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192533.5 (22)申请日 2020.02.20 (73)专利权人 怀化学院 地址 418000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怀东路 180号 (72)发明人 杨仕民金卫婷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44260 代理人 阳江军 (51)Int.Cl. G01V 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包 括探盘组件、 支架及中控主机, 所述支架包括圆 柱形的
2、杆体及设置于所述杆体底端的球头, 所述 探盘组件包括底盘及设置于所述底盘中间位置 并用于安装所述支架的底座, 所述底座包括底 壳、 与所述底壳相对设置的顶壳及自所述底壳的 中间位置向所述顶壳延伸的支撑壁, 所述顶壳一 侧设有第一缺口, 所述底座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 缺口的顶盖, 所述顶盖与所述顶壳活动连接, 所 述支撑壁与所述顶盖配合围成收容所述球头的 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完全贯穿所述底座两侧, 所 述球头对应收容并限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第 一缺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杆体的直径。 本实 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金属探测器可以全方位进 行旋转探查。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1
3、206821 U 2020.08.07 CN 211206821 U 1.一种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探测的探盘组件、 与所述探盘组件连 接的支架及固定于所述支架的中控主机, 所述支架包括圆柱形的杆体及设置于所述杆体底 端的球头, 所述探盘组件包括底盘及设置于所述底盘中间位置并用于安装所述支架的底 座, 所述底座包括底壳、 与所述底壳相对设置的顶壳及自所述底壳的中间位置向所述顶壳 延伸的支撑壁, 所述顶壳一侧设有第一缺口, 所述底座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缺口的顶盖, 所 述顶盖与所述顶壳活动连接, 所述支撑壁与所述顶盖配合围成收容所述球头的安装孔, 所 述安装孔完全贯穿所述底座两
4、侧, 所述球头对应收容并限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第一缺 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杆体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包括与所述顶壳连 接的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安装孔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底壳方向弯折延伸的弯折 部, 所述支撑壁对应所述弯折部的位置设有第二缺口, 所述弯折部收容于所述第二缺口内, 并承载于所述支撑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支撑壁中 的一个设有凸起, 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槽, 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支撑壁通过所 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配合结构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
5、式金属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部远离所述弯折部 一端设有旋转轴, 所述旋转轴安装于所述顶壳上, 所述顶盖整体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包括相互连通的 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上方, 所述第二缺口连 通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一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头对应安装并限位于 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底壳 连接的底盖, 所述底盖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
6、属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盖与所述底壳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盖靠近所述顶盖的一端向远 离所述顶盖方向凹陷形成有凹槽, 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球头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球头部 分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且所述球头承载于所述底盖上。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206821 U 2 一种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探测仪器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背景技术】 0002 金属探测仪是一种用于探测金属的电子仪器, 可应用于多个领域, 尤其是在考古 方面, 可以方便找到古墓中的金银财宝与首饰或其
7、他金属制品。 0003 相关技术中, 手持式金属探测仪包括支架、 探盘组件及中控主机, 所述支架与所述 探盘组件铰接, 使得所述探盘组件可以绕所述支架旋转, 可以方便适应地形进行探测, 但是 该种结构设计中, 所述探盘组件绕所述支架的旋转角度为180 , 不能进行全方位的旋转; 并 且所述探盘组件与所述支架不方便拆卸, 给收纳和运输带来不便。 0004 因此, 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手持式金属探测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装上述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可以进行全方位旋转并且收 纳方便的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
8、式金属探测器, 包括用于探测的探 盘组件、 与所述探盘组件连接的支架及固定于所述支架的中控主机, 所述支架包括圆柱形 的杆体及设置于所述杆体底端的球头, 所述探盘组件包括底盘及设置于所述底盘中间位置 并用于安装所述支架的底座, 所述底座包括底壳、 与所述底壳相对设置的顶壳及自所述底 壳的中间位置向所述顶壳延伸的支撑壁, 所述顶壳一侧设有第一缺口, 所述底座还包括覆 盖所述第一缺口的顶盖, 所述顶盖与所述顶壳活动连接, 所述支撑壁与所述顶盖配合围成 收容所述球头的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完全贯穿所述底座两侧, 所述球头对应收容并限位于 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杆体的直径。 0
9、007 优选的, 所述顶盖包括与所述顶壳连接的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安装孔 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底壳方向弯折延伸的弯折部, 所述支撑壁对应所述弯折部的位置设有第 二缺口, 所述弯折部收容于所述第二缺口内, 并承载于所述支撑壁上。 0008 优选的, 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支撑壁中的一个设有凸起, 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凸起相 匹配的凹槽, 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支撑壁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配合结构固定连接。 0009 优选的, 所述本体部远离所述弯折部一端设有旋转轴, 所述旋转轴安装于所述顶 壳上, 所述顶盖整体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0010 优选的, 所述安装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
