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90510.2 (22)申请日 2020.04.07 (73)专利权人 任敬蕾 地址 256300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芦湖花 园36号3单元301 (72)发明人 任敬蕾 (74)专利代理机构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7223 代理人 张雯 (51)Int.Cl. B01D 11/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57)摘要 一种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属于提取设备技 术领域。 包括环绕主轴 (6) 设置的至少两个
2、浸出 仓 (16) ,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启闭件 (20) 以及驱 动装置, 每个浸出仓 (16) 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料 口, 启闭件 (20) 转动安装在浸出仓 (16) 上, 并将 出料口封闭, 驱动装置与启闭件 (20) 相连, 并带 动其转动。 本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的物料由底部 的出料口送出, 出料方便快速, 且不需要额外消 耗能源, 出料口通过启闭件封闭, 驱动装置与启 闭件相连, 并带动启闭件转动, 且启闭件的转轴 与启闭件的直径重合, 方便将出料口打开或封 闭, 结构简单, 不容易出现被卡住的问题, 使整个 浸出装置故障率低, 工作稳定。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9页 C
3、N 211963159 U 2020.11.20 CN 211963159 U 1.一种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包括环绕主轴 (6) 设置的至少两个浸出仓 (16) ,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启闭件 (20) 以及驱动装置, 每个浸出仓 (16) 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料口, 启闭件 (20) 转动安装在浸出仓 (16) 上, 并将出料口封闭, 驱动装置与启闭件 (20) 相连, 驱动装置带动启 闭件 (20) 转动, 并将出料口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与启 闭件 (20) 固定连接的启闭件拨杆 (31) 、 上导向板 (33) 以及下导向
4、板 (34) , 启闭件拨杆 (31) 环绕启闭件 (20) 的转轴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 上导向板 (33) 和下导向板 (34) 沿主轴 (6) 转 动方向依次设置, 启闭件拨杆 (31) 设置在上导向板 (33) 和下导向板 (34) 之间, 上导向板 (33) 上设置有沿主轴 (6) 的转动逐渐向下的弧形或倾斜状的上导向部, 下导向板 (34) 上设 置有沿主轴 (6) 的转动之间向上的弧形或倾斜状的下导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启闭件 (20) 连接有 带动其将出料口封闭的扭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
5、 每个所述的浸出仓 (16) 的 下侧均设置有出料仓 (4) , 出料仓 (4) 为由上至下截面积逐渐减小的锥形, 出料口设置在出 料仓 (4) 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 环绕每个所述的浸出仓 (16) 的底部均设置有肋板, 肋板底部的厚度大于浸出仓 (16) 的仓壁的厚度, 出料仓 (4) 的上 侧与对应的肋板底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肋板朝向浸出仓 (16) 的一侧为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浸出仓 (16) 中部倾斜状或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相邻的两个所述
6、浸出仓 (16) 之间通过连通管 (41) 相连通, 连通管 (41) 上设置有连通阀 (42) , 连通阀 (42) 连接有连 通阀开关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通阀开关机构包 括阀门拨杆 (45) 以及设置在阀门拨杆 (45) 上下两侧的上阀门操纵杆 (46) 和下阀门操纵杆 (47) , 阀门拨杆 (45) 环绕连通阀 (42) 转轴间隔均布有至少三根, 并与连通阀 (42) 的转轴同 步转动, 上阀门操纵杆 (46) 和下阀门操纵杆 (47) 沿主轴 (6) 的转动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其特征
