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0174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0 CN 102501740 A *CN102501740A* (21)申请号 201110343429.7 (22)申请日 2011.11.03 B60G 21/04(2006.01) B60G 9/00(2006.01) (71)申请人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地址 243061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湖西南路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李献飞 刘汉如 王延安 柯华亭 王成 何鸿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34111 代理人 奚志鹏 (54) 发明名称 重型
2、卡车梯形平衡悬架 (57)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重型卡车梯形平衡悬架, 属重 型卡车, 其特征是在前后主纵梁腹板的内侧面上 对应位于第五横梁的部位分别固定安装上推力 杆支撑块, 并使此前后上推力杆支撑块的竖向 中心线相对于中、 后桥之间的中心线向后桥偏移 20-30mm, 二根中桥上推力杆和二根后桥上推力杆 均呈前后对称设置且又均呈等腰梯形, 前后设置 的二根中桥上推力杆与前后设置的二根后桥上推 力杆又呈对称设置 ; 二根中桥下推力杆和二根后 桥下推力杆均呈前后对称设置且又均呈等腰梯 形, 前后设置的二根中桥下推力杆与前后设置的 二根后桥下推力杆又呈对称设置 ; 中桥的前后端 段的轴向中心线呈仰
3、角 为 3.55.5的上 抬设置, 对第五横梁起到有效的保护, 使用寿命 长。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重型卡车梯形平衡悬架, 包括主纵梁 (1) 、 中桥 (2) 、 后桥 (3) 、 中桥上推力杆 (4) 、 后桥上推力杆 (5) 、 中桥下推力杆 (6) 、 后桥下推力杆 (7) 、 上推力杆支撑块 (8) 、 平衡轴 (9) 、 中桥上推力杆支座 (10) 、 后桥上推力杆支座 (11) 、 中桥下推力
4、杆支座 (12) 、 后桥下推 力杆支座 (13) 、 H 形垫板 (14) 、 板簧 (15) 、 平衡轴中间支座 (16) 和第五横梁 (17) , 其特征 是 : a、 在前后主纵梁 (1) 腹板的内侧面上对应位于第五横梁 (17) 的部位用螺栓分别固定 安装上推力杆支撑块 (8) , 并使此前后上推力杆支撑块 (8) 的竖向中心线相对于中桥 (2) 与 后桥 (3) 之间的中心线向右, 即向后桥偏移 20-30mm, 二根中桥上推力杆 (4) 呈前后对称设 置, 且此前后设置的中桥上推力杆 (4) 又呈左端之间开距小而右端之间开距大的等腰梯形, 此各中桥上推力杆 (4) 的左端均与中桥
5、上推力杆支座 (10) 用销轴相对应铰接, 各中桥上推 力杆 (4) 的右端则分别与前后设置的上推力杆支撑块 (8) 的左接口相对应铰接 ; 二根后桥 上推力杆 (5) 呈前后对称设置, 且此前后设置的后桥上推力杆 (5) 又呈左端之间开距大而 右端之间开距小的等腰梯形, 此各后桥上推力杆 (5) 的右端均与后桥上推力杆支座 (11) 用 销轴相对应铰接, 各后桥上推力杆 (5) 的左端则分别与前后设置的上推力杆支撑块 (8) 的 右接口相对应铰接, 此外, 前后设置的二根中桥上推力杆 (4) 与前后设置的二根后桥上推力 杆 (5) 又呈对称设置 ; b、 二根中桥下推力杆 (6) 呈前后对称
6、设置, 且此前后设置的中桥下推力杆 (6) 又呈左 端之间开距大而右端之间开距小的等腰梯形, 此各中桥下推力杆 (6) 的左端分别与前后设 置的中桥下推力杆支座 12 相对应固定连接, 此各中桥下推力杆 (6) 的右端与平衡轴 (9) 左 侧面的前后段用螺栓相对应固定连接 ; 二根后桥下推力杆 (7) 呈前后对称设置, 且此前后 设置的后桥下推力杆 (7) 又呈左端之间开距小而右端之间开距大的等腰梯形, 此各后桥下 推力杆 (7) 的右端分别与前后设置的后桥下推力杆支座 (13) 相对应固定连接, 此各后桥下 推力杆 (7) 的左端与平衡轴 (9) 右侧面的前后段用螺栓相对应固定连接, 此外,
7、 前后设置的 二根中桥下推力杆 (6) 与前后设置的二根后桥下推力杆 (7) 又呈对称设置 ; c、 中桥 (2) 的前后段的径向中心线呈上抬设置, 该中桥 (2) 的前后段的径向中心线与 水平面之间形成的仰角 均为 3.55.5 ; 后桥 (3) 的前后段的径向中心线呈上抬设 置, 该后桥 (3) 的前后段的径向中心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仰角 均为 3.55.5, 在 中桥 (2) 和后桥 (3) 之间的前后主纵梁 (1) 的下翼板的上侧面上对称地用弧形加强板固定 安装 H 形垫板 (14)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01740 A 2 1/3 页 3 重型卡车梯形平衡悬架 技术领
