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67184.9 (22)申请日 2020.03.06 (73)专利权人 浙江余氏飞龙山茶油有限公司 地址 324300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 马金路22号 (72)发明人 余勤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427 代理人 宫建华 (51)Int.Cl. F25D 3/00(2006.01) F25D 17/02(2006.01) F25D 23/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5
2、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 设备, 涉及高效冷却设备领域, 针对现有茶粕制 粒高效冷却设备效率低下的问题, 现提出如下方 案, 其包括主筒, 所述主筒的内壁设置有冷却水 箱, 所述主筒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 所述出料口 内设置有活塞, 所述主筒的左、 右两侧均设置有 水泵, 所述主筒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开口, 所述主 筒的上方设置有筒盖, 所述筒盖的中心开设有圆 孔, 所述圆孔的外沿固定连接有盖板, 所述筒盖 上设置有多个排气风扇, 所述圆孔的中心设置有 电机箱, 所述电机箱内设置有电机, 且电机的输 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所述搅拌杆为空心腔 体, 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冷却剂。 本
3、装置具有大大 的增加了接触面积, 高效降温, 而又方便上下料 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11854559 U 2020.11.03 CN 211854559 U 1.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包括主筒(1), 所述主筒(1)的内壁设置有冷却水箱 (2), 所述主筒(1)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3), 所述出料口(3)内设置有活塞(4),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筒(1)的左、 右两侧均设置有水泵(5), 所述主筒(1)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开口(6), 所述 主筒(1)的上方设置有筒盖(7), 所述筒盖(7)的中心开设有圆孔(10), 所述圆孔(10)的外沿 固定连接有盖板(
4、8), 所述筒盖(7)上设置有多个排气风扇(9), 所述圆孔(10)的中心设置有 电机箱(11), 所述电机箱(11)内设置有电机, 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2), 所述 搅拌杆(12)为空心腔体, 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冷却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箱(11)的侧 面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圆孔(10)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水泵(5)的 一端均延伸在冷却水箱(2)内, 且另一端设置与主筒(1)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4)通过
5、螺 纹活动连接在出料口(3)内, 所述盖板(8)设置在排气风扇(9)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风扇(9)为 四个阵列设置在圆孔(10)周围的筒盖(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筒(1)的上端 面外沿设置有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与筒盖(7)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854559 U 2 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冷却设备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茶粕在制粒后一般伴随有高温, 为了可以进行快
6、速的封装以及包装, 通常需要对 茶粕颗粒进行人工的冷却降温, 但是现有的设备一般不能够方便的进行冷却, 且冷却效率 低, 冷却后产生的冷凝水不能够即使排出。 这一系列的弊端都制约着茶粕制粒的冷却效率。 因此提出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解决了现有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 备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包括主筒, 所述主筒的内壁设置有冷却水箱, 所述主 筒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 所述出料口内设置有活塞, 所述主筒的左、 右两侧均设置有水泵, 所述
7、主筒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开口, 所述主筒的上方设置有筒盖, 所述筒盖的中心开设有圆 孔, 所述圆孔的外沿固定连接有盖板, 所述筒盖上设置有多个排气风扇, 所述圆孔的中心设 置有电机箱, 所述电机箱内设置有电机, 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所述搅拌杆为 空心腔体, 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冷却剂。 0006 优选的, 所述电机箱的侧面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圆孔的内壁。 0007 优选的, 两个所述水泵的一端均延伸在冷却水箱内, 且另一端设置与主筒外侧。 0008 优选的, 所述活塞通过螺纹活动连接在出料口内, 所述盖板设置在排气风扇的上 方。 0009 优选的, 所述排气风扇为四个阵列设置在圆孔周围的
8、筒盖上。 0010 优选的, 所述主筒的上端面外沿设置有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与筒盖连接。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通过主筒、 冷却水箱、 出料口、 活塞、 水泵、 开口、 筒盖、 盖板、 排气风扇、 圆孔、 电机 箱、 搅拌杆, 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两个水泵对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的抽取, 达到高 效降温的目的, 且搅拌杆内为空心设置, 内填充的冷却剂在进行搅拌降温时可以与茶粕颗 粒进而充分的接触, 以达到高效降温, 产生的水蒸气将会通过排气风扇的排气由开口排出, 使得可以高效的降温, 且圆孔的的设置又方便了上料。 0013 使得本装置具有大大
9、增加了接触面积, 高效降温, 而又方便上下料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的结构的剖视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的仰视结构的剖视图。 说明书 1/2 页 3 CN 211854559 U 3 0016 图中标号: 1主筒、 2冷却水箱、 3出料口、 4活塞、 5水泵、 6开口、 7筒盖、 8盖板、 9排气 风扇、 10圆孔、 11电机箱、 12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10、,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18 参照图1-2, 一种茶粕制粒高效冷却设备, 包括主筒1, 主筒1的内壁设置有冷却水 箱2, 主筒1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3, 出料口3内设置有活塞4, 主筒1的左、 右两侧均设置有水 泵5, 主筒1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开口6, 主筒1的上方设置有筒盖7, 筒盖7的中心开设有圆孔 10, 圆孔10的外沿固定连接有盖板8, 筒盖7上设置有多个排气风扇9, 圆孔10的中心设置有 电机箱11, 电机箱11内设置有电机, 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2, 搅拌杆12为空心 腔体, 腔体内填充有冷却剂。 0019 本实施方式中, 电机箱11的侧面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圆孔1
11、0的内壁。 0020 本实施方式中, 两个水泵5的一端均延伸在冷却水箱2内, 且另一端设置与主筒1外 侧。 0021 本实施方式中, 活塞4通过螺纹活动连接在出料口3内, 盖板8设置在排气风扇9的 上方。 0022 本实施方式中, 排气风扇9为四个阵列设置在圆孔10周围的筒盖7上。 0023 本实施方式中, 主筒1的上端面外沿设置有安装座, 安装座通过螺栓与筒盖7连接。 0024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 可以通过两个水泵5对冷却水箱2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的抽 取, 达到高效降温的目的, 且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杆12转动, 由于搅拌杆12内为空心设置, 其 内填充的冷却剂在进行搅拌降温时可以与茶粕颗粒
12、进而充分的接触, 以达到高效降温, 产 生的水蒸气将会通过排气风扇9的排气由开口6排出, 使得可以高效的降温, 且圆孔10的设 置又方便了上料, 而下料时取下活塞4即可。 0025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明书 2/2 页 4 CN 211854559 U 4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5 CN 211854559 U 5 图2 说明书附图 2/2 页 6 CN 211854559 U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