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利查询网! | 帮助中心 查专利用我们更专业!
专利查询网
换一换
首页 专利查询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图像形成装置.pdf

  • 资源ID:6231162       资源大小:2.87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图像形成装置.pdf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5874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05 CN 103558745 A (21)申请号 201310188817.1 (22)申请日 2013.05.21 2012-118926 2012.05.24 JP G03G 15/16(2006.01) (71)申请人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西坂裕介 西田聪 山木秀郎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黄永杰 (54) 发明名称 图像形成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具有 : 多个支 承辊, 其包括背

2、撑辊 ; 转印带, 其呈环状地张设在 多个支承辊上, 在外表面上承载调色剂像 ; 以及 转印辊, 其隔着转印带压接在背撑辊上, 在该转印 辊和转印带之间形成转印辊隙, 使纸张通过转印 辊隙, 从而使转印带上承载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 张上,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 : 限制部件, 其能 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地配置在 转印辊隙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 所述第一状态 为靠近转印带的内表面的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为 与第一状态相比距转印带的内表面的离开距离更 大的状态 ; 以及控制部, 其根据图像形成所使用 的纸张将限制部件的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或第二 状态。 (30)优先权数据 (51)Int

3、.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58745 A CN 103558745 A 1/1 页 2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具有 : 多个支承辊, 其包括背撑辊 ; 转印带, 其呈环状地张设在所述多个支承辊上, 在外表面上承载调色剂像 ; 以及 转印辊, 其隔着所述转印带压接在所述背撑辊上, 在该转印辊和所述转印带之间形成 转印辊隙, 使纸张通过所述转印辊隙, 从而使所述转印带上承载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纸张上,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4、 具有 : 限制部件, 其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地配置在所述转印辊隙的纸张 输送方向上游侧, 所述第一状态为靠近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的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为与所 述第一状态相比距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的离开距离更大的状态 ; 以及 控制部, 其根据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纸张将所述限制部件的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或 第二状态。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纸张的纸张定量或刚性切换所述限制部件的状态。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通常时将所述限制部件的状态保持在第二状态, 在纸张的后端通

5、过所述转印辊隙的入口附近时,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限制部件的状态保 持在第一状态。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形成为沿着所述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状。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进行面接触的平滑面。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限制部件的与所述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面, 实施使滑动性提高的表面加工。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由绝缘材料构成。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

6、件在所述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配置。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转印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对应地配置。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用于定位在所述第一状态的定位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58745 A 2 1/9 页 3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特别涉及使中间转印带上承载的调色 剂像转印到纸张上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 利用电子照相处理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 (打印机、 复印机、 传真机等) 通过对 带电

7、的感光体照射 (曝光) 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来形成静电潜像。接着, 通过向形成有静电 潜像的感光体 (像承载体) 由显影装置供给调色剂, 对静电潜像进行可视化处理来形成调色 剂像。 进而, 使该调色剂像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张上之后, 进行加热、 加压使其定影, 从而 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0003 近年来, 要求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纸张上形成高图像品质的图像, 为 了响应该需求, 使用了中间转印带等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方式成为主流。中间转印方式 指的是如下方式 : 使形成在感光体鼓上的 Y(黄色) 、 M(品红色) 、 C(青色) 、 K(黑色) 的各色 调色剂像转印 (一次转印) 到中间

8、转印体上, 在中间转印体上使 4 色的调色剂像重叠后转印 (二次转印) 到纸张上。 0004 图 1 是表示使中间转印带上承载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的二次转印部附近的 结构的图。 0005 如图 1 所示, 中间转印带 421 张设于包括背撑辊 (backup roller) 423A 的多个支 承辊 423。二次转印辊 431A 压接在背撑辊 423A 上, 从而形成转印辊隙 N。通过使纸张 S 通 过该转印辊隙 N, 中间转印带 421 上承载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纸张 S 上。 0006 另外, 通常中间转印带 421 相对于将背撑辊 423A 和二次转印辊 431A 的轴心连结 的线倾斜地

