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732281.0 (22)申请日 2020.05.07 (73)专利权人 河北新天科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 司 地址 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家口经济 开发区沙岭子镇(张家口市东山产业 集聚区) (72)发明人 刘作广李荣黎燕航刘世江 赵志磊谢丹马涛傅文光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315 代理人 赵俊寅 (51)Int.Cl. B66C 1/12(2006.01) B66C 1/44(2006.01) B66D 3/08(2006.
2、01) B66D 3/20(2006.01) B66D 3/2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57)摘要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包括 固定架和抱紧装置, 固定架的一端安装有压舌连 接架, 压舌连接架内部通过拉杆装置与压舌相连 接; 抱紧装置包括抱紧片和压舌安装架, 抱紧片 和压舌安装架相配合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压舌活 动连接在压舌安装架内; 固定架远离压舌的一端 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卷扬机, 卷扬机的输出端连接 钢丝绳, 固定架靠近压舌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滑 轮。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3、, 由于卷 扬机到压舌的距离大于定滑轮到压舌的端部的 距离, 从而通过卷扬机自身的向下的作用力, 便 能够抵消远大于卷扬机几倍重量的吊装物, 并加 上压舌与塔筒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 使本申请装 置能够对如叶片等重量很大的吊装物均能够实 现吊装作业。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2292485 U 2021.01.05 CN 212292485 U 1.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架 (1) 和抱紧装置 (2) , 所述固定架 (1) 的一端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压舌连接架 (3) , 所述压舌连接架 (3) 内部通过 转动销活动连接拉杆装置 (4)
4、 的一端, 所述拉杆装置 (4) 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销活动连接在压 舌 (5) 的一端; 所述抱紧装置 (2) 包括抱紧片 (6) 和压舌安装架 (7) , 所述压舌安装架 (7) 的两侧面均通 过螺栓与抱紧片 (6) 的端部相连接, 所述抱紧片 (6) 和压舌安装架 (7) 相配合形成一个环形 结构, 且包覆在塔筒外表面, 所述压舌安装架 (7) 内侧的压板 (9) 和塔筒表面接触, 所述压舌 (5) 中间通过转动轴 (8) 活动连接在压舌安装架 (7) 的两侧面, 所述压舌 (5) 的另一端与压板 (9) 相接触; 所述固定架 (1) 远离压舌 (5) 的一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卷扬机 (10)
5、 , 所述卷扬机 (10) 的 输出端连接钢丝绳 (11) 的一端, 所述固定架 (1) 靠近压舌 (5) 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滑轮 (12) , 所述钢丝绳 (11) 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 (12) 并穿过塔筒上端的定滑轮与吊装物相连 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紧 片 (6) 设置有多个, 且相邻两个抱紧片 (6) 之间通过锁紧螺栓 (13) 进行锁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 架 (1) 靠近塔筒一端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垫块 (14) , 所述垫块 (14) 与塔筒基座相接
6、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杆 装置 (4) 包括上拉杆 (41) 、 下拉杆 (42) 和调节套 (43) , 所述上拉杆 (41) 和下拉杆 (42) 外表面 均设置有螺纹, 所述调节套 (43) 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上拉杆 (41) 的一端和下拉杆 (42) 的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调节套 (43) 两端的螺纹孔内, 所述上拉杆 (41) 的另一端通过转 动销与压舌安装架 (7) 相连接, 所述下拉杆 (42) 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销与压舌 (5) 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7、所述固定 架 (1) 靠近塔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抵触块 (15) , 所述抵触块 (15) 位于压舌连接架 (3) 上方, 且与塔筒表面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滑 轮 (12) 包括横向定滑轮和纵向定滑轮, 所述横向定滑轮与纵向定滑轮相配合。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292485 U 2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吊装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 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风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 风机塔架的高度不断增高, 风机大部件吊装
