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利查询网! | 帮助中心 查专利用我们更专业!
专利查询网
换一换
首页 专利查询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炒菜机及炒菜铲.pdf

  • 资源ID:12017909       资源大小:712.6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炒菜机及炒菜铲.pdf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685308.9 (22)申请日 2019.10.11 (73)专利权人 佛山市集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港口路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工业村自编 七座505室 (住所申报) (72)发明人 龚翔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启鹏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4403 代理人 方启荣 (51)Int.Cl. A47J 27/00(2006.01) A47J 36/00(2006.01) A47J 36/16(2006.01) A47

2、J 36/3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炒菜机及炒菜铲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炒菜机及炒菜铲。 一种 炒菜机, 包括基座, 还包括主电机及主轴; 在主轴 上安装有若干铲子; 在基座上设有锅体放置位; 还包括锅体, 锅体可取放于所述锅体放置位; 特 别地, 所述主轴的轴线是水平设置的; 铲子是分 布在主轴的轴向方向上, 并且这些铲子在主轴的 横向面上的投影是沿圆周分布的; 所述锅体呈半 圆柱槽状, 当锅体被正确放置在锅体放置位时, 铲子随主轴的转动可到达或接近到达锅体的内 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炒菜机可进行敞开式的炒 菜,

3、避免焖熟食材, 能让食材获得跟手工炒菜一 样的锅气、 口感和味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 炒菜铲, 可用于主轴横置类型的炒菜机, 能全面 且充分地翻动食材, 让食材快速均匀受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CN 210871021 U 2020.06.30 CN 210871021 U 1.一种炒菜机, 包括基座, 还包括主电机以及由主电机带动的主轴; 在主轴上安装有若 干铲子; 在基座上设有锅体放置位; 在锅体放置位的下方设有加热装置; 还包括锅体, 锅体 可取放于所述锅体放置位; 其特征是: 所述主轴的轴线是水平设置的; 铲子是分布在主轴的 轴向方向上, 并且这些铲子在主轴的横

4、向面上的投影是沿圆周分布的; 所述锅体呈半圆柱 槽状, 当锅体被正确放置在锅体放置位时, 铲子随主轴的转动可到达或接近到达锅体的内 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 其特征是: 所述主电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与锅体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 其特征是: 所述主电机被安装在一个升降装置上, 当升降装置动作时主电机可相对基座作升降运动, 并由此带动主轴和主轴上的铲子随之作 升降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 其特征是: 所述主电机被安装在一个翻转装置上, 当翻转装置动作时主电机可相对基座转动, 并由此带动主轴和主轴上的铲子随之转动。 5.如权利

5、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 其特征是: 所述锅体靠近主电机的一端设有主轴退 让凹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 其特征是: 在主轴的轴向上相邻的铲子, 它们的扫 掠范围是重叠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 其特征是: 在主轴上的这些铲子的扫掠范围的总覆 盖长度等于或略小于锅体的内腔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 其特征是: 铲子都相对主轴形成有一个偏转角度, 且这个偏转角度区分左偏转和右偏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炒菜机, 其特征是: 在主轴的轴向上定义一个分界点, 结合 主轴在炒菜时的旋转方向, 令位于分界点一侧的铲子都为左偏转/右偏转, 位于分界点另一

6、 侧的铲子都为右偏转/左偏转, 当主轴旋转时, 铲子将食材都往中间推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 其特征是: 所述锅体放置位是一个仿形于锅体的 外轮廓的可让锅体沿水平方向取放的凹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 其特征是: 所述基座上还设有若干食材投放装置 和/或酱料投放装置和/或加液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 其特征是: 所述加热装置是石英发热管或电磁线 圈盘或电热丝。 13.一种炒菜铲, 包括主轴和若干铲子; 其特征是: 铲子是分布在主轴的长度方向上, 并 且这些铲子在主轴的横向面上的投影是沿圆周分布的; 铲子都相对主轴形成有一个偏转角 度, 且这

