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598728.4 (22)申请日 2017.11.24 (73)专利权人 中山市科立信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 528425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同乐工 业园 (原安乐村第六经济社厂房之二) (72)发明人 李功科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顺德区荣粤专利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9 代理人 李冰 关健垣 (51)Int.Cl. A21C 1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57)摘要 一种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包括
2、机身和设 置在其内的制面电机, 机身底面设有散热进风口 和吹面进风口, 前面设有吹面出风口、 后面设有 散热出风口, 机身内设有风道支架, 风道支架设 有连通散热进风口和散热出风口的散热风道, 以 及连通吹面进风口和吹面出风口的吹面风道, 散 热风道和吹面风道呈上下同轴设置, 制面电机的 尾部设置有在散热风道内形成散热气流的散热 风轮, 以及在吹面风道内形成吹面气流的吹面风 轮。 本实用新型散热风道用于对制面电机的散热 使用, 吹面风道用于吹面使用, 两组风道共用制 面电机作为动力源, 吹面气流风量更大、 覆盖面 积更广, 效果更佳, 并且两组风道所产生的气流 相互独立, 不会相互干涉, 噪音
3、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7589970 U 2018.07.10 CN 207589970 U 1.一种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包括机身(1)和设置在其内的制面电机(2),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机身(1)底面设有散热进风口(11)和吹面进风口(13), 前面设有吹面出风口(14)、 后面设有散热出风口(12), 机身(1)内设有风道支架(3), 所述风道支架(3)设有连通散热进 风口(11)和散热出风口(12)的散热风道(31), 以及连通吹面进风口(13)和吹面出风口(14) 的吹面风道(32), 所述散热风道(31)和吹面风道(32)呈上下同轴设置, 所述制面
4、电机(2)的 尾部设置有在散热风道(31)内形成散热气流的散热风轮(41), 以及在吹面风道(32)内形成 吹面气流的吹面风轮(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风道(31)为离心 风道, 其进风端与机身(1)内部空间连通从而与散热进风口(11)连通, 出风端与散热出风口 (12)连通; 所述吹面风道(32)为离心风道, 其进风端与吹面进风口(13)连通, 出风端与吹面 出风口(1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风道(31)与吹面 风道(32)上下贯通形成, 散热风轮(41)与吹面风轮(42)之间这有把
5、散热风道(31)和吹面风 道(32)间隔成相互独立的旋转隔板(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隔板(43)与散热 风道(31)、 吹面风道(32)之间设有旋转密封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支架(3)设置在 机身(1)的底部, 吹面风道(32)进风端朝下并紧贴在吹面进风口(13)所在的机身(1)的内底 面上, 散热风道(31)进风端朝上并与机身(1)的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面风道(32)的出风 端向上延伸与吹面出风口(14)连通, 散热风道(31
6、)的出风端横向延伸与散热出风口(12)连 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风轮 (41)和吹面风轮(42)呈上下结构, 它们通过分体式分别装配于制面电机(2)的尾部, 或者, 它们通过一体式成型并装配于制面电机(2)的尾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589970 U 2 一种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防止面条机挤出的面条粘连在一起, 需要在面条机上增加吹风装置, 边出面 边吹风, 通过吹风的形式把挤出的面条表面吹干, 以防止面条粘连现象。
7、 如中国专利文献号 CN201310239966.6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面条机, 它涉及一种家用机械, 出面装置的下部设置 有吹风装置, 吹风装置的下部设置有放面板, 且放面板通过转轴可折叠设置在外壳上, 和面 开关设置在外壳的一侧, 出面开关设置在和面开关的下部, 和面开关的一侧设置有卡扣, 清 洗刷卡接在卡扣的内部, 外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把手。 0003 目前面条机上的吹风装置, 都是通过在面条机内增加一独立的风扇组件而成, 所 增加的成本较大, 而且装配较为麻烦, 增加的人工成本较高, 并且使用时, 面条机内容易产 生两股能够相互干涉的气流, 噪音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
8、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面条机的出面 吹风结构, 其利用制面电机产生吹面气流, 风量大、 噪音小, 成本较低。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包括机身和设置在其内的制面电机, 所述机身底面 设有散热进风口和吹面进风口, 前面设有吹面出风口、 后面设有散热出风口, 机身内设有风 道支架, 所述风道支架设有连通散热进风口和散热出风口的散热风道, 以及连通吹面进风 口和吹面出风口的吹面风道, 所述散热风道和吹面风道呈上下同轴设置, 所述制面电机的 尾部设置有在散热风道内形成散热气流的散热风轮, 以及在吹面风道内形成吹面气流的吹
