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79993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3.20 CN 202799934 U *CN202799934U* (21)申请号 201220518416.9 (22)申请日 2012.10.10 A01K 9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贾庭玉 地址 136200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工农乡工 农村 4 组 (72)发明人 贾庭玉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 所 22210 代理人 陶尊新 (54) 实用新型名称 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57) 摘要 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涉及一种钓鱼设 备,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光
2、电转换变色鱼漂, 解决 现有鱼漂在夜间使用时需要靠灯光照射鱼漂, 来 判断鱼是否咬钩, 并且给钓鱼者带来不便的同时 存在使用时间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下漂、 上漂、 漂尾、 电池、 电路板和发光二极管组成, 下漂 与上漂螺纹连接, 所述上漂或漂尾处涂有荧光粉, 上漂上设有第一感应点, 该第一感应点通过导线 或导电碳浆漆与电路板连接, 漂尾粘接在上漂的 上端, 漂尾上或上漂的上端部设有第二感应点, 该 第二感应点通过导线与发光二极管连接, 电路板 位于上漂内, 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焊接。 本新型鱼 漂不但耗能低, 面对垂钓者可在任何使用过程中 都能可视到光电转换变色鱼漂的所处位置。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所述鱼漂主要由下漂 (1) 、 上漂 (2) 、 漂尾 (3) 、 电池 (5) 、 电路板 (6) 和发光二极管 (7) 组成, 所述下漂 (1) 与上漂 (2) 螺纹连接, 其特征是, 所述上漂 (2) 或漂尾 (3) 处涂有荧光粉 (9) , 上漂 (2) 上设有第一感应点 (a) , 所述第一感应点 (a) 通 过导线或导电碳浆漆与电路板 (6) 连接, 漂尾 (3
4、) 粘接在上漂 (2) 的上端, 在漂尾 (3) 的上 端或者上漂 (2) 的上端部设有第二感应点 (b) , 所述第二感应点 (b) 通过导线与发光二极管 (7) 连接, 电池 (5) 位于电池夹 (4) 内, 电池夹 (4) 与电路板 (6) 焊接, 电路板 (6) 位于上漂 (2) 内, 发光二极管 (7) 与电路板 (6) 焊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个密封圈 (8) , 所述密封圈 (8) 套在上漂 (2) 的下端, 位于下漂 (1) 与上漂 (2) 的连接处。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其特征在
5、于, 所述上漂 (2) 的结构 为流线型或柱形, 所述下漂 (1) 的结构为流线型或球型。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漂 (2) 与下漂 (1) 为一体成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799934 U 2 1/3 页 3 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地域辽阔, 江河湖泊及水库占有较大的面积。这就给钓鱼爱好者创造了方便 的条件。但是, 根据鱼的属性, 其白天喜欢在深水中游玩, 夜晚潜出水面及浅水中捕食, 所 以, 钓鱼的最佳时间是在
6、夜晚, 然而夜晚需要灯光照射鱼漂, 来判断鱼是否咬钩, 这就给钓 鱼者带来了不便。 目前, 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是靠荧光体发光的鱼漂, 此种鱼漂也需要靠灯光 照射, 方能维持半小时左右。此种鱼漂使用时需要灯光的配合, 极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鱼漂在夜间使用时需要靠灯光照射鱼漂, 来判断鱼是否 咬钩, 并且给钓鱼者带来不便的同时存在使用时间短的问题, 提供一种多功能光电转换变 色鱼漂, 其结构简单, 耗能低, 面对垂钓者可在任何使用过程中都能可视到光电转换变色鱼 漂。 0004 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主要由下漂、 上漂、 漂尾、 电池、 电路板和发光二极管组 成
