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489738.9 (22)申请日 2015.07.09 A61M 5/36(2006.01) A61M 5/175(2006.01) (73)专利权人 张甜生 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五 巷 46 号凯乐花园 3 号门会所 3 楼 (72)发明人 张甜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李晓林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次性使用自动排气、 膜片止液输液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涉 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排气、 膜片止液输
2、液器。 该输液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 上导管、 滴 斗、 下导管和输液针, 所述下导管上位于输液针和 滴斗之间的管段设有流量调节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滴斗内靠近底部的一端设置有止液膜, 所述滴 斗内在止液膜和液体排出口之间设有一具有缝隙 排气槽的排气装置, 药液经排气装置的缝隙排气 槽进入滴斗液体排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气、 膜片止液输液器设计合理, 使用方便, 安全可靠, 排气彻底, 干净, 实现了自动排气, 自动止液、 精密 过滤。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0508413
3、1 U 2016.03.16 CN 205084131 U 1.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排气、 膜片止液输液器, 包括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 上导管、 滴斗、 下导管和输液针, 所述下导管上位于输液针和滴斗之间的管段设有流量调节器,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滴斗内靠近底部的一端设置有止液膜, 所述滴斗内在止液膜和液体排出口之 间设有一布有缝隙排气孔的排气装置, 药液经排气装置的缝隙排气孔进入滴斗液体排出 口; 其中, 所述排气装置的主体大致呈圆盘状, 所述缝隙排气孔沿圆周均匀布设, 所述圆盘 状主体的中心向上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塞穿刺器上套设有护套, 所述瓶 塞
4、穿刺器侧部设有空气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通过螺旋接头与输液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液膜上气孔孔径为2-5 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084131 U 2 一次性使用自动排气、 膜片止液输液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排气、 膜片止 液输液器。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在临床输液时, 药液进入滴斗时均出现或产生 “空气气泡” , 同时滴斗下导管处内壁极易吸附小气泡, 不易排出。 上述所产生的空气气泡如 进
5、入患者体内, 易造成空气栓塞等危害。 另一方面, 现有的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在自 动止液方面很不理想, 甚至在临床上有很大的隐患, 1.自动止液输液器100%有回血现象2. 止液后超过35分钟后如再次输液, 易造成血栓。 3.传统的止液输液器是采用浮体下端硅 胶片与下导管吸附而止液, 但止液并不理想, 硅胶片厚了吸附不住下导管口止不了液体, 硅 胶片薄了容易被下导管穿破, 也止不了液体, 因此甚至误导医护人员。 0003 护理人员在输液前, 必须将导管内空气尽可能排净, 人工排出空气气泡过程需将 吸附在下导管内壁的小气泡用弹指的方法不断弹导管外壁, 使吸附的小气泡上浮至滴斗内 的液面以上,
6、 但小气泡上浮过程中容易再次吸附于导管内壁, 致使整个人工排出气泡过程 繁琐费时, 不利于临床输液工作, 同时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 0004 目前所有的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在临床输液时, 经常会出现如下情况: 0005 1) 止液后100%有回血现象。 0006 2) 第二次或第三次换瓶输液时, 浮体件不上浮, 无法输液, 只能重新再给病人穿 刺, 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 而且也再次浪费医疗材料。 0007 3) 止液35分钟后, 如果再次输液, 凝固的血液进入人体, 导致 “血栓” 。 0008 4) 自动止液输液器因无法做到100%止液而出现大量回血, 并导致医患纠纷。 0009
7、5) 止液后如出现血液凝固, 就不能再输液, 因无法判断血液凝固时间, 而再次输液 导致 “血栓” 的风险正在提高, 引起病人的恐慌。 0010 鉴于此, 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提供一种新的输液器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 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1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排 气、 膜片止液输液器。 0012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3 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排气、 膜片止液输液器, 包括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 上导 管、 滴斗、 下导管和输液针, 所述下导管上位于输液针和滴斗之间的管段设有流量调节器, 所述滴斗内靠近底
8、部的一端设置有止液膜, 所述滴斗内在止液膜和液体排出口之间设有一 具有缝隙排气槽的排气装置, 药液经排气装置的缝隙排气槽进入滴斗液体排出口。 0014 优选地, 所述瓶塞穿刺器上套设有护套, 所述瓶塞穿刺器侧部设有空气过滤器。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5084131 U 3 0015 优选地, 所述导管通过螺旋接头与输液针连接。 0016 优选地, 所述排气装置包括一圆盘底部以及从所述圆盘底部的中心向上凸起的管 状部, 所述管状部的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多个缝隙排气槽。 0017 优选地, 所述排气装置包括一圆盘底部以及从圆盘底部向上延伸的直立环状侧 壁, 所述直立环状侧壁上均匀开设
9、有轴向延伸的多个缝隙排气槽。 0018 优选地, 所述圆盘底部的中心向上形成一凸起部。 0019 优选地, 所述缝隙排气槽的长度为5-15mm, 所述缝隙排气槽的宽度为0.5-0.9mm。 0020 优选地, 所述止液膜上气孔孔径为2-5 m。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气、 精密膜 片止液输液器设计合理, 使用方便, 安全可靠, 排气彻底, 干净, 实现了自动排气, 自动止液、 精密过滤的五大功能, 便于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 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并降 低了护理风险, 提高了护理质量, 使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输液时更加放心, 具有广阔
