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申请公布号CN104207805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07805A21申请号201410374138822申请日20140731A61B17/00200601A61M1/00200601A61M31/0020060171申请人苏赵珍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兴隆一路149号丁72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54发明名称一种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其包括由医用金属纤维管制成的螺线管经盘绕而成的壳状支架主体以及医用金属纤维管段,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从壳状支架主体的一端伸出。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可用于体内组织空洞填塞,并
2、兼具给药、引流作用,用途广泛,兼有诊断与治疗功能,且操作简单。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07805ACN104207805A1/1页21一种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医用金属纤维管制成的螺线管经盘绕而成的壳状支架主体以及医用金属纤维管段,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从壳状支架主体的一端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的外径为0110MM,内径为0055MM,所述螺线管外径为0340MM,节距为0220MM,壳状支
3、架主体的最大直径不大于100MM,其宽度不大于100MM。3根据权利要求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可为等径或变径螺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与圆锥接头的小端面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0510MM。权利要求书CN104207805A1/3页3一种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适用于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背景技
4、术0002身体内部组织或器官及各种体内腔隙内的结核、脓肿、囊肿、肿瘤、各种转移瘤和各种局限性病变时,单纯传统手术或药物治疗可选择余地较小,创伤大,常需多次手术或引流操作、长期用药等,效果欠佳,用时较长,患者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均较大。单纯药物治疗则因难以到达病灶中心而疗效甚微,故传统治疗手段相对单纯且可选择余地较小,效果欠佳。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内灶性病变的非手术治疗器械,具体的为可用于体内组织空洞填塞,并兼具给药、引流作用的支架。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一种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其包括由医用金属纤维管制成的螺线管经盘绕而成的壳状支架主体以及医用金属纤维
5、管段,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从壳状支架主体的一端伸出。0006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的外径为0110MM,内径为0055MM,所述螺线管外径为0340MM,节距为0220MM。0007所述壳状支架主体的最大直径不大于100MM,其宽度不大于100MM。0008所述螺线管可为等径或变径螺旋。0009所述壳状支架主体为圆球形壳状支架主体或椭球形壳状支架主体。0010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的末端设置有圆锥接头。0011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与圆锥接头的小端面相连接。0012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0013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0510MM,通孔的直径大小相同或不同。0014所述壳状支架主体为由内向外
6、盘绕的15层壳状支架主体。0015如需给药和/或引流,则保留医用金属纤维管段,并将其留置于人体外侧如果不需给药和/或引流时,则可去除如剪切末端的医用金属纤维管段,只保留壳状支架主体部分用于填充体内病灶。如果去除医用金属纤维管段,则本发明的壳状支架主体也失去了给药和/或引流的功能,因此不具有线型结构体末端的且只用于填塞和/或给药的支架实际与本发明相类似,应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0016本发明壳状支架主体上设置的通孔用于液体的流出如给药时或流入如引流时,因此只要能实现该作用,对通孔的形状、大小或多少没有限制。通孔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为了简化制作工艺,优选的通孔为圆形
7、。通孔大时易于液体的进出,通孔小时则有利于缓慢给药,起到缓释作用,减少药物刺激,通孔直径说明书CN104207805A2/3页40510MM,并且支架上的各通孔大小不一,优选的一端的通孔为小直径通孔,另一端的通孔为大直径通孔。0017本发明的壳状支架主体由内之外盘绕15层,用于填充病灶,其在体外放松状态下为圆球形壳状支架主体或椭球形壳状支架主体,也可以为棘突形壳状支架主体。而在体内受到病灶形状的限制,壳状支架主体的形状为与病灶形状相适的形状。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壳状支架主体为圆球形壳状支架主体或椭球形壳状支架主体,也可以为棘突形壳状支架主体,实际指支架本体不受外界限制的形态。0018本发明的积极效
8、果包括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以现有微创或穿刺等器械之管状腔道施放至病灶,当施放至病灶后,自然放松膨胀至填塞充满病灶,可以根据病灶的大小选择施放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的大小。0019本发明的壳状支架主体由内至外可以为15层,相较于只有1层时,多次螺旋形成的壳状支架主体具有如下优势填塞紧密充分,无死腔形成,避免医源性感染,为良性肉芽组织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药物容量大,作用时间长。0020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末端具有医用金属纤维管段,其穿刺后可根据需要将医用金属纤维管段留置于生物体外侧,作为给药或引流的通道;如果仅作为填充使用或者疾病痊愈后,则可将医用金属纤维管段直接剪断,仅保留
