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249577.3 (22)申请日 2020.07.01 (73)专利权人 南京弘竹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10049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玉带 镇白玉居委会白玉组 (72)发明人 戴丽霞陆玉兰高夏 (51)Int.Cl. H05K 7/20(2006.01) H05K 5/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 结构, 包括机体和散热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 水箱、 水泵、
2、 水冷块、 换热箱以及循环水管组成的 散热机构能够快速的将基站控制器工作时候产 生的热量进行散发, 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利用散发 风扇来散热的效果的不理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 中, 在热换箱内设计的温度器能够对热换箱内的 热换水的温度进行检测, 当热换水的温度较高无 法有效的降低循环冷却液的温度的时候, 其将结 果传输给第二控制器, 第二控制器其控制第二阀 门开启, 使得高温的热换水能够通过热水排出管 排走, 然后在开启第一阀门使得外界的温度低的 热换水通过冷水注入口进入到热换箱内, 从而保 证热换箱的工作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2064749 U 2020.1
3、2.01 CN 212064749 U 1.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体(1)和散热机构(2), 所述散热机 构(2)包括水箱(3)、 水泵(4)、 水冷块(5)、 换热箱(6)和循环水管(7), 所述水箱(3)安装在所 述机体(1)的一侧, 所述水泵(4)安装在所述水箱(3)的顶端, 所述水冷块(5)的底端固定安 装有第一支撑座(501), 所述第一支撑座(501)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1)的内部底端, 所述换热箱(6)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1)的内部底端, 所述换热箱(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温 度器(604), 且所述换热箱(6)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冷水注入管(605)
4、和热水排出管(607), 所 述换热箱(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控制器(13), 所述机体(1)的一侧安装有空气过滤箱 (11), 所述空气过滤箱(11)的一侧安装有抽气泵(1102), 所述机体(1)的另一侧设有透气孔 (12), 所述透气孔(12)内固定安装有防尘网(1201), 且所述透气孔(12)的一侧安装有防雨 板(1202), 所述防雨板(1202)与所述机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3)、 水泵 (4)、 水冷块(5)和所述换热箱(6)之间通过所述循环水管(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通
5、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箱(6)的 内部固定安装有换热管(601), 所述换热管(6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头(602), 所述 换热管(60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头(603), 所述第一连接头(602)通过所述循环 水管(7)与所述水冷块(5)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头(603)通过所述循环水管(7)与所述水箱 (3)相连接, 所述冷水注入管(605)上安装有第一阀门(606), 所述热水排出管(607)上安装 有第二阀门(608), 且所述冷水注入管(605)的一端与外界水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块
6、(5)的 一侧设有第二支撑座(8), 所述水冷块(5)的另一侧设有第三支撑座(9), 所述第二支撑座 (8)和所述第三支撑座(9)的底端均与所述机体(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座 (8)的顶端安装有第一限位板(801), 所述第三支撑座(9)的顶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板(9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座 (8)和所述第三支撑座(9)的顶端安装有基站控制器(10), 所述第一限位板(801)和所述第 二限位板(901)分别位于所述基站控制器(10)的两侧。 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过滤箱 (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101), 所述固定座(1101)与所述机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空气过滤箱(11)的一侧安装有输气管(1103), 所述输气管(1103)的一端与所述机体 (1)的内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器 (13)的型号为MAM-100。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064749 U 2 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5G通讯装备技术领域, 具体来说, 涉及一种5G通讯装备的
8、散热结 构。 背景技术 0002 5G即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是4G、 3G和2G系统后 的延伸。 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 减少延迟、 节省能源、 降低成本、 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 模设备连接。 0003 随着通讯行业快速发展, 5G通讯技术迫切需要跟快速的散热构件, 才能保证通讯 信号的畅通, 现有的通讯设备的散热结构, 不够完善, 散热较慢, 满足不了5G通讯设备的需 求。 0004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0005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
9、的在于提供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 提出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包 括机体和散热机构,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水箱、 水泵、 水冷块、 换热箱和循环水管, 所述水箱安 装在所述机体的一侧, 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水箱的顶端, 所述水冷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 一支撑座, 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的内部底端, 所述换热箱固定安装 在所述机体的内部底端, 所述换热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温度器, 且所述换热箱的一侧分别 安装有冷水注入管和热水排出管, 所述换热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控制器, 所述机体的 一
10、侧安装有空气过滤箱, 所述空气过滤箱的一侧安装有抽气泵, 所述机体的另一侧设有透 气孔, 所述透气孔内固定安装有防尘网, 且所述透气孔的一侧安装有防雨板, 所述防雨板与 所述机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水箱、 水泵、 水冷块和所述换热箱之间通过所述循环水管相连接。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换热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换热管, 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 第一连接头, 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头, 所述第一连接头通过所述循环 水管与所述水冷块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头通过所述循环水管与所述水箱相连接, 所述冷 水注入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 所述热水排出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
