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990823.8 (22)申请日 2019.11.18 (73)专利权人 美轮运动器材 (太仓) 有限公司 地址 215433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浮桥镇 浏家港飞马西路488号 (72)发明人 涂明龙涂明楷 (51)Int.Cl. B62K 15/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 构, 涉及连接机构领域, 包括第一连接套筒和第 二连接套筒, 第二连接套筒位于第一连接套筒的 一侧,
2、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滑动套接有 连接轴, 第一连接套筒外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 接框架, 第一连接框架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 第二连接套筒外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框架, 第二连接框架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 第一连接 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连接框架。 本 实用新型利用第一连接套筒、 第二连接套筒和连 接轴的配合使用, 改变连接轴在第一连接套筒和 第二连接套筒内部位置就可以实现车前身与车 后身的距离改变, 从而使其可以使不同手臂长短 的人便于对其骑行, 从而提高了其适用性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1281329 U 2020.08.18 CN 2112813
3、29 U 1.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构, 包括第一连接套筒(1)和第二连接套筒(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套筒(2)位于第一连接套筒(1)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套筒(1)的内腔和第二 连接套筒(2)的内腔滑动套接有连接轴(3), 所述第一连接套筒(1)外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 连接框架(4), 所述第一连接框架(4)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 所述第二连 接套筒(2)外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框架(5), 所述第二连接框架(5)上表面的中部固定 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 所述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连接框架 (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
4、架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框架 (4)的底部和第二连接框架(5)的底部均滑动套接有第一销轴(9), 所述第一销轴(9)的外壁 与第一连接套筒(1)滑动套接, 所述连接轴(3)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多个通孔(10), 所述第一 销轴(9)外壁的中部与通孔(10)滑动套接, 所述第一销轴(9)外壁的一侧螺纹套接有第一螺 母(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接框架 (8)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2), 所述第三连接框架(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杆 (20), 所述转杆(2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3), 所述第一连接块(12
5、)的底部和第 二连接块(13)的底部均开设有凹槽(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杆(6) 外壁的顶部和第二连接杆(7)外壁的顶部均与凹槽(14)滑动套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6)外壁 的顶部和第二连接杆(7)外壁的顶部均开设有卡槽, 所述卡槽的内腔转动套接有限位套环 (15), 所述限位套环(15)的外壁与凹槽(14)固定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块(12) 的一侧和第二连接块(13)的一侧均开设有连接孔(16), 两个所述连接孔(16)的内腔滑动套 接有第二销轴(17)。 6.根据
6、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销轴(17)的 外壁滑动套接有皮垫(18), 且所述皮垫(18)位于第一连接块(12)的一侧, 所述第二销轴 (17)的外壁且位于皮垫(18)的一侧螺纹套接有第二螺母(19)。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281329 U 2 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机构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自行车, 又称脚踏车或单车, 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 人骑上车后, 以脚踩踏 板为动力, 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车体部分: 包括车架、 前叉、 车把、 鞍座和前叉
7、合件等, 是 自行车的主体, 其中折叠自行车是一种车架可以折叠的自行车, 但是现有的折叠自行车不 能够进行其他形态改变, 结构单一, 不可以根据骑行者手臂的长短来调节车前身与后身的 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构,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构, 包括 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 所述第二连接套筒位于第一连接套筒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 接套筒的内腔和第二连接套筒的内腔滑动套接有连接轴, 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外壁的一侧设 置有第一连接框架, 所述第一连接框架上表面的
8、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二连 接套筒外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框架, 所述第二连接框架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 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连接框架。 0005 优选的, 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底部和第二连接框架的底部均滑动套接有第一销 轴, 所述第一销轴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套筒滑动套接, 所述连接轴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多个通 孔, 所述第一销轴外壁的中部与通孔滑动套接, 所述第一销轴外壁的一侧螺纹套接有第一 螺母。 0006 优选的, 所述第三连接框架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 所述第三连接框 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杆, 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 所述第
