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782072.7 (22)申请日 2020.05.13 (73)专利权人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450051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站北 街2号 (72)发明人 牛玉草毛旭升余奎薛文亮 李会乾闫从晓商风滨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 (普通合伙) 41121 代理人 郭乃凤 (51)Int.Cl. H02G 1/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预绞丝安装辅助工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绞丝安装辅助工 具, 包括
2、框架和螺栓, 框架由上部框架和下部框 架组成, 在框架内套设有外环夹具, 在外环夹具 内套设有内环夹具, 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通过螺 栓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 使用方便, 由原来的至少两人配合操作减少为单人操作即 可, 减少人力的投入, 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避免 工作人员手握拉线端部及预绞丝对双手造成损 伤的情况, 具有很好的社会实用价值, 易于推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1790436 U 2020.10.27 CN 211790436 U 1.一种预绞丝安装辅助工具, 包括框架 (5) 和螺栓 (4)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 (5) 由上 部框架
3、 (5-A) 和下部框架 (5-B) 组成, 在所述框架 (5) 内套设有外环夹具 (2) , 所述外环夹具 (2) 由一半的上环 (2-A) 和一半的下环 (2-B) 组成, 在所述上环 (2-A) 和下环 (2-B) 的内壁上 分别设置有凹槽状的绞丝孔 (2-1) ; 所述外环夹具 (2) 的内部套设有内环夹具 (1) , 所述内环 夹具 (1) 呈锥形状分布, 所述内环夹具 (1) 由一半的第一卡具 (A) 和一半的第二卡具 (B) 组 成; 所述上部框架 (5-A) 和下部框架 (5-B) 通过螺栓 (4) 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绞丝安装辅助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
4、上部框架 (5-A) 和下 部框架 (5-B) 呈对称状分布, 所述上部框架 (5-A) 和下部框架 (5-B) 分别由弧形钢板 (5-1) 和 连接板 (5-2) 组成, 所述弧形钢板 (5-1) 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 (5-2) , 在所述每个连接板 (5-2) 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孔 (5-C)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绞丝安装辅助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环 (2-A) 和下环 (2- B) 内壁上的绞丝孔 (2-1) 分别至少为八个, 且所述绞丝孔 (2-1) 均匀的分布在上环 (2-A) 和 下环 (2-B) 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绞丝安装辅助工具, 其特征在
5、于: 所述第一卡具 (A) 和第二 卡具 (B) 呈对称状分布, 所述第一卡具 (A) 和第二卡具 (B) 分别由顶部卡环 (1-A) 和下部锥状 卡环 (1-A) 组成, 所述第一卡具 (A) 和第二卡具 (B) 内壁的中心位置形成一个穿孔 (3) , 所述 穿孔 (3) 贯穿内环夹具 (1) 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绞丝安装辅助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环夹具 (1) 的外径 与外环夹具 (2) 的内径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绞丝安装辅助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框架 (5-A) 和下 部框架 (5-B) 呈对称状套设在外环夹具外壁的上部和下部。 7.根据权利
6、要求1所述的预绞丝安装辅助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环 (2-A) 和下环 (2- B) 呈对称状套设在内环夹具的外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790436 U 2 预绞丝安装辅助工具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线预绞丝缠绕时用的端部辅助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预绞丝 安装辅助工具。 0003 背景技术: 0004 目前国内外拉线电力铁塔在连接拉线和拉线棒通常采用压接管的方式, 此种连接 需要在现场配备液压机、 压模、 经培训合格持证压接工等, 费时费力且一旦压接完成后, 如 需调整拉线张力则需截断重新压接甚至可能需要更换一整根拉线; 津巴布韦旺吉电厂
7、三期 工程输电线路设计采用预绞丝连接方式, 此方式可以多次微调拉线的张力, 但是, 在进行拉 线外壁预绞丝缠绕时, 往往需要多人配合操作, 需要至少一名工作人员A双手握紧拉线及预 绞丝的一端, 然后另一名工作人员B将剩余预绞丝进均匀的缠绕在拉线上, 而工作人员A手 握力度较小时, 会出现预绞丝打滑的情况, 严重影响预绞丝的缠绕及效率; 且长期通过双手 手握拉线及预绞丝的一端, 会对工作人员的双手造成划痕或勒印, 稍有不慎, 会使手部受到 伤害。 0005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预绞丝安装辅 助工具, 仅需单人就可将预绞丝在拉线上
8、进行缠绕, 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 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7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预绞丝安装辅助工具, 包括框架和螺栓, 所述框架由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组 成, 在所述框架内套设有外环夹具, 所述外环夹具由一半的上环和一半的下环组成, 在所述 上环和下环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凹槽状的绞丝孔; 所述外环夹具的内部套设有内环夹具, 所述内环夹具呈锥形状分布, 所述内环夹具由一半的第一卡具和一半的第二卡具组成; 所 述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0009 所述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呈对称状分布, 所述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分别由弧形钢 板和连接板组成, 所述弧