7、在于: 所述的每个浸出仓 (16) 均连接有出液管 (43) , 出液管 (43) 上设置有出液阀 (44) , 出液阀 (44) 连接有出液阀开 关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启闭件 (20) 为阀 板或带有过流通道的阀球。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63159 U 2 一种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一种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属于提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时, 需要用到浸出装置, 通常动植物粉碎后放入至浸出装 置内, 然后通过加入浸出装置内的提取液完成提取。 为了提高提取效率, 并
8、实现连续性的浸 出, 通常采用连续性的浸出装置实现对物料有效成分的浸出。 0003 现有一种圆筒式的浸出装置, 圆筒内同轴设置有主轴, 主轴与圆筒之间设置有隔 板, 从而将圆筒内腔分隔成多个浸出仓, 隔板随主轴转动, 从而实现了物料的输送, 浸出液 通过输送泵实现输送, 进而实现了逆流的浸出方式。 当浸出完成后, 需要将物料送出, 现有 的浸出装置是通过活塞的方式实现出料口封闭, 并通过挤压活塞的方式实现出料口的打 开, 这种出料方式很容易出现活塞被卡住的问题, 导致出料口无法正常的打开或关闭, 导致 浸出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设备的故障率较高, 使用很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
9、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方便将出料口 打开或封闭, 故障率低的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包括 环绕主轴设置的至少两个浸出仓,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启闭件以及驱动装置, 每个浸出仓的 底部均设置有出料口, 启闭件转动安装在浸出仓上, 并将出料口封闭, 驱动装置与启闭件相 连, 驱动装置带动启闭件转动, 并将出料口打开。 0006 优选的,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与启闭件固定连接的启闭件拨杆、 上导向板以及下 导向板, 启闭件拨杆环绕启闭件的转轴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 上导向板和下导向板沿主轴 转动方向
10、依次设置, 启闭件拨杆设置在上导向板和下导向板之间, 上导向板上设置有沿主 轴的转动逐渐向下的弧形或倾斜状的上导向部, 下导向板上设置有沿主轴的转动之间向上 的弧形或倾斜状的下导向部。 0007 优选的, 所述的启闭件连接有带动其将出料口封闭的扭簧。 0008 优选的, 每个所述的浸出仓的下侧均设置有出料仓, 出料仓为由上至下截面积逐 渐减小的锥形, 出料口设置在出料仓的底部。 0009 优选的, 环绕每个所述的浸出仓的底部均设置有肋板, 肋板底部的厚度大于浸出 仓的仓壁的厚度, 出料仓的上侧与对应的肋板底部相连。 0010 优选的, 所述的肋板朝向浸出仓的一侧为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浸出仓中部倾斜
11、状或 弧形。 0011 优选的, 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浸出仓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 连通管上设置有连通 阀, 连通阀连接有连通阀开关机构。 0012 优选的, 所述的连通阀开关机构包括阀门拨杆以及设置在阀门拨杆上下两侧的上 说明书 1/7 页 3 CN 211963159 U 3 阀门操纵杆和下阀门操纵杆, 阀门拨杆环绕连通阀转轴间隔均布有至少三根, 并与连通阀 的转轴同步转动, 上阀门操纵杆和下阀门操纵杆沿主轴的转动方向间隔设置。 0013 优选的, 所述的每个浸出仓均连接有出液管, 出液管上设置有出液阀, 出液阀连接 有出液阀开关机构。 0014 优选的, 所述的启闭件为阀板或带有过流通道的阀
12、球。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 本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的物料由底部的出料口送出, 出料方便快速, 且不需要 额外消耗能源, 出料口通过启闭件封闭, 驱动装置与启闭件相连, 并带动启闭件转动, 且启 闭件的转轴与启闭件的直径重合, 方便将出料口打开或封闭, 结构简单, 不容易出现被卡住 的问题, 使整个浸出装置故障率低, 工作稳定。 0017 2、 上导向板推动启闭件拨杆摆动, 进而实现了启闭件的转动, 从而将出料口打开, 下导向板推动启闭件拨杆反向转动, 进而实现了启闭件的反向转动, 从而将出料口封闭, 结 构简单, 方便加工, 且加工成本低;