9、一连接块的底 部和第二连接块的底部均开设有凹槽。 0007 优选的, 所述第一连接杆外壁的顶部和第二连接杆外壁的顶部均与凹槽滑动套 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外壁的顶部和第二连接杆外壁的顶部均开设有卡槽, 所述卡槽的内腔 转动套接有限位套环, 所述限位套环的外壁与凹槽固定套接。 0008 优选的, 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和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均开设有连接孔, 两个所述 连接孔的内腔滑动套接有第二销轴。 0009 优选的, 所述第二销轴的外壁滑动套接有皮垫, 且所述皮垫位于第一连接块的一 侧, 所述第二销轴的外壁且位于皮垫的一侧螺纹套接有第二螺母。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 1、 本
10、实用新型利用第一连接套筒、 第二连接套筒和连接轴的配合使用, 改变连接 轴在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内部位置就可以实现车前身与车后身的距离改变, 从而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281329 U 3 使其可以使不同手臂长短的人便于对其骑行, 从而提高了其适用性能; 0012 2、 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配合使用, 当自行车折叠的时候, 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以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对转动, 从而使车体折 叠, 且第二销轴和第二螺母可以对其折叠的状态进行限定, 避免车体折叠的时候状态发生 改变。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 1、 第一连接套筒; 2、 第二连接套筒; 3、 连接轴; 4、 第一连接框架; 5、 第二连接 框架; 6、 第一连接杆; 7、 第二连接杆; 8、 第三连接框架; 9、 第一销轴; 10、 通孔; 11、 第一螺母; 12、 第一连接块; 13、 第二连接块; 14、 凹槽; 15、 限位套环; 16、 连接孔; 17、 第二销轴; 18、 皮 垫; 19、 第二螺母; 20、 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
12、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自行车车架连接机构, 包括第一连接套筒1 和第二连接套筒2, 第一连接套筒1与车前身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套筒2与车后身古荡连接, 第二连接套筒2位于第一连接套筒1的一侧, 第一连接套筒1的内腔和第二连接套筒2的内腔 滑动套接有连接轴3, 第一连接套筒1外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
13、连接框架4, 第一连接框架4上 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 第二连接套筒2外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框架5, 第 二连接框架5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 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的顶部设 置有第三连接框架8; 0020 第一连接框架4的底部和第二连接框架5的底部均滑动套接有第一销轴9, 第一销 轴9可以对连接轴3位置限定, 避免连接轴3发生移动, 第一销轴9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套筒1滑 动套接, 连接轴3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多个通孔10, 第一销轴9外壁的中部与通孔10滑动套接, 第一销轴9外壁的一侧螺纹套接有第一螺母11; 0021 第三连接框架8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2
14、, 第三连接框架8的一侧转动 连接有转杆20, 随着车身长队改变, 第一连接块12和第二连接块13可以发生相对旋转, 从而 降低或升高第三连接框架8, 转杆2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3, 第一连接块12的底部 和第二连接块13的底部均开设有凹槽14, 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分别于第一连接块12 和第二连接块13转动套接, 可以使车身发生折叠, 第一连接杆6外壁的顶部和第二连接杆7 外壁的顶部均与凹槽14滑动套接, 第一连接杆6外壁的顶部和第二连接杆7外壁的顶部均开 设有卡槽, 卡槽的内腔转动套接有限位套环15, 限位套环15的外壁与凹槽14固定套接; 说明书 2/3 页 4 CN 2
15、11281329 U 4 0022 第一连接块12的一侧和第二连接块13的一侧均开设有连接孔16, 两个连接孔16的 内腔滑动套接有第二销轴17, 第二销轴17的外壁滑动套接有皮垫18, 皮垫18可以避免第二 螺母19过于紧固导致其损坏, 且皮垫18位于第一连接块12的一侧, 第二销轴17的外壁且位 于皮垫18的一侧螺纹套接有第二螺母19, 自行车折叠的时候, 第二销轴17和第二螺母19可 以对折叠的车身进行位置限定, 避免其受到颠簸或其他外力时自动展开。 0023 本实用工作原理: 当需要调节自行车车身长度时, 首先松动第一螺母11, 将第一连 接框架4和第二连接框架5上的第一销轴9抽取,
16、在松动第二螺母19, 使第一连接块12和第二 连接块13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旋转, 然后根据其行车的手臂长度, 来调节连接轴3在第一连 接套筒1和第二连接套筒2内部的长度, 即改变第一连接套筒1和第二连接套筒2之间的距 离, 然后使用第一销轴9和第一螺母11将连接轴3固定, 最后再紧固第二螺母19, 使其对第一 连接块12和第二连接块13位置限定; 0024 当需要对车身进行折叠的时候, 首先松动第一销轴9, 将连接轴3与第一连接套筒1 或第二连接套筒2分离, 然后旋转第一连接套筒1, 使车身折叠, 然后紧固第二螺母19, 使第 一连接块12和第二连接块13贴合, 对折叠车身进行位置限定即可。 0025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281329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1281329 U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1281329 U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