8、域 0001 本发明属重型卡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型卡车的平衡悬架。 0002 背景技术 现有重型卡车, 其车架结构合理, 整体状态较稳定, 但在装载量较大、 行驶路面较差的 情况下, 往往会造成平衡悬架系统的平衡轴、 推力杆及第五横梁的损害较多, 降低了使用寿 命。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型卡车梯形平衡悬架, 不仅结构合理, 稳定性好, 而且将上 推力杆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车架纵梁上, 对第五横梁起到有效的保护, 延长使用寿命。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 一种重型卡车梯形平衡悬架, 包括主纵梁、 中桥、 后桥、 中桥上推力杆、 后桥上推力杆、 中桥下推力杆
9、、 后桥下推力杆、 上推力杆支撑块、 平衡 轴、 中桥上推力杆支座、 后桥上推力杆支座、 中桥下推力杆支座、 后桥下推力杆支座、 H 形垫 板、 板簧、 平衡轴中间支座和第五横梁, 支架第五横梁固定安装在车架的前后主纵梁腹板之 间, 在前后主纵梁的下方对应位于第五横梁的左侧部位设置中桥, 在前后主纵梁的下方对 应位于第五横梁的右侧部位设置后桥, 在前后主纵梁的下翼板上位于第五横梁的部位用平 衡轴中间支座固定安装平衡轴, 在此平衡轴的前后板簧座上分别用双 U 形骑马螺栓固定安 装板簧, 并使前后板簧的左右端段分别对应位于中桥和后桥上的门形板簧架中, 在中桥和 后桥上表面的中部对称地分别对应安装位
10、于同一中心线上的中桥上推力杆支座和后桥上 推力杆支座, 在中桥和后桥的前后端段底部位于门形板簧架的部位分别对应固定安装中桥 下推力杆支座和后桥下推力杆支座, 其特征是 : 在前后主纵梁腹板的内侧面上对应位于第 五横梁的部位用螺栓分别固定安装上推力杆支撑块, 并使此前后上推力杆支撑块的竖向中 心线相对于中桥与后桥之间 (即平衡轴) 的中心线向右 (即向后桥) 偏移 20-30mm, 二根中桥 上推力杆呈前后对称设置, 且此前后设置的中桥上推力杆又呈左端之间开距小而右端之间 开距大的等腰梯形, 此各中桥上推力杆的左端均与中桥上推力杆支座用销轴相对应铰接, 各中桥上推力杆的右端则分别与前后设置的上推
11、力杆支撑块的左接口相对应铰接 ; 二根 后桥上推力杆呈前后对称设置, 且此前后设置的后桥上推力杆又呈左端之间开距大而右端 之间开距小的等腰梯形, 此各后桥上推力杆的右端均与后桥上推力杆支座用销轴相对应铰 接, 各后桥上推力杆的左端则分别与前后设置的上推力杆支撑块的右接口相对应铰接, 此 外, 前后设置的二根中桥上推力杆与前后设置的二根后桥上推力杆又呈对称设置 ; 二根中 桥下推力杆呈前后对称设置, 且此前后设置的中桥下推力杆又呈左端之间开距大而右端之 间开距小的等腰梯形, 此各中桥下推力杆的左端分别与前后设置的中桥下推力杆支座相对 应固定连接, 此各中桥下推力杆的右端与平衡轴左侧面的前后段用螺
12、栓相对应固定连接 ; 二根后桥下推力杆呈前后对称设置, 且此前后设置的后桥下推力杆又呈左端之间开距小而 右端之间开距大的等腰梯形, 此各后桥下推力杆的右端分别与前后设置的后桥下推力杆支 座相对应固定连接, 此各后桥下推力杆的左端与平衡轴右侧面的前后段用螺栓相对应固 定连接, 此外, 前后设置的二根中桥下推力杆与前后设置的二根后桥下推力杆又呈对称设 说 明 书 CN 102501740 A 3 2/3 页 4 置 ; 中桥的前后段的径向中心线呈上抬设置, 该中桥的前后段的径向中心线与水平面之间 形成的仰角 均为 3.55.5; 后桥的前后段的径向中心线呈上抬设置, 该后桥的前后 段的径向中心线与
13、水平面之间形成的仰角 也均为 3.55.5, 在中桥和后桥之间的 前后主纵梁的下翼板的上侧面上对称地用弧形加强板固定安装 H 形垫板, 以增强车架的强 度。 000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重型卡车梯形平衡悬架, 结构合理, 使用安全可靠, 将上推力杆 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车架主纵梁上, 对第五横梁起到了有效的保护, 延长了使用寿命。 0006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出的重型卡车梯形平衡悬架作进一步说明。 0007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所提出的重型卡车梯形平衡悬架的主剖视示意图。 0008 图 2 是本发明所提出的重型卡车梯形平衡悬架的俯视示意图。 0009 图 3 是本发明所提出的重型