9、进入转印辊隙 N。在转印辊隙 N 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 纸张 S 被中间转印带 421 推压而以沿着二次转印辊 431A 弯曲的状态被输送, 在转印辊隙 N 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 侧, 纸张 S 也被夹持 (所谓预夹持) , 因此, 转印性提高。 0007 在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在厚纸等刚度高的纸张 S 上形成图像时, 在转印 辊隙 N 的入口附近处产生放电, 有时会产生转印污点等转印不良。具体而言, 在纸张 S 的后 端进入转印辊隙 N 时, 中间转印带 421 被纸张 S 的后端推起 (所谓后端弹起) , 从而在纸张 S 和中间转印带 421 之间形成空隙, 在该空隙产生放电 (参

10、照图 2) 。 0008 作为防止转印辊隙的入口附近的放电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 1 中公开有如下技 术 : 在纸张的后端脱离引导部件的时候, 在转印辊隙 N 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使中间转印 带位移, 从而减轻纸张与中间转印带碰撞时的冲击。 0009 另外, 在专利文献 2 中公开有如下技术 : 相对于将二次转印辊的轴心和相对辊的 轴心连结的线大致垂直地输送纸张, 并且, 在中间转印带的内侧配置电极部件, 从而减弱在 与转印电场相同的方向形成于空隙的电场。 0010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10-139603 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10-2838 号公报

11、说 明 书 CN 103558745 A 3 2/9 页 4 0012 但是, 在专利文献 1 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虽然纸张与中间转印带碰撞时的冲 击被减轻, 但在纸张的后端进入转印辊隙时, 中间转印带向内侧挠曲而产生不小的空隙, 因 此, 不能说能可靠地防止产生放电。另外, 若使中间转印带位移, 则基于中间转印带和二次 转印辊的辊隙宽度在位移前后发生变化, 因此, 有可能导致所形成的图像产生颜色偏移、 浓 度偏移等不良情况。 0013 另外, 专利文献 2 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相对于将二次转印辊的轴心和相对辊 的轴心连结的线大致垂直地输送纸张的结构、 即在中间转印带不产生后端弹起的结构

12、, 因 此, 对于因后端弹起而形成空隙这种情况没有任何提及。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可以抑制转印辊隙的入口附近处产生 放电, 从而可以防止因放电而导致图像品质降低。 0015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 多个支承辊, 其包括背撑辊 ; 转印带, 其呈环状地张 设在所述多个支承辊上, 在外表面上承载调色剂像 ; 以及转印辊, 其隔着所述转印带压接在 所述背撑辊上, 在该转印辊和所述转印带之间形成转印辊隙, 使纸张通过所述转印辊隙, 从 而使所述转印带上承载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纸张上,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 有 : 限制部件, 其能够在第一状态和

13、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地配置在所述转印辊隙的纸张 输送方向上游侧, 所述第一状态为靠近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的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为与所 述第一状态相比距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的离开距离更大的状态 ; 以及控制部, 其根据图像 形成所使用的纸张将所述限制部件的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0016 根据本发明, 可以防止在转印带产生后端弹起, 因此, 可以抑制转印辊隙的入口附 近处产生放电, 从而可以防止因放电而导致图像品质降低。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是表示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次转印部附近的结构的图 ; 0018 图 2 是表示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后端弹起的图 ; 0019 图 3 是

14、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 0020 图 4 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 0021 图 5 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部附近的结构的图 ; 0022 图 6 是表示对限制部件的状态进行控制的限制位置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 0023 图 7 是表示限制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二次转印部附近的图 ; 0024 图 8 是表示限制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二次转印部附近的图 ; 0025 图 9 是表示具有定位部的限制部件的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 0027 1 图像形成装置 0028 10 图像读取部 0029 11 自动原稿供纸装