7、, 下漂与上漂螺纹连接, 所述上漂或漂尾处涂有荧光粉, 上漂上设有第一感应点, 该第一 感应点通过导线或导电碳浆漆与电路板连接, 漂尾粘接在上漂的上端, 漂尾上或上漂的上 端部设有第二感应点, 该第二感应点通过导线与发光二极管连接, 电路板位于上漂内, 发光 二极管与电路板焊接。 000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 本发明所述的鱼漂在入水或者鱼咬钩时, 拉动鱼漂, 使鱼漂上 的感应触点触水, 导通电源发光的同时, 浸涂在鱼漂上漂的荧光粉或注塑在漂体及生产制 作 LED 发光管时, 将夜光原料加入其中的夜光漂体和夜光发光管在吸光和蓄光工作, 当鱼 漂的发光感应点离开水面电子发光功能停止时, 漂体上的
8、夜光部位因受到电能光的充分蓄 光, 可接替发出夜明光, 这两种发光交替转换的使用目的耗能低。 当使用鱼漂入水发光功能 待钓时, 荧光粉吸光过程长、 蓄光更充足, 鱼漂离开水面后电子发光功能停止工作, 上漂中 的夜光部位在一定时间可发出强的夜明光, 这种转换发光功能使用的目的, 不但耗能低, 面 对垂钓者可在任何使用过程中都能可视到光电转换变色鱼漂的所处位置。 当使用鱼漂的咬 钩发光功能待钓时, 荧光粉发出的夜明光是供垂钓都可视的参照光, 鱼咬钩时拉动浮漂, 使 电子功能感应触点触水导通电源, 发出更强的电能光、 多种色彩呈现, 达到了鱼咬钩时多彩 变色的目的。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9、: 0007 一、 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光转换变色鱼漂结构简单, 配有多种规格的漂尾, 可与同 一种下漂随意组合, 昼夜两用, 使用方便 ; 电池用完后, 垂钓者可自行更换电池 ; 所述的鱼 漂靠水导电, 电源接通而发光, 出水时自行断电无须开关控制, 节约电能 ; 0008 二、 鱼漂发光管可选多种颜色, 垂钓者可根据需要自行选配, 当使用多支鱼漂时, 说 明 书 CN 202799934 U 3 2/3 页 4 水域内可呈现多种颜色, 既便于使用时准确判断鱼儿是否咬钩, 又给人们一种色彩绚丽、 美 的艺术享受。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的上漂为柱形
10、的结构示意图 ; 0010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的上漂为流线型的结构示意 图 ; 0011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线型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的结构示意图 ; 0012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线型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的结构示 意图 ; 0013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球型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的结构示意图 ; 0014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的电路原理图 ; 0015 图 7 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球型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的结构示意 图。 0016 图中 : 1、 下漂, 2、 上漂, 3、 漂尾, 4
11、、 电池夹, 5、 电池, 6、 电路板, 7、 发光二极管, 8、 密 封圈, a、 第一感应点, b、 第二感应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 1 至图 5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主要由下漂 1、 上漂 2、 漂尾 3、 电池夹 4、 电池 5、 电路板 6、 发光二极管 7 和密封圈 8 组成, 下漂 1 与上漂 2 螺纹 连接, 所述上漂 2 或漂尾 3 处涂有荧光粉 9, 上漂 2 上设有第一感应点 a, 该第一感应点 a 通 过导线或导电碳浆漆与电路板 6 连接, 漂尾 3 粘接在上漂 2 的上端, 其可以是导光纤维或透 明塑料制成, 漂尾 3 上或上漂