7、个偏转角度区分左偏转和右偏转; 在主轴的长度方向上定义一个分界点, 结合主轴 在炒菜时的旋转方向, 令位于分界点一侧的铲子都为左偏转/右偏转, 位于分界点另一侧的 铲子都为右偏转/左偏转, 当主轴旋转时, 铲子将食材都往中间推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炒菜铲, 其特征是: 在主轴的轴向上相邻的铲子, 它们的 扫掠范围是重叠的。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871021 U 2 一种炒菜机及炒菜铲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铲子转动的炒菜机, 本实用 新型还涉及一种炒菜机用的炒菜铲。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机电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8、, 目前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原理不同、 构造不同 的炒菜机。 这些炒菜机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一种类型是锅主动, 另一种类型是铲子主动。 0003 对于锅主动的炒菜机, 其工作原理类似于滚筒洗衣机, 锅体相当于滚筒, 只不过锅 体的转动轴线绝大部分是倾斜而非滚筒洗衣机滚筒的水平设置, 在向锅内投入食材后, 让 锅体一直旋转, 从而令锅体里面的食材不断翻滚, 在锅体外部是有明火加热的, 由于锅体内 食材的不断翻滚可令到食材均匀受热, 因此最终可以令到食材被 “炒熟” 。 这类炒菜机的优 点是食材不容易飞溅出来, 而且整机结构简单。 但这种炒菜机也存在以下缺点, 一方面是难 以实现食材的自动投放, 这

9、是因为锅体在转动时其开口方向是倾斜的, 要实现食材自动投 放的话, 食材的投放机构需要占用超出炒菜机自身范围的横向空间, 并且投放机构需要沿 倾斜的路线进行食材的投放; 另一方面是对锅体的加热必须使用明火, 这是因为无法将石 英发热管或电磁线圈盘安装在转动的锅体上; 再一方面是锅体的锅口只能做得比较小, 此 时食材在锅体内更多是被焖熟而非炒熟, 导致食材口感不够爽脆可口。 0004 对于铲主动的炒菜机, 目前这类炒菜机主要是采用类似于豆浆机的原理, 锅体相 当于豆浆壶, 锅盖上安装有电机和若干搅拌铲子则对应相当于豆浆机的带电机的上盖和搅 拌棒, 只不过这样的炒菜机其锅体的形态更近似于平底锅的形

10、态。 这类炒菜机的优点是体 积比较小, 而且很容易就能实现锅盖的自动揭开和食材的自动投放, 而且也能实现非明火 加热。 但其缺点是必须要盖上锅盖才能进行自动炒菜, 此时相当于食材只能是被焖熟的, 而 非被炒熟的, 其口感和味道比锅主动的炒菜机更逊。 0005 可见, 现时的炒菜机都存在明显不足,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炒菜机的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是在严格意义上炒熟食材的炒菜机。 0007 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8 一种炒菜机, 包括基座, 还包括主电机以及由主电机带动的主轴; 在主轴上安装有 若干铲子; 在基座上设有锅体放置位; 在锅体放置位的下方设有加热装置

11、; 还包括锅体, 锅 体可取放于所述锅体放置位; 特别地, 所述主轴的轴线是水平设置的; 铲子是分布在主轴的 轴向方向上, 并且这些铲子在主轴的横向面上的投影是沿圆周分布的; 所述锅体呈半圆柱 槽状, 当锅体被正确放置在锅体放置位时, 铲子随主轴的转动可到达或接近到达锅体的内 底面。 0009 作为改进, 所述主电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最好不与锅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这样相当于该两者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是互相错开的, 可以避免炒菜时的热量传递到主电机 说明书 1/5 页 3 CN 210871021 U 3 上, 造成主电机寿命缩短。 0010 另外, 所述主电机优选被安装在一个升降装置上, 当升

