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61192.2 (22)申请日 2020.03.05 (73)专利权人 张卫 地址 610015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上翔街 31号1栋2单元1号 (72)发明人 张卫 (51)Int.Cl. A41D 13/11(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便携式换芯口罩 (57)摘要 一种便携式换芯口罩。 面罩为三角锥形的罩 杯式结构, 沿面罩上罩杯口的周边设置有密封 圈。 左右支承座通过铰链连接并设置在面罩的左 右外侧面上
2、, 左右支承座上的气孔与面罩左右侧 面上的气孔连通, 松紧带连接在左右支承座上。 滤芯设置在透气盖中, 左右透气盖通过螺纹分别 连接在左右支承座上。 使用时, 将空气通过气阀 吹入密封圈中, 当膨胀的密封圈将面罩撑开时, 通过按压口罩使密封圈与使用者口鼻周围的皮 肤完全贴合, 最后将松紧带套在使用者的脑后即 可。 收藏时, 开启气阀, 弹性的密封圈即可在自动 收缩的同时也将面罩收拢。 将左右支承座绕铰链 折叠, 同时将部分外露的面罩塞入由左右支承座 所构成的盒体之中, 最后将松紧带缠绕在左右透 气盖上即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5页 CN 212233181 U 2020.12.2
3、9 CN 212233181 U 1.一种便携式换芯口罩, 它包括支承座、 透气盖、 滤芯、 面罩、 密封圈、 松紧带、 铰链和气 阀, 其特征是: 面罩是由左右两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共同构成的三角锥形的罩杯式结构, 在 面罩的左右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通孔, 沿面罩上罩杯口的周边设置有密封圈, 在密 封圈下端的管壁上连接有气阀, 支承座由圆筒和连接在圆筒上端口上的环形板共同构成, 在支承座上圆筒的外筒壁上开设有螺纹, 左右支承座并列设置并通过铰链连接, 左支承座 的左端头与右支承座的右端头分别与松紧带的左右端头连接, 左右支承座设置在面罩的外 侧, 左右支承座上的左右环形板的两个内孔分别与面
4、罩上的两个通孔对口连接, 透气盖是 由圆筒和连接在圆筒上端口上的圆形板共同构成的圆形盖体结构, 在透气盖的圆形板上开 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在透气盖上圆筒的内筒壁上开设有螺纹, 滤芯为与透气盖的内孔相配 合的圆形片结构, 两个滤芯分别设置在左右透气盖中, 左右透气盖通过螺纹分别与左右支 承座连接, 滤芯位于透气盖上的圆形板与支承座上的环形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换芯口罩, 其特征是: 所述的面罩由不透气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换芯口罩, 其特征是: 所述的密封圈是由弹性材料制成 并与人体口鼻周边的面部轮廓相配合的环形管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换芯
5、口罩, 其特征是: 所述的气阀为充放气式两用阀门 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换芯口罩, 其特征是: 所述的滤芯由过滤空气杂质的材 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换芯口罩, 其特征是: 将左右支承座绕铰链折叠, 同时 将部分外露的面罩塞入由左右支承座所构成的盒体之中, 最后将松紧带缠绕在左右透气盖 上即可。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233181 U 2 便携式换芯口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口罩, 尤其是能更换滤芯又便于携带的便携式换芯口 罩。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公知的防护口罩多为一次性使用型和气阀型, 其中一次性使用型的防护口
6、 罩虽然方便携带, 但是有限的使用次数又比较浪费。 而气阀型的防护口罩虽然可以使用较 长的时间, 但是固定的气阀和半硬壳式的面罩又不便于随身携带。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的防护口罩不便于随身携带并长期使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 种便携式换芯口罩, 该便携式换芯口罩既能通过更换滤芯的方式来延长使用的期限, 又能 通过折叠收缩的方式来实现随身携带的目的。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承座、 透气 盖、 滤芯、 面罩、 密封圈、 松紧带、 铰链和气阀。 0005 面罩是由左右两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共同构成的三角锥形的罩杯式结构, 所述的 面罩由