8、和更 换也越来越困难。 0003 目前风机吊装维护基本采用汽车起重机、 履带起重机等大型起重设备来完成, 由 于吊装物 (如叶片等) 都是非常重的, 通常还需要大量配重才能完成吊装工作, 这导致维护 成本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无需使用大型吊车, 只用简单轻型地面工装设备, 即可实现风机大部件吊装, 从而节省昂贵 的吊车租赁费用, 缩短作业周期。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包括固定架和抱紧装置, 所述固定架的一 端两侧面均固
9、定安装有压舌连接架, 所述压舌连接架内部通过转动销活动连接拉杆装置的 一端, 所述拉杆装置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销活动连接在压舌的一端; 所述抱紧装置包括抱紧 片和压舌安装架, 所述压舌安装架的两侧面均通过螺栓与抱紧片的端部相连接, 所述抱紧 片和压舌安装架相配合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且包覆在塔筒外表面, 所述压舌安装架内侧的 压板和塔筒表面接触, 所述压舌中间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在压舌安装架的两侧面, 所述压 舌的另一端与压板相接触; 所述固定架远离压舌的一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卷扬机, 所述卷 扬机的输出端连接钢丝绳的一端, 所述固定架靠近压舌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滑轮, 所述钢 丝绳绕过定滑轮并穿过塔筒上
10、端的定滑轮与吊装物相连接。 0007 优选地, 所述抱紧片设置有多个, 且相邻两个抱紧片之间通过锁紧螺栓进行锁紧 固定。 0008 优选地, 所述固定架靠近塔筒一端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垫块。 0009 优选地, 所述拉杆装置包括上拉杆、 下拉杆和调节套, 所述上拉杆和下拉杆外表面 均设置有螺纹, 所述调节套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上拉杆的一端和下拉杆的一端分别 活动连接在调节套两端的螺纹孔内, 所述上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销与压舌安装架相连 接, 所述下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销与压舌相连接。 0010 优选地, 所述固定架靠近塔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抵触块, 所述抵触块位于压舌连 接架上方, 且与塔筒
11、表面相接触。 0011 优选地, 所述定滑轮包括横向定滑轮和纵向定滑轮, 所述横向定滑轮与纵向定滑 轮相配合。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2292485 U 3 0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 过杠杆原理, 当钢丝绳收到吊装物向上的作用力时, 压舌的端部会通过压板对塔筒产生一 个挤压力, 并且吊装物的重力越大, 压舌对塔筒的挤压力越大, 从而使其与塔筒之间的摩擦 力越大, 从而能够抵消吊装物对固定架的向上的作用力, 并且由于卷扬机到压舌的距离远 远大于定滑轮到压舌的端部的距离, 因此通过杠杆原理, 以压舌的端部为支点, 从而通过卷
12、扬机自身的向下的作用力, 便能够抵消远大于卷扬机几倍重量的吊装物, 再加上压舌与塔 筒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 使本申请装置能够对如叶片等重量很大的吊装物均能够实现吊装 作业。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4 图1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 本实用新型中抱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标号说明: 0019 1、 固定架; 2、 抱紧装置; 3、 压舌连接架; 4、 拉杆装置;
13、 41、 上拉杆; 42、 下拉杆; 43、 调 节套; 5、 压舌; 6、 抱紧片; 7、 压舌安装架; 8、 转动轴; 9、 压板; 10、 卷扬机; 11、 钢丝绳; 12、 定滑 轮; 13、 锁紧螺栓; 14、 垫块; 15、 抵触块; 16、 塔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 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0021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吊装装置, 包括固定架1和抱 紧装置2, 固定架1的一端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压舌连接架3, 压舌连接架3内部通过转动
