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7729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25 CN 103877296 A (21)申请号 201410152998.7 (22)申请日 2014.04.17 A61K 36/88(2006.01) A61P 17/02(2006.01) (71)申请人 王发 地址 16212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 阳镇和平村二屯 (72)发明人 王发 (74)专利代理机构 齐齐哈尔鹤城专利事务所 23207 代理人 果浯溪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口服中药散剂及外敷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口服中药散 剂及外敷药, 属于
2、中药技术领域, 口服药是由下列 重量组份的原料制成 : 防风 22.5g, 栀子 27.5g, 连 翘 22.5g, 当归 32.5g, 赤芍 15g, 川羌活 20g, 甘草 15g, 灯芯草 3g, 大黄 30g。外敷药由下列重量组 份的原料制成 : 大黄1000g 冰片5g香油100g。 其 制备步骤是 : 1. 将上述口服中药中的防风、 栀子、 连翘、 当归、 赤芍、 川羌活、 甘草、 灯芯草、 大黄分别 粉碎过120目筛, 制成粉备用。 2.将外敷的中药大 黄粉碎过 120 目筛, 制成粉备用, 将冰片在乳钵中 研成粉末过 200 目筛备用。3. 将上述防风、 栀子、 连翘、 当归、
3、 赤芍、 川羌活、 甘草、 灯芯草、 大黄的药 粉末按重量组分混匀即成为治疗烧烫伤口服中药 散剂。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77296 A CN 103877296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口服中药散剂及外敷药, 其特征是 : 口服中药散剂它是由下列重 量组份的原料制成 : 防风 22.5g 栀子 27.5g 连翘 22.5g 当归 32.5g 赤芍 15g 川羌活 20g 甘草 15g 灯芯草 3g 大黄 30g 。
4、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口服中药散剂及外敷药, 其特征是 : 外敷 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 : 大黄 1000g 冰片 5g 香油 100g。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口服中药散剂及外敷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 其制备步骤是 : 一、 将上述口服中药中的防风、 栀子、 连翘、 当归、 赤芍、 川羌活、 甘草、 灯芯草、 大黄分别 粉碎过 120 目筛, 制成粉备用 ; 二、 将上述防风、 栀子、 连翘、 当归、 赤芍、 川羌活、 甘草、 灯芯草、 大黄的药粉末按重量组 分混匀即成为治疗烧烫伤口服中药散剂 ; 三、 将外敷的中药大黄粉
5、碎过 120 目筛, 制成粉备用, 将冰片在乳钵中研成粉末过 200 目筛备用, 将大黄和冰片按重量组分混合、 混匀, 加入香油调成稀糊状, 即为外敷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77296 A 2 1/3 页 3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口服中药散剂及外敷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口服中药散剂及外敷药, 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 火焰、 沸水、 滚粥、 热油、 热蒸气的烧烫是时常会 发生的事。对某些烧烫伤, 如果处理不及时, 就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烧烫伤的严重程度主要 根据烧烫伤的部位、 面积大小和烧烫伤的深浅度来判断。烧
6、烫伤在头面部, 或虽不在头面 部, 但烧烫伤面积大、 深度深的, 都属于严重者。 0003 烧烫伤按深度, 一般分为三度 : 1、 一度烧烫伤 : 只伤及表皮层, 受伤的皮肤发红、 肿胀, 觉得火辣辣地痛, 但无水泡出 现。 0004 2、 二度烧烫伤 : 伤及真皮层, 局部红肿、 发热, 疼痛难忍, 有明显水泡。 0005 3、 三度烧烫伤 : 全层皮肤包括皮肤下面的脂肪、 骨和肌肉都受到仿害, 皮肤焦黑、 坏死, 这时反而疼痛不剧烈, 因为许多神经也都一起被损坏。 0006 人们一般会错误地在烧烫伤的伤口涂牙膏、 鸡蛋清乃至食盐、 酱油、 红药水等, 不 仅没有治疗烧烫伤的作用, 有时还会
7、掩盖创面 ; 牙膏是用来刷牙的, 并不是药品。 此外, 牙膏 有许多种, 有的是酸性, 有的是碱性, 还有些含有很浓的刺激性。 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牙膏、 酱 油等涂在创面上, 还可能侵蚀创面、 增加损伤。乱涂红药水甚至还会导致中毒, 红药水是以 前医院常用的外伤用药水, 但只限于小面积的创伤, 因为它的成分为有机汞, 具有高度的脂 溶性及扩散性, 被吸收后易导致中毒, 轻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 头晕、 头痛、 失眠、 恶心呕吐 等, 重者表现为兴奋、 语无伦次、 惊叫、 肢体震颤、 心率快、 消化道出血、 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 竭。 0007 中医认为烧烫伤后对于人体是一种毒火、 湿热内攻, 体表瘀
