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333729.6 (22)申请日 2017.10.17 (73)专利权人 云南黄泥塘藕业科技开发有限责 任公司 地址 678000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工 业园区 (72)发明人 杨加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 所 53113 代理人 张玺 (51)Int.Cl. A01D 31/00(2006.01) A01D 3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莲藕联合收获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莲藕加工领域, 具体涉及一 种莲藕
2、联合收获机, 包括船体、 转轴I、 转轴套、 拍 击浆、 控制器、 电极板、 转轴II、 循环带、 收藕槽、 底板、 过渡板、 电机、 螺旋桨、 支架、 延展板、 收集 仓; 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中的拍击浆将莲藕带动 到循环带的收藕槽内, 再经循环带输送到顶部掉 落到螺旋桨区域内, 莲藕经螺旋桨断节后流入到 收集仓收集。 本实用新型莲藕收获自动化程度 高, 无需人工打捞, 大大的加快了莲藕的采收速 度, 同时进行断节处理, 更有利于后续收集, 提高 了莲藕收获的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CN 207443471 U 2018.06.05 CN 207443471 U 1.
3、莲藕联合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船体(1)、 转轴I(2)、 转轴套(3)、 拍击浆(4)、 控制 器(5)、 电极板(6)、 转轴II(7)、 循环带(8)、 收藕槽(9)、 底板(10)、 过渡板(11)、 电机(12)、 螺 旋桨(13)、 支架(14)、 延展板(15)、 收集仓(16), 所述船体(1)前半部为中空结构, 所述转轴I(2)设置在船体(1)前端与船体(1)两侧的 电机连接, 所述转轴套(3)设置在转轴I(2)上, 所述拍击浆(4)设置在转轴套(3)上, 所述控 制器(5)设置在船体(1)上, 所述电极板(6)设置在船体(1)前半部两内侧面上, 转轴II(7)设 置在
4、电极板(6)上, 所述循环带(8)设置在转轴II(7)上, 所述循环带(8)上均匀分布有多个 收藕槽(9), 所述底板(10)设置在后半部底部, 所述过渡板(11)设置在底板(10)上, 所述电 机(12)设置在底板(10)上, 所述螺旋桨(13)一端与电机(12)连接, 另一端设置在支架(14) 上, 所述螺旋桨(13)所在船体(1)两侧设置有延展板(15), 收集仓(16)设置在船体(1)尾端 与螺旋桨(13)末端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莲藕联合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套(3)为34个, 转轴 套(3)上的拍击浆(4)至少有6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莲藕联合收获机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II(7)至少有6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莲藕联合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桨(13)为23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莲藕联合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带(8)为倾斜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443471 U 2 莲藕联合收获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莲藕加工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莲藕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0002 莲藕是生长在水下淤泥中的植物, 莲藕采收过程极其费力, 已有的采收机械大多 是利用高压水作为动力, 通过喷枪的射流冲散淤泥而使莲藕浮出水面, 再由人工通过打捞 工具将浮在水面上的莲藕收集起来,
6、 而有些漂浮在藕塘中心区域的莲藕无法通过打捞工具 在岸边收集, 则要由人员下到冰冷刺骨的水里打捞收集, 人工成本大, 效率低。 因此, 急需开 发一种用于打捞被采收机处理后漂浮在水上的莲藕的莲藕联合收获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莲藕联合收获机。 0004 其技术方案为: 0005 莲藕联合收获机, 包括船体、 转轴I、 转轴套、 拍击浆、 控制器、 电极板、 转轴II、 循环 带、 收藕槽、 底板、 过渡板、 电机、 螺旋桨、 支架、 延展板、 收集仓, 0006 所述船体前半部为中空结构, 所述转轴I设置在船体前端与船体两侧的电机连接, 所