15、置 0030 12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 0031 20 操作显示部 说 明 书 CN 103558745 A 4 3/9 页 5 0032 30 图像处理部 0033 40 图像形成部 0034 41 图像形成单元 0035 42 中间转印单元 0036 43 二次转印单元 0037 44 限制部件 0038 45 纸张检测传感器 0039 50 纸张输送部 0040 60 定影部 0041 100 控制部 0042 421 中间转印带 0043 423 支承辊 0044 423A 背撑辊 0045 431A 二次转印辊 0046 N 转印辊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以下, 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

16、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8 图 3 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1 的整体结构的图。图 4 表 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1 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 0049 图3、 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利用电子照相处理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 像形成装置。即, 图像形成装置 1 将在感光体鼓 413 上形成的 Y(黄色) 、 M(品红色) 、 C(青 色) 、 K(黑色) 的各色调色剂像转印 (一次转印) 到中间转印带 421 上, 在中间转印带 421 上 使 4 色的调色剂像重叠后转印 (二次转印) 到纸张 S 上, 从而形成图像。 0050 另外, 图像形成装置1采用如下的串联方

17、式 : 沿中间转印带421的移动方向串联配 置与 YMCK 的 4 色对应的感光体鼓 413, 按照一周的顺序使各色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 印带 421 上。 0051 如图 3、 4 所示, 图像形成装置 1 具有 : 图像读取部 10、 操作显示部 20、 图像处理部 30、 图像形成部 40、 纸张输送部 50、 定影部 60 及控制部 100。 0052 控制部 100 具有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中央处理器) 101、 ROM(Read Only Memory : 只读存储器) 102、 RAM(Random Access Memory : 随

18、机存储器) 103 等。CPU101 从 ROM102 读出与处理内容相应的程序并在 RAM103 上展开, 与展开的程序协同作用以对图 像形成装置1的各模块的动作进行集中控制。 此时, 存储在存储部72中的各种数据被参照。 存储部 72 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 (所谓的闪存) 或硬盘驱动器构成。 0053 控制部 100 经由通信部 71 与连接到 LAN(Local Area Network : 局域网) 、 WAN (Wide Area Network : 广域网) 等通信网络的外部装置 (例如个人计算机) 之间进行各种数 据的收发。控制部 100 例如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来的图像数

19、据, 基于该图像数据 (输入图像 数据) 使图像形成在纸张 S 上。通信部 71 例如由 LAN 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 0054 另外, 控制部 100 在形成图像时根据纸张 S 的种类等进行使后述的限制部件 44 移 说 明 书 CN 103558745 A 5 4/9 页 6 动的控制。 0055 图像读取部 10 构成为具有 : 被称为 ADF(Auto Document Feeder : 自动进纸器) 的 自动原稿供纸装置 11 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 12(扫描仪) 等。 0056 自动原稿供纸装置 11 利用输送机构输送被载置在原稿托盘上的原稿 D 并向原稿 图像扫描装置 12 送出。

20、自动原稿供纸装置 11 可以连续地一下子读取被载置在原稿托盘上 的多张原稿 D 的图像 (包含双面) 。 0057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 12 对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 11 输送到了稿台玻璃上的原稿或 载置在稿台玻璃上的原稿进行光学扫描, 使从原稿反射的反射光在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 电荷耦合器件) 传感器 12a 的受光面上成像, 从而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 10 基 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 12 的读取结果, 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 30 中, 对该输入图 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 0058 操作显示部 20 例如由带触摸屏的液晶显示器 (LCD : L

21、iquid Crystal Display) 构 成, 作为显示部21及操作部22起作用。 显示部21按照从控制部100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 进行各种操作画面、 图像的状态显示、 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 22 具有数字键、 启动键等各种操作键, 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 并将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 100。 0059 图像处理部 30 具有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用户设定相应的数字图像 处理的电路等。例如, 图像处理部 30 在控制部 100 的控制下, 基于灰度修正数据 (灰度修正 表) 进行灰度修正。另外, 除灰度修正之外, 图像处理部 30 还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修 正、