13、扭簧能够保证启闭件度对出料口封闭可靠。 0018 3、 浸出仓下侧设置有出料仓, 出料仓为锥形, 能够浸出仓内的物料都能够通过出 料口排出, 避免浸出仓内的物料无法排尽。 0019 4、 浸出仓的底部设置有肋板, 方便了出料仓与浸出仓的焊接, 生产制作更加方便。 0020 5、 肋板朝向浸出仓的一侧为倾斜状或弧形, 能够对物料起到导向的作用, 避免在 肋板与浸出仓之间产生积料。 0021 6、 连通管将相邻的两浸出仓连通, 只需要向靠近出料口的浸出仓内泵入浸出液, 即可使浸出液沿与物料输送方向的反向移动, 即通过一个泵即实现了物料的逆流提取, 减 少了泵的数量, 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 也降低
14、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0022 7、 上阀门拨杆和下阀门拨杆相配合, 实现了连通阀的开关, 当浸出仓运动至出料 口处时, 使连通阀关闭, 从而避免加入的浸出液直接经出料口排出。 0023 8、 每个浸出仓均连接有出液管, 从而能够方便在指定位置将浸出仓内的混合液放 出, 方便混合液的排放。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25 图2为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0026 图3为溢流槽的立体示意图。 0027 图4为外筒的仰视示意图。 0028 图5为驱动装置与阀板连接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29 图6为驱动装置、 增速机构和阀板的传动远离示意图。 0
15、030 图7为浸出仓的立体示意图。 0031 图8为浸出仓的俯视示意图。 0032 图9为实施例2中阀板与阀板连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3 图10为实施例2中上导向板、 下导向板及启闭件拨杆的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0034 图11为实施例2中启闭件拨杆与启闭件调节滚轮连接后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35 图12为实施例2中传动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说明书 2/7 页 4 CN 211963159 U 4 0036 图13为实施例3中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0037 图14为实施例3中连通阀开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中: 1、 外筒 101、 开口 2、 内筒 3、 进液管
16、4、 出料仓 5、 出料管 6、 主轴 7、 输送管 8、 溢流槽 801、 溢流槽让位口 9、 输送泵 10、 溢流管 11、 进液槽 12、 回流 管 13、 逆流管 14、 顶盖 15、 隔板 16、 浸出仓 17、 搅拌轴 18、 搅拌齿轮 19、 搅拌齿 圈 20、 启闭件 21、 阀杆 22、 传动轴 23、 主动齿轮 24、 被动齿轮 25、 下齿条 26、 出 料齿轮 27、 上齿条 28、 侧肋板 29、 内肋板 30、 外肋板 31、 启闭件拨杆 32、 启闭件 调节滚轮 33、 上导向板 34、 下导向板 35、 滚轮安装杆 36、 搅拌导向板 37、 搅拌拨杆 38、
17、搅拌传动滚轮 39、 弧形板 40、 进液通道 41、 连通管 42、 连通阀 43、 出液管 44、 出液阀 45、 阀门拨杆 46、 上阀门操纵杆 47、 下阀门操纵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1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 明。 0040 一种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 包括环绕主轴6设置的至少两个浸出仓16, 还包括启闭 件20以及驱动装置, 每个浸出仓16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料口, 启闭件20转动安装在浸出仓16 上, 并将出料口封闭, 驱动装置与启闭件20相连, 并带动其转动。 本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的 物料由底部的出料口送出, 出料方便快速, 且
