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956732.0 (22)申请日 2019.10.10 (71)申请人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市经济技 术开发区渤海大街4段16号 (72)发明人 孟东李哲李在铗 (74)专利代理机构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21225 代理人 李辉 (51)Int.Cl. B60R 21/231(2011.01) B60R 21/207(2006.01) (54)发明名称 T柱形中央气囊 (57)摘要 一种T柱形中央气囊,
2、 包括气袋体, 其特殊之 处是: 在气袋体外对应驾驶员侧设置外拉带, 在 气袋体内设置内拉带, 所述气袋体向前展开后位 于驾驶员与乘员之间且通过内拉带的约束呈T柱 形, T柱形气袋体包括气袋体横部和气袋体纵部 且所述气袋体横部在前, 所述外拉带在气袋体展 开后斜置在气袋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 过内拉带使气袋展开呈T柱形, 外拉带斜置在气 袋体上, 实现稳固约束其形状, 在驾驶员撞击至 外拉带时, 有效阻碍驾驶员运动, 可对驾驶员的 头、 颈和胸部进行有效保护, 可以满足欧洲新车 评价规范EuroNCAP对远端乘员保护的法规要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11062
3、6307 A 2019.12.31 CN 110626307 A 1.一种T柱形中央气囊, 包括气袋体, 其特征是: 在气袋体外对应驾驶员侧设置外拉带, 在气袋体内设置内拉带, 所述气袋体向前展开后位于驾驶员与乘员之间且通过内拉带的约 束呈T柱形, T柱形气袋体包括气袋体横部和气袋体纵部且所述气袋体横部在前, 所述外拉 带在气袋体展开后斜置在气袋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柱形中央气囊, 其特征是: 所述气袋体展开后所述外拉带与 气袋体呈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柱形中央气囊, 其特征是: 所述外拉带前端与气袋体横部侧 缘连接, 所述外拉带后端与气袋体纵部后端侧缘连接。 4.根
4、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T柱形中央气囊, 其特征是: 所述外拉带上端前部向上延伸 形成延伸部且延伸部靠近气袋体横部部位为斜边, 所述斜边呈凹陷状, 所述延伸部上端固 定在所述气袋体纵部上表面或气袋体纵部对应外拉带一侧立面或所述气袋体纵部上表面 和气袋体纵部对应外拉带一侧立面的过渡部, 以防止外拉带与气袋体横部以及气袋体横部 和气袋体纵部的过渡部发生冲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柱形中央气囊, 其特征是: 所述内拉带包括内拉带一和内拉 带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柱形中央气囊, 其特征是: 所述内拉带一有二条且左右对称, 内拉带一前端连接气袋体横部前内表面、 内拉带一后端连接气袋体纵部和
5、气袋体横部的过 渡部; 所述内拉带二有二条且前后平行布置, 每条内拉带二两端分别连接气袋体纵部左右 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T柱形中央气囊, 其特征是: 所述内拉带一和内拉带二上分 别设有多个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柱形中央气囊, 其特征是: 在气袋体纵部后端设有用于安装 气体发生器的套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柱形中央气囊, 其特征是: 所述气袋体安装于驾驶员座椅靠 背上朝向乘员侧。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626307 A 2 T柱形中央气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囊保护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T柱形中央气囊。 背景技术 0
6、002 汽车在侧面碰撞时, 碰撞侧远端的乘员会向碰撞侧倾倒, 从而造成驾、 乘人员相互 之间发生碰撞。 目前安全气囊技术在前排驾、 乘人员座椅之间设置一个安全气囊的技术方 案, 还有在前排驾、 乘人员座椅的椅背处设置两个安全气囊的技术方案。 单个安全气囊的技 术方案在气囊竖直展开后因其结构薄弱、 刚性差,只能减弱乘员运动趋势, 无法有效阻挡乘 员运动, 使乘员伤害值较大。 而在前排驾、 乘人员座椅的椅背处设置两个安全气囊的技术方 案, 在展开过程中因其体积大、 占用空间多, 展开不确定因素较多, 所以对乘员保护效果差, 使乘员伤害值较大。 因此, 上述两种技术方案已经不能满足欧洲新车评价规范E
7、uro NCAP对 侧面碰撞的远端乘员保护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是要解决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T柱形中央气囊。 其结构稳定, 展开后占用空 间小, 展开过程稳定, 能有效阻挡驾驶员运动; 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 实现对驾驶员的保 护, 可以满足欧洲新车评价规范EuroNCAP对远端乘员保护的法规要求。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T柱形中央气囊, 包括气袋体, 其特殊之处是: 在气袋体外对应驾驶员侧设置 外拉带, 在气袋体内设置内拉带, 所述气袋体向前展开后位于驾驶员与乘员之间且通过内 拉带的约束呈T柱形, T柱形气袋体包括气袋体横部和气袋体纵部且所述气袋体横部在前
8、, 所述外拉带在气袋体展开后斜置在气袋体上。 0006 进一步地, 气袋体展开后所述外拉带与气袋体呈三角形。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外拉带前端与气袋体横部侧缘连接, 所述外拉带后端与气袋体纵 部后端侧缘连接。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外拉带上端前部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且外拉带靠近气袋体横部部 位为斜边, 所述斜边呈凹陷状, 以防止外拉带与气袋体横部以及气袋体横部和气袋体纵部 的过渡部发生冲突; 延伸部上端固定在所述气袋体纵部上表面或气袋体纵部对应外拉带一 侧立面或所述气袋体纵部上表面和气袋体纵部对应外拉带一侧立面的过渡部。 通过外拉带 前、 后和延伸部上端三段固定, 使外拉带与气袋体形成稳
