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054528.8 (22)申请日 2020.01.12 (73)专利权人 汪云峰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菱角湖 路19号 (72)发明人 汪云峰 (51)Int.Cl. B32B 15/04(2006.01) B32B 15/18(2006.01) B32B 3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强度不锈钢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不锈钢, 包括 钢材基层, 所述钢材基层的表面设置有钢材层, 所述钢材层远离钢材基层的
2、一侧设置有高强度 层, 所述高强度层包括合金层和镍钢层, 所述高 强度层远离钢材层的一侧与合金层的表面粘连, 所述高强度层远离钢材层的一侧设置有抗氧化 层, 所述抗氧化层远离高强度层的一侧与铬钢层 的表面粘连, 所述铬钢层远离抗氧化层的一侧与 富铬氧化膜的表面粘连, 所述抗氧化层包括铬钢 层和富铬氧化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钢材基 层、 钢材层、 高强度层和抗氧化层的相互配合, 达 到了使用强度性能好的优点, 不会影响不锈钢的 使用效果, 提高了不锈钢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从 而提高了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2021876 U 2020.11.27 C
3、N 212021876 U 1.一种高强度不锈钢, 包括钢材基层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材基层 (1) 的表面设置有 钢材层 (2) , 所述钢材层 (2) 远离钢材基层 (1) 的一侧设置有高强度层 (3) , 所述高强度层 (3) 远离钢材层 (2) 的一侧设置有抗氧化层 (4) , 所述抗氧化层 (4) 包括铬钢层 (401) 和富铬氧化 膜 (402) , 所述抗氧化层 (4) 远离高强度层 (3) 的一侧与铬钢层 (401) 的表面粘连, 所述铬钢 层 (401) 远离抗氧化层 (4) 的一侧与富铬氧化膜 (402) 的表面粘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不锈钢,
4、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强度层 (3) 包括合金 层 (301) 和镍钢层 (302) , 所述高强度层 (3) 远离钢材层 (2) 的一侧与合金层 (301) 的表面粘 连, 所述合金层 (301) 远离高强度层 (3) 的一侧与镍钢层 (302) 的表面粘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不锈钢,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材层 (2) 包括合金钢 层 (201) 和钼钢层 (202) , 所述钢材层 (2) 远离钢材基层 (1) 的一侧与合金钢层 (201) 的表面 粘连, 所述合金钢层 (201) 远离钢材层 (2) 的一侧与钼钢层 (202) 的表面粘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5、高强度不锈钢,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材基层 (1) 的内腔与 钢材层 (2) 的表面粘连, 所述钢材层 (2) 的内腔与高强度层 (3) 的表面粘连, 所述高强度层 (3) 的内腔与抗氧化层 (4) 的表面粘连。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021876 U 2 一种高强度不锈钢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高强度不锈钢。 背景技术 0002 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 耐空气、 蒸汽、 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 称为不锈钢, 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 (酸、 碱、 盐等化学浸蚀) 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 由于两 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而使他们的耐
6、蚀性不同, 普通不锈钢一般不耐化学介质腐蚀, 而耐 酸钢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 0003 目前现有的不锈钢, 使用强度性能差, 会影响不锈钢的使用效果, 降低了不锈钢使 用时的安全性能, 从而降低了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不锈钢, 具备使用强度性能好的优点, 解 决了现有的不锈钢使用强度性能差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不锈钢, 包括钢材基 层, 所述钢材基层的表面设置有钢材层, 所述钢材层远离钢材基层的一侧设置有高强度层, 所述高强度层远离钢材层的一侧设置有抗氧化层, 所述抗氧化层包括铬钢层
7、和富铬氧化 膜, 所述抗氧化层远离高强度层的一侧与铬钢层的表面粘连, 所述铬钢层远离抗氧化层的 一侧与富铬氧化膜的表面粘连。 0006 优选的, 所述高强度层包括合金层和镍钢层, 所述高强度层远离钢材层的一侧与 合金层的表面粘连, 所述合金层远离高强度层的一侧与镍钢层的表面粘连。 0007 优选的, 所述钢材层包括合金钢层和钼钢层, 所述钢材层远离钢材基层的一侧与 合金钢层的表面粘连, 所述合金钢层远离钢材层的一侧与钼钢层的表面粘连。 0008 优选的, 所述钢材基层的内腔与钢材层的表面粘连, 所述钢材层的内腔与高强度 层的表面粘连, 所述高强度层的内腔与抗氧化层的表面粘连。 0009 与现有
8、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 1、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钢材基层、 钢材层、 高强度层和抗氧化层的相互配合, 达到 了使用强度性能好的优点, 不会影响不锈钢的使用效果, 提高了不锈钢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从而提高了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0011 2、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钢材层, 具有耐氧化和耐高温的性能, 防止不锈钢变脆, 在 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 对不锈钢起到了耐高温的作用, 提高了不锈钢的使用强度, 增加了 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高强度层, 能有效的增强不锈钢的耐磨性能, 提高了不锈钢的 使用强度、 抗腐蚀性和韧性, 提高了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抗氧化层, 增加
9、了不锈钢 的耐磨损性, 提高了不锈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同时防止氧原子继续渗入继续氧化, 而获得 抗锈蚀能力, 防止不锈钢的表面出现锈蚀, 延长了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2021876 U 3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材层结构剖视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强度层结构剖视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抗氧化层结构剖视图。 0016 图中: 1、 钢材基层; 2、 钢材层; 201、 合金钢层; 202、 钼钢层; 3、 高强度层; 301、 合金 层; 302、 镍钢层; 4、 抗氧化层; 401、 铬