14、销 活动连接拉杆装置4的一端, 拉杆装置4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销活动连接在压舌5的一端; 抱紧 装置2包括抱紧片6和压舌安装架7, 压舌安装架7的两侧面均通过螺栓与抱紧片6的端部相 连接, 抱紧片6和压舌安装架7相配合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且包覆在塔筒底部外表面, 压舌安 装架7内侧的压板9和塔筒表面接触, 压舌5中间通过转动轴8活动连接在压舌安装架7的两 侧面, 压舌5的另一端与压板9相接触; 固定架1远离压舌5的一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卷扬机 10, 卷扬机10的输出端连接钢丝绳11的一端, 固定架1靠近压舌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滑轮 12, 钢丝绳11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12并穿过塔筒上端的定滑轮与吊
15、装物相连接。 0022 在工作时, 可先在塔筒上端的叶片根部安装有定滑轮, 将钢丝绳11的端部绕过定 滑轮12后向上延伸, 再绕过叶片根部的定滑轮改变方向后连接到吊装物上, 再启动卷扬机 10, 从而使其通过钢丝绳11带动吊装物完成吊装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 在进行吊装时, 由 于钢丝绳11会对固定架1一个向上的作用力, 继而给予压舌连接架3内部的拉杆装置4一个 向上的作用力, 使拉杆装置4带动压舌5转动, 从而通过杠杆原理, 压舌5的端部会通过压板9 对塔筒产生一个挤压力, 并且吊装物的重力越大, 压舌5对塔筒的挤压力越大, 从而使其与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292485 U
16、 4 塔筒之间的摩擦力越大, 从而能够抵消吊装物对固定架1的向上的作用力, 并且在本实用新 型中, 卷扬机10是安装在固定架1远离塔筒的一端, 而定滑轮12是安装在固定架1靠近塔筒 的一端, 因此通过杠杆原理, 以压舌5的端部为支点, 由于卷扬机10到压舌5的距离远远大于 定滑轮12到压舌5的端部的距离, 从而通过卷扬机10自身的向下的作用力, 便能够抵消远大 于卷扬机10几倍重量的吊装物, 再加上压舌5与塔筒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 使本申请装置能 够对如叶片等重量很大的吊装物均能够实现吊装作业。 0023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 抱紧片6设置有多个, 且相邻两个抱紧片6 之间通
17、过锁紧螺栓13进行锁紧固定。 从而在安装固定抱紧片6, 可根据塔筒的直径对抱紧片 6做适应性调整, 并通过锁紧螺栓13将抱紧片6紧紧包覆在塔筒的外表面, 以增加抱紧片6的 稳定性和抱紧片6与塔筒之间的摩擦力, 并且通过将抱紧片6分隔成多个, 也便于抱紧片6的 移动运输。 0024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 固定架1靠近塔筒一端的下表面固定安装 有垫块14, 垫块14与塔筒基座相接触。 通过垫块14以防止固定架1在受到钢丝绳11的向上的 作用力时, 固定架1与塔筒基座直接接触而发生磨损, 并通过垫块14也能保证与塔筒基座之 间的柔性接触。 同时, 当钢丝绳11发生偏载时, 垫块14
18、亦可以起到支撑作用, 抵消压舌连接 架3受到的不平衡载荷, 从而防止固定架1发生侧翻。 0025 实施例四, 基于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 拉杆装置4包括上拉杆41、 下拉杆42和调 节套43, 上拉杆41和下拉杆42外表面均设置有螺纹, 调节套43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 上拉杆 41的一端和下拉杆42的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调节套43两端的螺纹孔内, 上拉杆41的另一端 通过转动销与压舌安装架7相连接, 下拉杆42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销与压舌5相连接。 0026 在安装完成抱紧装置2后, 可通过转动调节套43, 使上拉杆41和下拉杆42相邻的端 部均朝调节套43中心移动, 从而带动压舌5的一端具有一个向
19、上的作用力, 通过杠杆原理, 使压舌5与压板9相接触的一端能够先行给予压板9一个挤压力, 从而增加压板9与塔筒之间 的摩擦力, 以保证钢丝绳11能够吊装重量更大的吊装物。 压舌连接架3受到的上拉杆41的向 下拉力, 将通过垫块14来平衡。 0027 实施例五, 基于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 固定架1靠近塔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抵触 块15, 抵触块15位于压舌连接架3上方, 且与塔筒表面相接触。 通过抵触块15既可以约束固 定架1的纵向运动, 也可以增加固定架1与塔筒表面的摩擦力, 同时, 还能起到固定架1向上 翻转的保护作用。 0028 实施例六, 基于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 定滑轮12包括横向定
20、滑轮和纵向定滑轮, 横向定滑轮与纵向定滑轮相配合。 通过横向定滑轮以改变钢丝绳11的水平方向, 使两个钢 丝绳11之间的间距加大, 再通过纵向定滑轮以改变钢丝绳11的竖直方向, 使其向上提拉。 0029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 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 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 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292485 U 5 图 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2292485 U 6 图 2 图 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2292485 U 7 图 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2292485 U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