9、固三角形, 有效防止在运动过程中 驾驶员头部进入外拉带与气袋之间而造成伤害。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内拉带包括内拉带一和内拉带二。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内拉带一有二条且左右对称, 内拉带一前端连接气袋体横部前内 表面、 内拉带一后端连接气袋体纵部和气袋体横部的过渡部; 所述内拉带二有二条且前后 平行布置, 每条内拉带二两端分别连接气袋体纵部左右内表面。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内拉带一和内拉带二上分别设有多个通气孔。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0626307 A 3 0012 进一步地, 在气袋体纵部后端设有用于安装气体发生器的套口。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气袋体安装于
10、驾驶员座椅靠背上朝向乘员侧。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内拉带使气袋展开呈T柱形, 外拉带斜置在气袋体上, 实现稳固约束其形状, 在驾驶员撞击至外拉带时, 有效阻碍驾驶员运动, 可对驾驶员的头、 颈和胸部进行有效保护, 可以满足欧洲新车评价规范EuroNCAP对远端乘员保护的法规要 求。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气袋体展开后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1); 0016 图2是本发明气袋体展开后内部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1)。 0017 图3是本发明安装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1); 0018 图4是本发明保护状态示意图(对应实施例1); 0019 图5是本发明气袋体展开后结构示意图(
11、对应实施例2); 0020 图6是本发明外拉带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2)。 0021 图7是本发明是本发明保护状态示意图(对应实施例2); 0022 图中: 1.T柱形中央气囊、 101.气袋体、 101a.气袋体纵部,101b.气袋体横部, 102. 外拉带、 103.内拉带一、 104.内拉带二、 105.通气孔、 106.套口、 107.延伸部、 108.过渡部、 2. 驾驶员、 3.驾驶员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 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 在本
12、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0024 实施例1 0025 如图1-图2所示, 本发明涉及的T柱形中央气囊1, 包括气袋体101、 位于气袋体101 外且与气袋体101通过缝纫线连接的外拉带102、 位于气袋体101内且与气袋体1通过缝纫线 连接的内拉带一103和内拉带二104。 所述气袋体101向前展开后位于驾驶员与乘员之间且 在内拉带一103和内拉带二104约束下呈T柱形, T柱形气袋体101包括气袋体纵部101a和气 袋体横部101b且所述气袋体横部101b在前。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拉带102为一条且对应驾驶 员侧, 根
13、据保护需要, 外拉带也可为二条且分别设置在气袋体上对应驾驶员侧和对应乘员 侧。 在气袋体向前展开后所述外拉带102斜置在气袋体101上且与气袋体101呈三角形。 在气 袋体纵部101a下表面后端设有用于安装气体发生器的套口106, 所述套口106与所述气袋体 101内腔相通。 0026 外拉带102前端与所述气袋体横部101b侧缘连接, 所述外拉带102后端与所述气袋 体纵部101a后端侧缘连接。 0027 所述内拉带一103有二条且左右对称, 内拉带一103前端连接气袋体横部101b前内 表面、 内拉带一103后端连接气袋体纵部和气袋体横部的过渡部。 所述内拉带二104有二条 且前后平行布置
14、, 每条内拉带二两端分别连接气袋体纵部左右内表面。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0626307 A 4 0028 所述内拉带一103和内拉带二104上分别设有多个用于通气的通气孔105。 0029 如图3所示, 所述T柱形中央气囊1安装于驾驶员座椅3靠背上朝向乘员侧,参见图3 中A处。 0030 如图4所示, 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 安装在套口106内的气体发生器起爆, 通过内 拉带一103和内拉带104二的约束使气袋体101向前展开并呈T柱形, 外拉带102与气袋体101 形成三角形, 实现稳固约束其形状, 在驾驶员2撞击至外拉带102时, 有效阻碍驾驶员向乘员 侧运动。 0031 实
15、施例2 0032 如图5、 图6所示和如图7所示, 所述外拉带102上端前部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107且 外拉带102靠近气袋体横部101b部位为斜边, 所述斜边呈凹陷状, 以防止外拉带102与气袋 体横部101b以及气袋体横部101b和气袋体纵部101a的过渡部发生冲突; 延伸部107上端固 定在所述气袋体纵部101a上表面和气袋体纵部101a对应外拉带102一侧立面的过渡部108 (也可连接在所述气袋体纵部101a上表面或气袋体纵部101a对应外拉带一侧立面); 外拉带 102的延伸部107上端通过缝纫线固定在气袋体101上。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描述相同。 0033 结合图7, 气袋体101展开后使外拉带102与气袋体101形成稳固三角形, 有效防止 在运动过程中坐在驾驶员座椅3上的驾驶员2头部进入外拉带102与气袋体101之间而对驾 驶员造成伤害。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0626307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110626307 A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110626307 A 7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110626307 A 8 图7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110626307 A 9