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314921.6 (22)申请日 2020.03.14 (73)专利权人 田川 地址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君苑 巷8号19栋2单元102号 (72)发明人 田川刘正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50239 代理人 卢玲 (51)Int.Cl. B62B 3/02(2006.01) B62B 3/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输送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输 送
2、装置, 包括底座, 底座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 刹车万向轮, 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盛放框架, 盛 放框架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一号卸力柱, 本 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 盛放框架、 支撑板的搭配使用, 方便对石棉瓦在 输送的过程中进行分层摆放, 避免较低层的石棉 瓦出现被压裂的情况, 有效的保护的石棉瓦; 通 过盛放框架、 连接槽、 滑轨、 L型滑块、 螺栓槽、 限 位螺栓的搭配使用, 方便调节每个支撑板的高 度, 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来调节, 操作简单; 通过支撑板上铰链、 连接块、 螺纹槽、 T型螺纹杆 以及挡板的搭配使用, 方便对每个支撑板上摆放 的石棉瓦进行限位, 避
3、免在运输的过程中, 出现 滑落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2243432 U 2020.12.29 CN 212243432 U 1.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输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座(1), 所述底座(1)底部四角均 固定连接有刹车万向轮(2), 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盛放框架(3), 所述盛放框架(3) 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一号卸力柱(4), 所述一号卸力柱(4)两侧侧壁的前后两端均贯穿 开凿有连接槽(5), 所述一号卸力柱(4)位于每个连接槽(5)的位置均焊接有连接有滑轨 (6), 两侧前后两端的所述滑轨(6)相靠近的一侧侧壁前端均开凿有两个螺栓槽
4、(8), 每个所 述滑轨(6)分别位于螺栓槽(8)内插设有限位螺栓(9), 每个所述滑轨(6)内部均滑动连接有 三个L型滑块(7), 每个所述滑轨(6)相平行位置的L型滑块(7)远离滑轨(6)的一端分别与支 撑板(10)的外壁四角固定连接, 三个所述支撑板(10)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二号卸力柱 (11), 每个所述支撑板(10)前后两侧侧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铰链(12), 每两个相同侧壁 的所述铰链(12)远离支撑板(10)的一端分别与挡板(16)底部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 每个所 述支撑板(10)分别位于铰链(12)的下方以及挡板(16)的前端侧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 块(13), 每个所述连接
5、块(13)顶部均贯穿开凿有螺纹槽(14), 每个所述支撑板(10)前后两 侧侧壁的两个连接块(13)分别位于螺纹槽(14)内螺纹连接有T型螺纹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输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号卸力柱 (4)的数量以及外径尺寸分别与每个支撑板(10)上二号卸力柱(11)的数量以及外径尺寸相 匹配, 且每个所述一号卸力柱(4)以及二号卸力柱(11)均为半圆形圆柱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输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滑轨 (6)靠近一号卸力柱(4)内壁的一侧分别贯穿开凿有连接槽(5), 且每个所述滑轨(6)上的连 接槽(5)分别与
6、一号卸力柱(4)内连接槽(5)的位置以及内径尺寸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输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L型滑 块(7)分别通过螺栓槽(8)内的限位螺栓(9)与滑轨(6)以及一号卸力柱(4)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输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支撑板 (10)分别通过铰链(12)与挡板(16)转动连接, 且每个所述支撑板(10)上的连接块(13)分别 与挡板(16)上的连接块(13)位置相匹配, 且所述支撑板(10)上的连接块(13)分别通过T型 螺纹杆(15)与挡板(16)上的连接块(13)螺纹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7、 CN 212243432 U 2 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输送装置, 属于建筑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施工时, 会用到大量的物料, 若瓷砖、 石棉瓦、 水泥、 混凝土等; 且每个物料在 施工现场输送时, 需要用到不同的输送工具。 0003 且在现有的技术中, 很多用于石棉瓦的输送工具, 都是简单的用板车进行输送, 且 大量的石棉瓦堆积在板车上, 较低层的石棉瓦承受着上面很多块石棉瓦的重量, 很容易产 生破裂, 导致石棉瓦无法使用, 不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以及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
8、术的缺陷, 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物 料输送装置。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输送装置,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底部四角均固定 连接有刹车万向轮, 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盛放框架, 所述盛放框架内壁底端固定连接 有若干一号卸力柱, 所述一号卸力柱两侧侧壁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开凿有连接槽, 所述一号 卸力柱位于每个连接槽的位置均焊接有连接有滑轨, 两侧前后两端的所述滑轨相靠近的一 侧侧壁前端均开凿有两个螺栓槽, 每个所述滑轨分别位于螺栓槽内插设有限位螺栓, 每个 所述滑轨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三个L型滑块, 每个所述滑轨相平行位置
