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53708.9 (22)申请日 2020.03.04 (73)专利权人 上海淳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万祥镇宏祥 北路83弄1-42号20幢F区834室 (72)发明人 赵媛媛周晶李经文 (51)Int.Cl. B65D 90/6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堵污泥斗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堵污泥斗, 包括本 体、 支架和本体底部倾斜对称设置的底板, 所述 底板下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门板, 所述底板与
2、门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连接件, 所述门板的另 一端设置有密封板, 所述密封板与门板倾斜设 置, 所述底板表面靠近上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 撑座, 所述密封板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 座, 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液 压伸缩机构, 所述液压伸缩机构分别与第一支撑 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转动连接, 污泥斗采用活动 形式的排泄口, 可以根据需求控制污泥斗排泄口 的大小, 不容易堵塞, 避免了传统污泥斗出口大 小固定堵塞时不宜处理的问题, 污泥斗活动形式 的排泄口还可以控制污泥排泄的速度, 实用性 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 CN 211944729 U 2020.11.17 C
3、N 211944729 U 1.一种防堵污泥斗, 包括本体 (1) 、 支架 (2) 和本体 (1) 底部倾斜对称设置的底板 (3) , 其 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 (3) 下端通过铰链 (6) 转动连接有门板 (4) , 所述底板 (3) 与门板 (4) 的连 接处设置有弹性连接件 (7) , 所述门板 (4) 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板 (5) , 所述密封板 (5) 与门 板 (4) 倾斜设置, 所述底板 (3) 表面靠近上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撑座 (81) , 所述密封板 (5) 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座 (82) , 所述第一支撑座 (81) 和第二支撑座 (82) 之间设置有液 压伸缩机
4、构 (8) , 所述液压伸缩机构 (8) 分别与第一支撑座 (81) 和第二支撑座 (82) 之间转动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泥斗,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板 (4) 、 密封板 (5) 和液 压伸缩机构 (8) 均设置有两个且沿本体 (1) 中心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泥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板 (5) 与门板 (4) 为一 体式结构, 且密封板 (5) 与门板 (4) 的倾斜角和底板 (3) 与垂直线的倾斜角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泥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板 (5) 内侧与门板 (4) 交汇位置处设置有凹槽 (53)
5、, 所述凹槽 (53) 水平设置, 凹槽 (53) 内部嵌入设置有压杆 (51) , 所述压杆 (51) 与凹槽 (53) 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 (52) , 且压杆 (51) 外侧表面为半圆柱面状, 所述压杆 (51) 的外侧表面超出密封板 (5) 的内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污泥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板 (5) 的内侧表面和 门板 (4) 内侧边缘与本体 (1) 贴合位置处均设置有密封垫 (9) 。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44729 U 2 一种防堵污泥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防堵污泥斗。 背景技术
6、 0002 污泥斗是用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用于沉淀收集污泥的设备, 污泥斗主要为箱体结 构, 其下端为漏斗状, 底部有两个扇门, 每个扇门由动力设备控制开关, 将腔体内的污泥排 泄, 在污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 0003 但是, 现有技术中的污泥斗的排料口大小形状都是固定的, 开口不能变换大小, 所 以在排泄污泥过程中, 经常容易堵塞, 常规的防止堵塞的污泥斗, 都是在内部加装叶片推送 装置, 这样难免加大了使用成本, 而且设备的维修问题也随之增加, 不能很好的解决堵塞问 题。 发明内容 0004 为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污泥斗,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污泥斗的排料口 大小形状固定, 开口不能
7、变换大小而导致的污泥斗出口堵塞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堵污泥斗, 包括本体、 支架和本体底部倾斜对称设置的底板, 所述底板下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门板, 所述底板 与门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连接件, 所述门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板, 所述密封板与门板 倾斜设置, 所述底板表面靠近上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撑座, 所述密封板的一端表面设置 有第二支撑座, 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液压伸缩机构, 所述液压伸缩机 构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转动连接。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门板、 密封板和液压伸缩机构均设置有两个且沿本体中心线对称 设