18、不需要额外消耗能源, 出料口通过启闭件20封 闭, 驱动装置与启闭件20相连, 并带动启闭件20转动, 且启闭件20的转轴与启闭件20的直径 重合, 方便将出料口打开或封闭, 结构简单, 不容易出现被卡住的问题, 使整个浸出装置故 障率低, 工作稳定。 004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 解, 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 限的这些实施例, 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 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 但仍属于本 申请的保护范围。 0042 实施例1 0043 如图12所示: 本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还包括
19、外筒1、 内筒2以及隔板15, 外筒1为底 端封闭的圆筒, 外筒的上端可拆卸的安装有顶盖14, 主轴6的上端与顶盖14转动连接, 下端 向下穿过外筒1的封闭端, 并与外筒1的封闭端转动连接。 外筒1固定设置, 动力装置设置在 外筒1的下侧, 动力装置与主轴6相连, 并带动其同步转动。 内筒2同轴设置在外筒1内, 内筒2 为下端封闭的圆筒, 内筒2与主轴6相连, 并随主轴6同步转动。 隔板15竖向设置在内筒2内, 隔板15沿内筒2的径向设置, 隔板15的一侧与主轴6相连, 另一侧与内筒2内壁相连, 隔板15 的底部与内筒2的底部相连, 从而形成环绕主轴6间隔均布的多个浸出仓16。 每个浸出仓16
20、 的下侧均设置有出料装置。 0044 动力装置为电机或内燃机, 在本实施例中, 动力装置为电机, 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 置, 电机的输出轴和主轴6的下端均安装有相啮合的锥齿轮, 电机通过相啮合的锥齿轮带动 主轴6转动。 0045 搅拌装置与浸出仓16一一对应, 并设置在对应的浸出仓16的底部。 搅拌装置包括 搅拌轴17以及搅拌桨叶, 搅拌轴17的轴线与主轴6的轴线垂直设置, 搅拌轴17的两端均转动 说明书 3/7 页 5 CN 211963159 U 5 安装在对应的浸出仓16内, 搅拌轴17的远离主轴6的一端伸出浸出仓16。 搅拌桨叶安装在搅 拌轴17上, 并随搅拌轴17同步转动, 完成搅拌。
21、 0046 传动机构包括搅拌齿轮18和搅拌齿圈19, 每个搅拌装置的搅拌轴17伸出浸出仓16 的一端均同轴安装有搅拌齿轮18, 并随搅拌齿轮18同步转动, 搅拌齿圈19同轴安装在外筒1 的内壁上, 搅拌齿圈19与外筒1固定连接, 搅拌齿圈19设置在搅拌齿轮18的上侧或者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 搅拌齿圈19位于搅拌齿轮18的下侧, 搅拌齿圈19的上侧设置有与搅拌齿轮 18相啮合的轮齿, 从而在内筒2随主轴6转动的过程中, 搅拌轴17也同步转动, 从而实现了对 浸出仓16底部的物料的搅拌。 0047 每个浸出仓16内均设置有进液槽11, 进液槽11设置在浸出仓16远离主轴6的一侧 的上部, 进液槽
22、11为与内筒2同轴设置的弧形, 进液槽11的上端敞口设置, 进液槽11的底部 为由侧部至中部逐渐向下的锥形, 进液槽11的下侧设置有进液管3, 进液管3的上端与进液 槽11的中部相连通, 下端与对应的浸出仓16的底部相连通, 进液管3与内筒2固定连接, 并与 内筒2同步转动。 回液管路的输出端设置在进液槽11的正上方, 并使提取液经进液槽11进入 到对应的浸出仓16内。 0048 外筒1与内筒2之间设置有溢流槽8, 溢流槽8与浸出仓16一一对应, 溢流槽8的上侧 敞口设置, 底部为由侧部至中部逐渐向下的倾斜状, 回流管路的输入端与溢流槽8的下侧中 部相连通, 溢流槽8为与外筒1同轴的弧形。 每
23、个浸出仓16的上部均连接有溢流管10, 浸出仓 16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 溢流口低于进液槽11的底部设置, 溢流管10的上端与溢流口相连 通, 溢流管10的下端设置在溢流槽8的正上方。 0049 回流管路包括输送管7、 回流管12以及逆流管13, 输送管7的输出端同时连接回流 管12以及逆流管13的输出端, 输送管7的输入端穿过外筒1后与对应的溢流槽8的下侧中部 相连通, 回流管12的输入端与本级浸出仓16的进液槽11的顶部相连通, 逆流管13的输出端 与沿主轴6的转动方向前侧的浸出仓16的进液槽11相连通, 顶盖14上设置有加液管, 加液管 与进液槽11一一对应, 加液管的输出端设置在进液槽
24、11的正上方, 输入端同时与本级浸出 仓16对应的回流管12的输出端, 以及沿主轴6的转动方向后侧的浸出仓16对应的逆流管13 的输出端相连通。 回流管12上设置有回流阀, 逆流管13上设置有逆流阀。 输送管7上设置有 输送泵9。 0050 如图3所示: 溢流管10的下端伸入溢流槽8内, 每个溢流槽8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供 溢流管10的下端通过的溢流槽让位口801。 回液管路的输出端伸入进液槽11的上部内, 进液 槽11的两端均设置有供回液管路的输出端通过的进液槽让位口。 0051 如图46所示: 每个浸出仓16的下侧均设置有出料仓4, 出料仓4为由上至下截面积 逐渐减小的锥形, 出料口设置在出
