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104400.4 (22)申请日 2020.06.15 (73)专利权人 马鞍山久想电气有限公司 地址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 园宁路与园中路交叉口东北角 (72)发明人 洪求旭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代理人 侯晔 (51)Int.Cl. H01F 41/076(201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 折弯钳, 涉及折弯装置技术领域。 包括钳
2、头和两 个钳柄, 钳头包括钳头构件 和钳头构件, 钳头 构件 与钳头构件通过枢轴 枢接, 两个钳柄分 别连接在钳头构件 与钳头构件上; 钳头构件 上设置有挡件, 挡件一侧具有能够容纳线圈引出 端铜带的卡槽 ; 钳头构件上设置有与枢轴 间 隔设置的枢轴, 枢轴上设置有转轮 , 转轮 上具有周向环绕的卡槽; 枢轴 上设置有转轮 ; 转轮上具有周向环绕的卡槽, 卡槽与 卡槽对齐。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在折弯过 程中铜带在其厚度方向上发生弯曲变形, 并且不 会对铜带侧边造成划伤, 保证了折弯加工的质 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1980421 U 2020.11.20 CN
3、 211980421 U 1.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包括钳头和两个钳柄(1), 所述钳头包括钳头构件 (2)和钳头构件(4), 所述钳头构件 (2)与钳头构件(4)通过枢轴 (5)枢接, 两个所述钳 柄(1)分别连接在钳头构件 (2)与钳头构件(4)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钳头构件 (2)上设置有挡件(3), 所述挡件(3)一侧具有能够容纳线圈引出端铜带 (9)的卡槽 (31); 钳头构件(4)上设置有与所述枢轴 (5)间隔设置的枢轴(6), 所述枢 轴(6)上设置有转轮 (7), 所述转轮 (7)上具有周向环绕的卡槽(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其特征
4、在于: 所述枢轴 (5)上设置 有转轮(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轮(8)上具 有周向环绕的卡槽(81), 所述卡槽(81)与所述卡槽(71)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81)和卡 槽(71)口部具有扩大开口的倒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 (31)的进料端具有入口倒边(3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件(3) 与所述钳头构件 (2)可拆卸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5、 CN 211980421 U 2 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背景技术 0002 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的高、 低压绕组采用铜带(箔)绕成, 以环氧树脂为绝缘材料 在真空中浇注并固化, 构成高强度玻璃钢体结构。 绝缘等级有F、 H级。 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 有电气性能好、 耐雷电冲击能力强、 抗短路能力强、 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 0003 高、 低压绕组线圈作为电路的实现和承载部件, 对变压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 线圈制造、 绕制过程中对关键工序的有限控制, 对线圈成品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 对线
6、圈引线出头的处理, 就是线圈绕制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工序。 现有用于弯折线圈铜带 引出端的工具, 容易破坏导线匝绝缘, 弯折程度不一致且效率低, 费时费力。 0004 经检索, 公开日为2019.01.15, 授权公告号为CN208385214U的中国专利, 其公开了 一种变压器线圈引线弯折钳, 它包括两支把手, 连接在把手上的钳头, 所述钳头包括与一支 把手连接的L形弯钳头, 与另外一支把手连接的直钳头, 所述L形弯钳头远把手端与所述直 钳头远把手端通过枢轴枢接, 所述枢轴在钳头的一侧形成延伸段, 所述L形弯钳头和直钳头 上分别设置与延伸段间隔设置的定位部。 使用该实用新型中的弯折钳折弯变压器
7、线圈引出 线时, 由于铜带是扁平的, 铜带沿其厚度方向发生偏转弯折, 影响折弯质量; 另外, 折弯过程 中铜带侧边与枢轴易发生相对滑动, 会对铜带侧边造成划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针对折弯变压器线圈引出线时铜带会沿其厚度方向发生弯曲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 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能够有效避免在折弯过程中铜带在其厚度方向 上发生弯曲变形, 并且不会对铜带侧边造成划伤, 保证了折弯加工的质量。 0007 技术方案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 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包括钳头和两个钳柄, 所述钳头包
8、括钳头构件 和 钳头构件, 所述钳头构件 与钳头构件通过枢轴 枢接, 两个所述钳柄分别连接在钳头 构件 与钳头构件上; 0010 所述钳头构件 上设置有挡件, 所述挡件一侧具有能够容纳线圈引出端铜带的卡 槽 ; 钳头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枢轴 间隔设置的枢轴, 所述枢轴上设置有转轮 , 所 述转轮 上具有周向环绕的卡槽。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枢轴 上设置有转轮, 所述转轮上具有周向环绕的卡槽, 所 述卡槽与所述卡槽对齐。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卡槽和卡槽口部具有扩大开口的倒边。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卡槽 的进料端具有入口倒边。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980421 U