12、降装置动作时主电机可相 对基座作升降运动, 并由此带动主轴和主轴上的铲子随之作升降运动。 这样可以使得铲子 完全离开锅体, 以便用户沿水平方向将锅体取离锅体放置位, 以满足上碟或清洗的需要。 所 述升降装置的动力装置优选为推杆电机。 所述主电机还可以考虑被安装在一个翻转装置 上, 当翻转装置动作时主电机可相对基座转动, 并由此带动主轴和主轴上的铲子随之转动。 这样也可以使得铲子完全离开锅体。 0011 所述锅体靠近主电机的一端最好设有主轴退让凹位。 这样可以让主轴下降到更为 接近锅体内底面的位置, 从而可以更好的翻动食材。 0012 为确保锅体内任何位置的食材都能被炒动, 在主轴的轴向上相邻的

13、铲子, 它们的 扫掠范围优选是重叠的。 应当说明的是, 在主轴的轴向上相邻是相对于在主轴的周向上相 邻而言的。 另外, 在主轴上的这些铲子的扫掠范围的总覆盖长度最好等于或略小于锅体的 内腔的长度。 此处所述的内腔的长度相当于是半圆柱槽状的圆柱高度。 0013 另外, 为使食材在被炒的过程中可以被推送至锅体的内腔的中部以便被集中加热 或快速与其他食材进行混合, 可以采用这样的改良方案: 铲子都相对主轴形成有一个偏转 角度, 且这个偏转角度区分左偏转和右偏转; 在主轴的轴向上定义一个分界点, 结合主轴在 炒菜时的旋转方向, 令位于分界点一侧的铲子都为左偏转/右偏转, 位于分界点另一侧的铲 子都为右

14、偏转/左偏转。 这样当主轴旋转时, 铲子就会对食材产生一个将食材都往中间推赶 的效果。 0014 所述锅体放置位最好是一个仿形于锅体的外轮廓的可让锅体沿水平方向取放的 凹位。 0015 所述基座上最好还设有若干食材投放装置, 用于实现按程序自动适时投放对应的 食材。 所述食材投放装置可以设置在锅体的一侧或两侧。 0016 所述基座上还可以设有若干酱料投放装置, 用于实现按程序自动适时定量投放对 应的酱料。 所述酱料投放装置可以设置在锅体的一侧或两侧, 其投放方式优选为管道方式 的投放。 0017 所述基座上还可以设有若干加液装置, 用于实现按程序自动适时定量加液, 诸如 清水、 汤水或者其他预

15、制液体。 所述加液装置可以设置在锅体的一侧或两侧, 其投放方式优 选为管道方式的投放。 0018 所述加热装置可以是石英发热管或电磁线圈盘或电热丝等。 001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炒菜铲, 可用于主轴横置类型的炒菜机, 包括主轴和若干 铲子; 特别地, 铲子是分布在主轴的长度方向上, 并且这些铲子在主轴的横向面上的投影是 沿圆周分布的; 铲子都相对主轴形成有一个偏转角度, 且这个偏转角度区分左偏转和右偏 转; 在主轴的长度方向上定义一个分界点, 结合主轴在炒菜时的旋转方向, 令位于分界点一 侧的铲子都为左偏转/右偏转, 位于分界点另一侧的铲子都为右偏转/左偏转。 0020 所述炒菜铲, 在主

16、轴的轴向上相邻的铲子, 它们的扫掠范围优选是重叠的。 0021 本实用新型的炒菜机的锅体具有较大的开口, 可进行敞开式的炒菜, 避免焖熟食 材, 而且炒菜的过程是模拟手工炒菜的动作, 能让食材获得跟手工炒菜一样的锅气、 口感和 味道。 横向的主轴设计可让主电机避开炒菜时的高温和油烟, 延长主电机的寿命。 铲子在主 说明书 2/5 页 4 CN 210871021 U 4 轴上有独特的布局结构, 能全面且充分地翻动食材, 让食材快速均匀受热, 保证食材的营养 成分不会流失。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一; 0023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二(主电机和主轴处于升到