10、一安装孔 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上方, 所述第二缺口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一缺口。 0011 优选的, 所述球头对应安装并限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0012 优选的, 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底壳连接的底盖, 所述底盖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安 装孔。 0013 优选的, 所述底盖与所述底壳活动连接。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206821 U 3 0014 优选的, 所述底盖靠近所述顶盖的一端向远离所述顶盖方向凹陷形成有凹槽, 所 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球头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球头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且所述球头承 载于所述底盖上。 0015 与相关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11、中, 所述支撑壁与所述顶 盖配合围成收容所述球头的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完全贯穿所述底座两侧, 所述球头对应收 容并限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使得所述杆体可以在所述安装孔进行360 全方位的旋转, 使用 方便; 所述底盖与所述底壳活动连接, 需要收纳时, 可以将所述底盖打开, 将所述支架从所 述安装孔内取出, 实现所述支架与所述探盘组件的分离, 从而方便分开收纳。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
12、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它的附图, 其中: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金属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与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2所示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金属探测器的一种收纳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
13、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金属探测器100, 所述手持式金 属探测器100包括支架1、 探盘组件2及中控主机3。 0023 所述支架1为使用者手持的部位, 使用者手持所述支架1进行移动操作。 所述支架1 包括圆柱形的杆体11及设置于所述杆体11底端的球头12, 所述杆体11和所述球头12可以一 体成型也可以分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赘述。 0024 所述探盘组件2上设有线圈, 所述线圈通过交流电后, 产生迅速变化的第一磁场, 第一磁场范围内存在金属物质时, 能在金属物体内部能产生涡电流, 基于电磁原理, 涡电流
14、对应产生第二磁场, 所述第二磁场可以对所述第一磁场产生影响, 从而引发探测器发出鸣 声, 提醒使用者发现金属物质。 0025 所述探盘组件2包括底盘21及设置于所述底盘21的中间位置并用于安装所述支架 1的底座22。 0026 所述底座22包括底壳221、 与所述底壳221相对设置的顶壳222及自所述底壳221的 中间位置向所述顶壳222延伸的支撑壁223。 0027 所述顶壳222为曲面结构, 所述顶壳222截面积向靠近所述底壳221 的方向逐渐增 大。 所述顶壳222一侧设有第一缺口10, 所述底座22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缺口10的顶盖224,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20682
15、1 U 4 所述顶盖224与所述顶壳222活动连接, 且所述顶盖224的形状与所述顶壳222的形状相匹 配, 可以使所述底座22整体结构协调完整。 0028 所述第一缺口1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杆体11的直径, 所述杆体11 可以对应收 容于所述第一缺口10内。 0029 所述支撑壁223与所述顶盖224配合围成收容所述球头12的安装孔 20, 所述安装 孔20完全贯穿所述底座22两侧, 所述球头12对应收容并限位于所述安装孔20内, 所述球头 12可以在所述安装孔20内进行360 全方位的旋转, 使用更加灵活多变。 0030 所述顶盖224包括与所述顶壳222连接的本体部2241及自所述本体
16、部 2241靠近所 述安装孔20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底壳221方向弯折延伸的弯折部2242, 所述支撑壁223对应所 述弯折部2242的位置设有第二缺口30, 所述弯折部2242收容于所述第二缺口30内, 并承载 于所述支撑壁223上。 0031 进一步的, 所述弯折部2242与所述支撑壁223中的一个设有凸起, 另一个设有与所 述凸起相匹配的凹槽, 所述弯折部2242与所述支撑壁223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配合 结构固定连接, 优选的, 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之间可以设置为过盈配合, 可以增加所述凸起 和所述凹槽的连接牢靠性。 0032 所述本体部2241远离所述弯折部2242一端设有旋转轴, 所
17、述旋转轴安装于所述顶 壳222上, 所述顶盖224整体可以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通过向上抠动所述本体部2241可以打 开所述顶盖224, 打开所述顶盖224后, 可以翻转所述顶盖224, 使所述第一缺口10完全外露。 0033 所说安装孔2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孔210及第二安装孔220, 所述第一安装孔 210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00上方, 所述第二缺口30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210及所述第一 缺口10, 所述球头12对应安装并限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0内, 所述第一安装孔210的形状 与所述球头12的球面形状相匹配, 所述球头12可以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210内全方位旋转。 0034 所述底
18、座22还包括与所述底壳221连接的底盖225, 所述底盖225完全覆盖所述第 二安装孔220, 优选的, 所述底盖225与所述底壳221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底盖 225与所述底壳221之间通过螺丝连接, 可以方便拆卸。 0035 所述底盖225靠近所述顶盖224的一端向远离所述顶盖224方向凹陷形成有凹槽 2250, 所述凹槽2250的形状与所述球头12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球头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 2250内, 且所述球头12承载于所述底盖225 上。 0036 所述中控主机3固定于所述支架1, 用于为所述探盘组件2的线圈提供电源, 同时控 制所述手持式金属探测器100的整体智能化
19、运行, 所述中控主机3的结构及使用原理同样为 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赘述。 0037 所述手持式金属探测器100提供了两种收纳方式: 0038 (1)打开所述顶盖224, 并旋转所述支架1, 使所述支架1位于所述第一缺口10的上 方, 向下按压所述支架1, 将所述支架1收纳于所述第一缺口10内, 此时所述支架1与所述探 盘组件1贴近, 改变了所述探盘组件 2的放置方向, 节约了收纳空间; 0039 (2)打开所述底盖225, 将所述支架1从所述安装孔20内取出, 实现所述支架1与所 述探盘组件2的分离, 从而方便分开收纳。 0040 与相关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
20、金属探测器中, 所述支撑壁与所述顶 盖配合围成收容所述球头的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完全贯穿所述底座两侧, 所述球头对应收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206821 U 5 容并限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使得所述杆体可以在所述安装孔进行360 全方位的旋转, 使用 方便; 所述底盖与所述底壳活动连接, 需要收纳时, 可以将所述底盖打开, 将所述支架从所 述安装孔内取出, 实现所述支架与所述探盘组件的分离, 从而方便分开收纳。 0041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在此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改进, 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206821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206821 U 7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206821 U 8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206821 U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