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利查询网! | 帮助中心 查专利用我们更专业!
专利查询网
换一换
首页 专利查询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一种叠合板.pdf

  • 资源ID:176377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种叠合板.pdf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1934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51934ACN102051934A21申请号201010567242022申请日20071207200610163492120061208CN200710199413720071207E04B5/1720060171申请人邱则有地址410011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59号顺天城28楼72发明人邱则有54发明名称一种叠合板57摘要一种叠合板,包括钢筋砼1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形底板3、钢筋砼纵向长肋4,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的

2、钢筋5,钢筋5为从纵向长肋4上的凹坑6或/和凹槽7或/和孔洞8中露出纵向长肋4体外的预应力钢筋,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双向结构承力叠合板,底板3中设置有钢筋5,钢筋5为纵向钢筋,至少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叠合楼盖使用。66本国优先权数据62分案原申请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11页CN102051940A1/2页21一种叠合板,包括钢筋砼1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形底板

3、3、钢筋砼纵向长肋4,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的钢筋5,钢筋5为从纵向长肋4上的凹坑6或/和凹槽7或/和孔洞8中露出纵向长肋4体外的预应力钢筋,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双向结构承力叠合板,底板3中设置有钢筋5,钢筋5为纵向钢筋,至少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钢筋5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钢筋5从叠合面外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5上有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露筋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5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

4、合板,其特征在于不同的纵向钢筋5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或者同一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4平行;或者纵向钢筋5在长条形底板3两端外露;或者纵向长肋4中的钢筋5在纵向长肋4的两端外露。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叠板支撑件10;或者叠板支撑件10为网架11或桁架12或折弯杆13或凸块14或凸条15或支撑杆件16;或者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活动连接或可折式连接或固定连接;或者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整体构件或者分体构件;或者叠板支撑件10上设置有缓冲件17,缓冲件17为缓冲层或者缓冲杆或者缓冲簧。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

5、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两侧边伸出有板间结合筋18;或者纵向长肋4端头伸出有结合筋18;或者长条形底板3或纵向长肋4或支撑件10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19;或者长条形底板3或纵向长肋4上有横向贯穿的孔洞8。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7;或者横向的凹槽7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或者横向的凹槽7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或者纵向长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7;或者在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孔洞8,并将纵向长肋4两侧的凹槽7连通;或者孔洞8与凹槽7截面相同或不相同;或者孔洞8断面小于凹槽7的至少一个截面;或者孔洞8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或者

6、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20;或者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7。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7;或者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7;或者长条形底板3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或者长条形底板3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或者长条形底板3的宽度为40120CM;或者长条形底板3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或者纵向长肋4的高为15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25CM、25135CM;或者纵向

7、长肋4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5CM、56CM、权利要求书CN102051934ACN102051940A2/2页3610CM、1025CM。权利要求书CN102051934ACN102051940A1/7页4一种叠合板0001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07年12月07日、申请号为2007101994137、名称为“一种叠合板”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一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板。二背景技术0003目前,国内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有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楼板整体性好,但需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周期难度大,模板

8、损耗大,成本高,预制楼板不需现场支模,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但预制构件自重大,吊装困难,构件拼接部位易产生裂缝,整体性差,如专利号为ZL03227652、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砼预制构件,预制构件由板、肋构成,肋上有穿钢筋的孔洞,这种板的厚度大,使后置于现浇砼中的钢筋有效高度大为减少,影响了楼板的双向受力平衡,难以形成等效双向板等。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叠合板已为急需。三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具有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减少支模、节省材料、施工方便、周期短、整体性、抗裂性和抗震性好等特点。0005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钢筋砼和钢筋

9、砼带肋预制板,钢筋砼带肋预制板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形底板、钢筋砼纵向长肋,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的钢筋,钢筋为从纵向长肋上的凹坑或/和凹槽或/和孔洞中露出纵向长肋体外的预应力钢筋,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双向结构承力叠合板。这样,当纵肋设置在底板上时,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纵向刚度大,不易折断或者变形,有利于施工应用;同时,纵向长肋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钢筋,使纵向长肋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荷载能力,由于钢筋为从纵向长肋上的凹坑或/和凹槽或/和孔洞中露出纵向长肋体外的预应力钢筋,钢筋为从纵向长肋上的凹坑或/和凹槽或/和孔洞中露

10、出纵向长肋体外的预应力钢筋,可提高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刚度,提高预制板的荷载能力,增加预制板的耐久性,以满足使用要求;当应用到现浇砼楼板中时,横向钢筋在凹坑或/和凹槽或/和孔洞部位与外露通长钢筋连接,形成双向承力板,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叠合楼盖使用。0006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中钢筋为预应力钢筋。这样,当底板中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时,可提高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刚度,提高预制板的荷载能力,增加预制板的耐久性,以满足使用要求。0007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为纵向钢筋。这样,当钢筋为纵向钢筋时,可增强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纵向方