17、位位置); 0024 图3是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不带锅体); 0025 图4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是实施例1的主轴及铲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 2-主电机; 3-主轴; 4-锅体; 11-锅体放置位; 12-食材放置 斗; 13-酱料输出管; 14-加液输出管; 31-第一铲子; 32-第二铲子; 33-第三铲子; 34-第四铲 子; 41-主轴退让凹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0030 实施例1 0031 如图1、 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一种炒菜机

18、包括: 基座1、 主电机2、 主轴3和锅体4。 0032 其中, 如图1、 图2所示, 基座1上设有锅体放置位11, 本实施的锅体放置位11是一个 仿形于锅体4外轮廓的凹位, 由于锅体4呈半圆柱槽状, 因此锅体放置位11也呈半圆柱凹位, 而且该半圆柱凹位的一端是开放的, 以便锅体4可沿水平方向取放。 另外, 在锅体放置位11 的下方设有加热装置(未画出), 加热装置优先选用石英发热管或电磁线圈盘或电热丝等非 明火的加热装置。 0033 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 在基座1上还设有5个食材投放装置, 每个食材投放装置 包括1个食材放置斗12, 共5个食材放置斗12。 每个食材放置斗12由小电机(

19、未画出)通过传 动机构(未画出)带动, 可相对基座1作翻转动作, 以实现将不同的主菜或配菜按炒菜程序自 动适时投放。 本实施例包括3个较小的食材放置斗和2个较大的食材放置斗, 3个较小的食材 放置斗处在锅体放置位11的一侧, 2个较大的食材放置斗处在锅体放置位11的另一侧。 0034 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 在基座1上还设有1个酱料投放装置和1个加液装置。 每个 酱料投放装置包括1根酱料输出管13。 酱料输出管13位于锅体放置位11的旁边, 当酱料投放 装置的泵工作时, 就可以实现将不同的酱料, 诸如油、 酱油、 辣椒酱等, 按炒菜程序自动适时 定量投放。 每个加液装置包括1根加液输出管1

20、4。 加液输出管14位于锅体放置位11的另一旁 边, 当加液装置的泵工作时, 就可以实现将清水、 汤水或者其他预制液体按炒菜程序自动适 时定量投放。 0035 如图1、 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 主电机2是安装在一个作为升降装置的推杆电机(未 画出)上的, 当推杆电机正转或反转时, 推杆对应作伸长动作或缩回动作, 从而主电机2相对 基座1也对应作升起或下降动作。 主电机2降到位后, 主轴3上的各个铲子随着主轴3的转动, 依次落入到锅体4内又再从锅体4内出来, 以此实现炒菜的动作。 主电机升到位后, 主轴3上 的各个铲子都离开了锅体4的内部, 于是此时可以将锅体4从锅体放置位11内取出, 以便将

21、 说明书 3/5 页 5 CN 210871021 U 5 炒好的食材上碟, 或者对锅体4进行清洗。 0036 如图1、 图3、 图4所示, 主轴3是由主电机2带动的, 且主轴3的轴线是水平设置的。 在 主轴3上可以根据锅体4的规格或者食材的分量等配置数量和规格合适的铲子。 本实施例的 主轴3上安装有4个铲子, 分别是第一铲子31、 第二铲子32、 第三铲子33和第四铲子34。 如图 4、 图5所示, 这4个铲子是依次分布在主轴3的轴向方向上的, 并且这4个铲子在主轴3的横向 面上的投影是沿圆周均匀分布的, 如图3所示。 这样可以确保主轴3转动时的动平衡。 另外, 如图5所示, 在主轴3的轴向

