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390893.6 (22)申请日 2020.03.24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东信海洋机械工程有限公 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 道登良社区南山大道1088号南园枫叶 大厦13F (72)发明人 林高行邱康明苏玉明齐晓威 (51)Int.Cl. F16L 23/024(2006.01) F16L 23/16(2006.01) F16K 31/06(2006.01) F16K 37/00(2006.01) F17D 5/02(2006.01) (
2、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阀, 公开了一种用 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包括阀体以及固定 于阀体并与所述阀体连通的连接管, 连接管靠近 外接管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螺纹, 连接管上套设有 内部开设有螺纹的套筒, 套筒与连接管螺纹配 合; 连接管远离阀体的一端设有与连接管连通的 外接管, 外接管靠近连接管端部的外侧壁上开设 有螺纹, 套筒与外接管螺纹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 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套筒分别与连接管以及外接 管螺纹配合, 且套筒将连接管与外接管的连接位 置覆盖, 阻碍了通过阀体与管道系统中的介质由 连接位置的外溢, 从而使电磁阀与
3、管道系统的连 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11976196 U 2020.11.20 CN 211976196 U 1.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包括阀体(1)以及固定于阀体(1)并与所述阀体 (1)连通的连接管(2),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2)远离所述阀体(1)一端的外侧壁上开设 有螺纹, 所述连接管(2)上套设有内部开设有螺纹的套筒(22), 所述套筒(22)与所述连接管 (2)螺纹配合; 所述连接管(2)远离所述阀体(1)的端部设有与所述连接管(2)连通的外接管 (3), 所述外接管(3)靠近所述阀体(1)一端
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螺纹, 所述套筒(22)与所述外 接管(3)螺纹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 (2)远离所述阀体(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凸管(21), 所述外接管(3)靠近所述连接管(2)的端 面上开设有凹槽(31), 所述凹槽(31)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层(311), 所述橡胶层(311)与 所述凸管(21)外侧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 (22)远离所述阀体(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凸环(221), 所述外接管(3)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盘 (32), 所述凸环(221)与所述
5、固定盘(32)上均开设有多个螺孔, 所述螺孔内螺纹配合有使所 述凸环(221)与所述固定盘(32)固定连接的螺栓(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环 (221)靠近所述固定盘(32)的侧面上开设有截面呈V形的环形槽(223), 所述环形槽(223)内 嵌设并固定有橡胶环(224), 所述固定盘(32)上固定连接有截面呈V形的压紧环(322), 所述 压紧环(322)与所述橡胶环(224)抵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 (1)上固定安装有控制电磁阀启闭的控制器(12), 所述连接管
6、(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 感器(14), 所述外接管(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33),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4)以 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3)均与所述控制器(12)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 (1)上固定安装有报警器(13), 所述报警器(13)与所述控制器(12)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 (22)外侧壁上开设有防滑槽(2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 (2)与所述阀体(1)一体制成。 权
