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利查询网! | 帮助中心 查专利用我们更专业!
专利查询网
换一换
首页 专利查询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一种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pdf

  • 资源ID:6535617       资源大小:395.0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种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pdf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486031.6 (22)申请日 2018.04.08 (73)专利权人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海南 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址 571126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白驹大 道12号 (72)发明人 刘庆明 邱名毅 骆大鹏 涂志刚 卓齐辉 赵志英 沈铭辉 周海珠 (74)专利代理机构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代理人 张耀婷 (51)Int.Cl. A01K 61/59(2017.01) A01K 63/00(2017.01) A01G 17/00(

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高效拟穴青蟹 养殖系统, 包括养殖池塘, 养殖池塘的一端设有 进水水道, 另一端设有排水水道, 排水水道的末 端与红树林人工湿地连接; 养殖池塘的中部设有 深沟, 深沟的一端设有集污排水区, 集污排水区 与排水水道连接; 所述深沟的两侧分别设置平行 于深沟的土垄, 土垄上设置植物种植区, 养殖池 塘的四周设置宽23m的植物种植平台。 本实用 新型采用了生态养殖模式, 减少了拟穴青蟹养殖 病害的发生, 解决了养殖滥用药物造成的药残问 题, 提高了养殖的产率和品质, 该养殖系统大大 节约了拟

3、穴青蟹的养殖成本和资源, 有效地避免 了环境污染。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08095705 U 2018.11.16 CN 208095705 U 1.一种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包括养殖池塘,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池塘的一端 设有进水水道, 另一端设有排水水道, 排水水道的末端与红树林人工湿地连接; 所述养殖池 塘的中部设有深沟, 深沟的一端设有集污排水区, 集污排水区与排水水道连接; 所述深沟的 两侧分别设置平行于深沟的土垄, 土垄上设置植物种植区, 养殖池塘的四周设置宽23m的 植物种植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4、所述进水水道和排水 水道上均设置植物种植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水道通过进 水管道与养殖池塘连接, 排水水道通过排水管道与养殖池塘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深沟距离养殖池 塘池底0.40.6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种植平台距 离养殖池塘池底0.50.8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池塘池底面 向集污排水区倾斜, 倾斜角度为2 3 。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

5、于: 所述养殖池塘呈 “回” 字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树林人工湿地 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之间设置高于水面的湿地土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095705 U 2 一种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系统领域, 涉及一种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 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拟穴青蟹, 俗名叫鲟, 海南又称 “和乐蟹” , 其甲壳坚硬、 膏满肉肥、 营养丰富, 是我 国出产品质最好的青蟹。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市场需求量也与日俱 增, 其

6、经济价值和养殖效益也随之呈直线上升趋势, 然而, 野生和养殖的拟穴青蟹产量较为 低下, 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 这为加快推进拟穴青蟹生态高效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契机。 0003 目前, 在拟穴青蟹养殖生产过程中, 多是简单地再利用虾塘、 鱼塘开展拟穴青蟹单 养或混养, 拟穴青蟹的单养模式为再利用粗放式养殖, 混养模式为再利用虾塘或鱼塘主养 凡纳滨对虾或罗非鱼, 辅养少量拟穴青蟹, 更为严峻的是拟穴青蟹养殖尚未开发出良好的 养殖模式, 养殖技术也存在瓶颈, 再加上拟穴青蟹习性凶猛, 无保护设施的条件下个体之间 相互攻击、 蚕食, 这直接导致两种养殖模式条件下拟穴青蟹存活率低下, 产

7、出较少。 由此可 见, 对拟穴青蟹养殖系统创新和养殖模式探索尚处于提高和完善阶段。 000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养护的需要, 传统水产养殖 系统与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现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一些养殖模式对海岸带及近岸海域 环境破坏及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 社会各界对整治无序养殖以及治理传统水产养殖污染的 呼声日益强烈, 同时, 因长期高密度养殖导致的种质退化、 病害频发等问题也使传统水产养 殖业的发展遇到瓶颈, 迫切需要进行绿色转型升级, 开展拟穴青蟹生态高效养殖系统创新 和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探索, 是拟穴青蟹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