22、 阴影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 压缩处理等。基于进行了上述处理的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 40 被控制。 0060 图像形成部 40 具有基于输入图像数据形成由 Y 成分、 M 成分、 C 成分、 K 成分的各 有色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41Y、 41M、 41C、 41K、 中间转印单元 42 及二次转印单 元 43 等。 0061 Y 成分、 M 成分、 C 成分、 K 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 41Y、 41M、 41C、 41K 具有相同的结 构。 为了便于图示及说明, 通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需要分别进行区分的情 况下, 在附图标记后添加 Y、 M、 C 或 K 进行表

23、示。在图 3 中, 仅对 Y 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 41Y 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 对于其他的图像形成单元 41M、 41C、 41K 的构成要素, 省略附 图标记。 0062 图像形成单元 41 具有 : 曝光装置 411、 显影装置 412、 感光体鼓 413、 带电装置 414 及鼓清洁装置 415 等。 0063 感光体鼓 413 是例如在鼓径为 80mm 的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 (铝原料管) 的周面 上依次层叠基底涂敷层 (UCL : Under Coat Layer) 、 电荷产生层 (CGL :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 电荷输送层 (CTL : Ch

24、arge Transport Layer) 而形成的负带电型有机感光体 (OPC : Organic Photo-conductor) 。 0064 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 (例如酞菁颜料) 分散到树脂黏结剂 (例如聚碳酸 酯) 中而得到的有机半导体构成, 利用基于曝光装置 411 的曝光产生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 (电子施主性含氮化合物) 分散到树脂黏结剂 (例如聚碳酸 酯树脂) 中而得到的层构成, 将在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0065 控制部 100 通过对供给到使感光体鼓 413 旋转的驱动电机 (图示省略) 的驱动电流 说 明 书

25、 CN 103558745 A 6 5/9 页 7 进行控制, 使得感光体鼓 413 以一定的圆周速度旋转。 0066 带电装置 414 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体鼓 413 的表面均匀地呈负极性带电。 0067 曝光装置 411 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 向感光体鼓 413 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 对应的激光。在感光体鼓 413 的电荷产生层产生正电荷并被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从 而使得感光体鼓 413 的表面电荷 (负电荷) 被中和。在感光体鼓 413 的表面, 根据与周围的 电位差形成有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0068 显影装置 412 例如是二成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 通过使各色成分的调色

26、剂附着 在感光体鼓 413 的表面, 对静电潜像进行可视化处理以形成调色剂像。 0069 鼓清洁装置 415 具有与感光体鼓 413 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刮刀等, 将一次转 印后残留在感光体鼓 413 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除去。 0070 中间转印单元 42 具有 : 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 421、 包括背撑辊 423A 的多 个支承辊 423 及带清洁装置 426 等。 0071 中间转印带 421 由环状带构成, 呈环状地张设在多个支承辊 423 上。背撑辊 423A 的带移动方向上游侧的支承辊 423B 位于背撑辊 423A 的下方。 0072 多个支承辊 423 中的至少一个由

27、驱动辊构成, 其他支承辊由从动辊构成。作为驱 动辊的支承辊 423 旋转, 从而使中间转印带 421 按照箭头 A 方向以一定速度移动。利用一 次转印辊 422 使中间转印带 421 与感光体鼓 413 压接, 由此, 各色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被一 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 421 上。 0073 二次转印单元43具有 : 二次转印带432及包括二次转印辊431A的多个支承辊431 等。 0074 二次转印带 432 由环状带构成, 呈环状地张设在多个支承辊 431 上。多个支承辊 431 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 其他支承辊由从动辊构成。作为驱动辊的支承辊 431 旋 转, 从而使二次转印带 43