7、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76196 U 2 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0002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 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 属于执行 器, 并不限于液压、 气动。 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 流量、 速度和其他的参数。 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 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 电磁 阀有很多种, 不同的电磁阀在控制系统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 最常用的是单向阀、 安全阀、 方向控制阀、 速度调节阀等。 0003 目前, 公告号
8、为CN2069583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先导式高温高压电 磁阀, 采用先导式结构, 包括先导部分、 线圈部件、 动铁芯、 先导孔、 主阀部分、 弹性活塞环、 主阀定位杆和密封件等主要部分, 所述先导部分设置有动铁芯, 动铁芯上方的柱体表面绕 有线圈部件, 先导部分还设有先导孔; 所述主阀部分与阀壁间有一定的间隙, 主阀部分上对 称设有密封槽, 弹性活塞环放置在密封槽中; 所述密封件材料增加银基、 铜基等金属材质; 所述主阀定位杆位于主阀部分的正下方。 0004 上述技术方案中, 采用小线圈开启高压力大口径电磁阀、 利用弹性活塞环使电磁 阀在高温状态正常可靠运作, 以改进密封件材质
9、的方法提高了电磁阀的密封性能。 但上述 方案中, 未考虑到电磁阀与管道连接时密封性的问题, 无人化管道系统中, 管道系统良好密 封性是保证系统安全性、 降低对人工维修需求的重要环节, 电磁阀与管道连接的密封性也 至关重要。 为此, 亟需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其与管道系统的连接具有良好的 密封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 电磁阀, 其与管道系统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无人化管 道系统的电磁阀, 包括阀体以及固
10、定于阀体并与所述阀体连通的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远离 所述阀体一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螺纹, 所述连接管上套设有内部开设有螺纹的套筒, 所述 套筒与所述连接管螺纹配合; 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阀体的端部设有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外 接管, 所述外接管靠近所述阀体一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螺纹, 所述套筒与所述外接管螺纹 配合。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电磁阀接入管道系统时, 阀体上的连接管端部与管道 系统中外接管的端部接合, 使得阀体与管道系统连通, 由于套筒与连接管螺纹配合, 此时使 用者转动套筒, 套筒沿连接管向远离阀体方向运动并套设于外接管上, 使得连接管与外接 管固定连接, 以此实现阀体与管道
11、系统的固定连接, 此时套筒将连接管与外接管的连接位 置覆盖, 套筒阻碍了通过阀体与管道系统中的介质由连接位置的外溢, 从而使电磁阀与管 说明书 1/5 页 3 CN 211976196 U 3 道系统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阀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凸管, 所 述外接管靠近所述连接管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 所述凹槽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层, 所述 橡胶层与所述凸管外侧壁贴合。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橡胶层由具有弹性的橡胶制成, 当凸管插入凹槽时, 橡胶 层遮挡了凸管与凹槽之间的间隙, 阻碍了系统中传输的介质由凸管
12、与凹槽的间隙泄露, 从 而提高连接管与外接管连接的密封性。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套筒远离所述阀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凸环, 所述 外接管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盘, 所述凸环与所述固定盘上均开设有多个螺孔, 所述螺孔内螺 纹配合有使所述凸环与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的螺栓。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套筒远离阀体移动至凸环与固定盘相抵时, 连接管与 外接管紧密接合, 此时凸环上的螺孔与固定盘上的螺孔轴线重合, 螺栓依次穿过凸环以及 固定盘的螺孔, 螺栓与螺孔的螺纹配合使凸环与固定盘固定连接, 使得套筒与外接管固定 连接, 避免套筒发生松动而脱离外接管, 从而保证了连接管与外接管的固
13、定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凸环靠近所述固定盘的侧面上开设有截面呈V形 的环形槽, 所述环形槽内嵌设并固定有橡胶环, 所述固定盘上固定连接有截面呈V形的压紧 环, 所述压紧环与所述橡胶环抵紧。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由于橡胶环有橡胶制成, 橡胶具有弹性, 当凸环与固定盘 相抵时, 压紧环插入环形槽内, 此时橡胶环受压紧环V形尖端的作用发生形变, 被压紧的橡 胶环阻碍了介质由凸环与固定盘的连接位置流出, 从而增强了连接管与外接管连接的密封 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阀体上固定安装有控制电磁阀启闭的控制器, 所 述连接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