8、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能较好地促进池塘内的物质循环和能 量转化, 遵循仿生态原理构建完善稳定的高效生态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 系统, 包括养殖池塘, 其中: 所述养殖池塘的一端设有进水水道, 另一端设有排水水道, 排水 水道的末端与红树林人工湿地连接; 所述养殖池塘的中部设有深沟, 深沟的一端设有集污 排水区, 集污排水区与排水水道连接; 所述深沟的两侧分别设置平行于深沟的土垄, 土垄上 设置植物种植区, 养殖池塘的四周设置宽23m的植物种植平台。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进水水道和排水水道上均设置植物

9、种植区, 进水水道和排水水道 即为净化渠道, 净化渠道两侧水陆结合部种有多种红树、 水草等, 以期改善进、 排水的水质 状况。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进水水道通过进水管道与养殖池塘连接, 排水水道通过排水管道 与养殖池塘连接。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8095705 U 3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深沟距离养殖池塘池底0.40.6m, 优选深沟距离养殖池塘池底 0.5m, 距离水面1.7m, 池塘边长为4560m。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植物种植平台距离养殖池塘池底0.50.8m, 优选0.7m, 距水面 0.5m。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养殖池塘池底面向集污排水区

10、倾斜, 倾斜角度为2 3 。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养殖池塘呈 “回” 字型结构。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红树林人工湿地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之间设置高于水面的湿地土 垄。 0014 本实用新型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5 1、 在栽有红树林的池塘内开展拟穴青蟹与红树共生的仿生态养殖, 可实现养殖产 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被红树林及其伴生植物最大化吸收; 0016 2、 仿生态养殖无需对水体进行改质消毒和投药等, 大大节约了成本和资源, 而且 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排水水道直接连接红树林生态湿地, 能有效避免环境的污染; 0017 3、 整个养殖系统采用仿生态养殖, 极大地减

11、少了病害的发生, 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提高了拟穴青蟹的产率和品质。 其一, 能有效地分解和吸收拟穴青蟹养殖过程所产生的残 饵和粪便等, 其二, 能有效地降低氨氮、 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无机物的转化、 吸收, 其三, 能 为拟穴青蟹提供丰富的活体饵料与氧气, 其四, 能为拟穴青蟹提供蜕壳等活动所必须的安 全躲避场所, 使其安全度过脆弱期, 其五, 能提高水体利用效率, 增加养殖产量, 增加经济效 益, 此外, 该系统的养殖尾水经处理后, 能达到安全排放标准, 避免其对近海水质的影响, 具 有很强的稳定性、 可控性。 0018 4、 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红树的净化力、 观赏性和成活难易度等因素,

12、 选择 多种正红树种和半红树种。 正红树种主要包括卤蕨、 桐花树、 白骨壤、 正红树和红海榄等。 半 红树主要包括许树、 海芒果、 水黄皮、 银叶树和黄槿等, 适当搭配其他红树林伴生植物形成 生物净化体系。 0019 5、 该养殖系统从区域功能上看, 红树林生态区域为生物净化区, 池塘底部为蟹类 高频活动区和集中饲养区, 池塘中间的深水沟为高温季节或高温时段的深沟避暑区。 本实 用新型采用了生态养殖模式, 减少了拟穴青蟹养殖病害的发生率, 解决了养殖滥用药物造 成药残问题, 提高了养殖的产率和品质, 该养殖系统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和资源, 避免环境 污染。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

13、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中的养殖池塘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 1、 进水水道; 2、 进水管道; 3、 养殖池塘; 3a、 池塘内壁; 3b、 池塘底部; 4、 土垄; 5、 深沟; 6、 红树; 7、 集污排水区; 8、 排水水管; 9、 排水水道; 10、 红树林人工湿地; 11、 湿地土 垄; 12、 回路沟渠或尾水排放口; 13、 植物种植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的技术内容、 构造特征、 以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8095705 U 4 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

14、说明。 0024 如图1、 2所示, 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 包括养殖池塘3, 所述 养殖池塘3的一端设有兼具水质净化功能的进水水道1, 另一端设有兼具水质净化功能的排 水水道9, 进水水道1和排水水道9分别通过PVC材质的进水水管2和排水水管8与养殖池塘3 连通, 其中, 进水水管2高位与养殖池塘3联通, 排水水管8低位与养殖池塘3连通, 即直接与 养殖池塘3内的集污排水区7连通。 所述的排水水道9后端与红树林人工湿地10连接, 经红树 林人工湿地10处理的尾水最后进入回路沟渠或尾水排放口12。 0025 在进水水道1和排水水道9中水陆结合部位种植多种红树6, 选择多种正红