11、向的承力性能。说明书CN102051934ACN102051940A2/7页50008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这样,钢筋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时,可以通过连接件将预埋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中的钢筋和后铺设的钢筋连接在一起,使楼板成为双向承力楼板。0009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从叠合面外露。这样,钢筋从叠合面外露,可以更方便从外露处将预埋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中的钢筋和后铺设的钢筋通过连接件绑扎在一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时,使楼板成为双向承力楼板。0010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上有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露筋点。这样,当同一纵向钢筋上有二个

12、、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露筋点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需要,设置露筋点,从而达到施工需要的目的。0011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当同一纵向钢筋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速度。0012本发明特征在于至少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这样,当至少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时,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速度。0013本发明特征在于不同的纵向钢筋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这样,当不同的纵向钢筋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时,使后设置的横向钢筋有多个绑扎点,可以更好的与钢筋砼带肋预制板连接。0014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平行

13、。这样,当同一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平行时,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速度。0015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钢筋在长条形底板两端外露。这样,纵向钢筋在长条形底板两端外露,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外露钢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0016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中的钢筋在纵向长肋的两端外露。这样,纵向长肋中的钢筋在纵向长肋的两端外露,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外露钢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

14、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0017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上设置有叠板支撑件。这样,当长条形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纵向长肋上表面齐平的叠板支撑件时,使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在搬运过程中便于叠放,减低了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因运输所造成的破损。0018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为网架或桁架或折弯杆或凸块或凸条或支撑杆件。当叠板支撑件为网架或桁架或折弯杆或凸块或凸条或支撑杆件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设置不同样式的支撑件,大幅度提高了预制板的抗折强度与刚度,使其不易损坏,有利于降低损耗率。0019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活动连接或可折式连接或固定连接。这样,由于支撑件为活动支撑件,

15、方便在预制板叠放时布置于不同的位置,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时,因为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活动连接,可以方便去除支撑件,同时活动支撑件还可以回收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时,由于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可折式连接,可以方便支撑件折断后去除;当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固定连接时,可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支撑件滑动、移位、甚至掉落。说明书CN102051934ACN102051940A3/7页60020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整体构件或者分体构件。这样,当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整体构件时,保证了预制板的整体性,当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分体构件时,在制

16、作预制板时,可以将叠板支撑件在长条形底板未硬化时叠放其上,简化了生产工艺,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0021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上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为缓冲层或者缓冲杆或者缓冲簧。这样,当叠板支撑件上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为缓冲层或者缓冲杆或者缓冲簧或者软质层时,可以在运输工程中更好的保护叠放的预制板,使其不易破损。缓冲件可以为弹簧、泡沫塑料、木方、橡胶、海绵、布、纤维、气囊等材料。0022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两侧边伸出有板间结合筋。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结合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

17、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0023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端头伸出有结合筋。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结合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0024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或支撑件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这样,当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或支撑件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时,方便了搬运或吊运,降低了劳动强度。0025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上有横向贯穿的孔洞。这样,当预制板应用到现浇砼楼板中时,由于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上设置有横向贯穿的孔洞,方便

18、了在应用过程中的横向钢筋的铺设,同时浇注现浇砼从孔洞中贯穿,有利于预制板与现浇层的结合,保证了楼板的质量。0026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这样,当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叠合楼板中时,现浇砼浇入凹槽中,形成嵌固底板的现浇砼结构,大幅度提高了楼板的结构整体性能,使叠合部位不易产生裂缝。0027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时,极大地方便了在施工应用过程中钢筋的穿设,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楼板的质量。0028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时,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

19、到楼板中后,现浇砼浇注入凹槽中凝结硬化后,将底板牢牢嵌固于现浇砼结构中,使底板无论在何情况下均不会开裂掉落,充分保证了应用安全性和楼板的质量。0029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两侧均设置有凹槽。这样,当纵肋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时,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将底板及纵肋均匀地嵌固,使底板能够均匀受力,不易开裂,提高了楼板的质量。0030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纵向长肋上设置有孔洞,并将纵向长肋两侧的凹槽连通。这样,当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叠合楼板中时,现浇砼浇入凹槽中并同时穿过纵肋,形成同时嵌固底板与纵肋的现浇砼结构,使之形成为双向叠合预制现浇结构板,大幅度提高了说明书CN102051934AC

20、N102051940A4/7页7楼板的结构整体性能,使叠合部位不易产生裂缝。0031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与凹槽截面相同或不相同。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相同或不同联槽孔洞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用。0032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断面小于凹槽的至少一个截面。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联槽孔洞断面小于凹槽的截面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用。0033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各种形状的联槽孔洞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用。0034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度更好,抗弹

21、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能。0035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度更好,抗弹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能。0036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0037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

22、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0038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0039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0040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宽度为401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0041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

23、M、10011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0042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的高为1525CM,纵向长肋的宽为325CM、25135CM。纵肋的宽为325CM、2513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0043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向长肋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四附图说明004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004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0046图3是本

24、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004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0048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0049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2051934ACN102051940A5/7页80050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0051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0052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0053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0054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0055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0056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0057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0058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

25、15的结构示意图。0059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0060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0061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0062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0063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0064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006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0066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钢筋砼1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形底板3、钢筋砼纵向长肋4,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的钢筋5,钢筋5为从纵向长肋4上的凹坑6或