25、料仓4的底部。 出料仓4的下侧设置有出料管5, 出料管5的 上端与出料口相连通, 下端与外筒1的内壁滑动连接。 外筒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开口101, 开 口101为与外筒1同轴设置的弧形, 且开口101对应的圆心角等于或稍小于相邻两隔板15对 应的圆心角。 出料管在转动至开口101处时, 浸出仓16内的物料依次经过出料管5和开口101 排出。 启闭件20为阀板或带有过流通道的阀球, 在本实施例中, 启闭件20为阀板。 0052 阀板设置在出料管5内, 且阀板为圆盘状, 阀板的直径小于出料管5的内径, 阀板外 侧设置有用于对阀板和出料管5内壁之间密封的密封圈。 阀板通过阀杆21转动安装在出料 管5
26、内, 阀杆21沿阀板的径向设置, 阀杆21一端与出料管5的内壁转动连接, 另一端伸出出料 说明书 4/7 页 6 CN 211963159 U 6 管5, 且阀杆21与出料管5之间转动其密封设置。 0053 驱动装置通过增速机构与阀杆21相连, 驱动装置设置在外筒1与阀杆21之间, 并带 动阀杆21的转动, 进而实现了阀板的打开或关闭。 0054 驱动装置包括出料齿轮26、 上齿条27以及下齿条25, 上齿条27和下齿条25对称设 置在出料齿轮26的上下两侧, 上齿条27和下齿条25均为与主轴6同轴的弧形, 上齿条27和下 齿条25均安装在外筒1的内壁上, 并随外筒同步转动。 上齿条27和下齿
27、条25环绕主轴6间隔 均布, 上齿条27和下齿条25分别设置在开口101的两侧。 还可以通过电机直接带动阀杆21转 动。 0055 外筒1内还设置有传动轴22, 传动轴22沿外筒1的径向设置, 传动轴22转动安装在 外筒1内, 出料齿轮26与传动轴22同轴连接, 并带动其同步转动, 传动轴22通过增速机构与 阀杆21相连。 0056 增速机构包括主动齿轮23以及被动齿轮24, 主动齿轮23同轴安装在传动轴22上, 并随传动轴22同步转动, 被动齿轮24同轴安装在阀杆21上, 并带动阀杆21同步转动, 主动齿 轮23和被动齿轮24相啮合, 且主动齿轮23的齿数大于被动齿轮24的齿数。 0057
28、在本实施例中, 上齿条27和下齿条25均仅设置一个, 出料齿轮26与浸出仓16一一 对应, 从而在浸出仓16运动至开口101处时, 使阀板将出料管5打开, 当运动至与开口101脱 离时, 使阀板将出料管5封闭。 0058 如图78所示: 环绕每个浸出仓16的底部设置有肋板, 出料仓4的上侧与肋板固定 连接, 方便了出料仓4与浸出仓16的对接, 生产方便。 0059 每个隔板15的下侧均设置有侧肋板28, 侧肋板28的两侧均为由上至下逐渐远离侧 肋板28的倾斜状或弧形。 环绕主轴6的下部设置有环形的内肋板29, 内肋板29为由上至下逐 渐远离主轴6的倾斜状或弧形。 环绕外筒1的底部设置有外肋板3
29、0, 外肋板30为由上至下逐 渐靠近外筒1轴线的倾斜状或弧形。 外肋板30、 内肋板29以及侧肋板28相配合, 形成环绕浸 出仓16设置的肋板。 0060 本方便出料的浸出装置的在使用时, 当浸出仓16转动至开口101上侧时, 出料齿轮 26与上齿条27相啮合, 从而实现了阀板的摆动, 并将对应的出料管5打开。 当该浸出仓16转 离开开口101时, 出料齿轮26与下齿条25相啮合, 出料齿轮26反转, 使阀板翻转并再次将出 料管5封闭。 0061 实施例2 0062 如图911所示: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驱动装置包括与阀板固定连接的 启闭件拨杆31、 上导向板33以及下导向板34,
30、 启闭件拨杆31安装在阀杆21上, 且启闭件拨杆 31沿阀杆21的径向设置, 启闭件拨杆31环绕阀杆21间隔设置有至少三根, 在本实施例中, 启 闭件拨杆31环绕阀杆21间隔均布有四根, 每根阀杆拨杆31的一端与阀阀杆21相连, 另一端 转动安装有启闭件调节滚轮32。 上导向板33和下导向板34沿主轴6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在 开口101的两端, 阀杆拨杆31设置在上导向板33和下导向板34之间, 在上导向板33沿主轴6 转动方向的前端设置有上导向部, 上导向部为沿主轴6的转动方向逐渐向下的弧形或倾斜 状, 在下导向板34沿主轴6转动方向的前端设置有下导向部, 下导向部为沿主轴6的转动方 向逐渐向
31、上的倾斜状或弧形。 启闭件拨杆31随主轴6转动, 当转动至上导向板33处时, 上导 向部通过启闭件调节滚轮32推动启闭件拨杆31转动, 从而实现了阀板的转动, 使阀板将出 说明书 5/7 页 7 CN 211963159 U 7 料管5打开; 启闭件拨杆31继续随主轴6转动, 当转动至下导向板34处时, 下导向部通过启闭 件调节滚轮32推动启闭件拨杆31反向转动, 从而实现了阀板的反向转动, 使阀板再次将出 料管5封闭。 阀杆21与出料管5之间设置有使阀板始终处于封闭状态的扭簧, 扭簧既能够保 证阀板将出料管5封闭, 保证对出料管5封闭可靠, 结构简单, 加工方便, 且加工成本低, 而且 不容