28、2 按照箭头 B 方向以一定速度移动。 0075 二次转印辊 431A 隔着中间转印带 421 及二次转印带 432 压接在背撑辊 423A 上, 从而形成转印辊隙 N。在纸张 S 通过该转印辊隙 N 时, 中间转印带 421 上承载的调色剂像 被二次转印到纸张 S 上。具体而言, 通过对二次转印辊 431A 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压 (转印偏压) , 使调色剂像以静电方式转印到纸张 S 上。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 S 利用二 次转印带 432 朝向定影部 60 输送。 0076 背撑辊 423A 的带移动方向上游侧的支承辊 423B 位于背撑辊 423A 的下方, 因此, 中间转印带421

29、从下方倾斜地进入转印辊隙N。 在转印辊隙N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 纸张 S 被中间转印带 421 推压而以沿着二次转印辊 431A 弯曲的状态被输送。由此, 在转印辊隙 N 的上游侧, 纸张 S 也被夹持 (所谓预夹持) , 因此, 转印性提高。 0077 带清洁装置 426 具有与中间转印带 421 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刮刀等, 将二次 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 421 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除去。 0078 定影部 60 通过定影辊隙对输送来的纸张 S 进行加热、 加压, 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 在纸张 S 上。在定影部 60 也可以配置空气分离单元, 该空气分离单元通过吹送空气, 使纸 张 S

30、 从定影面侧部件 (例如定影带) 或背面侧支承部件 (例如加压辊) 分离。 0079 纸张输送部 50 具有 : 供纸部 51、 排纸部 52 及输送路径部 53 等。 0080 在构成供纸部 51 的三个供纸托盘单元 51a 51c 中, 按照预先设定的种类收纳有 说 明 书 CN 103558745 A 7 6/9 页 8 基于纸张的纸张定量、 尺寸等被识别的纸张 S(标准纸张、 特殊纸张) 。 0081 输送路径部 53 具有对齐辊对 53a 等多个输送辊对。收纳在供纸托盘单元 51a 51c 中的纸张 S 从最上部一张一张地被送出, 利用输送路径部 53 输送到图像形成部 40。此 时

31、, 利用配设有对齐辊对 53a 的对齐辊部, 输送来的纸张 S 的倾斜度被修正, 并且输送时机 被调整。 0082 接着, 在图像形成部 40 中, 中间转印带 421 的调色剂像一并二次转印到纸张 S 的 一个面上, 在定影部 60 中实施定影步骤。形成了图像的纸张 S 利用具有排纸辊 52a 的排纸 部 52 被排出到机外。 0083 像这样,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 : 包括背撑辊423A的多个支承辊423 ; 呈环状地张设 在多个支承辊 423 上并在外表面上承载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 421(转印带) ; 以及隔着中 间转印带 421 压接在背撑辊 423A 上, 并在其与中间转印带 42

32、1 之间形成转印辊隙 N 的二次 转印辊 431A(转印辊) 。而且, 图像形成装置 1 使纸张 S 通过转印辊隙 N, 从而使中间转印 带 421 上承载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纸张 S 上。 0084 并且, 在本实施方式中, 为了限制中间转印带 421 朝内侧挠曲, 在中间转印带 421 的环内配置有限制部件 44。 0085 图 5 是表示二次转印部 (转印辊隙 N) 附近的中间转印单元 42 及二次转印单元 43 的图。 0086 如图 5 所示, 在中间转印带 421 的环内, 在转印辊隙 N 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 (入 口附近) 配置有限制部件 44。转印辊隙 N 的入口附近指的是在

33、中间转印带 421 可能产生后 端弹起的区域, 例如是从转印辊隙 N 的入口至上游侧 50mm 处的区域。 0087 限制部件 44 被配置成能够在靠近中间转印带 421 的内表面的第一状态 (靠近状 态) 和与第一状态相比距中间转印带 421 的内表面的离开距离更大的第二状态 (避让状态) 之间进行切换。限制部件 44 例如经由包括驱动轴、 偏心凸轮等在内的动力传送机构 (图示 省略) 与驱动电机 M(参照图 4) 连接。控制部 100 通过使驱动电机 M 进行驱动, 使得限制 部件 44 的状态被切换到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具体而言, 限制部件 44 根据图像形成所使 用的纸张 S 的纸张定

