018均通过小孔与外壳2011上的所有流 道孔2019连通, 同样地, 所述第二轴套2014上的所有过水孔2017均与其过渡沉槽2018相互 连通, 所述第二轴套2014上的过渡沉槽2018均通过小孔与外壳2011上的所有流道孔2019连 通, 这种形式就可以不用限制第一轴套2013和第二轴套
32、2014上的过水孔2017的具体数量, 以及不用限制流道孔2019的具体数量, 便能实现所有的过水孔2017与所有的流道孔2019相 互连通, 从而能允许在加工数量的多形式选择性, 同时也能起到较好的防堵塞作用。 0040 为了能够外部冷却水顺利进入至第一轴套2013上的所有过水孔2017内, 所述第一 轴套2013的外端面上加工有沉孔, 第一轴套2013上的所有过水孔2017均位于该沉孔内, 所 述第一轴套2013的外端设置有连接盖2016, 所述连接盖2016一侧通过环形凸沿与沉孔插接 配合, 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 所述连接盖2016内侧与第一轴套2013上所有的过水孔2017 说明书
33、5/6 页 7 CN 212272581 U 7 之间形成注水腔, 即表示沉孔与连接盖2016之间形成注水腔, 该注水腔与第一轴套2013上 所有的过水孔2017相互连通, 所述连接盖2016上加工有与其注水腔连通的进水孔, 外接水 管与进水孔连通, 外部冷却水便能顺利流入至第一轴套2013上的所有过水孔2017内。 所述 第二轴套2014上的过水孔2017远离流道孔2019的一端可以是锥形状, 保证喷出的水流较 细, 高压水流冲击在叶片组件上, 一方面可以增加叶片组件的动能, 另一方面在撞击作用下 便形成水雾, 再借用旋转风力吹散开。 在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轴套2014上的每个过水孔 2
34、017内均设置有喷雾器, 从而使水流喷出时并形成水雾, 喷出的水雾在叶片组件作用下可 以定向进行排烟降尘。 再回到本实施例中, 所述叶片组件包括连接头203和固定环205, 所述 连接头203套装在所述主轴2012远离第一轴套2013的一端(输出端), 且所述连接头203位于 所述固定环205的内孔中, 作为优选地, 筒形的连接头203与固定环205同轴分布, 所述固定 环205与所述连接头203之间焊接固定有若干片叶片204, 喷出的水雾正对高速旋转的叶片 204, 从而可在叶片204的作用下聚向吹出, 对高温烟气处进行针对性地排烟降温。 0041 冷却水在外壳2011上甩出的瞬间通过高速离
35、心运动分解为细小的水滴, 水滴在高 速旋转叶片204的猛烈撞击作用下形成更细小的雾滴, 再借助负压作用将雾滴全数吸入至 叶片204朝向扩径筒体302的一侧, 再通过风力将水雾定向吹散出去, 当叶片204位于扩径筒 体302内或者靠近扩径筒体302的位置处, 水雾可呈放射状态扩散出去。 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注 意, 在附图中所图示的结构或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同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 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 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说明书 6/6 页 8 CN 212272581 U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9 CN 212272581 U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0 CN 212272581 U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1 CN 212272581 U 11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2 CN 212272581 U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