14、感器, 所述外接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 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第一压力传感器对连接管内介质的压力进行检测, 第二 压力传感器对外接管内介质的压力进行检测, 由于连接管与外接管连通, 当介质于连接管 与外接管之间稳定流动时, 连接管与外接管之间流体的压力差值固定, 当介质于连接管与 外接管之间有泄漏时, 流体在外接管内的流量小于连接管内的流量, 此时第二压力传感器 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与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 上述两个压力传感器将压力值转换 为信号传输至控制器, 控制器识别后发出关闭电磁阀的命令至电磁阀,
15、以此控制电磁阀的 关闭, 防止介质大量泄露发生事故。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阀体上固定安装有报警器, 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 制器电连接。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介质于连接管与外接管之间有泄漏时, 第一压力传感 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差值异常, 控制器启动报警器, 报警器发出警报以提醒使 用者对系统进行检修。 001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套筒外侧壁上开设有防滑槽。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套筒的外侧壁上开设的防滑槽提高了套筒外侧表面的粗 糙程度, 套筒外侧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大, 当使用者转动套筒时, 人手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增 说明书 2/5
16、 页 4 CN 211976196 U 4 加, 防止使用者转动套筒时发生滑动, 从而保证了使用者对套筒进行转动的操作。 002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阀体一体制成。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连接管与阀体一体制成, 防止连接管与阀体连接位置由 于连接不牢固而出现裂缝, 从而避免了介质由连接管与阀体连接位置泄漏, 提高了电磁阀 的密封性能。 0022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 1、 本方案中, 套筒分别与连接管以及外接管螺纹配合, 且套筒将连接管与外接管 的连接位置覆盖, 阻碍了通过阀体与管道系统中的介质由连接位置的外溢, 从而使电磁阀
17、与管道系统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0024 2、 本方案中, 使用者将连接管端部的凸管插入外接管端部的凹槽中, 避免连接管 与外接管接合时发生错位, 便于使用者实现连接管与外接管接合的操作; 0025 3、 本方案中, 橡胶层遮挡了凸管与凹槽的间隙, 阻碍了系统中传输的介质由凸管 与凹槽的间隙溢出, 从而提高连接管与外接管连接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 1、 阀体; 12、 控制器; 13、 报警器; 14、 第一压力传感器; 2、 连接管; 21、 凸管; 22、
18、套筒; 221、 凸环; 222、 防滑槽; 223、 环形槽; 224、 橡胶环; 3、 外接管; 31、 凹槽; 311、 橡胶 层; 32、 固定盘; 321、 螺栓; 322、 压紧环; 33、 第二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如图1所示, 一种用于无人化管道系统的电磁阀, 包括阀体1、 连接管2以及外接管 3。 阀体1的一侧设有流通口, 介质通过流通口流入或流出阀体1。 阀体1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 12, 控制器12与电磁阀电连接, 用于控制电磁阀的启闭。 0031 如图1所示, 连接管2为圆形管, 连接管2与流通口连通,
19、 并与阀体1开设连通口的侧 壁固定连接, 且连接管2与阀体1一体制成, 防止连接管2与阀体1连接不牢固出现裂缝而导 致介质的泄漏。 结合图2所示, 连接管2远离阀体1一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螺纹, 且其端面上 固定连接有凸管21。 凸管21的截面呈圆环状, 其外径小于连接管2的外径, 且其内径与连接 管2内径相同, 凸管21的轴线与连接管2的轴线重合。 0032 结合图1、 图2所示, 连接管2上套设有套筒22, 套筒22呈圆筒状结构, 套筒22的轴线 与连接管2的轴线重合。 套筒2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螺纹, 套筒22与连接管2螺纹配合, 当套筒 22转动时, 其沿连接管2的长度方向移动。 套筒22