34、量、 刚度, 选择性地被切换到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0088 第一状态指的是可以防止纸张 S 的后端即将进入转印辊隙 N 之前中间转印带 421 被推起、 所谓后端弹起的状态。在第一状态下, 限制部件 44 从中间转印带 421 的内表面离 开地配置成即便中间转印带 421 稍微振动也不接触的程度 (例如相距 1mm) 。这是为了不妨 碍中间转印带 421 的正常移动。另外, 限制部件 44 优选相对于背撑辊 423A 也相同程度 (例 如相距 1mm) 离开地配置。 0089 另一方面, 第二状态只要是限制部件 44 切实地不接触中间转印带 421、 背撑辊 423A 及支承辊 423 的状

35、态、 即不妨碍其他部件的动作的状态即可。 0090 限制部件44优选形成为沿着中间转印带42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平板状 (例如厚度 2mm) 。通过使限制部件 44 构成为平板状的部件, 容易确保用于使限制部件 44 处于第二状 态的避让区域。 另外, 在第一状态下, 容易使限制部件44靠近转印辊隙N, 因此, 可以有效地 防止中间转印带 421 产生后端弹起。 0091 限制部件 44 的与中间转印带 421 相对的部位优选是平滑面。由此, 在中间转印带 421 被纸张 S 的后端推起时, 限制部件 44 与中间转印带 421 进行面接触, 因此, 可以有效地 说 明 书 CN 1035587

36、45 A 8 7/9 页 9 防止产生空隙。另外, 在限制部件 44 与中间转印带 421 接触时, 可以防止中间转印带 421 的内表面损伤。 0092 并且, 优选对限制部件 44 的与中间转印带 421 相对的部位, 实施使其与中间转印 带421的滑动性提高的表面加工。 例如, 在限制部件44的平滑面上粘贴低摩擦性的胶带 (例 如 (Ultra Tape) (住友 3M 制) ) 。由此, 可以防止限制部件 44 与移动着的 中间转印带 421 接触而导致中间转印带 421 的内表面损伤。 0093 限制部件 44 优选由绝缘材料构成。作为构成限制部件 44 的绝缘材料, 例如可以 采用

37、电阻率为 1010 1015m 的聚缩醛 (POM) 。若限制部件 44 的绝缘性低, 则恐怕会因 限制部件 44 使得规定的转印电场紊乱而导致转印性变差。于是, 通过利用绝缘材料构成限 制部件 44, 可以减小限制部件 44 对转印电场带来的影响。由此, 可以形成高品质的图像。 0094 限制部件 44 优选在中间转印带 421 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配置。由此, 在宽度方向 整个区域可以有效地防止中间转印带 421 产生后端弹起。 0095 另外, 如图 5 所示, 在转印辊隙 N 的上游侧 (例如相距转印辊隙 N 的入口 50mm 的上 游侧) , 配置有检测是否存在纸张 S 的纸张检测传感

38、器 45。纸张检测传感器 45 例如是具有 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的光传感器。纸张检测传感器 45 从发光元件朝向纸张 S 发出光, 并利 用受光元件接收被纸张S反射的光, 从而可以得到与是否存在纸张S相应的检测信号, 并将 其输出到控制部 100 中。基于该检测信号, 判定纸张 S 的后端是否到达了转印辊隙 N 的入 口附近。 0096 在纸张 S 的后端到达转印辊隙 N 的入口附近的时候、 即即将产生后端弹起之前的 时候, 限制部件44的状态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被切换。 具体而言, 控制部100按照图6所 示的流程图控制限制部件 44 的状态 (限制位置控制处理) 。图 6 所示的限制位置控制

