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58745.9 (22)申请日 2020.03.05 (73)专利权人 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地址 247100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丁桥镇 永平村 (72)发明人 舒红群余有亮包有富赵谷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4144 代理人 方荣肖 (51)Int.Cl. H01M 2/10(2006.01) H01M 10/613(2014.01) H01M 10/6556(2014.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2、(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包 括有箱体、 端盖和多层支架, 箱体内分别转动安 装有左、 右螺柱, 多层支架一方面螺合在左、 右螺 柱上, 另一方面通过连杆与端盖相连接; 每层支 架分别设有前、 后滑槽, 每层支架内转动安装有 转轴, 转轴上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左、 右螺纹段, 并分别螺合有左、 右承托条, 左、 右承托条的两端 分别沿前、 后滑槽滑动; 箱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 多个散热孔, 每个散热孔内分别连接有双金属 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有利于散热, 也有利于 蓄电池的拿取和存放, 操作方便, 能够满足固定 不同尺寸蓄电池的需要, 保证了蓄电池的正常工 作。 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1929554 U 2020.11.13 CN 211929554 U 1.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包括有箱体, 所述箱体的顶端设有通孔并设有端盖,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箱体内的左、 右侧分别转动安装有呈竖向设置的左、 右螺柱, 箱体内设置有多层支 架, 所述多层支架底端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所述的左、 右螺柱上, 多层支架顶端 的两侧与所述端盖底部的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左、 右连杆, 所述箱体底部的左、 右侧分 别设有左、 右横向通孔, 所述的左、 右横向通孔内分别转动安装有左、 右横杆, 所述左、 右横 杆的前端分别延伸到所述箱体内且对应
4、与所述左、 右螺柱的底部之间通过锥齿轮副相传动 连接, 左、 右横杆的后端分别延伸出所述箱体外; 每层支架的前、 后侧的内侧分别设有前、 后滑槽, 每层支架的左、 右侧之间转动安装有 转轴, 所述转轴的一端分别从所在支架的一侧延伸出, 转轴左、 右半部分的外壁上分别设有 旋向相反的左、 右螺纹段, 并分别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左、 右承托条, 所述左、 右承托条的两 端分别沿所述的前、 后滑槽滑动; 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散热孔, 每个散热孔的上沿分别连接有双金属片, 所 述双金属片的前端与所在散热孔的下沿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通孔为台阶
5、孔, 所 述端盖的截面呈T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 右横杆的后端和 转轴的延伸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 右承托条的截面 分别呈L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金属片的主动层分 别朝向所述箱体的内部, 双金属片的主动层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其被动层的热膨胀系数。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29554 U 2 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 具体是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化学能
6、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化学电池, 一般简称为电池。 放电后, 能够用充电的方 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将电能储存为化学能; 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将这类电池称为蓄电池, 也称二次电池。 所谓蓄电池即是贮存化学能量, 于必要时放出电能 的一种电气化学设备。 0003 在使用蓄电池时, 通常将多组蓄电池成行或成列放置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箱体内, 以达到防尘、 防潮等目的, 然后采用紧固件或简易的安装架等实现对蓄电池的固定, 随之而 来的问题就是: 多组蓄电池同时被固定箱体内, 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空隙, 不利于散热, 且 不利于拿取和存放。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
7、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提供一种蓄电池固定 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包括有箱体, 所述箱体的顶端设有通孔并设有端盖,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箱体内的左、 右侧分别转动安装有呈竖向设置的左、 右螺柱, 箱体内设置有多层 支架, 所述多层支架底端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所述的左、 右螺柱上, 多层支架顶 端的两侧与所述端盖底部的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左、 右连杆, 所述箱体底部的左、 右侧 分别设有左、 右横向通孔, 所述的左、 右横向通孔内分别转动安装有左、 右横杆, 所述左、 右 横杆的前端分别延伸到所述箱体内且对应与所述左、 右螺柱的底部