9、3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挡件与所述钳头构件 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5 有益效果 0016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1)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通过在挡件和转轮 上设置卡槽结 构, 将线圈引出端铜带卡入卡槽结构内进行折弯, 能够有效避免在折弯过程中铜带在其厚 度方向上发生弯曲变形, 并且在折弯过程中转轮 与铜带的侧边滚动配合, 不会对铜带侧边 造成划伤, 保证了折弯加工的质量; 0018 (2)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枢轴 上设置有转轮, 折弯加工变 压器线圈引出端时, 借助转轮形成合适的折弯半径, 避
10、免折弯半径过小导致折弯后弯角 内侧出现褶皱; 0019 (3)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转轮上具有卡槽, 折弯加工变压 器线圈引出端时, 线圈引出端铜带的待折弯部位卡入卡槽, 进一步避免了铜带在待折弯 部位产生厚度方向上的形变; 0020 (4)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所述挡件与所述钳头构件 可拆卸固 定连接, 便于拆卸更换; 0021 (5)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通过在相应的卡槽结构上设置倒边, 有利于线圈引出端铜带的插入, 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钳头构件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1、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5 附图中: 1、 钳柄; 2、 钳头构件 ; 3、 挡件; 31、 卡槽 ; 32、 入口倒边; 4、 钳头构件; 5、 枢轴 ; 6、 枢轴; 7、 转轮 ; 71、 卡槽; 8、 转轮; 81、 卡槽; 9、 线圈引出端铜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对照附图, 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 细的说明, 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技术方案有更完整、 准确和 深入的理解, 并有助于其实施。 0027 实施例1 0028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如图1和图2中所示,
12、 其包括钳头和 两个钳柄1, 所述钳头包括钳头构件 2和钳头构件4, 所述钳头构件 2与钳头构件4通过 枢轴 5枢接, 两个所述钳柄1分别连接在钳头构件 2与钳头构件4上; 所述钳头构件 2上 设置有挡件3, 所述挡件3一侧具有能够容纳线圈引出端铜带9的卡槽 31; 钳头构件4上设 置有与所述枢轴 5间隔设置的枢轴6, 所述枢轴6上设置有转轮 7, 所述转轮 7上具有 周向环绕的卡槽71, 所述卡槽71与卡槽 31对齐。 0029 本实施例中, 如图1中所示, 所述钳头构件 2为方形平板, 所述钳柄1固定在该方形 平板的一侧, 所述挡件3为方形挡块, 所述卡槽 31开设在该方形挡块上朝向钳柄1
13、的一侧; 如图2中所示, 所述钳头构件4为 “匚” 型结构, 钳柄1固定在钳头构件4上背向开口的一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980421 U 4 侧, 所述枢轴 5和枢轴6竖直设置在钳头构件4的开口内, 所述枢轴 5设置在开口端, 所 述枢轴6设置在背向开口的一端。 另外, 本实施例中, 如图1中所示, 所述挡件3与所述钳头 构件 2可拆卸固定连接, 具体为通过螺栓连接, 便于拆卸更换。 0030 折弯加工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时, 如图3中所示, 将线圈引出端铜带9从枢轴 5和转 轮 7之间穿过, 待折弯部位抵在枢轴 5上, 位于待折弯部位两侧的部分分别卡入挡件3上的 卡槽 31内和转
14、轮 7上的卡槽71内, 然后搬动钳柄1即可实现对线圈引出端铜带9的折弯。 0031 本实施例中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通过在挡件3和转轮 7上设置卡槽结构, 将线圈引出端铜带9卡入卡槽结构内进行折弯, 能够有效避免在折弯过程中铜带在其厚度 方向上发生弯曲变形, 并且在折弯过程中转轮 7与铜带的侧边滚动配合, 不会对铜带侧边 造成划伤, 保证了折弯加工的质量。 0032 实施例2 0033 本实施例中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中, 不同和改进之处 在于, 如图1和图2中所示, 所述枢轴 5上设置有转轮8。 如图3中所示, 折弯加工变压器线 圈引出端时, 线圈引出端铜带9的
15、待折弯部位绕转轮8折弯, 借助转轮8形成合适的折弯 半径, 避免折弯半径过小导致折弯后弯角内侧出现褶皱。 0034 如图1和图2中所示, 所述转轮8上具有周向环绕的卡槽81, 所述卡槽81与所 述卡槽71对齐。 如图3中所示, 折弯加工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时, 线圈引出端铜带9的待折弯 部位卡入卡槽81, 进一步避免了铜带在待折弯部位产生厚度方向上的形变。 0035 实施例3 0036 本实施例中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2中, 不同和改进之处 在于, 如图2中所示, 所述卡槽81和卡槽71口部具有扩大开口的倒边, 以方便将线圈引 出端铜带9插入卡槽81和卡槽71内。 0037
16、同理, 如图1中所示, 所述卡槽 31的进料端具有入口倒边32, 用于扩大该进料端的 开口, 以方便将线圈引出端铜带9插入卡槽 31内。 0038 本实施例中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钳, 通过在相应的卡槽结构上设置倒边, 有 利于线圈引出端铜带9的插入, 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9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 该描述没有限制性, 附图 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 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所以, 如果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 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 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 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980421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1980421 U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1980421 U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