39、处理 通过如下处理来实现 : 例如伴随着指示形成图像的信号 (例如印刷作业) 被输入控制部100, CPU101 执行存储在 ROM102 中的规定的程序。 0097 另外, 作为初始状态, 限制部件 44 处于第二状态。 0098 另外, 纸张检测传感器 45 的检测信号总是被输入到控制部 100 中。若纸张 S 被输 送来并且纸张S的前端通过利用纸张检测传感器45进行检测的检测位置, 则纸张检测传感 器 45 将表示存在纸张 S 这种信息的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 100。此后, 若纸张 S 的后端通 过利用纸张检测传感器 45 进行检测的检测位置, 则纸张检测传感器 45 将表示不再存在纸

40、张 S 这种信息的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 100。 0099 在图 6 的步骤 S101 中, 控制部 100 取得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纸张 S 的纸张定量及刚 度。收纳在三个供纸托盘单元 51a 51c 中的纸张 S 的纸张定量及刚度, 作为纸张信息被 存储在例如存储部 72 中。控制部 100 基于印刷作业所包含的纸张信息 (或供纸托盘信息) , 对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纸张 S 进行确定, 并取得该纸张 S 的纸张定量及刚度。 0100 在步骤 S102 中, 控制部 100 判定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纸张 S 是否是在中间转印带 421 可能产生后端弹起的纸张 (难以弯曲的纸张) 。控制部 100 例如

41、在纸张 S 的纸张定量为 250g/m2以上且刚度 (采用熊谷理机工业制造的刚度仪进行测量) 为500mN以上的情况下, 判 定是可能产生后端弹起的纸张。 0101 此时, 也可以事先准备对对于纸张 S 的纸张定量和刚度的组合是否产生后端弹起 预先进行了设定的检查表 LUT, 控制部 100 参照该检查表 LUT 进行步骤 S102 中的判定。另 说 明 书 CN 103558745 A 9 8/9 页 10 外, 也可以利用对对于纸张 S 的种类 (例如薄纸 A4 尺寸、 厚纸 B3 尺寸等) 是否产生后端弹起 预先进行了设定的检查表 LUT。 0102 接着, 控制部 100 在判定图像形

42、成所使用的纸张 S 为在中间转印带 421 可能产生 后端弹起的纸张的情况下, 转到步骤 S103 的处理。另一方面, 在判定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纸 张 S 是在中间转印带 421 不产生后端弹起的纸张的情况下, 不需要切换限制部件 44 的状 态, 因此, 直接结束处理。 0103 要是连在后端弹起不产生于中间转印带421的纸张 (容易弯曲的纸张) 上形成图像 这种情况下都使限制部件44靠近中间转印带421, 则限制部件44与中间转印带421接触的 可能性白白地增加。于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仅在如下情况、 即在后端弹起可能在中间转印 带 421 产生的纸张上形成图像这种情况下, 切换限制部件

43、44 的状态。 0104 在步骤S103中, 控制部100判定纸张S的后端是否到达了转印辊隙N的入口附近。 具体而言, 控制部 100 在从纸张检测传感器 45 被输入了表示不再存在纸张 S 这种信息的检 测信号时, 判定纸张 S 的后端到达了转印辊隙 N 的入口附近。 0105 接着, 控制部 100 在判定纸张 S 的后端到达了转印辊隙 N 的入口附近的情况下, 转 到步骤 S104 的处理。直至纸张 S 的后端到达转印辊隙 N 的入口附近, 纸张 S 以沿着二次转 印辊 431A 弯曲的状态被输送 (参照图 7) 。 0106 在步骤 S104 中, 控制部 100 将限制部件 44 的

44、状态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 (参 照图 8) 。例如, 控制部 100 通过使驱动电机 M 进行驱动, 使限制部件 44 沿着引导部件 (图示 省略) 仅移动规定量并使其转移到第一状态。 0107 在第一状态下, 如图 8 所示, 限制部件 44 沿着中间转印带 421 的内表面靠近地配 置, 因此, 中间转印带 421 向内侧的挠曲被限制。即, 在中间转印带 421 不会产生后端弹起, 在纸张 S 和中间转印带 421 之间未形成空隙。因此, 可以抑制转印辊隙 N 的入口附近处产 生放电, 从而可以防止因放电而产生转印不良、 图像品质降低。 0108 在步骤S105中, 控制部100判定纸