15、树种和 半红树种, 正红树品种主要卤蕨、 桐花树、 白骨壤、 正红树和红海榄等, 半红树主要包括许 树、 海芒果、 水黄皮、 银叶树和黄槿等, 适当搭配其他红树林伴生植物形成进排水道生物净 化体系。 0026 所述养殖池塘3的中部设有深沟5, 深沟5距池底0.5m, 距离水面1.7m, 深沟5的主要 作用是供拟穴青蟹躲避高温季节或高温时段水温过高对其造成的危害。 深沟5的一端设有 集污排水区7, 集污排水区7与排水水道9连接; 所述深沟5的两侧分别设置平行于深沟的土 垄4, 土垄4上设置植物种植区, 植物种植区上种养红树, 功能主要有两点: 其一, 增加拟穴青 蟹打洞穴居的空间, 提高养殖效率

16、, 其二, 增加池塘生物净化区面积, 完善池塘生物净化体 系。 0027 所述养殖池塘3 “回” 字型池塘内周为一个宽23m的植物种植平台13, 在该平台上 种养红树6, 选择多种正红树种和半红树种, 正红树品种主要卤蕨、 桐花树、 白骨壤、 正红树 和红海榄等, 半红树主要包括许树、 海芒果、 水黄皮、 银叶树和黄槿等, 适当搭配其他红树林 伴生植物形成池塘生物净化体系。 0028 养殖池塘3底面全部稍向集污排水区7倾斜, 倾斜角约为2 3 , 集污排水区7下端 直接与排水水管8、 排水水道9连通, 其功能主要是将养殖池塘3底部和深沟5内的养殖污物 排出。 0029 所述红树林人工湿地10内

17、部全部种养红树, 选择多种正红树种和半红树种, 正红 树品种主要卤蕨、 桐花树、 白骨壤、 正红树和红海榄等, 半红树主要包括许树、 海芒果、 水黄 皮、 银叶树和黄槿等, 适当搭配其他红树林伴生植物形成尾水人工湿地生物净化体系。 在红 树林人工湿地10内部设置一个湿地土垄11, 湿地土垄11须高出水面, 目的是将红树林人工 湿地10进水口和排水口隔开, 以延长尾水处理的回路, 提高尾水处理的效果。 0030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 所述的进排水道生物净化体系、 池塘生物净化体系和尾水人 工湿地生物净化体系均为功能完善的、 稳定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 其一, 各系统内聚集着 丰富的生产者、 消费

18、者、 分解者, 可较好地促进各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其二, 各系 统可有效分解、 吸收拟穴青蟹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残饵和粪便等有机质, 同时, 各系统也可 以为拟穴青蟹提供丰富的活体饵料和氧气。 其三, 养殖水体中过量的氨氮、 亚硝酸盐等无机 营养成分可为红树林生长提供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同时, 茂密的红树林可为拟穴青蟹提供 蜕壳等活动所必须的安全躲避场所, 使其安全度过蜕壳等脆弱期。 此外, 进水水道生物净化 体系可以改善进入拟穴青蟹养殖池塘的水质, 提高养殖效率, 排水水道生物净化体系可以 处理养殖尾水, 使其达到安全排放标准或循环重复利用, 以期减少其对近海水质的影响。 0031

19、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 标号3a为池塘内壁, 池塘底部3b为蟹类高频活动区和集中饲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8095705 U 5 养区, 红树林生态区域为生物净化区, 池塘中间的深沟为高温季节或高温时段的深沟避暑 区。 0032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生态养殖模式, 减少了拟穴青蟹养殖病害的发生, 解决了养殖 滥用药物造成的药残问题, 提高了养殖的产率和品质, 该养殖系统大大节约了拟穴青蟹的 养殖成本和资源, 有效地避免了环境污染。 0033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 型之权利范围, 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 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 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8095705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208095705 U 7


注意事项

本文(一种生态高效拟穴青蟹养殖系统.pdf)为本站会员(32)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