9、面风轮。 0007 所述散热风道为离心风道, 其进风端与机身内部空间连通从而与散热进风口连 通, 出风端与散热出风口连通; 所述吹面风道为离心风道, 其进风端与吹面进风口连通, 出 风端与吹面出风口连通。 0008 所述散热风道与吹面风道上下贯通形成, 散热风轮与吹面风轮之间这有把散热风 道和吹面风道间隔成相互独立的旋转隔板。 0009 所述旋转隔板与散热风道、 吹面风道之间设有旋转密封机构。 0010 所述风道支架设置在机身的底部, 吹面风道进风端朝下并紧贴在吹面进风口所在 的机身的内底面上, 散热风道进风端朝上并与机身的内部连通。 0011 所述吹面风道的出风端向上延伸与吹面出风口连通,
10、散热风道的出风端横向延伸 与散热出风口连通。 0012 所述散热风轮和吹面风轮呈上下结构, 它们通过分体式分别装配于制面电机的尾 部, 或者, 它们通过一体式成型并装配于制面电机的尾部。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589970 U 3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 风道支架上形成两组风道, 散热风道用于对制面电机的散热使用, 吹面风道用于 吹面使用, 两组风道共用制面电机作为动力源, 吹面气流风量更大、 覆盖面积更广, 效果更 佳, 并且两组风道所产生的气流相互独立, 散热气流往后吹、 吹风气流往前吹, 不会相互干 涉, 噪音小, 所增加的零部件成本以及人工成本
11、低, 更容易装配。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配图1(剖视)。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配图2(剖视)。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0 参见图1-图4, 本面条机的出面吹风结构, 包括机身1和设置在其内的制面电机2, 所述机身1底面设有散热进风口11和吹面进风口13, 前面设有吹面出风口14、 后面设有散热 出风口12, 机身1内设有风道支架3, 所述风道支架3设有连通散热进风口11和散热出风口12 的散热风道31,
12、 以及连通吹面进风口13和吹面出风口14的吹面风道32, 所述散热风道31和 吹面风道32呈上下同轴设置, 所述制面电机2的尾部设置有在散热风道31内形成散热气流 (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的散热风轮41, 以及在吹面风道(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32内形成吹 面气流的吹面风轮42。 0021 风道支架3共形成两组风道, 散热风道31用于对制面电机2的散热使用, 吹面风道 32用于吹面使用, 两组风道共用制面电机2作为动力源, 使吹面气流风量更大、 而家吹面覆 盖面积更广, 吹面效果更佳, 并且两组风道所产生的气流相互独立, 散热气流往后吹、 吹风 气流往前吹, 不会相互干涉, 噪音小, 散热气流不会
13、与食物接触, 保证食物的制作安全, 所增 加的零部件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低, 更容易装配。 0022 进一步地, 所述散热风道31为离心风道, 其进风端与机身1内部空间连通从而与散 热进风口11连通, 出风端与散热出风口12连通; 所述吹面风道32为离心风道, 其进风端与吹 面进风口13连通, 出风端与吹面出风口14连通。 离心风道的优势在于利用制面电机2的高转 速, 能够产生更大的气流, 且噪音更低。 0023 进一步地, 所述散热风道31与吹面风道32上下贯通形成, 结构简单, 便于散热支架 3的加工制作, 散热风轮41与吹面风轮42之间这有把散热风道31和吹面风道32间隔成相互 独立的旋转隔
14、板43, 旋转隔板43使两风道相互间隔开, 满足两风度独立使用的目的。 0024 进一步地, 所述旋转隔板43与散热风道31、 吹面风道32之间设有旋转密封机构, 所 述旋转密封机构可采用轴承、 油封等常规既满足转动又能满足密封的部件, 进一步提高散 热风道31与吹面风道32的密封性。 0025 进一步地, 所述风道支架3设置在机身1的底部, 吹面风道32进风端朝下并紧贴在 吹面进风口13所在的机身1的内底面上, 散热风道31进风端朝上并与机身1的内部连通, 两 风道采用上、 下式独立进风, 不会相互干涉, 也能够避免吹面风道32吸入机身1内的空气气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5
15、89970 U 4 流, 避免吸入制面电机2掉落的碳刷粉末而污染食物。 0026 进一步地, 所述吹面风道32的出风端向上延伸与吹面出风口14连通, 散热风道31 的出风端横向延伸与散热出风口12连通, 满足独立出风的使用需要, 相互不会干涉。 0027 进一步地, 所述散热风轮41和吹面风轮42呈上下结构, 它们通过分体式分别装配 于制面电机2的尾部, 或者, 它们通过一体式成型并装配于制面电机2的尾部, 本实施例它们 采用一体式成型(包括前述的旋转隔板43)并装配于制面电机2的尾部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0028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 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 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 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589970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7589970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7589970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7589970 U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