9、形钢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 在所述每个连接板上分别设置 有定位孔。 0010 所述上环和下环内壁上的绞丝孔分别至少为八个, 且所述绞丝孔均匀的分布在上 环和下环的内壁上。 0011 所述第一卡具和第二卡具呈对称状分布, 所述第一卡具和第二卡具分别由顶部卡 环和下部锥状卡环组成, 所述第一卡具和第二卡具内壁的中心位置形成一个穿孔, 所述穿 孔贯穿内环夹具的内部。 0012 所述内环夹具的外径与外环夹具的内径相匹配。 0013 所述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呈对称状套设在外环夹具外壁的上部和下部。 0014 所述上环和下环呈对称状套设在内环夹具的外部。 0015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0016
10、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 先将拉线的一端穿入内环夹具的穿孔中, 然后将外环夹具套 在内环夹具的外部, 再将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套分别套设在外部夹具的外部, 将每根预绞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790436 U 3 丝分别穿入绞丝孔内, 且保持每孔一根; 通过螺栓将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连接, 同时通过紧 固螺栓将拉线及预绞丝卡紧并固定; 然后将剩余的预绞丝缠绕在拉线上, 缠绕完毕后, 拆卸 此工具即可; 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 减少了人力的投入, 提高了工作效率, 易于推广。 0017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环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
11、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环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的安装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23 其中, 图5中6表示拉线。 00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0026 参见图1-图5, 一种预绞丝安装辅助工具, 包括框架5和螺栓4, 框架5由上部框架5- A和下部框架5-B组成, 在框架5 (上部框架5-A和下部框架5-B内) 内套设有外环夹具2, 外环 夹具2由一半的上环2-A和一半的下环2-B组成, 在上环2-A和下环2-B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 凹槽状的绞丝孔2-1; 外环夹具2
12、的内部套设有内环夹具1, 内环夹具1呈锥形状分布, 内环夹 具1由一半的第一卡具A和一半的第二卡具B组成; 上部框架5-A和下部框架5-B通过螺栓4连 接在一起。 0027 上部框架5-A和下部框架5-B呈对称状分布, 上部框架5-A和下部框架5-B分别由弧 形钢板5-1和连接板5-2组成, 在弧形钢板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5-2, 在每个连接板 5-2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孔5-C。 0028 上环2-A和下环2-B内壁上的绞丝孔2-1分别至少为八个, 且绞丝孔2-1均匀的分布 在上环2-A和下环2-B的内壁上。 0029 第一卡具A和第二卡具B呈对称状分布, 第一卡具A和第二卡具B分别由顶
13、部卡环1- A和下部锥状卡环1-A组成, 第一卡具A和第二卡具B内壁的中心位置形成一个穿孔3 (第一卡 具A和第二卡具B呈对称状合在一起) , 穿孔3贯穿内环夹具1的内部。 0030 内环夹具1的外径与外环夹具2的内径相匹配。 0031 上部框架5-A和下部框架5-B呈对称状套设在外环夹具外壁的上部和下部。 0032 上环2-A和下环2-B呈对称状套设在内环夹具的外部。 0033 工作原理: 0034 1、 将拉线6的一端穿设在第一卡具和第二卡具中心位置形成的穿孔3中, 即将拉线 6的一端卡设在第一卡具和第二卡具之间形成的穿孔3中; 0035 2、 将上环2-A和下环2-B套在第一卡具和第二卡
14、具的外部; 0036 3、 将上部框架5-A和下部框架5-B分别套在上环2-A、 下环2-B的外部, 并用手压住 上部框架5-A和下部框架5-B, 在每个绞丝孔2-1内分别穿入一根绞丝, 切记每孔一根, 然后 通过螺栓4将上部框架5-A和下部框架5-B连接 (即在上部框架5-A中弧形钢板两端的连接板 5-2上的定位孔5-C与下部框架5-B中弧形钢板两端的连接板5-2上的定位孔5-C之间分别插 设一个螺杆, 并拧上配套螺母进行固定) , 此时, 绞丝孔2-1中的绞丝及穿孔3中拉线被卡住 压紧在一起; 然后将剩余的绞丝缠绕在拉线6上, 缠绕完毕后, 拆卸此工具即可。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790436 U 4 0037 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 使用方便, 由原来的至少两人配合操作减少为单人操作即 可, 减少人力的投入, 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避免工作人员手握拉线端部及预绞丝对双手造 成损伤的情况, 具有很好的社会实用价值, 易于推广。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790436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211790436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211790436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211790436 U 8 图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211790436 U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