14、卡车梯形平衡悬架的仰视示意图。 0010 图 4 是图 1 的左视示意图。 0011 图 1图 4 中 : 1、 主纵梁 2、 中桥 3、 后桥 4、 中桥上推力杆 5、 后桥 上推力杆 6、 中桥下推力杆 7、 后桥下推力杆 8、 上推力杆支撑块 9、 平衡轴 10、 中桥上推力杆支座 11、 后桥上推力杆支座 12、 中桥下推力杆支座 13、 后桥 下推力杆支座 14、 H 形垫板 15、 板簧 16、 平衡轴中间支座 17、 第五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从图1图4中可以看出, 一种重型卡车梯形平衡悬架, 包括主纵梁1、 中桥2、 后桥 3、 中桥上推力杆 4、 后桥上推力杆 5、
15、 中桥下推力杆 6、 后桥下推力杆 7、 上推力杆支撑块 8、 平衡轴 9、 中桥上推力杆支座 10、 后桥上推力杆支座 11、 中桥下推力杆支座 12、 后桥下推力 杆支座 13、 H 形垫板 14、 板簧 15、 平衡轴中间支座 16 和第五横梁 17, 第五横梁 17 固定安装 在车架的前后主纵梁 1 腹板之间, 在前后主纵梁 1 的下方对应位于第五横梁 17 的左侧部位 设置中桥 2, 在前后主纵梁 1 的下方对应位于第五横梁 17 的右侧部位设置后桥 3, 在前后主 纵梁 1 的下翼板上位于第五横梁 17 的部位用平衡轴中间支座 16 固定安装平衡轴 9, 在此 平衡轴 9 的前后板
16、簧座上分别用双 U 形骑马螺栓固定安装板簧 15, 并使前后板簧 15 的左 右端段分别对应位于中桥 2 和后桥 3 上的门形板簧架中, 在中桥 2 和后桥 3 上表面的中部 对称地分别对应安装位于同一中心线上的中桥上推力杆支座 10 和后桥上推力杆支座 11, 在中桥2和后桥3的前后端段底部位于门形板簧架的部位分别对应固定安装中桥下推力杆 支座 12 和后桥下推力杆支座 13, 其特征是 : 在前后主纵梁 1 腹板的内侧面上对应位于第五 横梁 17 的部位用螺栓分别固定安装上推力杆支撑块 8, 并使此前后上推力杆支撑块 8 的竖 向中心线相对于中桥 2 与后桥 3 之间 (即平衡轴) 的中心
17、线向右 (即向后桥) 偏移 20-30mm, 二根中桥上推力杆 4 呈前后对称设置, 且此前后设置的中桥上推力杆 4 又呈左端之间开距 小而右端之间开距大的等腰梯形, 此各中桥上推力杆4的左端均与中桥上推力杆支座10用 销轴相对应铰接, 各中桥上推力杆 4 的右端则分别与前后设置的上推力杆支撑块 8 的左接 口相对应铰接 ; 二根后桥上推力杆 5 呈前后对称设置, 且此前后设置的后桥上推力杆 5 又 呈左端之间开距大而右端之间开距小的等腰梯形, 此各后桥上推力杆 5 的右端均与后桥上 说 明 书 CN 102501740 A 4 3/3 页 5 推力杆支座11用销轴相对应铰接, 各后桥上推力杆
18、5的左端则分别与前后设置的上推力杆 支撑块8的右接口相对应铰接, 此外, 前后设置的二根中桥上推力杆4与前后设置的二根后 桥上推力杆5又呈对称设置 ; 二根中桥下推力杆6呈前后对称设置, 且此前后设置的中桥下 推力杆 6 又呈左端之间开距大而右端之间开距小的等腰梯形, 此各中桥下推力杆 6 的左端 分别与前后设置的中桥下推力杆支座12相对应固定连接, 此各中桥下推力杆6的右端与平 衡轴9左侧面的前后段用螺栓相对应固定连接 ; 二根后桥下推力杆7呈前后对称设置, 且此 前后设置的后桥下推力杆 7 又呈左端之间开距小而右端之间开距大的等腰梯形, 此各后桥 下推力杆7的右端分别与前后设置的后桥下推力
19、杆支座13相对应固定连接, 此各后桥下推 力杆7的左端与平衡轴9右侧面的前后段用螺栓相对应固定连接, 此外, 前后设置的二根中 桥下推力杆 6 与前后设置的二根后桥下推力杆 7 又呈对称设置 ; 此外, 中桥 2 的前后段的 径向中心线呈上抬设置, 该中桥2的前后段的径向中心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仰角均为 3.55.5 ; 后桥 3 的前后段的径向中心线呈上抬设置, 该后桥 3 的前后段的径向中心 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仰角 均为 3.55.5, 在中桥 2 和后桥 3 之间的前后主纵梁 1 的下翼板的上侧面上对称地用弧形加强板固定安装 H 形垫板 14, 以增强车架的强度。 说 明 书 CN 102501740 A 5 1/3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01740 A 6 2/3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01740 A 7 3/3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01740 A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