8、之间通过锥齿轮副相传 动连接, 左、 右横杆的后端分别延伸出所述箱体外; 0007 每层支架的前、 后侧的内侧分别设有前、 后滑槽, 每层支架的左、 右侧之间转动安 装有转轴, 所述转轴的一端分别从所在支架的一侧延伸出, 转轴左、 右半部分的外壁上分别 设有旋向相反的左、 右螺纹段, 并分别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左、 右承托条, 所述左、 右承托条 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的前、 后滑槽滑动; 0008 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散热孔, 每个散热孔的上沿分别连接有双金属 片, 所述双金属片的前端与所在散热孔的下沿相接触。 0009 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通孔为台阶孔, 所述端
9、盖的截面 呈T形。 0010 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 右横杆的后端和转轴的延伸端 分别固定连接有转柄。 0011 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 右承托条的截面分别呈L形。 0012 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金属片的主动层分别朝向所述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929554 U 3 箱体的内部, 双金属片的主动层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其被动层的热膨胀系数。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采用多层支架来分别放置和固定多组蓄电池, 使得蓄电池 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利于散热, 多层支架和端
10、盖可进行联动升降, 在不影响箱体密封性 能的前提下, 有利于蓄电池的拿取和存放, 且操作方便; 多层支架上起到固定蓄电池作用的 承托条之间的间距能够按需进行调节, 满足了固定不同尺寸蓄电池的需要; 另外, 蓄电池在 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出时, 双金属片受热产生形变, 散热孔导通进行散热, 从而保证了 蓄电池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端盖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端盖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参见附图, 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包括有箱体1, 箱体1的顶端设有通孔2并设有端 盖
11、3, 箱体1内的左、 右侧分别转动安装有呈竖向设置的左、 右螺柱4, 箱体1内设置有多层支 架5, 多层支架5底端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左、 右螺柱4上, 多层支架5顶端的两侧 与端盖3底部的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左、 右连杆6, 箱体1底部的左、 右侧分别设有左、 右 横向通孔, 左、 右横向通孔内分别转动安装有左、 右横杆7, 左、 右横杆7的前端分别延伸到箱 体1内且对应与左、 右螺柱4的底部之间通过锥齿轮副8相传动连接, 左、 右横杆7的后端分别 延伸出箱体1外; 0019 每层支架的前、 后侧的内侧分别设有前、 后滑槽9, 每层支架的左、 右侧之间转动安 装有转轴10, 转轴1
12、0的一端分别从所在支架的一侧延伸出, 转轴10左、 右半部分的外壁上分 别设有旋向相反的左、 右螺纹段, 并分别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左、 右承托条11, 左、 右承托条 11的两端分别沿前、 后滑槽9滑动; 0020 箱体1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散热孔12, 每个散热孔的上沿分别连接有双金属片 13, 双金属片13的前端与所在散热孔的下沿相接触。 0021 本实用新型中, 通孔2为台阶孔, 端盖3的截面呈T形。 0022 左、 右横杆7的后端和转轴10的延伸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柄14。 0023 左、 右承托条11的截面分别呈L形。 0024 双金属片13的主动层分别朝向箱体1的内部, 双金属片13
13、的主动层的热膨胀系数 大于其被动层的热膨胀系数。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 分别正向转动左、 右横杆7, 分别带动左、 右螺柱4正向旋转, 使得多层支架5沿左、 右螺柱4上升, 并带动端盖3离开通孔2并上升, 当多层支架5上升至最大高度时, 基本从箱体 1内露出, 此时将多组蓄电池15分别放置并固定在多层支架5上的左、 右承托条11之间。 在实 际使用过程中, 由于转轴10左、 右半部分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左、 右螺纹段, 转动 转轴10, 使得左、 右承托条11分别沿前、 后滑槽9相向或背向移动, 来调节左、 右承托条11之 说明书 2/3 页 4
14、CN 211929554 U 4 间的间距, 从而来满足固定不同尺寸蓄电池的需要; 也可以微调左、 右承托条11之间的间 距, 使二者略微相向移动, 使得多组蓄电池15能够更加可靠的被固定住。 0027 多组蓄电池15被固定好后, 反向转动左、 右横杆7, 分别带动左、 右螺柱4反向旋转, 使得多层支架5沿左、 右螺柱4下降, 并带动端盖3下降, 当多层支架5上升至最低高度时, 端 盖3正好位于通孔2内, 实现对箱体1的密封。 0028 多组蓄电池15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出时, 双金属片13受热产生形变, 由于 其主动层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其被动层的热膨胀系数, 即主动层的形变大于被动层的形变
15、, 双金属片13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 多个散热孔12分别导通进行散热, 能够保证多 组蓄电池15的正常工作。 0029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变形和改进, 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929554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1929554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1929554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1929554 U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