7、述转轴套设置在转轴I上, 所述拍击浆设置在转轴套上,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船体上, 所述 电极板设置在船体前半部两内侧面上, 转轴II设置在电极板上, 所述循环带设置在转轴II 上, 所述循环带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收藕槽, 所述底板设置在后半部底部, 所述过渡板设置在 底板上, 所述电机设置在底板上, 所述螺旋桨一端与电机连接, 另一端设置在支架上, 所述 螺旋桨所在船体两侧设置有延展板, 收集仓设置在船体尾端与螺旋桨末端底部连接。 0007 优选地, 所述转轴套为34个, 转轴套上的拍击浆至少有6个。 0008 优选地, 所述转轴II至少有6个。 0009 优选地, 所述螺旋桨为23个。 0010
8、优选地, 所述循环带为倾斜设置。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2 (1)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中的拍击浆将莲藕带动到循环带的收藕槽内, 再经循环 带输送到顶部掉落到螺旋桨区域内, 莲藕经螺旋桨断节后流入到收集仓收集。 0013 (2)本实用新型莲藕收获自动化程度高, 无需人工打捞, 大大的加快了莲藕的采收 速度, 同时进行断节处理, 更有利于后续收集, 提高了莲藕收获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拍击浆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带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
9、用新型后螺旋桨及收集仓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7443471 U 3 0018 其中, 船体1、 转轴I2、 转轴套3、 拍击浆4、 控制器5、 电极板6、 转轴II7、 循环带8、 收 藕槽9、 底板10、 过渡板11、 电机12、 螺旋桨13、 支架14、 延展板15、 收集仓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4 所示, 莲藕联合收获机, 包括船体1、 转轴I2、 转轴套3、 拍击浆4、 控制器 5、 电极板6、 转轴II7、 循环带8、 收藕槽9、 底板10、 过渡板11、 电机12、 螺旋桨13、 支架14、 延展 板15、 收集仓16, 0020 所
10、述船体1前半部为中空结构, 所述转轴I2设置在船体1前端与船体1两侧的电机 连接, 所述转轴套3设置在转轴I2上, 所述拍击浆4设置在转轴套3上, 所述控制器5设置在船 体1上, 所述电极板6设置在船体1前半部两内侧面上, 转轴II7设置在电极板6上, 所述循环 带8设置在转轴II7上, 所述循环带8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收藕槽9, 所述底板10设置在后半部 底部, 所述过渡板11设置在底板10上, 所述电机12设置在底板10上, 所述螺旋桨13一端与电 机12连接, 另一端设置在支架14上, 所述螺旋桨13所在船体1两侧设置有延展板15, 收集仓 16设置在船体1尾端与螺旋桨13末端底部连接。 0
11、021 所述转轴套3为34个, 转轴套3上的拍击浆4至少有6个。 0022 所述转轴II7至少有6个。 0023 所述螺旋桨13为23个。 0024 所述循环带8为倾斜设置。 0025 本实用新型利用多个转轴套3上的多个拍击浆4由转轴I2带动其转动, 用于将浮在 水面的莲藕翻转带动到循环带8的收藕槽9上, 循环带8由电极板6、 转轴II7带动反复转动, 将收藕槽9上的莲藕输送至循环带8的最高点, 然后经过渡板11掉落到螺旋桨13所在区域 内, 多个螺旋桨13由电机12带动转动, 转动中的螺旋桨13将长莲藕断节成短节莲藕, 之后流 入到收集仓16中收集。 延展板15可以防止螺旋桨13区域内的莲藕飞出船外, 过渡板11可使 得莲藕顺利掉落到螺旋桨13所在区域内, 控制器5可控制转轴I2、 电极板6、 电机12工作并提 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莲藕收获自动化程度高, 无需人工打捞, 大大的加快了莲藕的采收速 度, 同时进行断节处理, 更有利于后续收集, 提高了莲藕收获的工作效率。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443471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5 CN 207443471 U 5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6 CN 207443471 U 6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7 CN 207443471 U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