11、 且所述冷水注入管的一 端与外界水源连接。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水冷块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撑座, 所述水冷块的另一侧设有第三支 撑座, 所述第二支撑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座的底端均与所述机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支撑座的顶端安装有第一限位板, 所述第三支撑座的顶端安 装有第二限位板。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2064749 U 3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支撑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座的顶端安装有基站控制器, 所述第 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位于所述基站控制器的两侧。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空气过滤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 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体的 外
12、壁固定连接, 所述空气过滤箱的一侧安装有输气管, 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机体的内 部相连接。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型号为MAM-100。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水箱、 水泵、 水冷块、 换热箱以及循环水管组成的散热机构 能够快速的将基站控制器工作时候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 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利用散发风扇 来散热的效果的不理想的问题。 0017 2.本实用新型中, 在热换箱内设计的温度器能够对热换箱内的热换水的温度进行 检测, 当热换水的温度较高无法有效的降低循环冷却液的温度的时候, 其将结果传输给第 二控制器,
13、 第二控制器其控制第二阀门开启, 使得高温的热换水能够通过热水排出管排走, 然后在开启第一阀门使得外界的温度低的热换水通过冷水注入口进入到热换箱内, 从而保 证热换箱的工作的稳定性。 0018 3.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抽气泵将外界的空气送入到空气过滤箱内进行过滤, 使得 空气中的灰尘能够被排出, 从而保证进入到机体内的空气不含有灰尘, 也就降低了灰尘对 于基站控制器散热的影响, 在透气孔处安装的防尘网也能够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到机体的 内部, 同时防雨板还能够防止外界的雨水进入到机体的内部。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中所需要使
14、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 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机构结构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0023 附图标记: 0024 1、 机体; 2、 散热机构; 3、 水箱; 4、 水泵; 5、 水冷块; 501、 第一支撑座; 6、 换热箱; 601、 换热管; 602、 第一连接头; 603、 第二连接头; 604、 温度器; 605、 冷水注入管; 606、 第一阀门; 6
15、07、 热水排出管; 608、 第二阀门; 7、 循环水管; 8、 第二支撑座; 801、 第一限位板; 9、 第三支撑 座; 901、 第二限位板; 10、 基站控制器; 11、 空气过滤箱; 1101、 固定座; 1102、 抽气泵; 1103、 输 气管; 12、 透气孔; 1201、 防尘网; 1202、 防雨板; 13、 第二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 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0026 请参阅图1-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5G通讯装备的散热结构, 包括机体1 和散热机构2, 所述散热机构2包括水箱3、 水泵4、 水冷块5、 换热
16、箱6和循环水管7, 所述水箱3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064749 U 4 安装在所述机体1的一侧, 所述水泵4安装在所述水箱3的顶端, 所述水冷块5的底端固定安 装有第一支撑座501, 所述第一支撑座501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1的内部底端, 所述换 热箱6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1的内部底端, 所述换热箱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温度器604, 且所 述换热箱6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冷水注入管605和热水排出管607, 所述换热箱6的顶端固定安 装有第二控制器13, 所述机体1的一侧安装有空气过滤箱11, 所述空气过滤箱11的一侧安装 有抽气泵1102, 所述机体1的另一侧设有透气孔12, 所
17、述透气孔12内固定安装有防尘网 1201, 且所述透气孔12的一侧安装有防雨板1202, 所述防雨板1202与所述机体1的外壁固定 连接。 0027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 所述水箱3、 水泵4、 水冷块5和所述换热箱6之间通过 所述循环水管7相连接; 所述换热箱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换热管601, 所述换热管601的一端 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头602, 所述换热管60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头603, 所述第一 连接头602通过所述循环水管7与所述水冷块5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头603通过所述循环水 管7与所述水箱3相连接, 所述冷水注入管605上安装有第一阀门606, 所述热水排出管60
18、7上 安装有第二阀门608, 且所述冷水注入管605的一端与外界水源连接; 所述水冷块5的一侧设 有第二支撑座8, 所述水冷块5的另一侧设有第三支撑座9, 所述第二支撑座8和所述第三支 撑座9的底端均与所述机体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座8的顶端安装有第一限 位板801, 所述第三支撑座9的顶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板901; 所述第二支撑座8和所述第三支 撑座9的顶端安装有基站控制器10, 所述第一限位板80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901分别位于所 述基站控制器10的两侧; 所述空气过滤箱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101, 所述固定座 1101与所述机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空气过滤箱11的
19、一侧安装有输气管1103, 所述输气 管1103的一端与所述机体1的内部相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13的型号为MAM-100。 0028 在具体应用时, 水泵4将水箱3内的水通过循环水管7输送到水冷块5内, 在流经水 冷块5的时候, 能够将基站控制器10工作时候产生的热量进吸收, 在通过循环水管7进入到 换热箱6内, 循环水管7内的水进入到换热管601内的时候, 与换热箱6内的冷水再次发生热 量置换, 从而降低换热管601内的水的温度, 降温之后的水再次通过循环水管7回到水箱3的 内部, 温度器604能够对热换箱6内的水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当其检测到的温度较高的时 候, 其将结果传输给第二控制
20、器13, 第二控制器13控制第二阀门608开启, 使得热水能够通 过热水排出管607排走, 当热水排完之后, 关闭第二阀门608, 并开启第一阀门606, 使得外界 的冷水能够通过冷水注入管605进入到换热箱6的内部, 抽气泵1102将外界的空气输送到空 气过滤箱11内进行过滤, 从而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 从而降低灰尘对于基站控制器10 散热的影响, 防尘网1201能够防止外界的灰尘通过透气孔12进入到机体1的内部, 防雨板 1202能够防止雨水通过透气孔12进入到机体1的内部。 0029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定本 实用新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064749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2064749 U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2064749 U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