45、张S的后端是否通过了转印辊隙N的入口附近。 具体而言, 控制部 100 基于从自纸张检测传感器 45 被输入表示不再存在纸张 S 这种信息的 检测信号开始的时间, 判定纸张 S 的后端是否通过了转印辊隙 N 的入口附近。 0109 接着, 控制部 100 在判定纸张 S 的后端通过了转印辊隙 N 的入口附近的情况下, 转 到步骤 S106 的处理。 0110 在步骤 S106 中, 控制部 100 使限制部件 44 的状态从第一状态转移到第二状态。 即, 限制部件 44 在纸张 S 的后端处于转印辊隙 N 的入口附近时被保持在第一状态, 在除此 之外的期间 (通常时) 被保持在第二状态。 01

46、11 要是连在中间转印带 421 不产生后端弹起的通常时都使限制部件 44 靠近中间转 印带 421, 则限制部件 44 与中间转印带 421 接触的可能性变高, 有可能产生中间转印带 421 的移动不良或损伤。于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仅在后端弹起可能在中间转印带 421 产生的期 间, 将限制部件 44 保持在第一状态。 0112 在步骤 S107 中, 控制部 100 判定一连串的图像形成处理是否结束了。接着, 控制 部 100 在判定一连串的图像形成处理结束了的情况下, 结束限制位置控制处理。另一方面, 控制部 100 在判定一连串的图像形成处理未结束的情况下, 转到步骤 S103 的

47、处理, 继续进 行限制位置控制处理。 说 明 书 CN 103558745 A 10 9/9 页 11 0113 在此, 一连串的图像形成处理指的是仅按由对所接受的图像形成进行指示的信号 (例如印刷作业) 设定的张数进行图像形成的处理。即, 直至所设定的张数的图像形成处理 结束, 进行切换限制部件 44 的状态的控制。 0114 像这样, 图像形成装置 1 具有 : 限制部件 44, 其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 行切换地配置在转印辊隙 N 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 所述第一状态为靠近中间转印带 421 (转印带) 的内表面的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为与第一状态相比距中间转印带 421 内表面的

48、离 开距离更大的状态 ; 以及控制部 100, 其将限制部件 44 的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0115 根据图像形成装置 1, 可以使限制部件 44 沿着中间转印带 421 的内表面靠近地配 置, 因此, 可以限制中间转印带 421 向内侧挠曲。即, 在中间转印带 421 不产生后端弹起, 在 纸张 S 和中间转印带 421 之间未形成空隙。因此, 可以抑制转印辊隙 N 的入口附近处产生 放电, 因此, 可以防止因放电而产生转印不良、 图像品质降低。 0116 另外, 限制部件 44 能够切换到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因此, 可以根据需要使其转 移到第一状态。因此, 可以有效地防止限制部

49、件 44 与中间转印带 421 接触而导致中间转印 带 421 产生移动不良或损伤。 0117 以上, 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人作出的发明具体地进行了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限 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变更。 0118 例如, 限制部件 44 也可以具有用于定位在第一状态的定位部。例如, 如图 9 所示, 对限制部件 44 的带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弯折加工, 形成与二次转印辊 431A 的轴卡合的缺 口部 44a(定位部) 。限制部件 44 的缺口部 44a 碰到二次转印辊 431A, 从而使得限制部件 44 不能进一步移动。由此, 限制部件 44 在平面部 44b 从中间转印带 421 的内表面仅离开规 定距离的状态下高精度地被定位。 0119 在该情况下, 也可以


注意事项

本文(图像形成装置.pdf)为本站会员(bo****18)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