2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防滑槽222, 防滑槽222 便于使用者转动套筒22。 0033 结合图1、 图2所示, 外接管3为圆形管, 其位于连通管远离阀体1的一侧, 外接管3外 径与连接管2的外径相同, 且其内径与连接管2的内径相同, 外接管3的端部与连接管2远离 阀体1的端部相抵, 且其靠近阀体1一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螺纹, 外接管3与套筒22螺纹配 合。 当套筒22远离阀体1运动并套设于外接管3上时, 连接管2与外接管3端部抵紧, 套筒22使 说明书 3/5 页 5 CN 211976196 U 5 连接管2与外接管3得以固定连接, 且套筒22将连接管2与外接管3连接位置覆盖, 从而阻碍 了介质的泄
21、露, 使连接管2与外接管3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0034 如图2所示, 外接管3靠近连接管2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31, 凹槽31的截面呈圆 形, 其直径大于凸管21的外径, 凹槽31与凸管21插接配合。 凸管21插入凹槽31内使连接管2 与外接管3接合, 避免了连接管2与外接管3的错位。 凹槽31的内侧壁及外接管3靠近连接管2 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层311, 由于橡胶层311具有弹性, 当凸管21插入凹槽31内时, 橡胶 层311填补了凹槽31与凸管21之间的间隙, 以此防止介质由间隙溢出, 从而增强了连接管2 与外接管3连接的密封性。 0035 结合图1、 图2所示, 套筒22远离阀
22、体1的端部套设有凸环221, 凸环221的截面呈圆 环形, 其内侧壁与套筒2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凸环221上开设有螺孔, 螺孔的开口呈圆形, 螺 孔的轴线与凸环221的轴线平行, 且螺孔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 螺孔有六个, 六个螺孔沿圆 周方向均匀分布。 外接管3上套设有固定盘32, 固定盘32呈圆盘状, 其内侧壁与外接管3的外 侧壁固定连接,且其外径与凸环221的外径相同。 凸环221与固定盘32上均开设有螺孔, 螺孔 的开口呈圆形, 螺孔的轴线与套筒22的轴线平行。 凸环221与固定盘32上的螺孔均有六个, 当套筒22远离阀体1移动至凸环221与固定盘32相抵时, 凸环221上的螺孔与固定
23、盘32上的 螺孔一一对应。 螺孔内设有螺栓321, 螺栓321的螺杆上开设有螺纹, 螺栓321与螺孔的螺纹 配合使凸环221与固定盘32固定连接, 避免套筒22松动而脱离外接管3。 凸环221靠近固定盘 32的侧面上开设有环形槽223, 环形槽223的截面呈V形。 固定盘32靠近凸环221的侧面上固 定连接有压紧环322, 压紧环322的截面亦呈V形, 其与环形槽223插接配合。 环形槽223内嵌 设有橡胶环224, 橡胶环224的截面呈三角形, 其两侧面与环形槽223贴合并固定连接。 橡胶 环224由橡胶制成, 具有弹性, 当压紧环322插入环形槽223内时, 压紧环322的V形尖端压紧 橡
24、胶环224并使其发生形变, 被压实的橡胶环224阻碍了介质由凸环221与固定盘32的连接 位置流出, 从而增强了连接管2与外接管3连接的密封效果。 0036 结合图1、 图2所示, 连接管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4, 压力传感器是用于 感受压力信号, 并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第一压力传感器14固定安装于连接管2上 并与连接管2内部连通, 外接管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33, 第二压力传感器33与外 接管3的内部连通, 第一压力传感器14及第二压力传感器33均与控制器12电连接。 当连接管 2与外接管3发生泄漏时, 第二压力传感器33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传感器14检测到
25、的压力值, 上述两个压力传感器均将压力值转换为信号传输至控制器12, 控制器12识别后 发出关闭电磁阀的命令至电磁阀, 以此控制电磁阀的关闭, 防止介质大量泄露发生事故。 阀 体1上固定安装有报警器13, 报警器13与控制器12电连接, 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4与第二压力 传感器33反馈的压力差值异常时, 控制器12启动报警器13。 0037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 使用者只需将连接管2与外界管接合, 使凸管21插入凹槽31 内, 然后转套筒22动使其远离阀体1运动并套设于外接管3上, 此时外接管3与连接管2固定 连接, 继续转动套筒22至凸环221与固定盘32相抵, 此时凸环221与固定盘32上的螺
26、孔一一 对应, 然后将螺栓321旋入螺孔中, 使凸环221与固定盘32固定, 即可实现电磁阀与管道系统 的固定连接。 套筒22分别与连接管2以及外接管3螺纹配合, 且套筒22将连接管2与外接管3 的连接位置覆盖, 阻碍了通过阀体1与管道系统中的介质由连接位置的外溢, 从而使电磁阀 与管道系统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说明书 4/5 页 6 CN 211976196 U 6 003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 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指 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 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5/5 页 7 CN 211976196 U 7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8 CN 211976196 U 8 图2 说明书附图 2/2 页 9 CN 211976196 U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