8、置。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密封板与门板为一体式结构, 且密封板与门板的倾斜角和底板与 垂直线的倾斜角一致。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密封板内侧与门板交汇位置处设置有凹槽, 所述凹槽水平设置, 凹 槽内部嵌入设置有压杆, 所述压杆与凹槽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 且压杆外侧表面为半圆柱 面状, 所述压杆的外侧表面超出密封板的内侧表面。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密封板的内侧表面和门板内侧边缘与本体贴合位置处均设置有密 封垫。 0010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1 污泥斗采用活动形式的排泄口, 底板下端设置有活动的门板, 门板通过液压伸缩 机构进行开关, 可以根据需求控制污泥斗排泄口的大
9、小, 这样在排泄污泥时, 出口不容易堵 塞, 避免了传统污泥斗出口大小固定堵塞时不宜处理的问题, 同时不用在斗内部安装推动 叶片, 降低了使用成本, 污泥斗活动形式的排泄口还可以控制污泥排泄的速度, 实用性强。 0012 排料口的门板封闭处还设置有密封板, 密封板和门板上均设置有密封垫, 保证污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944729 U 3 泥斗关闭时封闭性良好, 密封板上设置有弹性的压杆结构, 可以在密封板封闭之前提前进 行封闭, 使得密封板在贴合时中间不会有污泥残留, 保证密封板的封闭良好。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
10、将对实 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 图仅仅是示例性的,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4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 比例、 大小等, 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 以供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 故不具技术 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 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 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 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 内。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
11、供的一种防堵污泥斗的打开状态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堵污泥斗的关闭状态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堵污泥斗的侧视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堵污泥斗的排泄口放大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堵污泥斗的密封板结构图; 00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堵污泥斗的门板和密封板内表面图。 0021 图中: 1-本体、 2-支架、 3-底板、 4-门板、 5-密封板、 51-压杆、 52-弹簧、 53-凹槽、 6- 铰链、 7-弹性连接件、 8-液压伸缩机构、 81-第一支撑座、 82-第二支撑座、 9-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
12、22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 的范围。 0023 如图1-3所示, 污泥斗包括本体1、 支架2和本体1底部倾斜对称设置的底板3, 底板3 设置有两个, 底板3可以为矩形状, 也可以是梯形状, 底板3下端通过铰链6与门板4转动连 接, 门板4与底板3对应设置有两个, 门板4的转动可以实现污泥斗排泄
13、口大小的控制, 底板3 与门板4对应设置有两个, 门板4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连接件7, 用于将底板3和门板4的连接 处密封, 且弹性连接件7表面平滑, 保证污泥排泄流畅, 门板4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板5, 密封 板5与密封板5与门板4倾斜设置, 密封板5与门板4为一体式结构, 且密封板5与门板4的倾斜 角和底板3与垂直线的倾斜角一致, 这样, 在门板4闭合, 门板4与底板3呈一条直线时, 两边 的密封板5可以贴合一致, 保证密封性良好。 0024 底板3表面靠近上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撑座81, 密封板5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第二 支撑座82, 第一支撑座81和第二支撑座82之间设置有液压伸缩机构8, 液
14、压伸缩机构8与密 封板5对应设置有两个, 液压伸缩机构8的伸缩为门板4的转动提供动力, 为了保证门板4转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944729 U 4 动自如, 液压伸缩机构8分别与第一支撑座81和第二支撑座82之间转动连接。 0025 如图4-6所示, 密封板5内侧与门板4交汇位置处设置有凹槽53, 凹槽53水平设置, 凹槽53内部嵌入设置有压杆51, 压杆51与凹槽53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52, 压杆51通过弹簧 52的作用在凹槽53内部伸缩活动, 压紧弹簧52时, 压杆51可以完全嵌入在凹槽53内部, 松开 弹簧52时, 压杆51的外侧表面可以超出密封板5的表面, 且压杆51外
15、侧表面为半圆柱面状, 这样, 在密封板5即将贴合时, 两个压杆51的半圆柱表面先接触, 半圆柱面状表面有利于两 个压杆51接触点的移动, 便于将压杆51压入凹槽53内部, 压杆51结构可以在密封板5封闭之 前提前进行封闭, 使得密封板5在贴合时中间不会有污泥残留, 保证密封板5的封闭良好。 0026 密封板5的内侧表面和门板4内侧边缘与本体1贴合位置处均设置有密封垫9, 密封 板5表面的密封垫9将凹槽53包裹, 保证污泥斗关闭时封闭性良好。 0027 虽然, 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 但 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 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 的。 因此, 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 求保护的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944729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6 页 6 CN 211944729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6 页 7 CN 211944729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6 页 8 CN 211944729 U 8 图4 说明书附图 4/6 页 9 CN 211944729 U 9 图5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0 CN 211944729 U 10 图6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1 CN 211944729 U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