7、不透气材料制成。 在面罩的左右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左右两个通孔, 沿面罩上罩杯口 的周边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的密封圈是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与人体口鼻周边的面部轮廓相配 合的环形管状结构。 在密封圈下端的管壁上连接有气阀, 所述的气阀为充放气式两用阀门 结构。 支承座由圆筒和连接在圆筒上端口上的环形板共同构成, 在支承座上圆筒的外筒壁 上开设有螺纹, 左右支承座并列设置并通过铰链连接, 左支承座的左端头与右支承座的右 端头分别与松紧带的左右端头连接。 左右支承座设置在面罩的外侧, 左右支承座上的左右 环形板的两个内孔分别与面罩上的两个通孔对口连接。 透气盖是由圆筒和连接在圆筒上端 口上的圆形板共同构成的
8、圆形盖体结构, 在透气盖的圆形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在透 气盖上圆筒的内筒壁上开设有螺纹。 滤芯为与透气盖的内孔相配合的圆形片结构, 所述的 滤芯由过滤空气杂质的材料制成。 两个滤芯分别设置在左右透气盖中, 左右透气盖通过螺 纹分别与左右支承座连接, 滤芯位于透气盖上的圆形板与支承座上的环形板之间。 0006 使用口罩时, 通过气阀将空气吹入密封圈中, 当密封圈充气膨胀时即可将面罩撑 开。 将面罩的罩杯口对准使用者的口鼻位置, 当密封圈与使用者口鼻周围的皮肤完全贴合 时, 即可将松紧带套在使用者的脑后并因此固定口罩。 0007 收藏口罩时, 开启气阀, 弹性的密封圈即可在自动收缩的同时也将
9、面罩收拢。 将左 右支承座绕铰链折叠, 同时将部分外露的面罩塞入由左右支承座所构成的盒体之中, 最后 将松紧带缠绕在左右透气盖上即可。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既能通过更换滤芯的方式来延长使用的期限, 又能通 过折叠收缩的方式来实现随身携带的目的。 说明书 1/2 页 3 CN 212233181 U 3 附图说明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0 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1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0012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13 图4是图2排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是图4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6是图1的A-A
10、剖面放大图。 0016 图7是图5的B-B剖面放大图。 0017 图中: .支承座。 .透气盖。 3.滤芯。 4.面罩。 5.密封圈。 6.松紧带。 7.铰链。 8.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在图1、 图2、 图3、 图6、 图7中, 面罩4是由左右两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共同构成的三 角锥形的罩杯式结构, 所述的面罩4由不透气材料制成。 在面罩4的左右侧面上分别开设有 左右两个通孔, 沿面罩4上罩杯口的周边设置有密封圈5, 所述的密封圈5是由弹性材料制成 并与人体口鼻周边的面部轮廓相配合的环形管状结构。 在密封圈5下端的管壁上连接有气 阀8, 所述的气阀8为充放气式两用阀门结构。 支承座1
11、由圆筒和连接在圆筒上端口上的环形 板共同构成, 在支承座1上圆筒的外筒壁上开设有螺纹, 左右支承座1并列设置并通过铰链7 连接, 左支承座1的左端头与右支承座1的右端头分别与松紧带6的左右端头连接。 左右支承 座1设置在面罩4的外侧, 左右支承座1上的左右环形板的两个内孔分别与面罩4上的两个通 孔对口连接。 透气盖2是由圆筒和连接在圆筒上端口上的圆形板共同构成的圆形盖体结构, 在透气盖2的圆形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在透气盖2上圆筒的内筒壁上开设有螺纹。 滤 芯3为与透气盖2的内孔相配合的圆形片结构, 所述的滤芯3由过滤空气杂质的材料制成。 两 个滤芯3分别设置在左右透气盖2中, 左右透气盖
12、2通过螺纹分别与左右支承座1连接, 滤芯3 位于透气盖2上的圆形板与支承座1上的环形板之间。 0019 在图2、 图4、 图5中, 使用口罩时, 通过气阀8将空气吹入密封圈5中, 当密封圈5充气 膨胀时即可将面罩4撑开。 将面罩4的罩杯口对准使用者的口鼻位置, 当密封圈5与使用者口 鼻周围的皮肤完全贴合时, 即可将松紧带6套在使用者的脑后并因此固定口罩。 0020 收藏口罩时, 开启气阀8, 弹性的密封圈5即可在自动收缩的同时也将面罩4收拢。 将左右支承座1绕铰链7折叠, 同时将部分外露的面罩4塞入由左右支承座1所构成的盒体之 中, 最后将松紧带6缠绕在左右透气盖2上即可。 说明书 2/2 页 4 CN 212233181 U 4 图1 说明书附图 1/5 页 5 CN 212233181 U 5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5 页 6 CN 212233181 U 6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5 页 7 CN 212233181 U 7 图6 说明书附图 4/5 页 8 CN 212233181 U 8 图7 说明书附图 5/5 页 9 CN 212233181 U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