8、滞、 糜烂发生感染进一 步对人体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口服中药散剂及外敷药, 它能清毒解热, 具有杀菌抗菌、 止痛、 化腐、 生肌的作用, 无需植皮, 治愈后不结疤。 0009 本发明依据祖国医学的理论, 口服药以祛瘀解毒、 活血凉血化瘀、 去湿热为原则, 外用药以消炎止痛、 防止感染、 清除体表烧烫伤腐皮和腐肉为辅助, 提高人体整体抗病毒能 力, 从而达到治愈烧烫伤的目的。 0010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口服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组份的原料 制成 : 防风 22.5g 栀子 27.5g 连翘 22.5g 当归 32.5g 赤芍 1
9、5g 川羌活 20g 甘草 15g 灯芯草 3g 大黄 30g 。 说 明 书 CN 103877296 A 3 2/3 页 4 0011 外敷药由下列重量组份的原料制成 : 大黄 1000g 冰片 5g 香油 100g。 0012 其制备步骤是 : 1、 将上述口服中药中的防风、 栀子、 连翘、 当归、 赤芍、 川羌活、 甘草、 灯芯草、 大黄分别 粉碎过 120 目筛, 制成粉备用。 0013 2、 将上述防风、 栀子、 连翘、 当归、 赤芍、 川羌活、 甘草、 灯芯草、 大黄的药粉末按重 量组分混匀即成为治疗烧烫伤口服中药散剂。 0014 3、 将外敷的中药大黄粉碎过 120 目筛, 制
10、成粉备用, 将冰片在乳钵中研成粉末过 200 目筛备用, 将大黄和冰片按重量组分混合、 混匀, 加入香油调成稀糊状, 即为外敷药。 0015 口服中药服用方法 : 成人 : 20g/ 次, 凉白开水服用, 每天一次。儿童 : 10g/ 次, 凉白 开水服用, 每天一次。 0016 外敷中药 : 皮肤表面清理干净后将外敷药涂抹, 待外敷药干燥后再涂抹, 直至痊 愈。 0017 上述中药中各药的性能及治疗机理 : 防风 : 味辛、 甘, 性温, 解表止泻, 祛风镇痉。具有解热、 镇痛、 抗菌作用。 0018 栀子 : 清热, 泻火, 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 黄疸, 淋病, 消渴, 目赤, 咽痛,
11、吐血, 衄 血, 血痢, 尿血, 热毒疮疡, 扭伤肿痛。 0019 连翘 : 味苦, 性凉。功效 : 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 温病初起, 热病高热、 斑疹, 疮疡肿毒, 瘰疬, 丹毒、 乳痈、 抗菌、 抗病毒、 解毒等病症。 0020 当归 : 利水渗湿, 健脾益胃, 宁心安神。具有强心作用, 抗菌作用。 0021 赤芍 : 开窍宁神, 化湿和胃。抑制真菌生长。 0022 川羌活 : 散表寒, 祛风湿, 利关节。治感冒风寒, 头痛无汗, 风寒湿痹, 项强筋急, 骨 节酸疼, 风水浮肿, 痈疽疮毒。 0023 甘草 : 清热涤痰, 宽胸散结, 清肺润燥 ; 具有抗菌作用。 0024 灯心草 :
12、 微寒 ; 甘、 淡 ; 归心 ; 肺 ; 小肠 ; 膀胱经。利水通淋 ; 清心降火。治疗淋病、 水肿、 小便不利、 尿少涩痛、 湿热黄疸、 心烦不寐、 小儿夜啼等。 0025 大黄 : 苦, 寒。归胃经 ; 大肠经 ; 肝经 ; 脾经 ; 攻积滞 ; 清湿热 ; 泻火 ; 凉血 ; 祛瘀 ; 解 毒。主治 : 实热便秘 ; 热结胸痞 ; 湿热泻痢 ; 黄疸 ; 淋病 ; 水肿腹满 ; 小便不利 ; 目赤 ; 咽喉肿 痛 ; 口舌生疮 ; 胃热呕吐 ; 吐血 ; 咯血 ; 衄血 ; 便血 ; 尿血 ; 蓄血 ; 经闭 ; 产后瘀滞腹痛 ; 症瘕 积聚 ; 跌打损伤 ; 热毒痈疡 ; 丹毒 ;
13、烫伤。 0026 冰片 : 冰片味辛、 苦, 微寒 ; 归心、 肝、 肺经 ; 清香宣散, 具有开窍醒神 , 清热散毒, 明目退翳的功效。 0027 香油 : 有清热解毒、 凉血止痛之功效。 0028 上述诸药协同作用于人体会消除因烧烫伤毒火内攻, 引起的心里难受, 呕吐等现 象, 攻积滞, 清湿热, 泻火, 凉血祛瘀, 解毒, 消炎止痛, 总有效率 100 。 002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全部采用中草药, 活血祛瘀, 疗效确切, 从根本上消除因烧 烫伤遗留的疤痕, 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无毒副作用,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直至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14、是 : 口服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组份的原料 说 明 书 CN 103877296 A 4 3/3 页 5 制成 : 防风 22.5g 栀子 27.5g 连翘 22.5g 当归 32.5g 赤芍 15g 川羌活 20g 甘草 15g 灯芯草 3g 大黄 30g 。 0031 外敷药由下列重量组份的原料制成 : 大黄 1000g 冰片 5g 香油 100g。 0032 其制备步骤是 : 1、 将上述口服中药中的防风、 栀子、 连翘、 当归、 赤芍、 川羌活、 甘草、 灯芯草、 大黄分别 粉碎过 120 目筛, 制成粉备用。 0033 2、 将上述防风、 栀子、 连翘、 当归、 赤芍、 川羌活、 甘草、 灯芯草、 大黄的药粉末按重 量组分混匀即成为治疗烧烫伤口服中药散剂。 0034 3、 将外敷的中药大黄粉碎过 120 目筛, 制成粉备用, 将冰片在乳钵中研成粉末过 200 目筛备用, 将大黄和冰片按重量组分混合、 混匀, 加入香油调成稀糊状, 即为外敷药。 0035 口服中药服用方法 : 20g/次, 凉白开水服用, 每天一次。 儿童 : 10g/次, 凉白开水服 用, 每天一次。 0036 外敷中药 : 皮肤表面清理干净后将外敷药涂抹, 待外敷药干燥后再涂抹, 直至痊 愈。 说 明 书 CN 103877296 A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