22、上相邻的铲子, 它们的扫掠范围是重叠的, 具体为: 第一铲子31 的扫掠范围311与第二铲子32的扫掠范围321存在重叠范围S1, 第二铲子32的扫掠范围321 与第三铲子33的扫掠范围331存在重叠范围S2, 第三铲子33的扫掠范围331与第四铲子34的 扫掠范围341存在重叠范围S3。 0037 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中, 第一铲子31、 第二铲子32、 第三铲子33和第四铲子34各自 都相对主轴3形成有一个偏转角度, 且这个偏转角度区分左偏转和右偏转。 在主轴3的轴向 上定义一个分界点A, 结合主轴3在炒菜时的旋转方向, 令位于分界点A一侧的铲子都为左偏 转/右偏转, 位于分界点A另一侧

23、的铲子都为右偏转/左偏转, 则这样在炒食材的时候, 食材 可被推送而集中于锅体4的内腔的中部。 结合本实施例, 如图5所示, 将主轴3的轴向的可见 长度的中点作为分界点A, 在炒菜时主轴3在如图3的观察位置的转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此 时位于分界点A一侧的第一铲子31和第二铲子32相对主轴3是左偏转, 位于分界点A另一侧 的第三铲子33和第四铲子34相对主轴3是右偏转。 另外, 本实施例中, 第一铲子31、 第二铲子 32、 第三铲子33和第四铲子34它们各自的偏转角度是相同的, 但也可以是第一铲子31和第 四铲子34的偏转角度相同, 第二铲子32和第三铲子33的偏转角度相同, 但第一铲子31

24、与第 二铲子32的偏转角度不同。 0038 如图2所示, 锅体4呈半圆柱槽状, 当锅体4被正确放置在锅体放置位11时, 第一铲 子31、 第二铲子32、 第三铲子33和第四铲子34随主轴3的转动可到达或接近到达锅体4的内 底面。 而本实施例中, 锅体4靠近主电机2的一端设有主轴退让凹位41。 这样可以让主轴3下 降到更为接近锅体4内底面的位置, 从而可以更好的翻动食材。 本实施例的锅体4在主轴退 让位41相对的位置上还设有手柄, 而锅体4的内腔表面是带有不粘涂层的。 0039 本实施例的炒菜机的其中一种工作过程如下: 将2种主菜对应放置在2个较大的食 材放置斗12内, 将3种配菜对应放置在3个

25、较小的食材放置斗12内。 将锅体4放置在基座1的 锅体放置位11内, 此时主电机2以及主轴3都是处在升到位的位置。 启动炒菜机后, 锅体放置 位11下方的加热装置对锅体4进行加热, 然后主电机2被带动下降至降到位的位置, 并开始 带动主轴3转动, 从而主轴3上的铲子都开始转动起来, 炒菜机按照炒菜程序的设定, 向锅体 4内投入主菜和配菜, 期间还通过酱料输出管13向锅体内添加油料或酱料, 主轴3上的铲子 对食材进行翻炒, 由于主轴3上的这些铲子的独特结构和分布, 可使食材快速均匀受热, 在 加热装置的功率足够大的情况下还可进行爆炒, 因此可以炒出锅气, 并且保证食材的营养 成分得以保留。 炒菜

26、完毕后, 主电机2被带动上升至升到位的位置, 此后可以沿水平方向将 锅体4取离锅体放置位11, 进行上碟。 0040 实施例2 0041 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是一种炒菜铲, 它是实施例1所述的主轴以及实施例1所述的 第一铲子、 第二铲子、 第三铲子、 第四铲子所构成的整体。 说明书 4/5 页 6 CN 210871021 U 6 0042 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 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 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5/5 页 7 CN 210871021 U 7 图1 说明书附图 1/6 页 8 CN 210871021 U 8 图2 说明书附图 2/6 页 9 CN 210871021 U 9 图3 说明书附图 3/6 页 10 CN 210871021 U 10 图4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1 CN 210871021 U 11 图5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2 CN 210871021 U 12 图6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3 CN 210871021 U 13


注意事项

本文(炒菜机及炒菜铲.pdf)为本站会员(xia****o6)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