10、钢层; 402、 富铬氧化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 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 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18 应注意到: 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 因此, 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 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19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直” 、“水平” 、“内” 、“外” 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
11、时 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等仅用于区分描述, 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 此外, 术语 “水平” 、“竖直” 、“悬垂” 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 而 是可以稍微倾斜。 如 “水平” 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 “竖直” 而言更加水平, 并不是表示该结构 一定要完全水平, 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
12、规定和限定, 术语 “设 置” 、“安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 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2 请参阅图1-4, 一种高强度不锈钢, 包括钢材基层1, 钢材基层1的内腔与钢材层2的 表面粘连, 钢材层2的内腔与高强度层3的表面粘连, 高强度层3的内腔与抗氧化层4的表面 粘连, 钢材基层1的表面设置有钢材层2, 通过设置钢材层2, 具有耐
13、氧化和耐高温的性能, 防 止不锈钢变脆, 在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 对不锈钢起到了耐高温的作用, 提高了不锈钢的 使用强度, 增加了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钢材层2包括合金钢层201和钼钢层202, 钢材层2远离 钢材基层1的一侧与合金钢层201的表面粘连, 合金钢层201远离钢材层2的一侧与钼钢层 202的表面粘连, 钢材层2远离钢材基层1的一侧设置有高强度层3, 通过设置高强度层3, 能 有效的增强不锈钢的耐磨性能, 提高了不锈钢的使用强度、 抗腐蚀性和韧性, 提高了不锈钢 的使用寿命, 高强度层3包括合金层301和镍钢层302, 高强度层3远离钢材层2的一侧与合金 层301的表面粘连, 合金
14、层301远离高强度层3的一侧与镍钢层302的表面粘连, 高强度层3远 离钢材层2的一侧设置有抗氧化层4, 通过设置抗氧化层4, 增加了不锈钢的耐磨损性, 提高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021876 U 4 了不锈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同时防止氧原子继续渗入继续氧化, 而获得抗锈蚀能力, 防止 不锈钢的表面出现锈蚀, 延长了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抗氧化层4远离高强度层3的一侧与铬 钢层401的表面粘连, 铬钢层401远离抗氧化层4的一侧与富铬氧化膜402的表面粘连, 抗氧 化层4包括铬钢层401和富铬氧化膜402, 通过设置钢材基层1、 钢材层2、 高强度层3和抗氧化 层4的相互配合,
15、 达到了使用强度性能好的优点, 不会影响不锈钢的使用效果, 提高了不锈 钢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从而提高了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0023 使用时, 通过设置钢材层2、 合金钢层201和钼钢层202, 具有耐氧化和耐高温的性 能, 防止不锈钢变脆, 在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 对不锈钢起到了耐高温的作用, 提高了不 锈钢的使用强度, 增加了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高强度层3、 合金层301和镍钢层302, 能有效的增强不锈钢的耐磨性能, 提高了不锈钢的使用强度、 抗腐蚀性和韧性, 提高了不锈 钢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抗氧化层4、 铬钢层401和富铬氧化膜402, 增加了不锈钢的耐磨损 性, 提高了
16、不锈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同时防止氧原子继续渗入继续氧化, 而获得抗锈蚀能 力, 防止不锈钢的表面出现锈蚀, 延长了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从而达到了使用强度性能好的 优点。 0024 本申请文件中所有的部件, 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 本申请文 件中各层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具体结构均采用现有技术, 诸如通过机械方法、 通过粘合剂、 通 过各种焊接方法 (双芯缆叠加的层次越多, 使用性能就越好, 生产工艺包括: 拉制、 绞制和包 覆, 包覆工艺分为: 挤包、 纵包、 绕包和浸涂) 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本申请文件中所有部 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 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
17、技术人员均可通过 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0025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文中, 术语 “包括” 、“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 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 而 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 的要素。 0026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例的 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 方式, 应当指出, 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 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 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 润饰或变 化, 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 这些改进润饰、 变化或组合, 或未经改 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 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021876 U 5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2021876 U 6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2021876 U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