9、中部的壳状支架主体于体内即可。0021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为中空管状结构,其外壁上分布有通孔,当作为引流工具时,脓液、血液、多余药物等液体通过通孔进入支架内部,并通过留置于体外的线型结构体流出。0022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为中空管状结构,其外壁上分布有通孔,并且医用金属纤维管段的末端设置有圆锥接头,医用金属纤维管段与圆锥接头的小端面相接,当作为给药工具时,药物通过圆锥接头注射入支架,并通过中空管道和通孔释放至病灶,可实现靶向给药使药物快速达到病灶的目的,相较于全身用药增加药效并减少毒副作用和对健康组织的伤害。0023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可根据需要由起始端逐步或一次
10、性抽撤出体外。0024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用途广泛,兼有诊断与治疗功能;操作简单,辅以CT或超声引导可增加施放的准确性;因采用微创甚至单纯穿刺技术实施,故较之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小,痊愈快;靶向性更佳,疗效确切;健康组织保留好,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用血少,组织愈合快;具有后期病灶按需给药如,放射性药物,化疗药物,抗生素类及冲洗液等治疗物质,兼有同时引流等传统手术方式不具备的优势。本发明符合微创,疗效确切等医疗科学发展方向;可拓展性强,其管腔内可使用加热丝或冷冻装置、传感器、取样导管、填充剂等,拓展了治疗与检测、监测手段和治疗措施;也可作为单纯填塞物使用。附图说明0025图1为本发明
11、实施例1的支架在放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2为本发明的展开示意图;0027在附图中,1医用金属纤维管段、2螺线管、3壳状支架主体、4圆锥接头。说明书CN104207805A3/3页5具体实施方式00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0029实施例100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架本体包括由医用金属纤维管制成的螺线管2经盘绕而成的壳状支架主体3以及医用金属纤维管段1,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1从壳状支架主体3的一端伸出;所述壳状支架主体3为圆球形壳状支架主体,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的外径为1MM,内径为08MM。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1的末端设置有圆锥接头4;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2与圆
12、锥接头4的小端面相连接。所述壳状支架主体3的最大直径为100MM,其宽度为100MM。003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壳状支架主体3展开后为螺线管2,螺线管2为等径螺线管,其外径为5MM,节距为3MM。0032本实施例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穿壁通孔,穿壁通孔的直径为005MM,通孔的直径大小相同。其外壁上分布的通孔,当作为引流工具时,脓液、血液、多余药物等液体通过通孔进入支架内部,并通过留置于体外的线型结构体流出;当作为给药工具时,药物通过圆锥接头注射入支架,并通过中空管道和通孔释放至病灶,可实现靶向给药使药物快速达到病灶的目的。0033本发明可以压缩为条状体,为了穿刺的方便,一般选择
13、垂直于医用金属纤维管段2的方向进行压缩,可以通过控制压缩力控制螺线管的收缩程度,由于采用具有纯钛或钛合金为原料,钛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金属记忆性,故本发明最大可以压缩至进入穿刺针,且解除外力后,可瞬间膨胀至如图1所示的状态。0034实施例20035实施例2仅在下述参数存在差异,其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可实现实施例1的技术效果,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的外径为07MM,内径为05MM。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1的末端设置有圆锥接头;所述壳状支架主体3的最大直径为20MM,其宽度为30MM;螺线管2为等径螺线管,其外径为25MM,节距为21MM;穿壁通孔的直径为07MM。0036实施例30037实施例3仅
14、在下述参数存在差异,其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可实现实施例1的技术效果,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的外径为05MM,内径为03MM。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1的末端设置有圆锥接头;所述壳状支架主体3的最大直径为30MM,其宽度为50MM;螺线管2为等径螺线管,其外径为25MM,节距为15MM;穿壁通孔4的直径为01MM。0038由于再下述参数存在差异,因此可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病灶,如体积较大的适用于病灶较大的患者,层结构较多的适用于需要缓释药物的患者,具体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如医师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而确定的。0039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变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里表示和描述的特定细节和优选的实施方式。因而,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或主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说明书CN104207805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0780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