32、易损坏, 使用寿命长。 0063 启闭件拨杆31成对设置, 每对的两根启闭件拨杆31间隔设置, 且每段的两根启闭 件拨杆31之间设置有滚轮安装杆35, 滚轮安装杆35设置在启闭件拨杆31远离阀杆21的一 端, 启闭件调节滚轮32转动安装在对应的滚轮安装杆35上。 0064 如图12所示: 传动机构包括搅拌拨杆37以及搅拌导向板36, 搅拌拨杆37环绕搅拌 轴17间隔均布有多根, 在本实施例中, 搅拌拨杆37环绕搅拌轴17间隔均布有四根, 搅拌拨杆 37沿搅拌轴17的径向设置, 搅拌拨杆37的一端与搅拌轴17相连, 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搅拌传 动滚轮38。 搅拌导向板36设置在搅拌拨杆37的上部,
33、且搅拌导向板36环绕外筒1内壁间隔均 布有多快, 搅拌导向板36为沿主轴6的转动逐渐向下的弧形或倾斜状, 从而能够在搅拌拨杆 37随主轴6转动的过程中, 推动搅拌拨杆37转动, 进而实现了搅拌轴17的转动, 由于搅拌导 向板36间隔设置有多个, 从而实现了搅拌轴17间歇式的转动, 结构简单, 加工成本低, 且使 用寿命长。 0065 实施例3 0066 如图1314所示: 浸出仓16内不设置进液槽11, 每个浸出仓16内均设置有弧形板 39, 弧形板39与内筒2间隔设置, 从而在每个浸出仓2内形成进液通道40, 进液通道40的底部 与对应的浸出仓16连通。 0067 每个浸出仓16对应的进液通
34、道40的上部均连接有出液管43, 每个出液管43上均设 置有出液阀44, 出液阀44与外筒1之间设置有出液阀开关机构。 溢流槽8有且只有一个, 溢流 槽8与开口101间隔一个浸出仓16设置, 且开口101也溢流槽8沿主轴6的转动依次设置, 出液 管43的出液端设置在溢流槽8上侧, 当出液管43随浸出仓16转动至溢流槽8上侧时, 出液阀 开关机构使出液阀44打开, 当出液管43随浸出仓16离开溢流槽8时, 出液阀开关机构使出液 阀44关闭。 0068 每相邻的两个浸出仓16之间设置有连通管41, 连通管41与相邻的两个浸出仓16的 进液通道40连通, 且连通管41设置在出液管43上侧。 每根连通
35、管41上均设置有连通阀42, 连 通阀42与外筒1之间设置有连通阀开关机构, 从而能够在连通阀42随浸出仓16转动至开口 101处时关闭, 在连通阀42随浸出仓16转动至远离开口101处时打开。 通过连通管42实现了 液体的流动, 仅需要一个泵添加浸出液即可实现液体与物料的逆向流动, 减少了泵的数量, 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 也降低了设备的耗能, 进而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0069 出液阀开关机构与连通阀开关机构的结构相同, 连通阀开关机构包括阀门拨杆45 以及设置在阀门拨杆45上下两侧的上阀门操纵杆46和下阀门操纵杆47, 上阀门操纵杆46和 下阀门操纵杆47沿主轴6的转动间隔设置, 且上
36、阀门操纵杆46和下阀门操纵杆47设置在开 口101的两侧, 上阀门操纵杆46和下阀门操纵杆47均安装在外筒1内。 阀门拨杆45环绕连通 阀42的转轴间隔均布有三个, 阀门拨杆45还可以设置四个或四个以上, 阀门拨杆45随浸出 仓16转动, 当与上阀门操纵杆46贴合时, 上阀门操纵杆46通过阀门拨杆45推动连通阀42转 动, 并将连通阀42关闭, 当与下阀门操纵杆47贴合时, 下阀门操纵杆47通过阀门拨杆45推动 说明书 6/7 页 8 CN 211963159 U 8 连通阀42转动, 并将连通阀42关闭。 0070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
37、的限制,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 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改型, 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 护范围。 说明书 7/7 页 9 CN 211963159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9 页 10 CN 211963159 U 10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9 页 11 CN 211963159 U 11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9 页 12 CN 211963159 U 12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4/9 页 13 CN 211963159 U 13 图8 图9 说明书附图 5/9 页 14 CN 211963159 U 14 图10 说明书附图 6/9 页 15 CN 211963159 U 15 图11 说明书附图 7/9 页 16 CN 211963159 U 16 图12 说明书附图 8/9 页 17 CN 211963159 U 17 图13 图14 说明书附图 9/9 页 18 CN 211963159 U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