12、 2 的上端部设有第二感应点 b, 该第二感应点 b 通过导线与发 光二极管 7 连接, 电池 5 位于电池夹 4 内, 电池夹 4 与电路板 6 焊接, 电路板 6 位于上漂 2 内, 发光二极管 7 与电路板 6 焊接, 密封圈 8 套在上漂 2 的下端, 位于下漂 1 与上漂 2 的连 接处, 用于下漂1与上漂2之间的密封连接, 保护电路板6及电池5, 延长电子器件的使用寿 命。 0018 上述电路板 6 插入上漂 2 的下端内部, 并与其粘接 ; 电池夹 4 露于上漂 2 下端的外 部, 便于更换电池夹 4 内部的电池 5。上漂 2 与下漂 1 也可以一体成形制造。 0019 如图 3
13、 至图 5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其中图 3 和图 4 中上 漂 2 的上表面涂有荧光粉, 图 5 中的变色鱼漂中上漂 2 和漂尾 3 处涂有荧光粉, 其沿漂尾 3 向上漂 2 的方向看, 第二感应点 b 的位置高于第一感应点 a 的位置。结合图 6 所示的电路 图, 该电路由第一三极管 T1、 第二三极管 T2、 电源 S 和发光二极管 D 组成, 电源 S 即为钓鱼 漂结构中的电池 5, 发光二极管 D 即为钓鱼漂结构中的发光二极管 7, 钓鱼漂结构中的第一 感应点 a 与第二三极管 T2 电连接, 第二感应点 b 与发光二极管 D 电连接。 0020 在钓鱼漂不使
14、用时, 或者在钓鱼漂没有进入水面时, 第一感应点 a 与第二感应点 b 之间是开路的, 第一三极管 T1 与第二三极管 T2 均处于截止状态, 发光二极管 D 不发光。当 钓鱼漂投入水面后, 根据风浪大小的影响, 通过调节钓鱼竿铅坠的重量, 可以使第一感应点 a 单独进入水面以下, 也可以使第一感应点 a 与第二感应点 b 同时进入水面以下。前者在 说 明 书 CN 202799934 U 4 3/3 页 5 鱼儿咬钩时, 第二感应点b进入水面以下, 两个感应点通过水导电后, 使第一三极管T1与第 二三极管 T2 均导通, 点亮发光二极管 D ; 后者因两个感应点同时入水导通, 使发光二极管
15、D 处于长明状态, 当鱼儿咬钩时清晰可见。 由于前者的使用方法只有在鱼儿咬钩时, 发光二极 管 D 才点亮发光, 所以, 前者比后者耗电低, 且对鱼儿是否咬钩判断准确快捷。 0021 本实用新型的上漂 2 有多种结构形式, 如流线型、 柱型等, 流线型漂尾的规格有粗 细之分, 例如, 图 2 中漂尾的规格为直径 1.5mm, 图 3 中漂尾的规格为直径 2.5 mm ; 下漂 1 也 有多种结构形式, 如图 3 中的流线型, 图 5 中的球型等。其中, 任一种结构形式的上漂 2 可 与流线型的下漂 1 进行随意组合, 柱型的上漂 2 还可与球型的下漂 1 进行组合, 如图 5 的结 构。 00
16、22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可以满足使用者随意组合使用的要求,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选择不同形状的上漂, 比如, 在风浪比较小的情况下, 可以选 择图 2 所示的外形美观小巧的流线型上漂 ; 进行海钓时, 由于风浪比较大, 可以选择图 4 所 示的体积大、 重量大的鱼漂, 其可以抵挡海浪导致的鱼漂摇摆。通常情况下, 图 1 至图 3 所 示的鱼漂适于水库或小型养鱼池中使用, 图 4 至图 6 所示的鱼漂适于江河湖海中使用。 0023 如图 7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 其为一体成形制造, 在下漂 1 的内部设有多组电路板, 在上漂 2 的内部设有多个
17、发光二极管 7, 二极管可以是不同颜色 或相同颜色的, 使用时, 可以使亮度增大, 色彩鲜明, 易于判断鱼儿是否咬钩。 0024 总之,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光电转换变色鱼漂是一种亮度大、 色彩鲜明、 配有多种 规格漂尾且可以随意组合的昼夜两用的电子发光钓鱼漂, 其在使用时, 可以是鱼儿咬钩就 发光, 也可以是下水后就一直发光, 其结构形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列举的结构。 说 明 书 CN 202799934 U 5 1/2 页 6 图 1图 2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799934 U 6 2/2 页 7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799934 U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