9、的L型滑块远离滑轨的 一端分别与支撑板的外壁四角固定连接, 三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二号卸力 柱, 每个所述支撑板前后两侧侧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铰链, 每两个相同侧壁的所述铰链 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分别与挡板底部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铰链的 下方以及挡板的前端侧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每个所述连接块顶部均贯穿开凿有螺 纹槽, 每个所述支撑板前后两侧侧壁的两个连接块分别位于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T型螺纹 杆。 0007 优选的, 所述一号卸力柱的数量以及外径尺寸分别与每个支撑板上二号卸力柱的 数量以及外径尺寸相匹配, 且每个所述一号卸力柱以及二号卸力柱均为半圆形圆柱形状
10、。 0008 优选的, 每个所述滑轨靠近一号卸力柱内壁的一侧分别贯穿开凿有连接槽, 且每 个所述滑轨上的连接槽分别与一号卸力柱内连接槽的位置以及内径尺寸相匹配。 0009 优选的, 每个所述L型滑块分别通过螺栓槽内的限位螺栓与滑轨以及一号卸力柱 螺纹连接。 0010 优选的, 每个所述支撑板分别通过铰链与挡板转动连接, 且每个所述支撑板上的 连接块分别与挡板上的连接块位置相匹配, 且所述支撑板上的连接块分别通过T型螺纹杆 与挡板上的连接块螺纹连接。 0011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2243432 U 3 0012 1、 本实用新型通过盛放框架、 支撑
11、板的搭配使用, 方便对石棉瓦在输送的过程中 进行分层摆放, 避免较低层的石棉瓦出现被压裂的情况, 有效的保护的石棉瓦。 0013 2、 通过盛放框架、 连接槽、 滑轨、 L型滑块、 螺栓槽、 限位螺栓的搭配使用, 方便调节 每个支撑板的高度, 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来调节, 操作简单。 0014 3、 通过支撑板上铰链、 连接块、 螺纹槽、 T型螺纹杆以及挡板的搭配使用, 方便对每 个支撑板上摆放的石棉瓦进行限位, 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 出现滑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构
12、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6 在附图中: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二号卸力柱、 L型滑块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槽与一号卸力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盛放框架、 滑轨、 L型滑块以及螺栓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挡板与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 1、 底座; 2、 刹车万向轮; 3、 盛放框架; 4、 一号卸力柱; 5、 连接槽; 6、 滑轨; 7、 L 型滑块; 8、 螺栓槽; 9、 限位螺栓; 10、 支撑板; 11、 二号卸力柱; 12、 铰链; 13、
13、 连接块; 14、 螺纹 槽; 15、 T型螺纹杆; 16、 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 实施例1 0025 如图1-5所示, 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输送装置, 包括底座1, 底座1底部四角均固定 连接有刹车万向轮2, 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盛放框架3, 盛放框架3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若 干一号卸力柱4, 一号卸力柱4两侧侧壁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开凿有连接槽5, 一号卸力柱4位 于每个连接槽5的位置均焊接有连接有滑轨6, 两侧前后两端的滑轨6相靠近的一侧
14、侧壁前 端均开凿有两个螺栓槽8, 每个滑轨6分别位于螺栓槽8内插设有限位螺栓9, 每个滑轨6内部 均滑动连接有三个L型滑块7, 每个滑轨6相平行位置的L型滑块7远离滑轨6的一端分别与支 撑板10的外壁四角固定连接, 三个支撑板10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二号卸力柱11, 每个支撑 板10前后两侧侧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铰链12, 每两个相同侧壁的铰链12远离支撑板10的 一端分别与挡板16底部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 每个支撑板10分别位于铰链12的下方以及挡 板16的前端侧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 每个连接块13顶部均贯穿开凿有螺纹槽14, 每个支撑板10前后两侧侧壁的两个连接块13分别位于螺纹槽
15、14内螺纹连接有T型螺纹杆 15。 0026 一号卸力柱4的数量以及外径尺寸分别与每个支撑板10上二号卸力柱11的数量以 及外径尺寸相匹配, 且每个一号卸力柱4以及二号卸力柱11均为半圆形圆柱形状, 方便支 撑。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243432 U 4 0027 每个滑轨6靠近一号卸力柱4内壁的一侧分别贯穿开凿有连接槽5, 且每个滑轨6上 的连接槽5分别与一号卸力柱4内连接槽5的位置以及内径尺寸相匹配, 使其之间连接更加 紧凑。 0028 每个L型滑块7分别通过螺栓槽8内的限位螺栓9与滑轨6以及一号卸力柱4螺纹连 接, 方便对L型滑块7进行限位。 0029 每个支撑板10分别
16、通过铰链12与挡板16转动连接, 且每个支撑板10上的连接块13 分别与挡板16上的连接块13位置相匹配, 且支撑板10上的连接块13分别通过T型螺纹杆15 与挡板16上的连接块13螺纹连接, 方便对挡板16进行支撑限位。 0030 具体的, 在调节每个支撑板10的相距的高度时, 依次拆卸每个支撑板10四角位置 相匹配的限位螺栓9, 拆卸后, 将每个L型滑块7在滑轨6内滑动, 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后, 再通 过限位螺栓9将每个L型滑块7与滑轨6和盛放框架3上的连接槽5穿插, 使L型滑块7固定在滑 轨6内, 将石棉瓦依次堆叠放置在支撑板10顶部上, 且石棉瓦上的凹陷处对应二号卸力柱11 以及一号卸力
17、柱4的凸起处, 通过一号卸力柱4以及二号卸力柱11对石棉瓦的凹陷处进行支 撑, 避免收到压力后产生压裂的情况, 有效的对石棉瓦进行防护, 将挡板16通过铰链12转 动, 直至转动至图5模样后, 旋转支撑板10前后两侧侧壁两个连接块13上的T型螺纹杆15, 直 至两个T型螺纹杆15与挡板16上两个连接块13螺纹连接, 通过连接块13、 螺纹槽14以及T型 螺纹杆15的搭配使用, 对每个挡板16的前后两端进行限位, 避免石棉瓦在输送的过程中, 出 现滑落的情况。 0031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243432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2243432 U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2243432 U 7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2243432 U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