26、/和凹槽7或/和孔洞8中露出纵向长肋4体外的预应力钢筋,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双向结构承力叠合板。各附图中,1为钢筋砼,2为钢筋砼带肋预制板,3为长条形底板,4为纵向长肋,5为钢筋,6为凹坑,7为凹槽,8为孔洞,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纵向长肋4内设置有纵向钢筋5,钢筋5从纵向长肋4上的凹坑6中露出纵向长肋4体外,钢筋5为预应力钢筋;如图2所示,纵向长肋4内设置有纵向的钢筋5,钢筋5从纵向长肋4上的凹槽7中露出纵向长肋4体外,钢筋5为预应力钢筋。0067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3中钢筋5为预应力钢筋。如图2所示,底板3中钢筋5为预应力钢筋。0068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5为纵向钢

27、筋。如图3所示,钢筋5为纵向钢筋,钢筋5从纵向长肋4上的孔洞8中露出纵向长肋4体外。0069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5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9。如图4所示,钢筋5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9。预制板2一端搭接在工字形钢骨24上,一端搭接在梁23上;同时,在两块预制板2的拼合部位有用于拉接预制板2的马钉25。0070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5从叠合面外露。如图5所示,钢筋5从叠合面外露。预制板2一端搭接在槽形钢骨24上,一端搭接在梁23上,在两块预制板2的拼合部位设置有浇注砼后用于防止叠合板开裂的弯曲筋26。0071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5上有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露筋点。如图4所示,同一纵向钢筋5上有

28、三个露筋点。说明书CN102051934ACN102051940A6/7页90072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5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4所示,同一纵向钢筋5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0073本发明特征在于至少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如图6所示,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在两块预制板2的拼合部位设置有浇注砼后用于防止叠合板开裂的弯曲筋26。0074本发明特征在于不同的纵向钢筋5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如图6所示,不同的纵向钢筋5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0075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4平行。如图7所示,同一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4平行。0076本发明特征

29、在于纵向钢筋5在长条形底板3两端外露。如图6所示,纵向钢筋5在长条形底板3两端外露。0077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中的钢筋5在纵向长肋4的两端外露。如图7所示,纵向长肋4中的钢筋5在纵向长肋4的两端外露。0078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叠板支撑件10。如图7所示,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叠板支撑件10。0079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10为网架11或桁架12或折弯杆13或凸块14或凸条15或支撑杆件16。如图7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为网架11;如图8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为桁架12;如图9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为折弯杆13;如图10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为凸块14;如图11所示,叠板支撑件10

30、为凸条15;如图12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为支撑杆件16。0080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活动连接或可折式连接或固定连接。如图12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活动连接。预制板2间隔设置,并且在暗梁部位还设置有T形板21。0081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整体构件或者分体构件。如图13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整体构件。预制板2两端均设置在梁23上。0082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10上设置有缓冲件17,缓冲件17为缓冲层或者缓冲杆或者缓冲簧。如图14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上设置有缓冲件17,缓冲件17为缓冲层。0083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

31、3的两侧边伸出有板间结合筋18。如图14所示,长条形底板3的两侧边伸出有板间结合筋18。预制板2一端搭接在墙22上。0084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端头伸出有结合筋18。如图15所示,纵向长肋4端头伸出有结合筋18。0085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或纵向长肋4或支撑件10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19。如图16所示,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吊挂搬运件19。0086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或纵向长肋4上有横向贯穿的孔洞8。如图17所示,纵向长肋4上有横向贯穿的孔洞8。预制板2两端搭接在墙22上。0087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7。如图18所示,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7。00

32、88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7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如图17所示,横向的凹槽7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0089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7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如图18所示,横向的凹槽说明书CN102051934ACN102051940A7/7页107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0090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7。如图18所示,纵向长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7。0091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孔洞8,并将纵向长肋4两侧的凹槽7连通。如图19所示,在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孔洞8,并将纵向长肋4两侧的凹槽7连通。0092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8与凹槽7截面相同或不相同。如图19所示,孔洞8

33、与凹槽7截面不相同。0093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8断面小于凹槽7的至少一个截面。如图19所示,孔洞8断面小于凹槽7的截面。0094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8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如图19所示,孔洞8为椭圆形。0095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20。如图19所示,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20。0096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7。如图20所示,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7。0097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7。如图21所示,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7。0098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0099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

34、3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0100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宽度为40120CM。0101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0102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的高为15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25CM、25135CM。0103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0104本发明实施时,先将带纵肋底板搁置

35、在支座上墙上或梁边缘上或梁侧模上,然后在预制板上铺设钢筋,最后在上面现浇混凝土,叠合后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叠合板。说明书CN102051934ACN102051940A1/11页11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4ACN102051940A2/11页1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4ACN102051940A3/11页13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4ACN102051940A4/11页14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4ACN102051940A5/11页15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4ACN102051940A6/11页16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4ACN102051940A7/11页17图13图14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4ACN102051940A8/11页18图15图16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4ACN102051940A9/11页19图17图18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4ACN102051940A10/11页20图19图20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4ACN102051940A11/11页21图21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4A


注意事项

本文(一种叠合板.pdf)为本站会员(b***)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