10、的市场前 景。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输液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输液器中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输液器中排气装置的俯视图。 0026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二的输液器中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输液器中排气装置的俯视图。 0028 图4c是图4b所示J-J向剖视图。 0029 其中,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 100 输液器 0031 1 护套 0032 2
11、 瓶塞穿刺器 0033 3 空气过滤器 0034 4 上导管 0035 5 三通注射件 0036 6 滴斗上盖 0037 7 止液膜 0038 8 排气装置 0039 801 圆盘底部 0040 802 管状部 0041 803 缝隙排气槽 0042 804 圆盘底部 0043 805 直立环状侧壁 0044 806 缝隙排气槽 0045 807 凸起部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5084131 U 4 0046 9 滴斗下盖 0047 10 下导管 0048 11 流量调节器 0049 13 输液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 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51 请参阅图1, 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输液器100的结构示意图。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的输液器100及其相关结构、 比例、 大小等, 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 揭示的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 条件, 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 数量的调整, 在 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器100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 均应仍落在本实用 新型所揭示的
13、技术内容所覆盖的范围内。 同时,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 、“下” 、“左” 、 “右” 、“中间” 和 “一” 等的用语, 仅为了便于叙述清楚, 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 围, 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 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 畴。 0052 如图1和2所示, 该输液器100包括由上导管4依次连通瓶塞穿刺器2, 滴斗上盖6, 止 液膜7, 排气装置8和输液针13, 下导管10上位于输液针13和滴斗下盖9之间的管道设有流量 调节器11, 所述下导管10与滴斗下盖9液体出口的连接处设有有伸入滴斗下盖9内腔的排气 装置8, 滴斗内腔还设有止液膜7, 止
14、液膜7下面是排气装置8, 所述滴斗内排气装置8与止液 膜7的距离为0.1mm-0.9mm。 0053 该排气装置8上设置有缝隙排气槽。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请参阅图3a和图3b所 示, 该排气装置8包括一圆盘底部801以及从所述圆盘底部801的中心向上凸起的管状部 802, 所述管状部802的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多个缝隙排气槽803, 圆盘底部801与滴斗下盖9 的内壁一体成型, 缝隙排气槽803的结构类似于呈长方形孔的槽形结构, 槽的长度5-15mm, 槽的宽度0.2-0.9mm。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请参阅图4a至图4c所示, 该排气装置8包括 一圆盘底部804以及从圆盘底部804
15、向上延伸的直立环状侧壁805, 所述直立环状侧壁805上 均匀开设有轴向延伸的多个缝隙排气槽806, 所述直立环状侧壁805与滴斗下盖9一体成型, 为了更加利于排液, 圆盘底部804的中心向上形成一凸起部807。 药液流入滴斗内, 被止液膜 7分流到滴斗下盖9部分, 再通过排气装置8的缝隙排气槽803或806流入下导管10, 从而排出 了空气气泡。 0054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滴斗内设置有止液膜7和排气装置8, 当药液经过止液膜7后, 再进入排气装置8, 使药液再次累积并进行排气, 然后经过下导管10和输液针13对人体进行 输液, 当输液结束时, 止液膜7自动将滴斗上部的药液停止在止液膜7处
16、, 实现止液膜7自动 停止输液。 0055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止液膜7的孔径为5-10 m, 止液膜7位于滴斗上盖6和滴斗下盖 9之间并处于排气装置8的上端, 本专利设计不需要临床护士倒置排气, 使用方便。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5084131 U 5 0056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瓶塞穿刺器2上设有护套1, 所述瓶塞穿刺器2设置有空气过滤 器3。 0057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下导管10通过螺旋接头12与输液针13连接, 上导管4与滴斗上 盖6进液口的连接部还设置有三通注射件5, 瓶塞穿刺器2上还设有护套1。 0058 该输液器100能够实现一次性使用自动排气, 膜片止液,
17、 其通过止液膜7和排气装 置8来减少空气气泡的产生, 实现自动排气。 不需要因开始输液时或换瓶再输液时而产生 “空气气泡” 的问题, 使病患者在整体输液中非常安全。 并且具有自动止液功能, 避免人体血 管回血而发生 “血栓” , 有利于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 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并 降低了护理风险, 提高了护理质量。 0059 该输液器100工作原理是: 输液开始时, 药液流入滴斗内, 被滴斗内的止液膜7分流 到滴斗下盖9并经过排气装置8的缝隙排气槽累积排气, 此分流过程大大减少空气气泡的产 生, 当药液累积至止液膜7处, 药液自身压力使其自动进入缝隙孔道流入下导管10进口, 然
18、后再流入输液针13就可以给病患者输液了, 输液结束后, 剩余药液被止液膜的张力截流实 现自动止液, 如再输液, 插上另一瓶药水即可继续输液。 因此该产品在输液时完全做到了自 动排气、 膜片止液的功能。 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5084131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7 CN 205084131 U 7 图2 图3a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8 CN 205084131 U 8 图3b 图4a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9 CN 205084131 U 9 图4b 图4c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0 CN 205084131 U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